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學習方法如何和家長交流

學習方法如何和家長交流

發布時間:2022-05-30 17:49:09

Ⅰ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老師應該如何與家長溝通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因此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認為和老師溝通交流會很難堪,拒絕與老師交流。有些家長認為只要管好孩子家庭方面的生活就夠了,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了,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有學校和老師,沒必要與老師溝通,只需要和班主任溝通一下就好了。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這就需要老師去家長溝通。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老師應該正確的思考如何與家長溝通,如何與家長溝通也是需要一些技巧。希望老師與家長溝通時,對家長的態度是像對待朋友一樣,給予家長最大的尊重。平時多與家長交流,對家長熟絡,讓家長意識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

Ⅱ 與家長如何有效溝通

學生在學校里接受教育,需要學生家長配合老師和學校的工作,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就需要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能夠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從幼兒園到大學,不同的教育階段,跟家長溝通的方法都不同。那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呢?方法/步驟
1/6幼兒園家長。
跟幼兒園的家長溝通,一般都是圍繞孩子的生活方面的瑣事開展的。要在家長面前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否則很難取得家長的好感,認為你跟幼兒較勁。
2/6小學家長。
小學的孩子學習任務相對不是特別繁重,老師和學校跟家長溝通的時候,主要是圍繞孩子的學習習慣或行為習慣上面開展的,不要過於苛責孩子,以鼓勵為主。
3/6中學家長。
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還處於青春期,面臨著各種心理問題。老師和學校跟家長溝通的時候,涉及的面比較廣泛。最好是有學生在現場一起進行溝通,效果會更好一些。
4/6大學家長。
大學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了,如果需要直接跟大學生的家長溝通,一定是比較重要的事情,比如學業方面或者人際交往、就業等等方面。溝通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面對面溝通,可以電話聯系
5/6特殊學生家長。
特殊學生是指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不願意接受教育的學生、留守家庭的學生等等。這些家長一般很難請到學校里直接溝通,老師和學校代表可以自己主動到學生家裡去進行溝通
6/6注意事項。
不管是和什麼階段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老師和學校都應該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把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心理狀態了解的非常清楚,還要對學生的家庭情況有所了解,才能進行更好的溝通。

Ⅲ 家校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1、信任是前提。

信任,主要在可能有誤會時起作用。遇到不解的事情,先相信對方的動機是好的,相信當時或許有特殊情況自己不了解。無論對老師、孩子、家人還是其他熟人,我都會先信任,再了解。

2、坦誠,以誠溝通。

有的家長怕老師,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就算為了孩子,也一定要克服從老師的恐懼心理,把老師看成平常人,真誠地交流就好,有時候家長把自己的真實處境、孩子的真實狀態,和老師溝通了,老師會更理解的。

3、換位思考。

常有家長會嫌棄老師布置的要求太細,對孩子太過於嚴苛了。通常低年級老師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孩子把好習慣鞏固住。在老師看來,最初建立了好習慣,比高年級改壞習慣要容易得多,所以老師覺得這是很緊迫的事。

另外,老師面對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和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要帶兩個班、三個班,他們本身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就會希望自己指出的問題能夠得到家長的重視,孩子能改進,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了又提醒!

4、多掌握信息,別輕易下結論。

聽孩子的敘述,孩子沒有撒謊,但他不一定說的是全部,描述得也不一定足夠准確。比如老師可能一時心急說了個不太高雅的詞,或者發了脾氣,被孩子回家學了,而這個老師一天的其餘99%的工作時間,都是非常敬業且有愛心的。孩子可能會斷章取義,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是傾向於自己好的一面去描述,家長一定要客觀採取信息,要多去了解,不可偏聽偏信。

5、適時進行家訪

家訪既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更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感情投資,它可以加固家庭、學校之間的橋梁,縮短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拉緊教師、學生、家長間的關系,促進學校與家庭共同擔負起培養學生成才的責任。

Ⅳ 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1.理解父母對自己的良苦用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普遍的思想,雖然有時候的做法令我們難以接受,也給予了我們過多的壓力,但是初衷永遠是為我們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因此,即使給予了我們過多的期望與壓力,使我們喘不過氣來,也不要怨恨父母,要懂得理解其用心良苦。

2.感恩父母: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情。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保證了我們的衣食無憂,在我們遇到困難,走入人生低谷時,父母永遠都是我們堅實的後盾,默默付出卻不要求回報。同時,也唯有真正的感恩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善待父母。

3.尊重寬容父母:與父母進行溝通的基本要求便是尊重父母,是做人的起碼道德;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要懂得寬容,不可斤斤計較。唯有做到尊重和寬容,我們享受父母的愛,才有可能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

4.主動溝通:我們要走出閉鎖心理,讓父母理解自己,就要學會與父母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多向其說說學校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讓其能夠走入你的世界,了解你內心的想法。

5.學會換位思考:父母與我們畢竟是兩代人,必然存在代溝,在對人對事的處理方法上肯定會有諸多不同,這就需要我們站在其角度進行思考,替他們想一想,耐心解釋,讓父母能夠聽得進我們的建議,理解我們。

6.積極改正錯誤: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最能寬容我們的人,他們不會因為我們的一些錯誤而對我們失望、放棄我們,會給我們正確的指導,因此,當我們犯了錯時,不要想著隱瞞或破罐子破摔,說給父母聽,讓其幫助我們改正。

Ⅳ 如何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展著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著不說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說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徵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致、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在作業的批改、班務的管理上,學生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裡放心,從而支持你。

Ⅵ 如何與家長溝通學習心得體會

一、 真誠交往,密切聯系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系,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梁,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系;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 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了解學生家長,根據學
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裡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著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Ⅶ 和家長溝通的五個原則

原則一、傾聽訴求
第一時間跟家長取得聯系,聆聽家長的意見或投訴,了解家長的訴求,仔細聆聽家長到底不滿在哪裡
原則二、好言相勸
話要戳中要點,但語氣要溫和。雙方發生爭執,不是比誰的嗓門大,說話的語氣應該是溫柔的,但句句戳中要點才是狠角色。
原則三、專業取勝
善於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家長進行溝通。在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表明:
第一,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分數,還有心理健康。
現在,很多家長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學生成績上,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其他訴求,事實上,對於孩子的長遠發展來講,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遠遠比成績更重要。
第二,學習有動力是好事,內在動力好過外在動力。
依靠排名、獎勵等外在因素刺激孩子好好學習註定是不長久的,又或者說孩子抱著功利心去學習,會不會影響到孩子抱著功利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呢?會不會因為家長愛攀比把孩子變得急功近利了呢?
第三,說回到學習,成績好固然能說明孩子認真聽課、好好復習,但這不是學習的全部,想讓孩子保持良好且長久的學習效果,還需要在提升孩子學習興趣上下功夫。
原則四、取捨有度
一定不要在課堂上或者班級群裡面談論和家長之間溝通的內容。
學生很討厭自己的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因此課堂之外老師和家長所有的溝通都不要在課內或者班級群內提及。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對某些敏感事件的態度,免得有學員或者學員家長片面理解、斷章取義,不但不利於事情的解決,有可能引起新的糾紛。
原則五、積極處理
老師的身份是很特別的,家長會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有更多關注,希望聽到老師對於自己孩子的反饋,對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反復琢磨;同時,老師也希望家長能夠配合學校的教育,讓自己的工作更加順利。因此,老師們遇到問題時不要逃避,勇敢面對和解決才會樹立威信,找到方法,從而避免更多沖突發生。

怎麼跟家長溝通孩子學習

這主要就是看對方家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他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那你跟他溝通起來應該一點困難都沒有,只要要求他好好配合你,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起來,我相信對方一定會非常願意的。但對方如果是一個不在乎孩子學習的家長,即使你再用心跟他溝通,他也會對此置之不理。

Ⅸ 培訓學校的老師應該怎麼和家長溝通

1、您的孩子最近表現很好,如果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一下,孩子的進步就更大。

2、請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偶爾犯錯是難免的,我們一起來慢慢引導他。

3、您有什麼事情需要老師做嗎?

4、您有特別需要我們幫助的事情嗎?

5、謝謝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給您答復好吧。

6、您有什麼想法,我們可以坐下來談談,都是為了孩子好。

7、孩子之間的問題可以讓他們自己來解決,放心吧,他們會成為好朋友的。

8、這孩子太可愛了,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他,繼續加油。

9、謝謝您的理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10、很抱歉,孩子受傷了,老師也很心疼,以後我會更關注他。

Ⅹ 如何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明確和家長溝通的目的

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的時空差,使得雙方的溝通變得不那麼容易和高效,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確,很容易就被學生誤解為老師是在告狀,效果會適得其反。那麼,和家長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呢?

01

全面了解學生,多元評價學生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立體的,而我們只能看到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並不了解學生在家裡的表現。聯系家長不只是為了反映學生的問題,還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

這樣,我們對學生的認識和評價就是多元的,在做教學和教育工作時便可以更有針對性。當我們所說的跟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切身利益相關時,我們的觀點就更容易被他們接納。

教師從家長處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信息:

1. 孩子眼中的學校是怎樣的。

2. 孩子眼中的班級是怎樣的。

3. 孩子的喜好是什麼。

4.孩子的優缺點是什麼。

5. 孩子何時覺得有成就感,何時會有受挫感。

6. 孩子口中的朋友。

7. 對孩子影響比較大的人。

8. 孩子在學校之外的活動情況。

02

交流學習進度,促成多方合作

我們不提倡通過家長向學生傳話,也不提倡告知所有學生家長本學科的教學進度,因為如此一來,會大大加重教師和家長的負擔。

但個別自製力差的學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監督,所以,教師就有必要和其家長交流近期的教學進度和作業布置情況,以便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督促學生。

03

交流學生近況,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也是一直在變化的,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他們,因此,和家長溝通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交流學生的近況:



是有進步還是退步了?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效率如何?心情如何?有無好習慣養成

這些都可以是我們和家長溝通時的切入點。

干貨|如何與家長溝通?老師一定要知道的方法指南
和家長溝通的途徑

主要有以下途徑:

干貨|如何與家長溝通?老師一定要知道的方法指南
集體溝通和個別溝通

在網路時代,很多教師都建立了家長微信群,以便和家長實時溝通。這是典型的集體溝通方式,相比個別溝通,集體溝通蘊含的學問更大。

曾國藩曾說過:「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

在家長群里,應多採用積極的態度,對孩子的努力和成績給予表揚,而不是批評孩子不努力。因為對犯錯誤的人來說,被當眾批評帶來的激勵作用甚小,所造成的傷害卻很大。所以,在家長群里,要多表揚,慎批評。

例如,有一位老師在家長群中發了以下通知。

各位家長好,本周要求背誦《岳陽樓記》。目前,趙同學、錢同學、孫同學、李同學……已經成功背誦下來,特此表揚。尚未完成背誦的同學還請各位家長督促。語文重在積累,請各位家長重視。謝謝各位,祝周末愉快!

果不其然,那些被表揚的學生家長高興地在群里回復了,而那些未被表揚的學生家長則默默督促自己孩子抓緊背誦。

對那些努力的學生,這種方式能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而對那些不夠努力的學生,這種方式也達到了「雖無批評,勝似批評」的效果。

在家長群中還可以分享教學進度。許多家長曾跟筆者抱怨無法從孩子那裡聽到「實話」,不知道教學進度和學習任務要求。

因此,教師可以在家長群中分享教學進度和學習任務要求,這無形中延長了教師的手,使得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更加「親密無間」。

干貨|如何與家長溝通?老師一定要知道的方法指南
和家長溝通的小技巧

1.態度適當

教師與家長溝通時,家長最先注意到的是教師的態度,在家長眼中,教師應當是專業的、有規劃的,且易溝通的。在家長面前,教師既要注意規劃性和條理性,也要注意禮節。

教師聯系家長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讓家長引導孩子進步和成長。當教師抱著這種心態和家長溝通時,就不會出現態度不佳和言辭不當的問題了。請看以下兩種方式。

①您好,最近您家孩子在課堂上頻頻和旁人說笑,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擾亂了我的上課興致和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致。請您多加教育,非常感謝。

②您好,您家孩子最近在課堂上頻頻和旁人說笑,可能會影響他的上課效率與課下寫作業的效率和質量,而且會導致他人對孩子有意見,影響他和其他同學的相處,給他以後的人際關系處理帶來負面影響。這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我建議,我們分別和孩子談一談此事,希望孩子能有所改善。

第二種方式顯然是立足於學生成長而發出的言論,更容易讓家長與學生心服口服。

2.和家長口徑一致

隨時和家長溝通,目的就在於和家長取得共識。如此一來,對待同一件事,教師和家長的說法就是一致的,學生也更容易相信教師和家長。

3.不刻意迴避學生

教師在聯系或約談家長時,比較有效的辦法是不迴避學生,可以當著學生的面分析他的優缺點、優劣勢,這樣可以避免給學生帶來一種「教師和家長在自己背後說壞話」的錯覺。

此外,如果方式恰當,學生就能夠感覺到教師約談家長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而採取的一種措施,而不是為了懲罰自己。

4.描述行為,不做評論

下面兩種溝通方式,您認為哪種更有效?

①您家孩子最近特別浮躁,上課狀態和作業落實情況都不太好,請您在家多教育、多督促。

②您家孩子最近在課上和別人說話次數有點兒多,作業落實不太好。比如,今天上課時,孩子左顧右盼,我教育多次無效,幫他調換座位,他也極不情願。如果孩子有心結的話,我們還是早點兒為他解開為好。

當學生犯錯誤時,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行為本身,而不是直接用「懶惰」「不禮貌」「自製力差」等詞語來評價甚至貶低學生。

閱讀全文

與學習方法如何和家長交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應變測量系統方法指南 瀏覽:170
簡單的折紙信封的方法 瀏覽:678
可暖使用方法 瀏覽:444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瀏覽:84
雙母音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9
素麻花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4
旅遊失溫的解決方法 瀏覽: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313
2連續乘以十個2的簡便方法 瀏覽:904
葯物分析tlc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203
java類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925
6聽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4
柳樹種植方法 瀏覽:389
美雄諾龍的檢測方法 瀏覽:267
99乘78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66
用點電荷來代替帶電體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瀏覽:233
微博主頁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4
本金罰息計算方法 瀏覽:490
治療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瀏覽:944
胯打開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