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掌中測膠體金試紙分析儀操作起來簡單嗎
操作很簡單的,基本上一學就會,只需要採集患者手指末梢血,很快就能出結果,整個過程只需要5-15分鍾,方便快捷,數據准確度也很高。我們診所用掌中測快半年了,雖然我從業十多年了,但大多是憑經驗看病,現在有了更科學的儀器檢測結果,臨床診斷更精準了,醫生也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服務收入。而且對患者來說,不用去大醫院花很長時間排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通過手機就能查看到自己的分析報告,非常方便又實惠。
② 伊鴻健康掌中測膠體金試紙分析儀使用方便嗎用過的同行麻煩冒個泡!
剛剛開始接觸使用這個產品
③ 用掌中測膠體金試紙分析儀檢測准不準
這個儀器用的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④ 伊鴻健康掌中測膠體金試紙分析儀使用方便嗎可以快速出來結果不
可以的!我們診所就配備了一台,做完檢測,掃碼完成支付很快就能獲得結果,這個機子操作很簡單,我第一次接觸它差不多十來分鍾就學會了,而且結果也很清晰易懂。昨天一小孩因為咳嗽,我就用這個給他做了支原體衣原體檢測,結果是陽性,有了這個數據結果,我給患者開葯治療也更有底了。對於我們這種基層醫生來說,之前只能憑經驗來判斷,現在有了設備,可以降低誤診率,還可以根據報告中的數值高低精準用葯,幫助蠻大的,真的覺得做基層的可以配置一台。
⑤ 膠體金檢測儀有什麼優勢
膠體金檢測儀的優勢有很多,首先膠體金檢測儀的檢測方式和以往儀器不同,膠體金檢測儀利用膠體金卡檢測,檢測過程更加方便快捷,結果更加准確。
YT-JBY利用膠體金對特定波長的光的吸收獲取層析試紙T線和C線上光吸收峰信號,據此計算出兩個峰面積/峰高之比,然後根據標准濃度和峰面積/峰高的比值製作標准曲線。在實際的測試過程中,通過多功能定量分析儀獲取兩個峰面積/峰高之比,就可以根據繪制的標准曲線求得待檢項目的定量結果。
膠體金模塊檢測方式:軌道式自動傳輸掃描,檢測完成後自動退出試紙。CT線自動識別,無需手動調整。
⑥ 膠體金法怎麼用
膠體金與標記蛋白簡介
在不同還原劑的作用下,由氯金酸(HAuCL4)可以制備出金顆粒直徑在0.8-500nm的膠體金。制備好的膠體金保存時間較長,可在4℃保存6個月以上,或在室溫下可保存1-2個月。
膠體金在做為標記探針時,不同用途選用的膠體金的直徑范圍也不同,用於免疫快速檢測的膠體金顆粒直徑范圍一般在3-40nm間。
膠體金粒子表面為一層AuC12—,粒子表面帶有負電荷金顆粒表麵包被一層生物大分子(如蛋白)可以穩定和保護金顆粒,維持膠體的穩定,可防止外來電解質的影響使粒子相互凝聚。
膠體金粒子對蛋白的吸附作用取決於溶液的pH值,這是因為蛋白中氨基酸的凈電荷取決於溶液的pH值,在pH=pI時蛋白溶液呈中性。在pH=pI時蛋白溶解度最小,水化程度最小,更容易吸附到疏水的金粒子表面。但在實際的膠體金探針制備中,一般膠體金調整為pH=pI+0.5,這樣更有利於結合更穩定。
膠體金探針所用的蛋白通過三種機制於吸附於金顆粒的表面:一、金粒子所帶負電荷與蛋白部分鹼性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pH均大於10)所帶陽性電荷的最初的相互吸引;二、蛋白通過某些疏水性氨基酸殘基(包括色氨酸)與金粒子表面之間的疏水吸附作用;三、蛋白中的半胱氨酸或甲硫氨酸的硫基與金粒子間的電子對的共用以共價鍵結合。
用於制備膠體金探針的蛋白需要進行前處理後才能與金顆粒更好的結合。未經處理的蛋白質一般來說均含有較高濃度的鹽分,而高濃度的鹽分往往干擾蛋白與膠體金的吸附結合,或導致膠體金粒子的凝聚,所以首先要去除蛋白質溶液中的鹽分。凍干蛋白或高濃度蛋白溶液中蛋白分子常凝聚為多聚大分子,可同時與多個膠體金粒子結合,影響探針的靈敏度,分散蛋白分子為單體也是蛋白前處理的重要一項。處理標記的使其蛋白具有適當的分子量,如果蛋白分子量過小(30kD),形成的蛋白復合體往往是不穩定。把分子量過小的蛋白與其它蛋白(如BSA,牛血清蛋白等)結合後,能制備出穩定性更佳的探針。分子量過大時,影響探針的靈敏度,在已知蛋白的結構與活性中心的前提下,去除對活性無影響的結構部分可提高標記的靈敏度。
二、免疫膠體金產品原理及應用
膠體金探針大多用單克隆抗體標記,應用免疫層析法製成快速診斷產品,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而且相對穩定性很高。檢測一般在5-10min就可以讀出結果,相比其它方法(如ELISA需1-2h,PCR需要時間更長)大大的縮短了檢測時間。檢測樣(可以是組織液、血清、尿液、糞便等)只需做非常簡單的處理或不做前處理即可進行檢測。結果以顏色的變化讀取,不需要特別儀器設備。
免疫膠體金法快速檢測試紙利用層析原理、雙抗體夾心法或免疫競爭法或間接法,應用被檢測物質的特異性和能與其發生特異反應的抗原或抗體,並以金顆粒為顯色劑達到快速檢測目的。
使用快速檢測產品時,在卡的加樣孔加入待測樣,利用層析原理不斷的向另一端層析,隨著層析的進行,樣本中的待測成分固定於測試線(T線)並以顏色變化顯示,並以對照線(即控制線,C線)確保檢測的有效性。
⑦ 膠體金判讀儀具體是干什麼用的儀器能檢測哪些
膠體金檢測技術就是利用膠體金作為跟蹤標志
對食品中的抗原體進行標記
進而得出檢測結果的一種免疫標記檢測技術
具有檢測方便
結果明確的特點
膠體金分析儀就是對膠體金試劑卡檢測結果進行判讀的儀器
可用於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快速檢測
在醫學實驗室用於對人體液樣本中待測物濃度進行判讀
⑧ 如何選擇膠體金試紙製作儀器,耗材,原料
一. 製作儀器 用途:將C、T線抗體噴點到NC膜上,形成測試線條。同時將膠體金噴點到玻璃纖維墊上。 噴點儀器現在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BIODOT儀器,產地為美國BIODOT公司,國內代理商為基因有限公司。 該儀器又分為三種類型。 1. 噴膜儀器 目前型號為XYZ3050,原來老型號為XYZ3000。稱XYZ,是來源於它可以全數字控制三維運動噴點。 XYZ3000在這個行業的很多單位里都是能看到的。之所以稱為噴膜,就是因為可以使用BJQ3000這款噴頭,以不接觸膜(在膜上方)的方式將溶液噴到膜上。實際上整個線是由大量的均勻點組成的,例如1mm的線噴點溶液量是1ul,而這1ul是由10nl/個的點組成,即1mm線是由100點組成。即單位長度內噴點的抗體量是一定的,這在實際應用中,做定量產品是必須的,而用在做其他定性產品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批間差。也可以用來點生物晶元和感測器。 AJQ3000是一個噴金頭,主要是用來將膠體金溶液噴到玻璃纖維的墊子上。由於膠體金溶液很黏稠,所以要使用外部動力促使其噴下,一般用氮氣瓶和空氣壓縮機。 解答一些反饋的問題。BJQ3000的電池閥容易堵的問題,這個閥為了控制精確度將孔徑做得非常小,所以絕對是不能夠用來噴金溶液,同時噴點的C、T線抗體要求噴點前使用0.45um濾器過濾或者離心1萬轉/10分鍾,以防止大顆粒堵塞管道。 目前反饋堵閥問題的一些單位我自己去看過,基本上都是沒處理造成的大顆粒堵閥,少數地方是因為環境塵埃含量太大,使管道堵了。有些人使用BJQ3000噴金溶液,剛開始是沒問題的,後期就開始出現噴點斷點等不良現象,因為已經被金顆粒堵住了,這個在戰友「免疫學小弟」那家工廠就是這樣。 2. 劃膜儀器 型號有ZX1000,這個就比上面的儀器少一個數字控制運動軸了,是接觸膜,用一個劃頭(型號:FLONTLINE1000)利用膜的毛細作用將抗體劃到膜上的。噴金與上同。 其實這個機器也可以配BJQ3000噴頭來定量噴點。很多人不知道。價格方面比上面那個便宜一些。 3. 卷狀儀器 就是連續化大規模生產儀器了,生產速度一般1卷50m長的膜,30分鍾能噴完。這個效率太高,以致很少廠家能用得上,再加上工藝方面的原因,在國內這個機器台數是個位數。 非BIODOT噴點儀器 有些地方有使用非BIODOT的國產噴點儀器,目前我看過一些都不是很好用,唯獨給我印象不錯的是一個滾軸式的傳送噴點機器。它的特點是用滾輪傳送進料,劃線噴點。效率非常高,估計是現在所有平板噴點(包擴BIODOT和其他)儀器的5倍以上,廢品率也不高,較進口價格低(製造人是我一個好朋友,告訴我的是成本價),很是實用。 切條機 用途:將做好的試紙長條分切成可以使用的單人份短條,一般切成寬度3-4mm/條。 1. KINIMATIC 毫無疑問這個品牌的切刀是這個行業裡面的NO.1。目前最長時間的我看過用了5年都沒出問題。不過現在這個牌子在國內沒有代理商,也沒有辦法保修。 2. BIODOT CM4000 這個太多了,很多單位都有。現在有些生產公司已經開始使用國產的切刀了,畢竟經濟一些。質量方面肯定是比進口差,但對公司而言,短期投入越少越好了。 3. 國產(福建產) 國內切刀有好幾個產地。但通過比較後發現,福建這個工廠生產的還是比較不錯。無論外觀還是做工,使用起來也方便。這個產品的模仿原型是BIODOT的CM4000。 4. 滾刀 滾刀由於本身設計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大多數都是在短期嘗試後被放棄。再說在滾刀上投入的精力太大並不劃算,廢品率總是居高不下。 貼膜機 用途:將NC膜、玻璃纖維、PVC板、濾紙等各部件粘合到一起。 這個只有BIODOT一家有。實用性一般。用手貼貼掉好了,沒必要搞個累贅的機器。 讀條機 用途:讀出反應條帶的顏色,並且做對應的數據圖像分析。 1.通用讀條機 BIODOT TSR3000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產品很值,因為在目前的膠體金研究中,出結果是最麻煩的,每次都是以符合率來做為標准,發的文章水平檔次也不高。而這個儀器可以出一份很好的數據分析說明,包括實物照片、吸光曲線圖、某點數值、吸收峰面積、同批多樣品疊合對比。但好象現在買去的,利用率都不高,因為軟體是英文的 :)。缺點在於只能讀可見光。 2. 專用讀條機 相對上面的儀器,專用讀條機往往是為某個產品專門設計的儀器,如早孕試紙的定量讀條機,測心梗的臨床用讀條機、測熒光產品的讀條機。 二. 耗材 NC膜 實驗開始階段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膜的選擇。 技術參數主要涉及的是膜爬速?s/4cm、對抗原抗體的包被能力。表面活性劑在膜製造的時候就加入膜內了,是主要影響因數之一,各品牌間差異較大。 現在膜一共有三個品牌,Whatman& S&S, Millipore, Sartorius. 另外還有MDI印度膜和國產膜。每個品牌下面又有各種不同的型號。所以在選擇上對剛入行的新手來說,非常困難。 對於剛開始做研究的客戶,millipore的M135將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個膜性能表現中性條件,現在應用在多個產品上均性能優良,最適宜作為開始研究的平台。當然也可以嘗試其他膜。 但一進入生產,情況就需要做一些調整,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M135價格過貴,會導致生產成本高,利潤下降。此時就需要做一些調整,建立供應商篩選流程,和多供應商替換的辦法。最理想的情況是三個供應商的產品都能適用於生產,性能不發生大的變化,這是現實可行的。 建議大家採用不處理膜的工藝方式,這樣容易進行替換。經常被選擇的是S&S的AE99、whatman的8um、millipore的M135、sartorius的CN140。 規格一般是採用25mm*50m和20mm*50m兩種常用規格。 價格是一個很敏感的因數,小批量一兩卷,就沒有談價的可能和意義。中型批量一般是在100卷,大批量在500-1000,批量越大價格當然也越便宜,畢竟這是一個工業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