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地震時如何應急方法

地震時如何應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4 00:07:31

⑴ 地震時正確的逃生方法

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慌亂,快速判斷自己所處位置和震動狀況,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震時就地避險,震後迅速撤離,是應急避震的基本准則。

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所處的是平房或樓房一層,且室外比較開闊,可以力爭迅速跑出室外避震,如果是樓房二層或以上,且室內避震條件和建築質量較好,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因為地震時震動時間短、強度大,人往往無法自主站立,很難迅速從樓內跑到室外。

應優先選擇立即躲避在室內的衛生間,儲藏室,浴室等開間小,有承重牆或支撐物的地方,或者是堅固的桌子,床,茶幾,沙發等傢具旁,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時容易形成三角空間。這時你要迅速伏地趴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低頭,用衣服枕頭等護住頭頸,不要壓住口鼻,或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防止摔倒或身體移位。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身處戶外,則應迅速避開如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樓房),立交橋,過街天橋,高煙囪和廣告牌等這些高大建築物,遠離水壩,陡坡山崖,狹窄街道和危舊房屋,特別要注意避開變壓器,高壓線,電線桿,以防觸電,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險品倉庫附近停留,去空曠的場地。

(1)地震時如何應急方法擴展閱讀

地震發生時,特別要牢記絕不要在慌亂中選擇跑向陽台,翻窗或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地震襲來時,門窗會迅速扭曲變形,這些地方都是地震時可能最先坍塌的地方,同時,中高樓層居民千萬不要搭乘電梯逃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理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參考資料央視網-- 地震發生時如何第一時間科學避震?

⑵ 遇到地震正確的自救方法是怎樣

遇到地震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自救方法

一、家住平房

盡量保護頭部,如有可能,可以沖出房屋外到空曠的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固傢具下暫時躲避,再伺機快速轉移到戶外安全處。

二、家住樓房

室內較安全的避震地點:堅固的桌下或床邊;低矮、堅固的傢具邊;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生間、儲藏室等。震時要注意,迅速關閉電源、火源,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台上去,不要躲到外牆邊。

三、住在高樓

平時選好柱子多、開間小的地方作為臨時避震場所。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打不開要蹲下,抓牢扶手。

四、在學校

正在學校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有組織地迅速撤離教室到安全的地方。避震時,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重要的是,學校平時要經常組織地震應急演練,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確保做到快速有序撤離,有備無患。

五、在公共場所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踩踏或擠到牆壁、柵欄處。如果是在超市、商店、書店、展覽館等處,要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玻璃櫃台;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懸掛物。

如果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聽從工作人員指揮,震後有組織地撤離。如果是在行駛的車內,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駕駛員迅速停車到安全地帶,並拉手剎安全制動。

六、在戶外

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如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物、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

要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牆、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等。

以上內容參考 祿豐市人民政府-【安全課堂】地震時要運用正確的自救方法

⑶ 地震時正確的逃生方法有哪些

室內避險1、在平房或低層的居民,如果室外較為空曠,可以抓緊時間沖出去。2、在樓房無法快速到戶外時,應該充分利用室內三角空間。在避險時盡量下蹲或俯倒式,使自己的身體縮小到最小,用物品保護頭部胸部及面部。3、在室內要避開牆體薄弱的位置,如樓道、樓梯口、陽台、外牆、窗戶附近,盡量靠柱子和承重牆。4、地震發生的時候如果在電梯,應該立即靠最近的樓層停下來,馬上離開。在停下之前,應迅速蹲下並靠電梯內壁,以免被撞傷。



公共場所避險1、學校地震時在一樓的學生因該迅速撤離到操場,在樓層高的學生應該迅速躲避到課桌底下,用書包保護好自己的頭部。待地震穩定後,由老師組織有持續的撤離,不要慌亂甚至跳樓。2、在商場、劇院、車站等公共場所建築物跨度大,人員集中,地震時最容易引起慌亂。應該迅速就近擇地躲藏,避開廣告牌、吊燈和高大不穩定的物體。3、在地鐵和地下商場時,但一定要保持冷靜,在黑暗的四周尋找應急燈和指示燈朝光亮的位置撤離



戶外避險1、地震時,在空曠的地方,如公園、街道、小區應該立即蹲伏空地上,不要四處奔跑,以免地震失去平衡造成傷害。或者盡可能遠離樓房、圍牆、狹窄街巷、電線桿或者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危險物。2、在山區野外,盡量跑到所在地的高點,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滑坡等。遇到滾石要向與其線路垂直的方向跑,不能順著滾石的方嚮往山下跑。3、在林區,應立即鑽進較密集的樹林中,不要停留在樹林或者樹林的小空地上,樹林越密集越安全。4、在江河湖海旁邊,應該立即望往後撤退,以免地震被震入水中,同時這些地方在震中也容易發生塌陷或滑坡,在海邊還要提防海嘯。5、在橋上應該立即離開橋身,停留在橋上或者橋下是十分危險的。

⑷ 地震應急措施有哪些

1、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

2、躲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築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3、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4、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以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眼睛;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5、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麼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4)地震時如何應急方法擴展閱讀: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

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搖地動。

人工地震是由於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一般所說的地震,多指構造地震,它對人類的危害大。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地震

網路-地震分類

⑸ 地震時怎樣應急

1.瞬時抉擇,珍惜12秒自救機會。地震發生時,人們能感覺到並受其害的主要有兩種地震波,即專業人員常說的P波(縱波)和S波(橫波)。每種類型以不同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運動。P波運動速度最快,傳播速度每秒鍾8~9千米,最先到達地面。在震中區,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顛簸,造成的破壞不大,是給人們地震發生了的信號。

S波的運動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鍾4~5千米,是繼P波後到達地表的破壞性極大的波。它使人感覺到的是前後左右的搖晃以及建築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波。

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達地面後的數秒鍾之內的事。當P波到達時,應立即反應是地震發生了。若能在橫波到達並造成破壞之前的十幾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給人們提供了最後一次自救機會。一般稱為12秒自救機會。

另外,地聲地光也是大震的預警信號。許多地聲出現在震前10分內,到臨震十餘秒時聲響最大。臨震時先聽到「呼呼」風聲,接著是「轟轟」聲,再就是「咚咚」聲,之後地面開始震動。地光是地殼內溢出的氣體,強化了低空靜電場所致。

其形狀有帶狀、片狀、球狀、柱狀,顏色以藍、白、紅、黃居多。地面微動可能是臨震前震源區斷層預滑造成應力波所致。歷次大震的倖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觀察到這些臨震異常現象,判斷有大震來臨,迅速採取措施避險,而躲過了災難。

2.了解自己所處環境,果斷採取相應措施。要迅速遠離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氣體儲存的地域,避險時要遠離高樓、大煙筒、高門臉、女兒牆、高壓線以及峭壁、陡坡或海邊,不要在狹窄的巷道中停留。

⑹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

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那麼,當地震來時,我們應該如何逃生呢?

一、地震來了怎麼辦?

1、保持平靜,不要驚慌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鍾,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2、室內如何逃生

迅速鑽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被困於廢墟中,食物、水等都是緊缺的或者沒有的,因此一定要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後,才可以大聲呼喊,切勿盲目呼喊。

當聽到外面有搜救人員時,要立即通過敲打木棍、磚牆、呼喊、手機、打開收音機等方式,向外面發放求救信號,以便搜救人員及早確定你的位置,展開救援工作。

⑺ 地震時應該做哪些應急措施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 看下面
地震自救大全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對策。
。。。
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台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具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台;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台;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卧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盡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系,除用手機聯系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閱讀全文

與地震時如何應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貼膠布的正確方法 瀏覽:486
吃蘆薈方法小視頻 瀏覽:788
304熱水器波紋管的連接方法 瀏覽:28
四年級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口訣 瀏覽:467
黃柏使用方法 瀏覽:291
led應急日光燈怎麼接線方法圖 瀏覽:221
快速系蝴蝶結方法圖解 瀏覽:181
涼風的鍛煉方法 瀏覽:607
tcl55f6支架安裝方法 瀏覽:271
常規鋁拉伸網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193
藤當歸的功效與作用食用方法 瀏覽:576
抹灰餅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329
洗衣機不洗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267
消防應急筒燈接線方法圖片 瀏覽:63
中職學情分析方法 瀏覽:15
老式空調使用方法 瀏覽:740
一目十行的鍛煉方法 瀏覽:125
朝陽貨車輪胎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46
如何控制倒流香的方法 瀏覽:731
如何對付拖延自己的方法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