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菌落計數方法
平板菌落計數法,是種統計物品含菌數的有效方法。方法如下:將待測樣品經適當稀釋之後,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單個細胞,取一定量的稀釋樣液塗布到平板上,經過培養,由每個單細胞生長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即一個單菌落應代表原樣品中的一個單細胞;統計菌落數,根據其稀釋倍數和取樣接種量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但是,由於待測樣品往往不宜完全分散成單個細胞,所以,長成的一個單菌落也可能來自樣品中的2~3或更多個細胞。因此平板菌落計數的結果往往偏低。為了清楚地闡述平板菌落計數的結果,現在已傾向使用菌落形成單位(cfu :colony-forming
units),而不以絕對菌落數來表示樣品的活菌含量。
② 如何選擇細菌接種方法
細菌的接種方法有很多種,如劃線法、塗布法、傾注法、斜面接種法、液體培養基接種法、螺旋接種法等,其方法和應用各有不同,下面進行解釋以幫助實驗人員選擇操作。
劃線法:此法主要用於菌種分純,獲得單菌落
由接種環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菌平板表面進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其他形式的連續劃線,微生物細胞數量將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減少,並逐步分散開來,如果劃線適宜的話,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經培養後,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單菌落。
優點:可以觀察菌落特徵,對混合菌進行分離。
缺點:不能用於菌落計數。
塗布法: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計數
先將培養基熔化後趁熱倒入無菌平板中,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0.1ml 菌液接種在已凝固的瓊脂平板上。再用無菌L 型玻璃棒將菌液在平板上塗抹均勻,將塗抹好的平板平放於桌上20~30min,使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將平板倒轉,保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優點:可以計數,可以觀察菌落特徵。
缺點:接種前需梯度稀釋,吸收量較少,較麻煩,平板不幹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傾倒法: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的計數
吸取1ml 菌液加入平板中,倒入已融化並冷卻至45~50℃的細菌培養基,輕輕轉動平板,使菌液與培養基混合均勻,冷疑後倒置,適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優點:可以計數,較方便。
缺點:接種前需梯度稀釋,不能觀察菌落特徵,不適用於嚴格好氧菌和熱敏感菌。
斜面接種法:此法主要用於保存菌種,或觀察細菌的某些生化特性和動力
用接種環或接種針伸入菌種管內,挑取用來移種的菌落。伸入斜面培養管內,先從斜面底部到頂端拖一條接種線,再自下而上蜿蜒劃線,或直接自下而上地蜿蜒劃線。接種完成之後,用火焰滅菌培養管口,並塞上棉塞,置於37℃培養。
液體培養基接種法:此法主要用於菌液比濁實驗
用滅菌接種環挑取菌落或標本,在試管內壁與液面交界處輕輕研磨,使細菌均勻得散落在液體培養基中。
螺旋接種法: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計數
Spiral plater 可以在無任何全部或中間稀釋的情況下快速細菌接種。對數減少的樣品容量以阿基米德螺旋線的形式被自動分注在旋轉式培養基表面。培養基上每一點的容量可以被知曉和校準。菌液的濃度可以通過培養皿上一定區域的菌落數量除以同區域樣品分注量來計算。
優點:螺旋接種法菌液無需稀釋(其他接種方法均需經過梯度稀釋才能計菌落數),自動化接種,效率高,可節省3/4 的耗材和時間
缺點:產品成本高,適用於樣品量比較大的實驗
③ 統計活菌數量的方法都有哪些
統計菌落數目的方法有直接計數法和間接計數法兩種。
1. 直接計數法
直接計數法是將稀釋的樣品滴在計數板上,蓋上蓋玻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計數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按公式求出每 毫升樣品中所含的細菌數。計算公式 為:每毫升原液所含細菌數=每小格平 均細菌數X400X1 000X稀釋倍數。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所需設備比較簡單,能迅速得到結果,而且在計數的同時還可以觀察到所研究的微生物的形態特徵; 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與活菌。
2. 間接計數法
在應用稀釋塗布平板法計數時,首先要將待測樣品配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微生物細胞分散開,再把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上,進行培養觀察。但值得注意的是,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 的實際數目低,而且統計的結果一般用 菌落數而不用活菌數來表示。計算公式為:每克樣品中的菌落數= (C+V)X M,其中,C表示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表示塗布平板時所 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
④ 微生物接種方法有哪幾種
接種常見方法有:平板劃線接種法、斜面接種法、傾注培養法、穿刺接種法、液體接種法。
一、平板劃線分離法
平板劃線分離法:是指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通過分區劃線稀釋而得到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經培養後生長繁殖成單菌落,通常把這種單菌落當作待分離微生物的純種。
二、斜面接種法
該法主要用於單個菌落的純培養、保存菌種或觀察細菌的某些特性。
三、穿刺接種法
穿刺培養,是指將帶有欲培養微生物的接種針深插至半固體培養基(瓊脂含量0.2%〜1.0%)中接種,並進行微生物固體深層培養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的培養。
四、液體接種法
液體培養,是指將微生物直接接種於液體培養基中,並不斷振盪或攪拌,使微生物均勻地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一種培養方法。液體培養適用於好氧微生物和植物組織培養,以迅速得到大量繁殖體為目的。
五、塗布接種法
微生物學實驗中的一種操作方法。由於將含菌材料現加到還較燙的培養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熱敏感菌的死亡,而且採用稀釋倒平台法也會使一些嚴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瓊脂中間缺乏氧氣而影響其生長,因此在微生物學研究中更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塗布平板法。
(4)計算菌落數用什麼接種方法擴展閱讀:
接種注意事項
1、每次接種時間最長不得連續超過2小時。
2、操作時,接種工具尖端和種塊不能接觸到管口和外部其它物體。工具尖端碰到外面物體要重換工具,種塊碰到外面物體則作廢。
3、一般用種量:每支試管母種可擴繁一級種100支左右;擴接原種6~8瓶。
⑤ 統計菌落數目的方法有哪些
統計菌落數目的方法有直接計數法 和間接計數法兩種。
1. 直接計數法
直接計數法是將稀釋的樣品滴在計 數板上,蓋上蓋玻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計 數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 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按公式求出每 毫升樣品中所含的細菌數。計算公式 為:每毫升原液所含細菌數=每小格平 均細菌數X400X1 000X稀釋倍數。這 種方法的優點是所需設備比較簡單,能 迅速得到結果,而且在計數的同時還可 以觀察到所研究的微生物的形態特徵; 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與活菌。
2. 間接計數法
在應用稀釋塗布平板法計數時,首 先要將待測樣品配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 液,盡量使微生物細胞分散開,再把稀釋 液接種到平板上,進行培養觀察。但值 得注意的是,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 的實際數目低,而且統計的結果一般用 菌落數而不用活菌數來表示。計算公式 為:每克樣品中的菌落數= (C+V)X M,其中,C表示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表示塗布平板時所 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 倍數。
⑥ 菌落計數的問題
菌落計數採用稀釋塗布平板法,到肉眼可見數計數,但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在平板上只能看見一個菌落
⑦ 若想統計樣品中菌的數目採用什麼接種方法
培養基中的菌落數。選擇菌落數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公式每克樣品中的菌株數=(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釋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代表塗布平板時所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代表稀釋倍數。
⑧ 微生物檢驗黴菌供試液用10ml,如何計算菌落數
首先要對供試液進行梯度。一般採用10倍梯度稀釋的方法。對樣品進行連續稀釋至合適的梯度。然後將稀釋後的樣本接種在適宜的平板上(如果沒記錯黴菌用的是馬鈴薯培養基計數),每個梯度在每個平板上滴種3個10ul的點(如果你知道樣品中可能的黴菌數量,你可以在此濃度上下各推算一個梯度進行滴種),在需氧條件下培養(黴菌是需氧菌),一般的細菌培養10小時就可以開始計數(太早有的菌落不易辨識,太晚菌落連成一片形成菌台不能進行計數),黴菌一般的時間要稍長一些,一般18h左右,這個時間也不一定,建議在12h後就密切關注菌落長勢。計數時,一般選擇菌落數>100的稀釋濃度(為了方便後面計算,假設選取稀釋度a)進行計數(如果樣本本身數量不足100當然只能計最低稀釋度那個平板了),統計後求出一個平均值b。通過公式總菌數(CFU/g(ml))=b×100×10^a(CFU(colony-forming
unit)就不多解釋了。)解釋一下為什麼要乘以100,因為我們每個點只滴種了10ul,而我們要求出1ml=1000ul的含量,所以乘以100.
⑨ 統計菌落數目的方法,為什麼不能直接計數法
這個。。。。細菌群落是個龐大的數目了額。而且密集程度高(就是說顯微鏡也分辨不出准確細菌個數)。所以直接計數是非常困難的。一般用平板菌落計數法(將待測樣品經適當稀釋之後,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單個細胞,取一定量的稀釋樣液塗布到平板上,經過培養,由每個單細胞生長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即一個單菌落應代表原樣品中的一個單細胞;統計菌落數,根據其稀釋倍數和取樣接種量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現在比較傾向用菌落形成單位((CFU)是指在瓊脂平板上經過一定溫度和時間培養後形成的每一個菌落,是計算細菌或黴菌數目的單位。)表示。因為它比「菌落數」更准確反映問題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