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說課模式是怎樣的
這是本人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自我介紹: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_____號考生。
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冊第__章第__節。
1、本節課分____個部分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節課貫穿了______以後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這條基本上通用)
3、本節課聯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後學習______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學習______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___________的關鍵。
(以上4條,靈活運用,不用全部說上就行。可以參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說學習本節課的意義。)接下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2、
(只要說出本節課要講的知識點,也是重點難點就行)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處理____、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需要選擇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對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對於教學目標,因為時間短,不一定要分成這三個目標,只要說出3點就行。)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了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對於重點、難點,依然是說出本節課的內容就行,可以參考本節課的題目和各部分的標題)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根據需要任意選取教法。2-3個就行。根據時間自行安排。)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像的綜合能力。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鍾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復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鍾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鍾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或者說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以及布置作業。
(1、 關於講練結合,如果是理論課,練就表示做習題,如果是操作課,就表示上機實際操作
(2、 我是按一節課40分鍾分配,待考證。
(3、 大概模式是這樣的,你根據時間要求自行取捨吧。
(4、 聲音一定要大,語速不能太快。對於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表示你說課流程的詞彙要突出。但是,不要板書,浪費時間。
(5、 注意,偶爾要看一下評委,眼神交流。
最後要說「說課完畢」
對於試講,引出這節課,之後順手把本節課的題目寫黑板上。要用力寫清楚。
如果覺得整節課講不完,你可以說我今天主要講____幾部分。因為沒有學生,所以講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顯出你跟學生交流的過程就顯一次,不然的話,就直接講自己的。
試講完畢
答辯如果是評委直接提問,簡單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給你紙條自己看,你就不要讀題了,普通話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鍾,說首先我來回答第一題。
答辯完畢,請老師多多指導。(鞠躬)
說課的整體思路,按這個,就是記不住,也能順著說出來點東西。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有時根據需要也會說上關鍵點)
教法和學法 導入(5分鍾)
教學過程 正體(20分鍾)
尾聲(5分鍾 )
『貳』 教學五年級上冊《落花生》,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提出哪些問題
1.課文簡說。
精讀課文《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華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現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並為過收獲節做了准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贊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並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朴實無華。盡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圖一幅,畫的是在一個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後院茅亭里過花生節的情景。桌上擺滿了花生做的各種食品,難得回來的父親正在和顏悅色地對孩子們說著什麼。從畫面上看,作者「我」還很小,只有七八歲,可父親關於花生的一番議論,卻深深印在了姐弟們的心裡。由此,再次印證了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積極的教育的重要。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由表及裡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是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愛慕之心」,心中產生喜愛、羨慕的感情。這里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通過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的比較,說明花生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的美麗,它卻具有內在的最可貴之處:朴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其中「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長在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是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表露,這種品格的確很可貴。不過父親只提出對桃子、石榴、蘋果的客觀印象,只是從外表方面將兩者做了比較,並沒有對其作評價,教學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蘋果推到另一個極端,作為反面例子來對待。在領會了課文的主旨之後,可以允許學生對事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②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這句話,從表面看很簡單,但聯繫上文,學生會產生疑問:「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蘋果」豈不更好?學生容易把兩者對立起來。的確,桃子、石榴、蘋果並非只有讓人產生愛慕之心的外表,而實際沒有什麼用。以現代人的觀點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當然更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畢竟不能與內心美相提並論,更看重的當然應該是內心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教學這句話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
③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句話是作者在聽了父親對於花生品格的議論之後受到的感悟。作者當時雖然年紀還小,但從父親對花生的評議中,已經體會到了父親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卻沒有實際用處的人(並非針對桃子、石榴、蘋果等);而有沒有實際用處,主要是指看對他人和社會有沒有好處及貢獻。
(2)對詞語的理解。
開辟:開拓發展。課文中指把原來荒著的地,開墾出來。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獲:農作物成熟時,收取果實。也用來比喻心得、戰果,課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榨:翹舌音zhà,第四聲。用力壓出物體里的汁液。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樣子或穿著)好看;有氣派。
1.掌握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1.課前,可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知道落花生名字的來歷。
2.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處),特別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理解到位,然後再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作者贊揚落花生的默默奉獻精神,並沒有要以此貶低蘋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只是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那段話的本意。
深入學習時,重點應放在理解爸爸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體會做人的道理。學習落花生內在秀美、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在討論外表好看和不好看與有用和沒有用的關系時,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教師只需在關鍵之處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種外表好看、只講體面,但實際沒有什麼用的人。
3.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在充分接觸文本後可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討論: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樣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地作奉獻?通過聯系實際,能認識到自己身邊的,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地作貢獻的普通勞動者,就像落花生一樣,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許並不令人羨慕,他們的勞動成果也許並不引人注目,但他們切切實實在為大家服務,例如,清潔工、送報人、修理工,他們是有用的,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我們學習落花生,不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實際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願像落花生那樣,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實實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別人帶去更多的好處。
4.課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幾個月的時間,課文卻只用了「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收獲」幾個詞一筆帶過,而過花生節,只是一個晚上的事,但在課文中卻佔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邊吃花生、便議論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樣,他們又是怎樣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後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這樣安排材料有什麼好處?可以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次,詳略有具體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詳略,是從中心思想的表達需要出發,進行剪裁的。體會恰當安排詳略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5.本文第10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課文不長,語句連接十分簡潔順暢,內容又有一定的情節性。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多背誦幾段;但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只要求他們背誦規定的段落。
6.「居然」一詞要求造句,在指導造句時,應先請學生體會課文中使用「居然」一詞的具體語境:「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收獲時大家那種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種是種了,但對能否有收獲沒有把握。過了幾個月卻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理解了「居然」的基本用法之後,可讓學生練習口頭造句,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居然」之前應對原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基礎)做簡要介紹,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一類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句子來。
(1)猜謎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一個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誰能猜出這是什麼?(生猜)
對,是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圖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
(2)簡介落花生引入。
師:同學們,課前你們已經查閱了有關花生的資料,請互相交流一下對花生生長的特點和用處的了解吧。(自由交流,展示真實的學習起點)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可不是一篇只是介紹花生的文章,它是著名作家許地山先生寫的。他寫的是什麼內容呢?
(3)開門見山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落花生(可製做一張用落花生做背景,寫有課題和作者姓名的幻燈片),文章的作者是——(師指幻燈片,請學生齊讀)。關於本文作者許地山,文後有一個介紹。請大家讀一讀「資料袋」,准備說說從「資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還有什麼想問的嗎?(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資料)
(1)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第三段。
討論: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先口頭說,互相補充,然後各自嘗試列出最主要的詞語,再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姐弟說: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歡吃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思考:父親怎樣議花生?
討論:「父親說:……」你覺得哪些是重點詞語?師生共同討論後板書:最可貴矮矮地長在地上果實埋在地里必須
師小結: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卻是最重要的一個特點。花生雖然沒有像桃子、石榴、蘋果惹人喜愛的外表,但它一樣結果,而且將成熟的果實埋在土裡,一點不張揚,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3)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
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朴實無華,卻很有用。課文從議花生講到做人,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
(4)討論: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①讀父親的話。
②填空,體會父親話的含義。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__________:它的果實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__________的果實__________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__________。你們看它__________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__________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
人要做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而__________。
③說說你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5)根據填空提示,背誦課文第10自然段。(有可能的話,建議兩個重點句也讓學生背一背)
(6)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花生一樣的人和事,讓我們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舉出例子來說一說嗎?(如,貌不驚人的鉛筆、橡皮;默默無聞的環衛工人,郵遞員……)然後結合課後的「小練筆」寫一寫。
片斷三:
課堂小練筆的題目設計
(1)直抒胸懷。贊美你,__________(贊美周圍像花生那樣的人)
(2)借物喻人。__________頌(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不畏嚴寒的青松;默默無聞的小草)
五、相關鏈接
落花生 即花生,也叫長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按莖的生成習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羽狀復葉。花黃色,受精後子房柄迅速伸長,鑽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種子(花生仁)呈長圓、長卵,短圓等形,有淡紅、紅等色。原產於熱帶。我國栽培極廣,以黃河下游各地為最多。種子富含蛋白質、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輔料。果殼可制酒精等。莖、葉可作飼料。
許地山(1893-1941)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筆名落華生,原籍台灣台南。祖籍福建。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192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後留學美國、英國,赴印度研究佛學。回國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前後在香港大學任教,並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創作的小說中表現出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傾向,著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作品;翻譯了《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等文學作品;編著有《印度文學》及《中國道教史》等。
『叄』 《落花生》
落花生 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我們都說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裏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出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方法:
17 落花生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其一,語言淺顯平實,簡明精當,卻旨趣深遠,寓理於物;其二,布局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從花生的品格領悟出做人應該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根據這一意思,作者把種花生、收花生作為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在過收獲節時談論花生作為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於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步學習分清文章主次的閱讀方法。這兩點,也是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系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學習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農村的學生可通過實地觀察了解;城市的學生可藉助閱讀書報、上網,請教他人等途徑了解。在此基礎上,思考「落花生」這個名字的由來。
2.在課堂教學中,可先結合課題,組織學生交流對「落花生」這個名字由來的了解。然後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從父親說的「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必須挖起來才知道」這段話中體會花生默默奉獻、不誇耀自己的品格;從父親接下去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這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3.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由內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長特點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師一廂情願地說教。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要引導學生進行這一項目的訓練,教師首先應有如下理解:第一,「分清文章的主次」不是讀懂一篇文章的目的之一,而是手段之一。通過分清主次,進而抓住主要內容反復推敲琢磨,才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此外,要學習作者這一表達方法。第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順序是「分清文章的主次」的前提。第三,「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訓練絕不能孤立進行,要與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結合起來。這一重點項目在本課教學中的滲透性訓練,可安排以下環節:①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②結合思考·練習第2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可引導學生議一議;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佔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議花生、從議花生到議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又佔多少篇幅?③抓住主要部分「議花生」,展開多層次的讀、思、議,從中逐步悟出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④討論:作者重點寫「議花生」的目的是什麼?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文章的主要部分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是緊密聯系的。在閱讀方面,抓住主要部分認真、深入地閱讀,可以加深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在表達方面,把主要部分說、寫得詳細些,可以使人對你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得更明白。)
5.比喻手法所能體現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說:「比喻總是跛足的。」比較也是一樣。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不曲解課文的本意。
6.思考·練習提示了教與學的重點和思路,應充分利用。本課思考·練習中的1—4題,除第3題把句子「抄寫下來」這一部分宜作為課後作業外,其他部分都可相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選做題旨在讓學生學習本課後,對寓理於物的表達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可將這道題作為課後拓展練習。此外,要注重交流,可師生間交流,可小組內交流,也可跟家裡人交流。當然,對本道題「選做」與否應由學生自主決定,教師只能鼓勵,不能硬性要求。
7.本課的8個生字中,「榨」字是翹舌音;「榴」不要讀成niǘ。「茅」字的下面不要寫成「予」;「慕」字下面是「」不是「」。
四、參考資料
許地山(1893—1941年)名贊,字地山,筆名落華生。祖籍台灣省台南市,落籍福建龍溪(今龍海)。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早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文學、宗教和哲學,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執教。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合辦《新社會》旬刊。抗日戰爭開始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他的創作雖不豐碩卻獨樹一幟,作品具有愛國、進步的思想傾向。他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古文中,「華」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態度和高尚品格。
《落花生》是一篇現代優秀散文,比較真實地記錄了許地山小時候所受到的家教。許地山的父親叫許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駐台灣籌防局統領。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許南英率部奮起抗擊侵略軍,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終因寡不敵眾,台灣遭致陷落,並淪為日本殖民地。
許南英出於愛國之心,毅然拋棄全部家產,攜帶家眷在福建龍溪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許地山小時,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們為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許地山以後不僅寫了《落花生》一文追憶父親的教誨,而且以「落華生」為筆名勉勵自己。著作有《許地山選集》。
花生花生開花受精三四次,子房柄(果針)就開始迅速生長,向上長到5至10毫米時,即向下彎曲,使尖銳的子房插入土中。通常開花、受精後的10天至15天,子房柄深入土中5至10厘米深處就停止生長。這時,平卧土中的子房就開始脹大,最後形成莢果。因為它是地上開花、花落以後在地下結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
花生的結果過程一、開花二、形成子房柄三、子房柄鑽入土裡四、形成果實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魯一帶。早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花生才開始了國際性的長途旅行。它最先來到非洲的幾內亞,以後又由葡萄牙人把它帶到亞洲、歐洲等地。大約在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花生傳到了中國。
我是5年紀的 這 決對沒錯額``
『肆』 在落花生教學中如何體現核心素養
可以這樣設計可以體現核心素養: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它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伍』 落花生的說課稿ppt
落花生說課稿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辟、茅、榨、慕」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居然」、「愛慕之心」。
2 、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3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難點: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關鍵:通過討論,有感情地朗讀,突破重、難點。
教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謎面: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著個白胖子(花生)
板書課題20 、落花生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 、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檢查自學情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認識生字新詞
2 、指名讀課文,糾正學生讀音。
3 、本文主要內容及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 、講讀父親的話
(1 )什麼是「愛慕之心」,「之」什麼意思?「生愛慕之心」什麼意思?
(2 )、父親對什麼產生愛慕之心?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3 )、「可貴」是什麼意思?父親為什麼認為花生最可貴?
五、學生再讀課文,並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說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3 、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沒有其它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有沒有具有花生品質的其它事物?
七、講讀「我」的話
1 、什麼叫只講體面?
2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3 、我們要做怎樣的人?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九、小結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板書設計:
20 、落花生
談花生——論花生(要……不要……)
『陸』 落花生的教學手段什麼
落花生教學目標一級手段:;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2.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說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這;3.能聯系現實生活說一說,什麼樣的人「像花生,它;4.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正確抄寫和背誦;5.能分清文中哪些內容是詳寫,哪些內容是略寫,並;6.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能嘗試著寫一種;教學重點:;見上述「教學目標」第2、3;教學難點
『柒』 閱讀落花生教學實錄片段,分析教師是怎樣在語言學習中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師:今天,看到同學臉上洋溢的笑臉,很高興,送你們兩幅畫:梅花、竹子。梅花、竹子歷來被中國人所喜愛,他們的清高、淡雅和堅貞往往被用來比喻有氣節、有骨氣、有靈魂的人。比如詩人鄭燮在《竹石》中描寫竹子(出示詩句) 讀出來: 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師:作家陳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寫到(出示句子) 生:齊讀: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腰。他們就像梅花一樣! 師:這些詩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似狀物,實則是寫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敢接受挑戰嗎? 生:齊讀課題《落花生》 師:有什麼問題嗎? 生:落花生是什麼? 師:出示花生實物和圖片,介紹花生:唯一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植物,所以叫落花生,也就是我們平常吃的花生。 師:打開課文,認真仔細讀課文,畫出裡面生字新詞。 出示詞語: 師:誰來讀?(生字套紅) 居然 炸油 吩咐 茅亭 價錢 便宜 石榴 體面 愛慕 矮小 分辨 指名讀 師:讀得真准,再找個同學讀。 師:字音讀得真准,看榨和榴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是木字旁。 師:茅亭的「茅」怎麼記住呢? 生:(略) 師:拿出手來一起書空寫。 師:把這些字放進課文里,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註,想一想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內容。 生:讀:「他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 師:他說的在議花生,還寫了什 生:種花生 師:還寫了收花生。誰來讀第一段。看他們怎樣種花生收花生的? 指名讀第一段 師:說一說你讀時心情怎樣? 生:他們很高興,從這些詞看出來「居然、竟然」,後園一直是空的,母親決定種花生,我們就買種、翻地、播種、澆水,又沒有怎麼管它,竟然收了,特別地原來是荒著的,沒過幾個月就收獲了。 師:你從這里還能看出花生一種什麼力量? 生:花生長的非常好。 師:還能看出什麼呢? 生:花生的存活力很強。 師:對,生命力很頑強。讀一讀這句話,還感受到什麼?屏幕出示:「我們姐弟 收獲了。」 師:什麼心情? 生:高興。 師:帶著高興心情讀。 再指名讀 師:居然什麼意思呀? 生:很驚訝地。 師:生活當中有沒有過這樣的心情,說一句話我聽聽。 生:我看了松樹雖然沒有米蘭的清香味,卻抵擋了寒冬。 齊讀 師:花生的生命力讓我們驚嘆,我們感到驚奇,母親是怎麼做的,指名讀相關的句子 師:這一收獲居然要用節來收獲,這是多麼熱愛生活的一家人呀。 師:讀3——5自然段,可以自己讀,可以合作讀。讓我們看這熱愛生活的一家人是怎麼過花生節的,怎麼議論花生的? 師:你們愛吃花生嗎 生:愛。(齊聲回答) 師:你們這是異口同聲,不是議論紛紛。 生:(議論紛紛地說大家的話。) 師:孩子們,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視的特點,而這容易被人忽視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貴的好處。 生:讀父親的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挖起來才知道。 師:讀得字正腔圓。 再指名讀。 師:這是一位有點文弱的父親。 師:(出示圖片)看,看到什麼了? 生:粉紅的桃子,鮮紅的石榴,又大又紅的蘋果,還有花生。 師:想像一下他們會說些什麼。 生:會說,看,我多漂亮,花生,你看都看不見。你不像我們,鮮紅嫩綠的,你要挖起來才看得到。 齊讀 師:父親講的和我們不一樣在什麼地方? 生:父親說的和我們不一樣,他說花生很有用。 師:父親強調的是什麼? 生:默默無問,朴實無華的。 師:你更喜歡哪個? 生:喜歡花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師:你最能體會父親的心。父親怎樣說蘋果的? 生:讀父親的話。 師:蘋果和桃子掛在枝頭好不好呢? 生:掛在枝頭顯示自己很美麗。 生:他們怕沒成熟就會被摘走,所以要高高掛起來。讀句子。 師:他們高高掛著,需樣仰視才能看見,你感受到什麼? 生:他們顯示自己,蘋果說:「你們快看了,我們多美!」石榴說:「去去去,我最美。」桃子說:「我可是水分最多。 師:你都會編一個童話了,花生是不是很生氣,很自卑呢? 生:外表不好看,很有用。 師:父親的話所體現的正是這位同學想說的,父親接著說: 生齊讀父親的話。 師:我的體會是怎樣的? 生:一起讀 師:男生讀父親的話,女生讀「我」的感受的話。 師:體面是什麼意思? 生:指漂亮、好看、美麗的意思。 師:體面有錯嗎? 生:沒錯 師:講體面有錯嗎? 生:沒錯。 師:只講體面對不對呢,說理由。 生:不對,因為人只講體面,沒有實際作用。 師:那我把自己藏起來,行不行? 生:也不行,要展示自己的才能。 生:你只有展示自己,別人才能認識你。 生:只有展現自己,別人才能發現你,展現自己之前,雖然善於表達的人,也不要太默默無聞。 師:你們說的是自己的理解,文中「我」是怎麼認為的? 生:我就覺得人不能只講體面,因為我們要善於表現自己,但是不要過於張揚,不然別人不會認為你是非常優秀的人。 師:不要做只講體面,對人沒有作用的人,反過來要做什麼樣的人? 生:又講體面,又對別人有用的人 師:板書 做一個有用的人 師:我們知道許地山出生於1893,100多年前,他有這樣的體會,那麼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讀了父親的話又有什麼感受呢?寫下來。 生:我覺得人要做 城市的人,想花生,不能自大,不能做蘋果 雖然外表很大,但對人用處不多。 生:一個人要做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人,但是也要善於表現自己,別人才會發現他們 花生開始是帶著泥土的,不像荷花一塵不染,我們要像花生腳踏實地,也不能像花生那樣不講體面。 生:老子說:上善若水。卑微的水們組成了遼闊的大海,水利於萬物但卻不爭其大,這種品質是非常好的。 生:花生矮矮的長在地里,深藏不露,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新世紀,如果你不像蘋果、石榴、桃子展現自我,那麼你的才華將被埋沒。是的,人也應該像花生那樣踏踏實實,不驕傲,不張揚。但是我們與時代相遇見,不是我們選擇時代,而是我們還要適應時代,在這樣的年代,我們應把握住展現才華的機會。因為一個成功的人,也是一個會抓住機會,展現自我的人。 師: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就會收獲怎樣的人生,再回到收獲節上,讀我的體會地句子 指名讀。 「那一夜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許地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長大後他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說過的這句話:(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師:帶著對作者的敬意齊讀全文。 師:題目是落花生,其實在寫人,我們把他叫借物喻人(板書),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這種寫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薦閱讀,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楊禮贊》、陶鑄的《松樹的風格》、陳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頤的《愛蓮說》。
『捌』 落花生說課稿
落花生說課稿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辟、茅、榨、慕」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居然」、「愛慕之心」。
2 、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3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難點: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關鍵:通過討論,有感情地朗讀,突破重、難點。
教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謎面: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著個白胖子(花生)
板書課題20 、落花生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 、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檢查自學情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認識生字新詞
2 、指名讀課文,糾正學生讀音。
3 、本文主要內容及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 、講讀父親的話
(1 )什麼是「愛慕之心」,「之」什麼意思?「生愛慕之心」什麼意思?
(2 )、父親對什麼產生愛慕之心?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3 )、「可貴」是什麼意思?父親為什麼認為花生最可貴?
五、學生再讀課文,並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說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3 、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沒有其它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有沒有具有花生品質的其它事物?
七、講讀「我」的話
1 、什麼叫只講體面?
2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3 、我們要做怎樣的人?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九、小結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板書設計:
20 、落花生
談花生——論花生(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