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實驗法的類型、特點及使用條件
在兒童心理學上常用的實驗法有以下幾種。
1.自然實驗
所謂自然實驗,即在兒童日常生活活動(游戲、學習、勞動)的自然情況下,引起或改變影響兒童的某些因素,來研究兒童心理特徵的變化。
2.教育心理實驗
教育心理實驗可以說是自然實驗的一種重要的形式。這是兒童心理的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從而研究兒童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影響下某些心理過程或個性品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
例如,為要研究小學各年級兒童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發展的水平,可以結合教學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一系列的閱讀材料;兒童學習了這些材料之後,完成指定的口頭復述和書面復述的作業。從這些作業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兒童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發展的某些情況和特徵。
自然實驗,特別是教育心理實驗,是研究兒童心理的重要方法。因為這種研究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結合教育實際,為教育實踐服務。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容易精密地控制實驗條件,因而在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適當地跟實驗室實驗結合起來,常常是必要的。
3.實驗室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在特別創設的條件下進行的,有時要利用專門的儀器和設備。例如,在研究兒童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發展舶特點的時候,常常採用實驗室的實驗方法。實驗室實驗主要有以下特點:
(1)隨機取樣和隨機安排;
(2)對實驗情景和實驗條件進行嚴格控制;
(3)實驗結果量化,記錄非常客觀、准確;
(4)使用大量的實驗儀器。
至於實驗研究技術上的要求,我們已出了專著。這里不擬贅述。
實驗室實驗的一個很大的優點是能夠精密地控制實驗條件,但它的缺點是有很大的人工性,跟兒童的實際生活隔離。因此,用它來研究一些復雜的心理現象,如兒童的活動的特點或個性品質的特點,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B. 實驗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科學實驗基本可以分成哪幾類
實驗的基本特徵:
1、科學實驗具有純化觀察對象的條件的作用。
2、科學實驗具有強化觀察對象的條件的作用。
3、科學實驗具有可重復的性質。
按照實驗的目的不同,可以把科學實驗分為定性實驗、定量實驗和結構分析實驗。
1、定性實驗是用以判定某種因素、性質是否存在的實驗。
2、定量實驗是用以測定某種數值或數量間關系的實驗。
3、結構分析實驗是用以了解被研究對象內部各種成份之間空間結構的實驗。
(2)分析此實驗方法的特點擴展閱讀:
科學的方法應該包括六個重要步驟:
1、觀察:觀察即對事實和事件的詳細記錄。
2、定義:對問題進行定義是有確切程序可操作的。
3、假設:提出假設是對一種事物或一種關系的暫時性解釋。
4、檢驗:收集證據和檢驗假設,一方面要能提供假設所需的客觀條件,一方面要找到方法來測量相關參數。
5、發表:發表研究結果:科學信息必須公開透明,真正的科學關注的是解決問題。
6、建構:即建構理論。孤立的問題無法建立理論,科學的理論是可以被證偽的。
C. 簡述化學分析法的特點
化學分析法是以物質 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一種經典分析方法。法醫毒物分析中常用的化學分析法有:微量顯色反應(主要有酸鹼反應、氧化還原反應、 絡合反應等)、微量沉澱反應與顯微結晶試 驗等。化學分析法操作較簡單、易於掌握、 耗時短、無需特殊設備、便於實行、受時間 地點的限制少,但有些反應僅是利用分子中 某些基團的類別反應,為非特異性反應,只能顯示一組化合物或相同基團的存在。有些反應靈敏度不高,故只有在體外檢材中毒物 濃度較高、含量較多情況下做預試,不可以 化學顯色或沉澱反應做否定結論或做確證試驗。
化學分析法(chemical method of analysis),是依賴於特定的化學反應及其計量關系來對物質進行分析的方法。化學分析法歷史悠久,是分析化學的基礎,又稱為經典分析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以及試樣的處理和一些分離、富集、掩蔽等化學手段。在當今生產生活的許多領域,化學分析法作為常規的分析方法,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滴定分析法操作簡便快速,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介紹
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稱為化學分析法,它是比較古老的分析方法,常被稱為「經典分析法」。化學分析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以及試樣的處理和一些分離、富集、掩蔽等化學手段。化學分析法是分析化學科學重要的分支,由化學分析演變出後來的儀器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通常用於測定相對含量在1%以上的常量組分,准確度相當高(一般情況下相對誤差為0.1%-0.2%左右),所用天平、滴定管等儀器設備又很簡單,是解決常量分析問題的有效手段。化學分析被應用在許多實際生產領域,並且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在向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在線化的方向發展,可以與各種儀器分析緊密結合。
分類
根據其利用化學反應的方式和使用儀器不同,分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色譜分析法,比色分析法
滴定分析
根據滴定所消耗標准溶液的濃度和體積以及被測物質與標准溶液所進行的化學反應計量關系,求出被測物質的含量,這種方法被稱為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
: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選擇合適的化學反應,將被測組分轉化為一種組成固定的沉澱或氣體形式,通過鈍化、乾燥、灼燒或吸收劑的吸收等一系列的處理後,精確稱量,求出被測組分的含量,這種方法稱為重量分析法。
D. 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麼
心理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
2、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3、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4、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這些方法的特點:
(一)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
觀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
2、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
3、由於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4、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
(二)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
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三)實驗室實驗是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於發現事件的因果聯系,並可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於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四)個案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E. 教育實驗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徵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及特徵
(一)實證方法
實證方法作為自然科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規范就是「用經驗材料證明或證偽理論假說」.這些經驗材料既可來自研究者的現實觀察或實驗活動(直接經驗),也可來自記錄了前人觀察或實驗結果的歷史文獻(間接經驗);這些經驗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須是可檢驗的.
實證方法包括教育測量法、定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教育實驗法、內容分析法.
教育測量法是指根據某種規則或尺度,以數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現象或教育對象的某種屬性.其中,包含著測量的三個要素:事物及其屬性;數字或符號;法則.教育測量法的基本特點是根據一定法則,以測驗為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從而獲得數量化的結果,並通過進一步分析獲得相關結論.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反映個體發展水平、教育發展狀況的方便工具,並提供可靠的數據.
定量觀察法是按照事先設計的一套明晰而嚴密的「計量系統」實施的觀察,它也被稱為系統化的、結構性的、標准化的觀察.這套系統包括:明確的觀察對象、有嚴密邏輯性的觀察項目系統、確定的觀察程序和記錄單位,還有物化的觀察記錄工具.它的長處是能系統地、高效地獲得大量真實的、確定的觀察資料,容易進行觀察記錄,而且觀察結果便於系統地定量處理和對比分析.它的短處是對觀察設計人員和觀察者的理論和技術要求較高,同時觀察過程比較呆板,缺乏靈活性.
問卷調查法是研究者用嚴格設計的統一問卷,通過書面語言與被調查者進行交流,來收集研究對象關於教育問題的信息和資料的方法.它有如下特點:1.調查工具標准化;2.調查過程標准化;3.調查結果標准化;4.研究效率高.
教育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理論假設,有計劃地控制教育活動中的某些因素,以引起其他因素朝著有利於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轉變,然後檢驗假設,並由此揭示教育活動規律的綜合性研究活動.它的基本特點是:1.教育實驗要揭示教育現象或教育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2.教育實驗對因果關系的預先設想以假說形式表現出來,實驗過程圍繞假說展開操縱、控制等一系列干預活動,經觀察、分析,最後檢驗假說.內容分析法是對教育文獻的內容作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分析,並加以描述,從而對相關的教育現象作出事實判斷的研究方法.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的文獻資料可以是:1.以文字記錄的資料,報紙、期刊、教材等內容往往是專業研究者的研究對象.2.以聲音記錄的資料,包括:上課錄音、學生談話錄音、競選會現場的錄音,與某個年段的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3.以影像記錄的資料,包括:教學錄像、電影、電視、幻燈片、圖片.
內容分析法具有明顯、客觀、系統、量化等四個基本特點.1.明顯的內容;2.客觀的事實;3.系統的記錄;4.量化的結果.
(二)質性方法
作為與實證研究相對的定性研究,有著獨特的研究傳統和研究假設,為定性研究所採用的質性方法,有著它的定義.陳向明先生給質的研究方法下了一個定義:「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質性研究包括訪談調查法、定性觀察法、敘事研究法.
訪談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與被調查者面對面進行交談,以口頭問答的形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態度和教育現象的一種調查方法.它有以下特點:1.調查過程靈活深入.2.獲取信息完整真實.3.適用范圍更為廣泛.訪談調查法的主要局限有:1.樣本小、費用多、時間長、效率較低.2.標准化程度較低,難以統計.3.調查過程容易產生偏差.4.訪談調查不能體現匿名的特點,不能完全消除受訪者的心理顧慮,這往往會影響受訪者所提供信息的客觀性.
定性觀察法是研究者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被觀察的人或事所作的開放性觀察.它有以下幾種特點:1.可以了解到更為真實的信息.2.可以獲得更為完整的資料.3.可以進行多次觀察.定性觀察法也有局限:1.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影響.2.觀察結果的代表性不夠高.
敘事研究法就是以敘述故事的方式來描述人們的經驗、行為和生活方式,通過所敘述的故事來探究經驗、行為的意義,及其蘊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教育研究領域,敘事研究就是通過描述和分析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來發掘或揭示內隱於日常工作、事件和行為背後的意義、思想、理念,從中發現教育問題,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動特點.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教育敘事研究具有:1.以質性研究方法為工具.2.以教育中的故事為對象.3.教育實踐者成為研究主體.4.形成認識時採用歸納的方式.但也有局限性:1.外來研究者徵得研究對象的配合相當耗時.2.不易了解到局內人的真正想法.3.研究者很容易受到敘事者故事的影響而偏離研究目的.4.敘事研究受到研究者個人傾向的影響.5.敘事研究對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系統方法
系統科學方法論的運用體現在研究主體身上,主要表現為系統思維.它的關鍵特點體現在運用系統科學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對象的性質,並據此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性方法——既包括實證方法,也包括質性方法,以達到研究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及相關因素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研究,著重探討研究對象整體與部分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系統方法論及系統思維的特點:1.與中國傳統的整體思維相比,系統思維具有清晰性和開放性.2.與自然科學的還原主義分析思維相比,系統思維強調系統的整體性.3.與以往任何一種研究範式相比,系統方法論提供了新的思維原則、模式、路線及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範例.
(四)復雜思維方法
復雜思維直面世界或事物本來具有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變化的生動豐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運動變化的思維方式,是以非線性思維、關系思維、過程思維、情境思維為特徵的.教育系統的復雜性體現在:1.教育活動組成因素的多樣性和可變性.2.教育活動結構與功能、系統與部分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3.教育活動過程的動態生成性和教育結果的不確定性.
(五)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專家、學者的幫助,在教育實踐中展開科學研究,並以研究的成果指導自身實踐的一種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點:1.以中、小學教師為研究主體,教師即研究者,課程即實驗,課堂即實驗室.2.強調參與、合做與交流.3.強調實踐反思.
(六)文獻法
文獻檢索是科學研究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它貫穿於研究的全過程,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文獻檢索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獻檢索是由文獻貯存和文獻檢索兩個部分構成的一個檢索系統.狹義的文獻檢索則指根據檢索課題,利用一定的檢索工具把所需要的文獻及其線索查出的過程.文獻法有利於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現狀,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科研成果,幫助研究人員選定研究課題和確定研究方向;有利於為教育科研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研究效益;有利於拓展研究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課題研究的創新性.
F. 請敘述實驗法的基本原則和特點
1、簡述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及其貫徹的基本要求。(P125)
答: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G. 水分測定有哪幾種主要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經典水分分析方法已逐漸被各種水分分析方法所代替,目前市場上主要存在的水分測定儀
主要有鹵素水分儀、紅外水分儀、露點水分儀、微波水分儀、庫侖水分儀、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以及一些專用水分儀。這些儀器測定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再現性好,並能連續測定,自動顯示數據。
1、紅外水分測定儀操作簡單,耗時少,測量結果准確,故紅外水分儀可廣泛應用於化工、醫葯、食品、煙草、糧食等行業的實驗分析和日常進貨控制及過程檢測。
2、卡爾•費休法屬經典方法,又稱為 微量水分測定儀,其主要應用於水分值含量較低的樣品檢測,經過近年來改進,大大提高了准確度,擴大了測量范圍, 已被列為許多物質中水分測定的標准方法。
3、露點水分測定儀操作簡便,儀器不復雜,所測結果一般令人滿意,常用於永久性氣體中微量水分的測定。但此法干擾較多,一些易冷換氣體特別在濃度較高時會比水蒸氣先結露產生干擾。
4、微波水分測定儀利用微波場乾燥樣品,加速了乾燥過程,具有測量時間短,操作方便,准確度高、適用范圍廣等特點,適用於糧食、造紙、木材、紡織品和化工產品等的顆粒狀、粉末狀及粘稠性固體試樣中的水分測定,還可應用於石油、煤油及其他液體試樣中的水分測定
5、庫侖水分測定儀常用來測定氣體中所含水分。此法操作簡便,應答迅速,特別適用於測定氣體中的痕量水分。如果用一般的化學方法測定,則是非常因難的事情。但電解法不宜用於鹼性物質或共軛雙烯烴的測定。
H. 伽利略的科學研究方法有何特點
伽利略在科學研究工作中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
伽利略在長達幾十年的科學研究工作期間開創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天的科學研究人員來說,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愛因斯坦曾經對伽利略及其科學方法給予高度評價,他說: 「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標志著物理學的開端。」下面就來看一下伽利略在科學研究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
科學精神 科學方法
① 觀察方法
我們從上述描述中已經知道,伽利略對於天文學的研究主要靠的是觀察的方法,更加確切地說是間接觀察法。觀察方法是指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如眼、耳)直接地,或者藉助於科學儀器間接地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客觀對象活動,從而得到該對象的知識和觀念的科學方法。伽利略的觀察方法已經不同於古代的肉眼直接觀察,而是藉助於天文望遠鏡這一工具進行觀察。他對天體的觀察,使他發現了許多人們以往所不知道的重大信息,揭開了宇宙神秘的面紗。他在物理學力學方面的研究也離不開觀察。據說,擺針就是因為他偶然仔細觀察吊燈的擺動而發明的。伽利略的觀察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被後來許多學科的科學家所公認。如前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對他的學生說,他成功的秘訣就是 「觀察、觀察、再觀察」,「應該先學會觀察,觀察,不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發明青黴素的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194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時,深有感觸地說: 「我的唯一功勞是沒有忽視觀察。」
② 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是指人們根據研究目的,藉助一些物理設備,人為控制地進行一系列活動,進而重復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的一種方法。伽利略是觀察和實驗方法的積極倡導者,是倡導可重復、可檢驗性實驗的第一人,被譽為在實驗中真正應用觀察實驗這一科學方法的大思想家,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對亞里士多德式的純屬思辨的科學方法,主張只有觀察實驗才是掌握真理的科學方法,反對過度相信權威,主張只有實驗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然。他有一句名言: 「科學的真理不應在古代聖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最偉大的書裡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這句名言充分說明了伽利略的態度。同時,他自己就是這一觀點的堅決執行者。除了天文學方面不能進行實驗以外,伽利略其他的研究無一不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例如,為了驗證自己關於自由落體問題的正確性,他設計了「斜面實驗」,並試驗了近百次才得到正確的結論;還有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伽利略的實驗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可重復性和可檢驗性,他的實驗方法對現在的科學研究仍有很大意義。
③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即用數學語言表述事物的狀態、關系和過程,並加以推導、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數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說: 「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愛因斯坦也說: 「在我們全部知識中,那個能夠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的部分,就劃為物理學領域。」
伽利略在科學研究中用到的第三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就是數學方法。伽利略把他的物理研究與數學緊密結合起來,為物理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他以准確的數學語言證明物質運動的規律和表達物理的定律。他在數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早在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在1585年因經濟原因輟學離開比薩大學後,他深入地研究過古希臘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對於幾何學了解也很深。正是因為他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才促使他在進行「斜面實驗」時運用了數學方法,從而發現小球沿斜面滾下的距離總是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最後得到自由落體定律,即s=1/2gt^2。
④ 其他方法——理性方法
除了上述三種最主要的科學方法外,伽利略還用到了其他的科學方法。例如,在理論上駁斥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觀點時,用到了反證法和演繹法,利用自身的矛盾來證明其錯誤是反證法的體現,而由小球到世界萬物是演繹法的特徵。在推導「慣性定律」的過程中,還第一次採用了理想化的方法。他假定小球從一個無摩擦的斜面上滾下來,然後在一個無限延伸的光滑平面上運動。很顯然,沒有摩擦的斜面和無限延伸的平面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同樣,關於自由落體定律的實驗也是一樣,生活中非真空環境下,阻力是無可避免的。
總之,伽利略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還是觀察方法、實驗方法、數學方法。尤其是他在力學研究過程中把實驗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既注重邏輯推理,又依靠實際觀察和實驗檢驗,同時靈活抽象理想化狀態的科學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完全可以總結成為一套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程序: 觀察現象→提出假設→邏輯推理→實驗檢驗→數學演繹→形成理論。伽利略所運用的這套科學研究方法後來得到許多科研工作者的認可,直到今天對科學工作者在科技創新方面仍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