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墨梅教學方法與策略

墨梅教學方法與策略

發布時間:2022-06-05 08:32:20

⑴ 《梅花魂》

不清楚樓主要問的是什麼。。。。

⑵ 《墨梅圖題詩》的解析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
我家畫中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疑難點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麼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誇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⑶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案例及反思怎樣寫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 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 准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之仗。言外之意,無准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 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麼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來要干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因為失敗不甘心接著走,而是要正確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麼,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弱勢是什麼;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再加個上課講話 自己加

⑷ <<墨梅圖題詩>>的教案!謝啦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注釋]

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
單用墨畫的梅花。
畫題詩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麼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誇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⑹ 一道小學語文教案題

『教材分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分析教材總體說明 1,與六(上)體例相同. 2,六年級的教學要點 (1)整合,實踐A單元整合B學習要點整合C學習過程整體安排 (2)拓展,提高A情感......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0 推薦程度:

『教材分析』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材以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為序編排,根據《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指導綱要》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在閱讀訓練中突出了兩個重點:一是了解作......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0 推薦程度:

『教材分析』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材分析 (語文版) 一,閱讀 (一)教學內容本冊教材仍然以話題的形式構成單元,共8個單元,每單元4篇課文,全冊32篇課文,每單元的基本話題如下: 時代風......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0 推薦程度:

『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九冊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九冊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分析重基礎知識,重思維訓練,重習慣培養天河區教育局教研室 周衛華一,教材結構: 本冊書共八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導讀,課文,積累運用"等......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0 推薦程度:

『教材分析』小學英語(新標准)第四冊(三年級起點)教材分..

·一, 總體介紹: 《英語新課標》強調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強調讓學生通......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5 推薦程度:

『教材分析』小學英語SWE第六冊教材分析

·(講稿) 一,教學資源 名稱Names 內容Contents 使用者Who use it 1. 課本 (textbook) 課文與練習 教師,學生共用 ...二,教材(課本)結構:......

1.對語文教學的理解
(1)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其核心是:「理解別人思想、情感的能力」和「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2)語言總是「思想與形式」的統一。
(3)誦讀、感悟、規范與實踐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形式。
(4)教師的作用在於:經驗的擴展;實踐情境的創設;平等的對話;思維的激發……
2.基本方法
(1)整體把握,突出重點
整體把握是指把整冊教材放在整個小學階段中去研究它的位置和主要任務。從課程目標分類來講,一般依據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順序逐步增強,即從工具性為主逐步向人文性為主發展。從語言知識能力學習目標而言,則是沿著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和方法序列,在理解和運用兩條道路上循序漸進。但語文學習始終都是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的學習,三維目標是一體的,其中,語言的工具習得是核心目標。
(2)削枝強干,明確目標
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於目標的確定。因為語文教材內容並不等同於教學內容。
篩選教學內容和明確教學目標的方法是:
A.預習和課後練習要求;
B.文體特點和內容特點;
C.班級學生實際;
D.教師個人的能力和特點。
(3)研究規律,精選方法
語言學習是有方法規律的。例如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情感的激發,「以讀為本」就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語言的內化和運用,就必須通過大量的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對於語言的個性理解、創新個性的培養來說,討論、辯論就是很好的方法。而關繫到一些語文知識、方法或是一些學生所不能經驗的內容,教師的講解、啟發、歸納就很有必要。
在具體的內容學習上,文體內容特點是必須去研究的。不同的文體特點和內容特點,意味著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讓學生學會學習。
當然,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平時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訓練。
3.本冊主要目標
(1)學習「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鞏固和發展已有的語文能力和方法
(3)做好中小銜接的准備
參考:分類目標(第三學段)
(1)獨立識字;(2)默讀,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4)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5)細節與描述;(6)個性理解:(7)瀏覽與搜集信息;(8)記實作文與想像作文;(9)傾聽與表達;(10)問題解決。
4.教材的總體處理思路
(1)盡快提供「目標一」的方法,並以此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完成大部分課文的學習,在學習進程中不斷熟練、鞏固。
(2)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單元的重點安排訓練和學習,不斷提高和鞏固各種語文能力。
(3)具體方法上,應依據文體特點和學生語言經驗特徵組織教學過程,務求發揮學生主體性,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建議
第一組
主題詞:景語與情語想像與聯想
(一)桂林山水
此為經典課文。曾經作為中年級「總—分—總」分段和寫作的典型例子,值得商榷。關鍵是對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理解。這涉及到對桂林山水特點的理解,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桂林是中國三大山水景緻之一(其他為三峽、武夷九曲溪)。桂林的山美,桂林的水也美。但單憑其中一項,都不能「甲天下」。「甲天下」的是山景與水景的完美結合。這也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本意。文章作法,由「山」而「水」,進而「山水交融」,正是作者從游覽過程逐步深刻體會到的。
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眾多的描寫,無不圍繞山水之美。
韓愈詩:「江作青羅帶,峰如碧玉簪。」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雲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本文手法雖有辭藻堆砌之嫌,但其對比手法、比喻手法均值得學習。
教學建議:
(1)課前著學生自己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進行欣賞和展示;
(2)引導:從「桂林」一詞,能想到什麼?
(3)以主題「『桂林山水甲天下』體現在什麼地方」引入,讓學生概括「山」和「水」的特點,然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桂林山水的真正特點是什麼?
(4)反復誦讀、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贊美)和表達手法(對比、比喻)。
(5)語言實踐:(1)說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2)小導游情景或圖片戰士介紹。
(6)讀寫結合:強調特點。最好有課文語言的模仿運用。
(7)教師引導小結景物文章:一切景語皆情語。
(8)課外擴展:朗讀背誦〈桂林山水歌〉;研究桂林山水的成因;通過網路學習,對桂林山水作進一步的了解。
(二)林海
此文為老舍先生到東北采風所作,謳歌大自然,更是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擁護和贊頌。
文章的文眼為「親切、舒服」,一是因為山嶺的可愛、美麗;二是因為「良材與社會建設的聯想」,三是因為感受到「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
傳統教法多按教參,拘泥於「嶺、林、花」的景緻描寫上。這是值得商榷的。事實上,文章的視角一直都在「嶺」上,只不過隨著觀察的深入,是從遠到近,從粗到細,精妙地寫出了「大興安嶺的美景」。順序應該是:線條(最遠)——顏色(遠)——青松與白樺(中景)——山腳(近景)——總體的比喻
教學建議:
(1)方法回顧:景物描寫中的感情;表達方法。
(2)熟讀課文;把作者眼中的林海的不同景色畫成幾幅圖畫;圖文對照學習,反復誦讀體會;領悟作者的觀察視角的變化。
(3)對比閱讀辨析:林海的美與桂林的美有什麼不同?從而引發的感情又有什麼不同?引出「親切、舒服」的話題——景語與情語
(4)作者的表達方法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學習?
(三)古詩三首
共同點是:由物之特點,聯想人之精神。但事實上一、三首要學生自悟理解並不容易。《墨梅》可與陸游《詠梅》對照理解。《石灰吟》涉及時代背景,「清白」者,但求為國為民,問心無悔。
詩歌學習應更自主些,建議程序為:
(1)熟讀成誦;
(2)藉助注釋,理解詩意;
(3)質疑交流,解決疑難;
(4)嘗試表達,翻譯詩句;
(5)討論交流,思想感情。
(6)搜集資料,課外閱讀
(四)積累運用一
1.讀讀背背:默寫。
2.復述概括能力的訓練;知識擴展:保險
3.習作:教師節主題;觀察與聯想。
4.實踐活動:國慶小報,綜合能力的體現,建議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利用板報,進行展示和評比。

第二組
主題詞:情感體會重點語句
本單元的主要學習方法是:整體上體會思想感情;方法上品味細節和重點語句、段落。
(一)開國大典
本文以一個記者的視角記錄了開國大典的盛況。兩條線索交織:(1)事件;(2)群眾。
教學建議:
(1)梗概的說和寫。
(2)引導:全文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找出反復朗讀體會,並討論。(重點詞句與細節的品味)
(3)展示照片,配上文字說明;或進行解說。
(二)獄中聯歡
選自《紅岩》。表達了革命者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對革命勝利無限渴望和信心。
教學建議:
(1)概括「聯歡」的過程:唱歌——交換禮物——貼對聯——秧歌——疊羅漢——女同志扭秧歌。
(2)感受最深刻的地方的交流、討論
(3)討論與深入體會「歡樂」的感情。
(4)體會文中對聯的含義。(選修)
(三)荔枝
文章借荔枝而寫母親。寫出了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懷念母親的品格和對兒孫的愛。寫法上以物為線索,串聯幾件事,通過細節的描寫表達人物的特點和感情。
教學建議:
(1)問題:作者以荔枝為題,實質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2)研讀:哪裡看出?討論文中細節。
(3)擴展與實踐:補充結尾
(4)寫作實踐:觀察母親。(《背影》的啟示)
(四)梅花魂
為《荔枝》同類內容。
教學建議:
(1)存疑:「梅花魂」指什麼?
(2)概括與朗讀:文章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
(3)另外寫的事是什麼?
(4)自由討論:梅花魂?(復習《梅花》,擴展《詠梅》。梅花魂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梅花,寄寓了一個老人眷戀故土的心。)
(五)積累運用二
1.讀讀背背:對聯。可適當講授一些對聯常識,並收集一些對聯的趣談,讓學生去找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對聯。《聲律啟蒙》
2.感情體會與朗讀。《七子之歌——澳門》的歌詞提供給學生朗讀和歌唱。
3.口語交際是上一單元綜合活動的延續。學習評價中的語言得體的表述。從交際的角度來說,可安排一種答辯的形式。
4.習作:建議放在《荔枝》一課的學習之後,充分學習該文的優點。

第三組
主題詞:科技信息
(一)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本文是科普作品。特點是通俗易懂,特別是比較注意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說,理解文章內容,獲得關於計算機的知識不是最主要的目標。主要的目標應該是語言方法和說明邏輯的運用。
教學建議:
1.弄清楚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體會作者的說明的邏輯。
2.設計兩大任務:
(1)以自己的話,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清楚電腦與多媒體的關系;
(2)想像表達:未來的計算機。
另外,可鼓勵學生自由地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有關計算機的知識;通過搜集資料介紹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
(二)只有一個地球
本文先以詩意的語言介紹了我們生活的地球的美麗,然後以凝重的筆觸說明了地球的脆弱,對人類的短視破壞和不懂珍惜提出了含蓄的批評
教學建議:
(1)為什麼文章以「只有一個地球」為題,從題目中,你感受到作者要表達一些怎樣的感情嗎?。
(2)驗證: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概況?
(3)作者在語言上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4)如何理解「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
(5)資料收集活動。收集資料的活動要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
(三)宇宙生命之謎
略讀課文。通過閱讀,讓學生先搞清楚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順序,然後對不明白或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質疑討論。另一種方法是:本文主要內容是對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概述科學家對生命條件和火星生命問題的研究。
(四)積累運用三
1.讀讀背背
格言,主題是珍惜。《增廣賢文》
2.閱讀
同樣是關於地球的文章,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啟發人們要去珍惜。
另外,可考慮增加選讀課文《21世紀社會集錦》。
3.口語交際
討論與倡議。學習傾聽和表達,並概括歸納不同的意見,形成決議。
4.習作:想像未來
標准:合理與新奇;有條理,邏輯清晰。

第四組
主題詞:領袖與英雄精神人物
(一)長征
此詩是毛澤東在長征勝利後所作的七律,意氣風發,慷慨激昂,表現了紅軍大無謂的革命氣概和革命的樂觀精神。
教學建議:
(1)朗讀背誦詩歌
(2)欣賞合唱《長征》;有條件的話,欣賞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萬水千山》一場;欣賞《長征組歌》;或欣賞電影《萬水千山》。
(3)問題: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句是哪一句?詩歌如何圍繞它來表達的?
(4)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的意思表達出來。
(5)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座談:我所知道的長征。
(案例:對題目的感想:很長很長。時間長,路程長)
(二)爭畫
略讀課文。趣聞逸事而已。語言學習上可以考慮完成以下內容:(1)概述故事;(2)談談感受;(3)體會文中比較生動的詞句描寫,積累語言。其中,語言、神態、動作的詳細描寫是非常值得學習模仿的。
(三)一夜的工作
文章的特點是通過細節去表達人物特點和思想感情。具體的說:(1)簡單的陳設;(2)一尺來高的文件;(3)工作的專注;(4)茶與花生;(4)扶正轉椅。總理的工作是繁重的,可以說是日理萬機。同時總理的生活是非常簡朴的。總理的工作是極其認真專注和細致的,舉輕若重(鄧小平是舉重若輕),事必躬親。文章表達了作者也是全國人民對總理的無限敬佩和愛戴之情。
教學建議:讓學生通過研讀文章的細節,體會人物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導的方法:文章就像一出電影,一個個的鏡頭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表現了人物的特點。找出這些鏡頭去朗讀、體會。
(四)我的戰友邱少雲
略讀課文。特點是通過自己的眼睛和心理活動去表達人物形象。
教學建議:(1)回顧《一夜的工作》,明白作者是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細節來表達人物形象;(2)熟讀課文,思考本文是通過什麼來表達?(心理活動)(3)找出所有的心理活動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五)補充習作:寫一件事或一個人,注意通過細節和心理活動去表達思想感情。
建議《荔枝》一課可放在本單元。
(六)積累運用四
1.讀讀背背
有趣的片語。可讓學生思考片語的特點,然後模仿,增加積累。
2.閱讀
目標是詞語積累和語言表達。
3.口語交際
即席演講是一種需要從小培養和鍛煉的能力。建議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開始訓練,並指導方法。在此處,則可以變成一次即席演講比賽,題目可以抽簽決定。
演講重要的是:(1)中心明確:(2)邏輯清晰:(3)舉例恰當;(4)語言通俗,有個性;(4)場合語言得體。
課文的編寫沒有分清普通演講與即席演講的區別。練習的兩個題目並不恰當。但如果學生沒有演講的實踐基礎,則可以先學習有準備的演講,再學習即席演講。
4.習作
讀後感或觀後感其實並不好寫。一方面需要較強的內容概括能力,另外還要真正有所感有所想,最好是有不同的見解。並不贊成有一點感想,然後寫一件事的寫法。應該鼓勵學生的思維跳躍些和多樣性一些。

第五組
主題詞:童年
(一)古詩二首
目標:(1)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體會古詩的「煉字」特點;(3)把《遊子吟》改寫為一篇現代文(創作)。
(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小品文的特點是通過詳細地記述一件小事,揭示作者的一點生活感悟。寫法上,通常是在頭尾有一些精闢的、警句式的議論,中間是引發這番道理的事情經過。修改教材比較大量地引入了這類外國小品文,目的是加強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徵。
教學建議:
(1)題目入手:發現了一些什麼?(雙引號的含義,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或評語)
(2)熟讀課文,復述故事;
(3)故事所表達的生活感悟是什麼?
(4)你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感受。
(5)模仿寫一篇小品文。(把積累運用習作提前)
(三)童年的發現
略讀課文。比較而言,更為文學化一些,其幽默和思想的智慧需要反復閱讀,慢慢地體會。每個人在童年時,總是充滿了幻想,充滿了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是,世俗和教育往往是這種創造力的扼殺者。
閱讀後,可讓學生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的過程。談談文中感到有趣、幽默的地方。最後讓學生自己也說說童年的發現。
(四)積累運用五
1.讀讀背背
讓學生簡單認識「詞」這樣的文學形式。建議可讓學生在課余多讀背一些詞作。
2.閱讀
本文意在讓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
3.口語交際
采訪是一種重要的實踐能力。采訪者的問題應明確圍繞中心,態度要謙遜、平和,特別要注意做好記錄。被采訪者應盡量有問必答,言簡意賅。采訪後應做好整理。
4.在前面已進行。

第六組
主題詞:風景與自然表達方法
(一)鳥的天堂
原名《小鳥天堂》。文章寫了作者兩次經過「小鳥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重點描寫榕樹之美,視角由遠到近,由形態到顏色,由疑問到解疑。對根的描寫用的是白描手法,對葉的描寫用上了感受和比喻。第二次寫鳥的多和熱鬧,筆調朴實而簡練,有群體的描寫,也有個別的描寫,令人覺得親切,印象深刻。
從語言目標的角度來說,靜態的部分,發展的是「閱讀理解概括的能力」,可讓學生在概括的基礎上,朗讀自己喜愛的句子。動態的部分是值得模仿的表達方式,可以讀寫結合,進行語言實踐。
教學建議:
(1)根據預習提示,思考討論:鳥的天堂指什麼?作者去了幾次?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2)討論:大榕樹的特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
(3)自己找出值得學習、寫得精彩的句子段落朗讀。
(4)朗讀「小鳥」部分,想想作者的寫作方法中值得我們學習是什麼?
(5)語言實踐:收集小鳥天堂的圖片等資料,寫解說詞,模擬小導游。
(二)第一場雪
經典課文。重點依然在表達方法和思想感情。大雪的特點通過時間順序,在下雪前、「聽雪」、雪景、積雪等描寫中精彩地表達出來。最後還進行一些科普教育,表達了「瑞雪兆豐年」的喜悅。
教學建議:
(1)熟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第一場雪」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分小組研讀:怎樣寫出雪的「大」?怎樣表達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3)圖片搜集,欣賞「雪景」。
(4)課外擴展:收集資料,寫說明文。
(三)索溪峪的「野」
略讀課文。基本上按閱讀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就可以了。文章在不同的方面表達索溪峪的「野」的時候,都分別運用不同的表達方法。例如:寫山的野,先用對比的手法,然後對山的美,進行了排比式的概括。寫水的野,則主要用的擬人的手法。寫動物和人,則是用素描的手法。
(四)鹿和狼的故事
略讀課文。這是一篇進行生態教育的好文章。人工並不一定勝自然。大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任何外來的干預都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後果。(德國的樹林和三八線的啟示)
教學建議:概述這個故事;思考道理和表達閱讀體會;試講類似的故事。
(五)積累運用六
1.讀讀背背
積累成語。建議進行成語接龍比賽。
2.閱讀
同樣是關於雪的故事,關於雪的情感。建議在《第一場雪》的教學後就馬上閱讀。
3.辯論
辯論是口語交際的一種新形式。其實平常的語文課或其他活動就可以多進行辯論活動。辯論講究有理有據,要以理服人,同時又要針鋒相對,講究技巧。建議教師讓學生看看正規辯論賽的錄象,讓學生對什麼是辯論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辯論不是吵架,而是講究以理服人,講究辯論技巧。辯論時要學會尊重對手,彬彬有禮。辯論賽的組織方法有很多,常用而較簡單的是「新加坡式」:即正、反方一、二、三辯輪流發言,然後自由辯論,最後反、正方四辯總結發言。
4.習作
注意寫出發現的快樂和興奮,更要寫出發現的事實和過程。

第七組
主題詞:人性生活命運
(一)凡卡
本文讓學生從一個同齡人的命運身上體會到什麼叫做苦難。但人總是嚮往美好的生活,希望擺脫苦難的生活的。但更為悲慘的是,凡卡並不知道自己的訴求永遠都不能得到實現。「悲劇總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語)。
教學建議:
(1)按預習要求,熟讀課文
(2)討論:從課文中,了解到一些什麼?
(3)
思考:凡卡希望在爺爺身邊過一種怎樣的幸福生活?凡卡的生活的悲慘體現在什麼地方?他的悲慘命運能得到改變嗎?為什麼?
(4)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特點?
(5)想像說話(課後練習)
(二)小抄寫員
本文選自《愛的教育》。最早的譯本是夏丏尊老先生所譯。書中的故事充滿了愛和人性的光輝,是人文教育的良好教材。從本文,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為之感動。
復述故事固然是一種語言學習的常規。但是,對於這樣的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默默地讀,細細地品味,靜靜地感受。
感性之後,才是理性的學習:體會敘利奧的心理活動;分角色表演。
建議: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所學的《開國大典》《獄中聯歡》《荔枝》《梅花魂》《一夜的工作》《「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總結:人的感情的表達方式有許多,或外顯,或含蓄;或嚴格,或寬容。正因為如此,人性才顯得那樣美好。
(三)向命運挑戰
略讀課文。這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小傳。去年霍金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熱潮。讀後嘗試向別人介紹這位偉大的人物,並談談自己得到的啟示。案例:《命運》導入;與霍金對話。
(四)積累運用七
1.讀讀背背
歇後語是漢語言特有的形式,極為形象生動。前半截像謎面,後半截像謎底。建議組織一次歇後語大賽,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出題。
2.閱讀:同樣是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3.口語交際
討論和建議。目標是學會在計劃討論中,尊重別人的意見,互相補充吸收長處,形成共識,合理分工。
4.習作:縮寫。直接在《小抄寫員》一課學習後進行。在此時再補充縮寫練習。

第八組
主題詞:文言文民間故事
(一)《學弈》和《兩小兒辯日》
在小學的最後一年,增加古文的學習,是為中學語文的學習打基礎。事實上,有多年學習古詩的基礎,通過注釋,學生學習簡單古文並不難。一個基本的方法就是:翻譯,寫基本通順明白的現代文。
(二)牛郎織女
按閱讀提示學習即可。建議學習後,組織一次民間故事會,比賽說故事,選出班上的故事大王。另外,可考慮進行故事縮寫訓練。
(三)積累運用八
1.讀讀背背
對聯。增加了橫批的認識。
2.閱讀
成語故事。另外,本故事也是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和「非復吳下阿蒙」的出處。建議讓學生課外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利用專門的時間交流。
3.習作:自由作文。但學生能習慣沒有拐杖的寫作嗎?
4.實踐活動:春聯搜集和書法練習。
選讀課文:
1.詩歌。表現對生活的感受和追求。
2.科普。第三單元的補充閱讀。
3.小說。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第五單元的補充閱讀。建議看電影。
4.哲理故事,對生活、生長的理解。但理解的內容可以超越作者。第七單元的補充閱讀。

⑺ 《墨梅》(王冕)這首詩前兩句寫了什麼後兩句寫了什麼

這首詩開頭兩句描繪了畫面上梅花生長環境的清幽,突出梅花的高雅;結尾兩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梅花的不甘流俗的精神。我是從這粘貼的(http://ke..com/view/332848.htm),可以不給分。。呵呵,我只是路過。

⑻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案例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案例及反思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XX)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閱讀全文

與墨梅教學方法與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麻科學種植方法 瀏覽:608
亞硝酸鹽國標檢測方法 瀏覽:615
交配系統的研究方法 瀏覽:413
高壓消防水泵安裝方法 瀏覽:467
捕兔子最佳方法 瀏覽:419
組合鍵電腦有什麼記憶方法嗎 瀏覽:366
治療肩周炎的土方法 瀏覽:729
文胸正確的折疊方法 瀏覽:746
海姆立克法個人急救方法圖片 瀏覽:419
appleid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38
sumifs的使用方法及實例 瀏覽:883
第三次復婚的最佳方法 瀏覽:144
明星怎麼增肥方法 瀏覽:467
安卓home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81
燒傷痛癢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85
碧緹福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589
國家隊排球線路專項訓練方法 瀏覽:979
矛盾與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82
排列三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334
正宗的干條燕窩食用方法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