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知道哪些掌握書法筆墨的方法
筆法,終歸是通過筆畫的形態來表現,而筆畫的形態,方與圓、尖與鈍、重與輕、快與慢、粗與細、薄與厚、藏與露、遲與急、疾與澀、曲與直、虛與實、擒與縱,等等,均出於用筆。
『貳』 鋼筆怎樣裝墨水
一、裝鋼筆墨水的方法有兩種:擠壓式和抽水式。
1、擠壓式。這種鋼筆後半部分打開後,是一個金屬外殼,裡面是軟的墨囊。一般都是使用墨囊殼上一個可以摁下去的撥頭進行擠壓、吸墨。當然也可以把它拿下來再擠壓。
2、抽水式。這種鋼筆墨囊後半部分會有一個可以上下活動的撥頭,連著墨囊里的活塞,原理同注射器一樣。這種鋼筆吸的墨水會比較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新鋼筆加墨水的話,不管是什麼包裝,就需要先空壓或者空推幾次,將里邊的空氣排空之後再加墨水。
二、拓展資料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通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叄』 如何給書法筆加墨水
1、首先,准備好材料,如下圖所示。
『肆』 中國畫兩種最基本的用筆方法
用筆方法:勾、皴、擦、點、染。
勾是工筆、寫意畫法主要手法之一。比較起來以工筆畫用的更多一些。
工筆的勾,以中鋒為主,要求工整、嚴謹,近似書法中的楷書。
擦:筆觸不清楚的叫擦。擦是皴工序的繼續,是皴的一個補充,其目的是讓畫面效果更加渾厚。
點:是以面造型的表現手法,寫意畫使用較普遍,工筆畫中也有沒骨點染的方法。工筆的點和染是分 不開的,因此叫點染。
染:是加強畫面效果的又一種方法。工筆畫中的染可分為勾染、烘染兩種。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行筆要有力度。
(4)書法筆墨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用墨的方法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
濃墨法,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
潑墨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
沖墨法。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宿墨法。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
『伍』 書法筆墨用法
用筆,即運筆,是筆法之關鍵。筆法,終歸是通過筆畫的形態來表現,而筆畫的形態,方與圓、尖與鈍、重與輕、快與慢、粗與細、薄與厚、藏與露、遲與急、疾與澀、曲與直、虛與實、擒與縱,等等,均出於用筆。 結字、筆畫之具體形,所以實現者,亦依用筆;反之,如何用筆,亦據字形本身。例如,筆畫為方,用筆頓、翻而外拓,以方之;其筆畫圓,用筆提、絞而中含,以圓之。不同書體,所用筆法自然不會相同。作篆書的筆法自然與作隸書的不同,作楷書的筆法自然與作草書不同。書法活者,其用筆不得不活,此不可勝言矣。
用墨對繪畫至為重要,書法不同於繪畫,但是,用墨之法,對於書法也同樣不可缺乏。用墨之法,通過在紙上顯現出的墨跡圖像表現出來,它講究技術性,須練習始得。
所謂「墨分五彩」,即渴、潤、濃、淡、白。墨之濃淡,在於用水,會用水,墨才能有層次,才活。元陳繹曾《翰林要訣》雲「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筆尖受水,一點已枯矣,水墨皆藏於副毫之內,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提之則水皆入紙矣。捺以勻之,搶以殺之,補之,釁以圓之」,此為實踐之法,很具體、有用。黃賓虹《畫語錄》中也談及用水奧妙:「古人書畫,墨色靈活,濃不凝滯,淡不浮薄,亦自有術。其法先以筆蘸濃墨,墨倘過豐,宜於硯台略微揩拭,然後將筆蘸清水,則作書作畫,墨色自然滋潤靈活;縱有水墨旁沁,終見行筆之跡,與世稱肥鈍墨豬有別。」
用水之妙,可於宿墨用法中最悟之:墨色雖淡,然沉穩、厚重,不輕浮,此雖於用筆有關,然與用水亦有關。善用水者,若天廚之調味,隨機而化,因勢利導,於是筆墨得體,風調雨順,濃處不枯,淡處不薄,有節奏,有韻律。不善用水者,忽而凝滯枯燥,忽而臃腫膚薄,濃淡失序,浮煙瘴氣;或者投機取巧,濃墨中羼水,而後調勻,此則筆畫不濃不淡,殊為乏味矣。
筆法和墨法,雖然不是一回事,但它們是不可分的。筆法,通過墨法來實現;墨法,通過筆法來顯形。例如:濃墨法,理應厚重,但是,如果使用飛白、偏鋒(側鋒)等筆法,也同樣表現出輕浮、淺薄之相;淡墨法,雖說本該輕薄,但是筆法中鋒,功力入木三分,則同樣可以達到厚重之感。再如:筆法想方,但是墨用水量極大之淡墨,下筆洇染模糊一片,「方」不起來。「墨分七彩」,不能曲解和偏執,倘若把書法當作畫來作,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忽濃忽淡,像花臉。 現代黃賓虹《致治以文說》文雲:「畫有雅俗之分,在筆墨不在章法;章法可以臨摹,筆墨不能強勉」。
『陸』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還是第一次聽說,估計是因為我沒有練習草書的緣故吧。但這句話其實也不僅僅是說的草書,對於其它書體也是如此,例如行書或者行草書等。下面我來分別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一點這里的「點」不是我們常說意義上的點,而是指的「點畫」的意思。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在其草書《書譜》中雲:
「圖真不悟,習草將迷。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草書的書寫節奏比較快,更能凸顯書家的情感表達,書寫的時候筆畫之間的連帶很多,因此在筆法上以使轉為主,所以孫過庭說「使轉為形質」。而點畫的頓挫、跳躍,遒潤、遲澀等,就成了草書的情性,可以說「點畫」就是草書的靈魂。
」,一幅草書作品中一定要適當使用飛白的用筆,我們可以根據章法布局,在整幅作品中使用幾處飛白的,可以讓畫面起到變化,恰到好處。
書寫的時候一次蘸墨要盡量寫完,一個鋒面的墨用盡了,再用另一側的墨,一般可以寫七八個字到十幾個字,每一次蘸墨後都如此,這樣墨色自然就變化豐富了,而且讓畫面也增加了節奏上的變化。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理解,不到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柒』 毛筆書法如何沾墨
初學書法,人們往往以為用墨不重要,這是—種誤解。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采。
歷代書家無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字法,本寸: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明代文人畫興起,國畫的墨法融進書法,增添了書法作品的筆情墨趣。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說,筆者就此淺談如下。
1,濃墨是最主要的一種墨法。墨色濃黑,書寫時行筆實而沉,墨不浮,能人紙,具有凝重沉穩,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書家顏真卿、蘇軾都喜用濃墨。蘇東坡對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兒一睛,」認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則「索然無神氣」。細觀蘇軾的墨跡,有濃墨淋漓的藝術效果。清代劉墉用墨亦濃重。書風貌豐骨勁,有「濃墨宰相」之稱、與濃墨相反的便是淡墨。
2,淡墨介於黑白色之間,呈灰色調,給人以清遠淡雅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書法追求蕭散意境。從作品通篇觀來,濃淡變化豐富,空靈剔透,清靜雅緻,仙住所著《畫禪室隨筆》中說:「用墨須使有;閏,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清代王文治被譽為」淡墨探花」,書法源出於董香光,傳其風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實,川濃淡墨各有風韻,關鍵在掌握,用墨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剛弊於無鋒。正如清代周星蓮所說:「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奄奄無生氣矣,」
3,漲墨是指過量的墨水在宣紙上溢出筆畫之外的現象。漲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統墨法觀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漲墨之妙正在於既保持筆畫的基本形態,又有朦朧的墨趣,線面交融。王鐸擅用漲墨,以用墨擴大了線條的表現層次,作品中干淡濃濕結合,墨色豐富,一掃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黃賓虹對墨法研究更有獨到之處,提出了「五筆L墨」的理論。他偶爾將漲墨法應用於篆書創作中,又表現出一番奇趣。
渴筆、枯筆分別指運筆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後在紙上行筆的效果。渴筆蒼中見潤澤;枯筆蒼中見老辣。在書寫中應用渴筆、枯筆二法,應控制墨量適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經宿帖》「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幾字,以渴筆、枯筆表現,澀筆力行、蒼健雄勁。
書法的墨法表現技巧十分豐富,用水是表現各朴墨法的關鍵-《畫譚》說:「墨法在用水,以墨為形,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並稱,實有至理」。
另外,用墨的技巧還與筆法的提按輕重,紙質的優劣密切相關。一幅書法作品的墨色變化,會增強作品的韻律美。當然,墨法的運用貴有自然,切不可盲目為追求某種墨法效果而墮入俗境。
古人論畫時講用墨有四個要素:一是「活」,落筆爽利,講究墨色滋潤自然;二是「鮮」,墨色要靈秀煥發、清新可人;三是「變幻」,虛實結合,變化多樣;四是「筆墨一致」,筆墨相互映發,調和一致。以此移證於書法的用墨也應是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捌』 學習書法,如何掌握行草書筆法技巧
鏈接:https://pan..com/s/1hxwrerLKomrgBuD-6CQ9bw
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這里有零基礎也能學好的書法課,15天輕松寫出漂亮人生!
『玖』 墨囊式鋼筆怎麼裝墨囊圖解
墨囊式鋼筆墨囊具體使用步驟如下:
1.擰開筆桿
(9)書法筆墨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墨囊鋼筆:墨囊鋼筆不用吸墨,插上專用的墨囊,就可以使用了。
吸墨原理:把筆囊里的空氣擠出去後,筆囊里氣壓小於外界的氣壓 , 外界氣壓就把鋼筆水給擠進去了。
鋼筆的保養
寫字時,應在紙下墊一些稿紙,以增強筆尖的彈性,減少摩擦。筆尖不要在金屬等硬質材料上書寫,以防損壞筆尖。日常使用中避免不同墨水混用,以免產生沉澱堵塞鋼筆。鋼筆每一個月左右應清洗一次,保持墨水下水流暢,如使用碳素墨水更應多清洗一定要洗干凈。鋼筆如長期不用,應洗凈保存。並且書寫時不要過度用力。
『拾』 練習書法,如何讓筆鋒力透紙背
書法是中華民族審美的集大成體現,因為寫書法能寫好,不但需要超高的審美,還要有文化底蘊、更要對字的結構有精準的認識。只有對自有完全的認識,才能調節好氣息,書寫的自然而流暢。
其實力透紙背指的更是一種有氣勢的感覺,並不是真的要把筆墨透過紙背。要真的是以這個為檢驗標准,那書法還簡單了呢。筆墨並不一定真的要透過紙,而是有一種力量好像扎在紙里的感覺,讓人感覺非常穩,非常踏實,不是浮在紙面上的。
所以寫書法是需要綜合能力的,其實剛開始主要以臨摹為主,等臨摹多了就會掌握好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