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養學術研究的意識
研究生學術研究意識,提高學術研究能力,現已成為各學校各專業的共識。就現狀看,大學生一般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進入大學本科學習,本科階段又基本是在課程體系下完成學業的。目前研究生招生體制所檢測和顯示的,又主要是英語、政治以及各專業基礎課的應試能力。也就是說,研究生入學資格的取得,基本與學術研究知識創新能力無關。
『貳』 如何激發潛意識能力
首先問題是 為什麼不愛說話。是因為對人際關系膽怯?因為潛意識中有結未解開?或者是其他原因?
可以通過與咨詢師交流,或者試著通過對夢境的解讀,來獲悉「不愛說話」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葯。
如果是自卑的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現狀,使自己在某一方面特別優秀來增強自信心。激發潛意識能量的方法有很多。女性的話,可以每天早早起床,給自己畫一個不錯的裝束,穿戴整潔,保持微笑,告訴自己:我很迷人,我很能打動別人,我的能力很強,偶爾的挫折能使我的能力得到鍛煉,從而使我更強大,每個人都渴望交流,當我微笑別人也會微笑,說明他們對我有好感。等等等等。類似是自我暗示吧。
但是如果是有心結,而並非單純的自卑,自我暗示可能效果不甚明顯。
『叄』 意識的研究歷史
由於最初的心理學僅僅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那時意識問題完全是哲學討論的問題,直到被公認為現代心理學的創立者,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使心理學脫離了哲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後,心理學也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
最初的心理學僅是討論這個問題,最初馮特使用的是內省的方法來研究意識問題,後來很多心理學家紛紛提出了對這種方法的質疑甚至是反對。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不能准確的反映出人豐富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也不能讓人接觸潛意識或無意識的心理狀態。而且這種方法過於依賴復雜的語言,而導致客觀性的喪失。於是人們很快就放棄了這種研究方法,可由於也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因此,導致了在很多年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完全放棄了對意識問題的研究。
直至20世紀的五十年代,由於認知科學的飛速發展,為研究這個問題又開辟了許多新的途徑,終於使這個問題又回到了科學的正軌上來。尤其是在DNA模型創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這個問題在神經科學研究的范圍內,也占據了相當大的位置。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困難,但是,研究相關領域的大多數科學家,對研究意識問題的前景均持樂觀的觀點。
『肆』 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3種
一、經驗方法
一般說來,科學研究就是追求知識或解決問題的一項系統活動;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與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有關的問題,而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中的,即在經驗材料的背後.只有在關於對象的經驗材料十分完備、准確可靠時,才能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概念和理論,揭示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才能解決科研課題,即解決科學的問題.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就是經驗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文獻研究法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有很強的歷史繼承性,文獻研究就是為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有個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有了這種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當代的成果作為進一步前進的起點,不重復前人已經做過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把精力放在創造性的研究上.
文獻研究法就是有關專業文摘、索引、工具書、光碟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資源等文獻的檢索方法以及鑒別文獻真偽、發揮文獻價值與創造性地利用文獻的方法.
2、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就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中各種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的不同,社會調查法可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等多種方法.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問卷調查法.
3、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4、實驗研究法
實驗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方法,開始是應用於自然科學領域,以後逐漸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實驗研究法是實驗者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實驗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方法.實驗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實驗者,即實驗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主體;實驗對象,即實驗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實驗環境和手段,即實驗對象所處的社會條件.在教育技術實驗研究中,實驗環境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活動的特定社會條件;其實驗手段就是藉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刺激、干預、控制、檢測實驗對象的活動.實驗研究的過程,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理論方法
要達到完整的科學認識,僅僅運用經驗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運用科學認識的理論方法對調查、觀察、實驗等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把原來屬於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使之上升為本質的、深刻的和系統的理性認識.科學研究法中的理論方法就是提供這種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思考方法與加工處理的步驟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數學方法
所謂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在教育技術學研究中,數學方法主要是運用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2、思維方法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三、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伍』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所謂客觀性原則,就是對任何心理現象必須按它的本來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觀意願的原則。人的心理雖是在頭腦里進行的活動,但它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內外刺激引起的,並通過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在人的外部活動中表現出來。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從這些可以觀察到的,可以進行檢查的活動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無論如何復雜或作出何種假象與掩飾,都會在行動中表現出來或在內部的神經生理過程中反映出來。因此,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切忌採取主觀臆測和單純內省的方法,應根據客觀事實來探討人的心理活動規律。
2.聯系性原則:人生活在極其復雜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現象的產生都要受自然和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人們對某種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時間、環境和主體狀況下,反應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對人的某種心理現象研究和實驗中,要嚴格控制條件。不僅要考慮與之相聯系的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要在聯系和關系中探討心理活動的真正規律。
3.發展性原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心理現象也是如此。這就要求心理學的研究也要從心理史前發展、意識發展、個性心理發展以及環境和教育條件變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發生和發展的規律。
4.分析與綜合的原則,至少包括以下兩層意思:其一,心理、意識雖然是很復雜的現象,但可以通過剖析將其分解為各種形式進行專門的考察研究,而後通過綜合將其看成為有機聯系的整體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種心理形式與現實條件的依存關系時,也可以分別地考察某一條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後將其揭示的各種規律加以綜合運用。綜合的觀點在心理學中也可以稱之為系統論的觀點,因此這個原則也被叫做系統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調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調查法又分為問卷法和訪談法。
四、測驗法metric method
用標准化量表對個體心理特徵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來確定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的存在水平。
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應用范圍很廣。
上述四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獨自的優點,但同時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人的心理千變萬化,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僅憑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選用多種方法,使之互相補充。
『陸』 意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呢
1、內省。最初的心理學僅是討論這個問題,最初馮特使用的是內省的方法來研究意識問題,後來很多心理學家紛紛提出了對這種方法的質疑甚至是反對。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不能准確的反映出人豐富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也不能讓人接觸潛意識或無意識的心理狀態。
而且這種方法過於依賴復雜的語言,而導致客觀性的喪失。於是人們很快就放棄了這種研究方法,可由於也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因此,導致了在很多年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完全放棄了對意識問題的研究。
2、測驗法。直至20世紀的五十年代,由於認知科學的飛速發展,為研究這個問題又開辟了許多新的途徑,終於使這個問題又回到了科學的正軌上來。尤其是在DNA模型創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這個問題在神經科學研究的范圍內,也占據了相當大的位置。
(6)豐台研究意識的方法擴展閱讀:
人類對意識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它純碎是一個哲學問題,在西方哲學傳統中它主要以心身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從傳統的心身到當今的意識科學。
人類對意識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它純碎是一個哲學問題,在西方哲學傳統中它主要以心身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從傳統的心身到當今的意識科學。
通向意識的科學基礎
目前國際學術界正在積極開展意識科學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意識科學研究協會」(A 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這是一個對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對跨學科的國際性研究機構。
該機構的目的是支持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和哲學以及其他科學對意識的研究,以揭示意識的本質和機理。
意識的科學研究協會出版了兩份科學雜志:一份是《意識與認知》,另一份是《心靈:對意識的跨學科研究》(電子雜志)。
『柒』 在大學期間應該怎樣運用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首先要明白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是什麼。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都意味著要學會主動地發現問題、直面挑戰。在遇到問題之後,不放棄不氣餒地去積極解決問題,這就擁有了基本的探究意識。然後,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新穎的思路、新奇的想法,能夠打破常規,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這就是創新意識的運用。運用意識並不難,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思考,培養優秀的意識。
『捌』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玖』 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調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調查法又分為問卷法和訪談法。
四、測驗法metric method 用標准化量表對個體心理特徵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來確定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的存在水平。 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應用范圍很廣。
上述四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獨自的優點,但同時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人的心理千變萬化,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僅憑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選用多種方法,使之互相補充。
『拾』 意識科學研究是什麼為什麼要研究人類意識呢
意識科學研究就是人們對自己意識的研究,這一研究在古代就開始進行了。不過古代的人,把它當作一個哲學問題。現在主要被當作科學研究,如果能把人們的意識研究透徹,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項巨大的進步。到時候人們就可以利用意識,來治療一些疾病,甚至是控制人們的意識。
意識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它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比如說人工智慧的研究,當人類研究透徹了意識,就可以讓人工智慧也擁有意識。而且研究透徹之後,可能就可以控制人類的意識。當人類的意識變成可控時,所有東西都能夠被輕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