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校正電子溫度計
利用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攝氏度,通過電子溫度計程序自檢校正
校準程序
Ⅰ 用杯子裝滿碎冰,然後加水。確保整個校準過程中探針完全淹沒冰水中;
Ⅱ 打開溫度計,設置℃(攝氏度)或 ℉(華氏度);
Ⅲ 將探針插入杯中央,確保探針中心溫度完全淹沒而不與杯子接觸,攪拌15秒以上;
Ⅳ 在探針完全淹沒狀態下按住"CAL"按鈕2秒,直到"CAL"顯示在LCD屏上
Ⅴ 在"CAL"顯示於LCD後,溫度計會自動:a.開始讀數直到穩定的的讀數被記錄 b.顯示最後3個讀數,並在讀數之前顯示"C" c.完成校準並返回到正常運作狀態
Ⅱ 電子溫度計校準該怎麼做
電子溫度計的校正方法通常有2種:
第一種為實驗室校正,這需要由廠家或第三方校正機構完成,一般不適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第二種就是利用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攝氏度度來教正。具體步驟有5步:
1、 用杯子裝滿碎冰,然後加水。確保整個校準過程中探針完全淹沒冰水中;
2、 打開溫度計,設置℃(攝氏度)或 ℉(華氏度);
3、 將探針插入杯中央,確保探針中心溫度完全淹沒而不與杯子接觸,攪拌15秒以上;
4、 在探針完全淹沒狀態下按住"CAL"按鈕2秒,直到"CAL"顯示在LCD屏上
5、 在"CAL"顯示於LCD後,溫度計會自動:a.開始讀數直到穩定的的讀數被記錄 b.顯示最後3個讀數,並在讀數之前顯示"C" c.完成校準並返回到正常運作狀態。
(2)如何執行溫度計校正的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體溫計使用前,應先用酒精對體溫計頭部進行消毒。
2、按壓開關,蜂鳴器馬上發出蜂鳴音,時間約2秒鍾。
3、然後顯示器顯示上次側量的溫度(假如上次測量為36.5℃),井持續2秒鍾左右。「℃」符號閃爍,表示體溫計己處於待側狀態。(如此時室溫高於32℃,同時「℃」符號不斷閃爍)。
4、將體溫計用來量體溫。量體溫時顯示出的溫度值逐漸上升,同時「℃」符號不斷閃爍。
5、當體溫上升速度在16秒內小於0.1℃時,「℃」符號停止閃爍,同時體溫計發出約5秒鍾的蜂鳴提示聲,這時體溫計測量完畢,可以讀取顯示出的體溫值。
Ⅲ 室內溫度計校準方法
水銀溫度計是實驗室中最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水銀具有熱導率大,比熱容小,膨脹系數均勻,在相當大的溫度范圍內,體積隨著溫度的變化呈直線關系,同時不潤濕玻璃、不透明而便於讀數等優點,因而水銀溫度計是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測量較准確並且測量范圍大的溫度計。 然而,當溫度計受熱後,水銀球體積會有暫時的改變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原來體積。由於玻璃毛細管很細,因而水銀球體積的微小改變都會引起讀數的較大誤差。對於長期使用的溫度計,玻璃毛細管也會發生變形而導致刻度不準。另外溫度計有全浸式和半浸式兩種,全浸式溫度計的刻度是在溫度計的水銀柱全部均勻受熱的情況下刻出來的,但在測量時,往往是僅有部分水銀柱受熱,因而露出的水銀柱溫度就較全部受熱時低。這些在准確測量中都應予以校正。 (1)溫度計讀數的校正 將一支輔助溫度計靠在測量溫度計的露出部分,其水銀球位於露出水銀柱的中間,測量露出部分的平均溫度,校正值Δt按式下式計算,即: Δt = 0.00016 h (t體 - t環) 式中:0.00016一水銀對玻璃的相對膨脹系數; h—露出水銀柱的高度(以溫度差值表示); t體一體系的溫度(由測量溫度計測出); t環一環境溫度,即水銀柱露出部分的平均溫度(由輔助溫度計測出)。 校正後的真實溫度為:t真 = t體 + Δt 例如測得某液體的t體=183℃,其液面在溫度計的29℃上,則h = 183 -29 =154, 而t環= 64℃,則 Δt =0.00016×154×(183℃-64℃)=2.9℃ 故該液體的真實溫度為:t(真) = 183℃ + 2.9℃ = 185.9℃ 由此可見,體系的溫度越高,校正值越大。在300℃時,其校正值可達10℃左右。 半浸式溫度計,在水銀球上端不遠處有一標志線,測量時只要將線下部分放入待測體系中,便無需進行露出部分的校正。 (2)溫度計刻度的校正 溫度計刻度的校正通常用兩種方法: A.以純的有機化合物的熔點為標准來校正。其步驟為:選用數種已知熔點的純有機物,用該溫度計測定它們的熔點,以實測熔點溫度作縱坐標,實測熔點與已知熔點的差值為橫坐標,畫出校正曲線,這樣凡是用這只溫度計測得的溫度均可在曲線找到校正數值。 B.與標准溫度比較來校正。其步驟為:將標准溫度計與待校正的溫度計平行放在熱溶液中,緩慢均勻加熱,每隔5℃分別記錄兩只溫度計讀數,求出偏差值Δt。 Δt = 待校正的溫度計的溫度 - 標准溫度計的溫度 以待校正的溫度計的溫度作縱坐標,Δt為橫坐標,畫出校正曲線,這樣凡是用這只溫度計測得的溫度均可由曲線找到校正數值。
Ⅳ 普通溫度計如何校正
溫度計的校正通常採用跟標准溫度計作比較或按固定點校正。按固定點校正,一般可方便地用水的凝固點(0℃)和沸點(100℃)作為固定點。這里介紹一種以水的凝固點來校正的簡易方法:在保溫杯中放入潔凈的碎冰,再注入經預冷的蒸餾水將冰層剛好淹沒。用玻璃棒將冰輕輕搗實,排除冰水混合物中的空氣泡。然後把經預冷的溫度計豎直插進冰層中,使其零刻度線露在冰面以上約5毫米。約經15分鍾後,每隔1分鍾記錄溫度計的讀數。在讀數漸趨穩定後得到的連續多次的相同數據,就是該溫度計零刻度線的實際位置。據此測得的「零誤差」值,在以後的測溫中就可進行修正。
Ⅳ 電子溫度計怎麼校準
電子溫度計一般通過實驗室校正利用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攝氏度度來教正。
Ⅵ 如何校正額溫槍溫度
額溫槍的校準一般要先看看產品本身是否具備校準的功能,如果沒有的話建議聯系廠家或者專業的計量檢測機構進行校準。如果是家庭使用的產品,以倍爾康額溫槍為例,可以通過溫度整體偏移值功能F4進行校準。首次使用時,用水銀或電子接觸式溫度計進行校準,具體方法是在同一條件下水銀溫度計的值與產品的測量值對比,如果少0.2度,可以將原來的「F-4」值加多0.2度,反正,多0.2度可以將產品原來的「F-4」值減少0.2度。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在待機的狀態下,長按「模式」鍵2秒,屏幕顯示F-1,再按兩次「記憶」鍵,屏幕顯示F-4後,進入溫度整體偏移值設置。此時屏幕上的字元(體溫、偏移值、單位符號)不停地閃爍,按「模式」鍵,偏移值可以在-3-3℃范圍內設置,按「記憶」鍵確認並退出回到待機狀態(出廠默認0.0℃)。
Ⅶ 溫度計怎麼校準
如果是溫度計,首先拿一個碗,向裡面倒上少量冰塊和水的混合物,待冰塊快要融化時,將要校正的溫度計插入碗中,待示數穩定後讀出來,即為0°C,然後再將溫度計插入沸水中,讀出示數,即為100°C。
計量基準器具對溫度計量基準器具,一般採用絕對溫度復現方法,由一系列定義固定點裝置實現;
第一、0.65-273.16K計量基準器具0.65-5.0K溫度國家基準(我國暫缺);3.0-24.5561K溫度國家基準(我國暫缺);
33.8033-273.16K溫度國家基準:包括低溫固定點基準裝置、氬三相點基準裝置、汞三相點基準裝置、水三相點基準裝置以及套管鉑電阻溫度計國家基準組、鉑電阻溫度計國家基準組。
第二、273.15-1234.93K計量基準器具
相對應0-961.78℃水三相點、鎵熔點、銦凝固點、錫凝固點、鋅凝固點、鋁凝固點和銀凝固點等幾個基準定義固定點裝置,以及國家基準鉑電阻溫度計組。
(7)如何執行溫度計校正的方法擴展閱讀:
溫標的確立
溫度與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發光強度、物質的量(摩爾)並稱為七大基本物理量。國際通用的溫標是1975年第15屆國際權度大會通過的《1968年國際實用溫標-1975年修訂版》,記為:IPTS-68(Rev-75)。
但由於IPTS-68溫示存在一定的不足,國際計量委員會在18屆國際計量大會第七號決議授權予1989年會議通過了1990年國際溫標ITS-90,ITS-90溫標替代IPTS-68。我國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ITS-90國際溫標。
1990年國際溫標(ITS-90)內容如下:
1.溫度單位熱力學溫度(符號為T)是基本功手物理量,它的單位為開爾文(Kelvin符號為K),定義為水三相點的熱力學溫度的1/273.16。
由於以前的溫標定義中使用了與273.15K(冰點)的差值來表示溫度,因此仍保留這各方法。根據定義,攝氏度的大小等於開爾文,溫差亦可以用攝氏度或開爾文來表示。國際溫標ITS-90同時定義國際開爾文溫度(符號為T90)和國際攝氏溫度(符號為t90)
2.國際溫標ITS-90的通則
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輻射定律使用單色輻射實際可測量的最高溫度。ITS-90是這樣制訂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溫度的T90值非常接近於溫標採納時T的最佳估計值,與直接測量熱力學溫度相比,T90的測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為精密,並具有很高的復現性。
Ⅷ 熱電偶溫度計校準方法
導語:熱電偶溫度計是一種在工業中廣泛使用的測溫裝置,它的感測器的元件主要是由兩根不同的材料製成的金屬線構成的,它的結構十分地簡單,並且使用也十分之方便,溫度計的精確度也很高,量程的范圍也十分之寬,主要適用於中溫和高溫兩個溫區。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熱電偶溫度計的校準方法。
熱電偶溫度計的簡介
兩種類型的成分的熱電偶溫度計的導體被稱為熱電偶絲材或者是熱電極。熱點極的兩端可以相互連接形成一個迴路,當熱電極的結合點的溫度都不同的時候,它們之間形成的迴路就會產生一種電動勢,這就是熱電偶溫度計進行溫度測量的工作原理。在熱電偶溫度計中,工作端又被稱作為測量端,這就是用來作為測量溫度的介質,而工作端的另一個埠就叫做冷端,或者是補償端。冷端和顯示器的儀表可以相互連接,顯示儀的屏幕上就會顯示出熱電偶所產生的熱電勢能。
熱電偶溫度計的校準方法
熱電偶溫度計的校準原理是根據微型計算機的yADAM4520yADAM4018y熱電偶溫度計標准,校準的步驟如下:
1.首先按照熱電偶溫度計的校準原理圖接好溫度計的線路,然後把熱電偶溫度計放入恆溫槽裡面,讓溫度計的測溫部分和水面到達同一個平面上;
2.調整恆溫槽裡面的溫度,然後記錄下熱電偶溫度計在調整溫度後的讀數是多少,與此同時,從微型計算機的顯示屏幕上讀取相對應的熱電偶溫度計的溫度讀數是多少;
3.重復以上的第一、第二個步驟多次,至少4次;
4.熱電偶溫度計的溫度公式如下:Tn=nT+b,它的線性回歸方程是Tn=aT+b。用這個兩個方程,我們可以根據熱電偶溫度計每一次校準後得出的數值來計算出它的實測值和平均值之間的差值,即計算出它的誤差范圍是多少。
由以上的步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通過多次的校準和測量,熱電偶溫度計的修正值就會越來越接近標准值,其中的誤差是比較小的,並且根據最小二乘法,我們可以計算出它的修正公式。
通過這篇文章,大家是否對熱電偶溫度計的校準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的話,就多多登陸土巴兔吧!
Ⅸ 小米溫濕度計怎麼校準
溫度可以用空調來校準,把溫度計放在房間,感應一到兩個小時左右,然後看的指針的溫度是不是跟空調的溫度一樣,如果相差一度左右是正常情況,濕度校準用一塊濕毛巾包住整個溫濕度計,包一個小時,然後看濕度指針是不是在95%如果不是調到95%即可使用。
在讀溫度計的溫度時候,溫度計的溫度向上是變大的,每小格0.5C°。讀濕度時,從刻度盤下方讀出相對濕度。相對濕度從左往右是變小的,每小格是2%。濕度計顯示的並非度數而是百分比,正常生活的室內濕度應保持在45%-70%左右。
(9)如何執行溫度計校正的方法擴展閱讀:
濕度感測器是不密封的,為了保護測量的准確性和穩定性,應盡量避免在酸性、鹼性和有機溶劑的氣氛中。也要避免在塵土飛揚的環境中使用。為了正確反映待測空間的濕度,感測器還應避免在死角處太接近牆面或沒有空氣流通的地方。如果被測房間太大,應放置多個感測器。
有些濕度感測器對電源有較高的要求,否則會影響測量精度。或者感測器可能相互干擾,甚至無法工作。按技術要求提供合適、准確的電源。
當感測器需要進行遠距離信號傳輸時,要注意信號衰減問題。當傳輸距離大於200m時,建議選擇頻率輸出信號的濕度感測器。
Ⅹ 紅外測溫儀怎麼校準
一、在黑體輻射源上,用二等以上標准熱電偶、光電高溫計或精度等級高於被校準紅外測溫儀的紅外測溫儀為標准,調校即可。
二、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物體的紅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因此,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准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據的客觀基礎。
紅外測溫儀注意事項:
1、為了避免損壞紅外測溫儀,請首先使用壓縮空氣清除大的顆粒和灰塵,然後用一塊布擦拭。
2、輕輕使用略微沾濕標明用於清潔鏡頭的非腐蝕性溶液或是溫和的稀釋肥皂溶液(溶液或是溫和的稀釋肥皂溶液(絕對不要使用溶的軟棉布擦拭鏡頭(不要將布浸入液體中)劑)的軟棉布擦拭鏡頭(不要將布浸入液體中)。使用干凈的電腦監視器清潔布輕輕擦拭顯示屏。
3、使用干凈的電腦監視器清潔布輕輕擦拭顯示屏。
4、使用干凈略濕的布輕輕擦拭測溫儀機身。如有需要,可用水加少量溫和肥皂配成的溶液將布浸濕。
5、當使用完成後,請盡快將紅外測溫儀蓋上鏡頭蓋,並放入攜帶箱內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