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保養長時間閑置不用的手機
1、不要在有灰塵或不幹凈的地方使用或存放手機,可能會破壞其可拆卸的部件;
2、注意放置手機環境溫度適當,高溫或者低溫均會對手機內部器件造成損害;
3、保持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避免手機處於長時間的電量消耗狀態,導致手機電量虧損;
4、由於電池長時間不充電會失去活性導致續航時間的明顯降低,建議在存放的過程中定期給電池充電,開機使用一下,如果手機電池出現長時間閑置虧電,可以嘗試長時間對手機充電,如果無法修復,可以更換手機電池;
5、盡量保持環境乾燥,避免手機受潮,液體進入手機內部會腐蝕電路板。
(1)手機防潮保養方法擴展閱讀:
手機日常使用保養方法:
1、注意攜帶方法
每個人攜帶手機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可是有的方法容易使手機損壞幾率大增。例如時下有習慣把手機放在褲子旁邊(後面)的口袋,若不小心在坐時壓到,或者走動時手機被擠壓而掉落到地上,都會造成手機的損傷。
另外像輕薄小巧的手機,有些人習慣放在胸前口袋,殊不知在彎腰時一不小心,手機就會跌落在地面上。
2、保護好充電口
一些較負責任的產品會有專門的橡膠保護蓋,而另一些手機則欠奉,此部位如果接觸某些金屬後對手機的信號有很大影響,一定要經常保持充電口的清潔。
3、要讓手機遠離磁鐵環境。
手機喇叭本身具有磁性,因此勿讓手機經常接觸多鐵粉的地方,以免手機喇叭出聲孔吸入過多的鐵粉,並附在喇叭薄膜上,造成手機聽筒聲音變小,甚至聽不到。
4、SIM卡清潔
與其它數據接觸面一樣,SIM卡上的金屬觸點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心保護它不被塵埃污染和清潔,能夠延緩它的氧化,防止出現找不到SIM卡、使用時突然網路中斷或屏幕顯示亂等現象。
一般來說,它的使用壽命可達4年或以上,除非你頻繁地更換手機,不然的話,正常的插撥次數很少會對它有傷害。部分手機插卡設計有問題,不正確插入很容易造成金屬觸點劃傷,盡可能別用那些SIM插卡位過緊的手機。
5、關機後充電
為了使電池達到最佳的充滿狀態,電池不會邊充邊用,自然能減低它的損耗。最好的方法是用到自己關機狀態再充電,至少也要等到提示電量低信號時才去充,否則每次都在電量還有一兩格時就充,電池受到的傷害也更大。
『貳』 如果手機長時間不用應該怎樣存放
目前市場上最主要的是鋰電池,長期不使用的鋰電池,應該在一個月左右進行一次充放電。由於鋰電池的壽命是按照充電循環次數決定的,在正常使用狀況且沒有嚴重撞擊的狀況下,行動電話廠商設定的使用年限應為5年,在潮濕多雨的地區,可能對行動電話的使用年限有影響。行動電話電池的使用壽命與電池的質量及充電次數有關,一般至少可以充電500次以上,磷酸亞鐵鋰為正極的電池1C(100%DOD)充放電,有可以使用10,000次的記錄,由於鋰電池自放電率很低,這是該電池最突出的優越性之一,一般可做到1%/月以下,不到鎳氫電池的1/20。最後,鋰電池的壽命主要體現在充放電周期上,這個周期是一個絕對概念,上次使用了30%電力,充滿電,下次又使用了70%的電力,又充滿電,這個剛好是一個充電周期。
長時間放置未用,或者頻繁即充即用一段時間後,方法就是一次完全的充放電,之後電池就可以即用即充,只有在長時間使用後才需要再次進行再次完全充放電重新校正。如果要長之間一塊電池不用,建議充電到40%再進行放置,以便保護電池。
『叄』 如何保養手機手機弄濕了怎麼辦
1、屏幕保護:一定要買好一點的靜電貼膜來保護,千萬別貪便宜買幾塊錢的背膠貼膜。
2、屏幕清潔:即使是上了膜的觸摸屏,因為手機95%的使用都靠它,所以很容易臟,清潔就很頻繁。
3、防刮防磨:有心人,還可以買個套子,把手機包起來,防刮防磨。
推薦用透明的硅膠套,淘寶上去淘吧。
4、防偷防盜:小5這么惹人愛的機子,小偷當然容易盯上了,手機安全設置是重點。
5、電池保養:很簡單,不要過充,不要過放,原電原充,遠離萬能充。
6、省電竅門:把用不上的硬體和軟體都關閉,不要長時間連電腦。
手機弄濕了處理方法:
1、不要對手機進行任何按鍵操作,把電池蓋打開取出電池、電話卡、內存卡並用吹風筒吹乾(不要用熱風,盡量用溫冷風,手機不要吹)。
2、用力甩幾下手機把能甩出來的水甩出(注意拿穩不要把手機甩出去)再用干抹布或紙巾把能擦掉的水珠。
3、把酒精倒入有密封蓋的盒子(可密封的袋子也可,酒精的量能泡完整個手機),把手機放進酒精里泡5分鍾左右(高濃度酒精有吸水性可把手機里的水吸收掉,它的揮發性又可快速揮發)。
4、取出手機用吹風筒溫風吹10分鍾左右,加快酒精蒸發(到這個步驟後如果急用手機裝上也可以使用了,但手機內部一些縫隙較小的還存有水分,所以不急用的話最好還要耐心走完下面步驟)。
5、將手機放進裝好大米的袋子里(讓大米沒過手機,手機不要開機)靜放2天左右就可以放心使用了(大米有很強的吸水性可以吸收掉手機裡面的殘留水分)。
『肆』 如何保護保養手機
手機的攜帶。大多數的人都會將手機放在褲子的口袋裡面,有的還放在上衣的口袋裡面。這樣都不不太好的,放在褲子口袋裡面自作一些動作的時候如蹲著或者是彎腰的時候很容易被擠壓,在上衣口袋裡很容易彎腰的時候掉下來。做好的方法就是放在隨身的包裡面,或者是寬松的口袋裡面。
使用手機套。現在的手機大多都會可以買到適合的保護套,給手機床上衣服可以減少手機外殼的摩擦,在遇到硬度或者是掉在地上面的時候就不會容易掉漆。如果配不到合適的手機保護套,也可以自己做一個小布兜放在裡面也是很好的。
注意防潮。使用手機盡可能不要在潮濕的地方使用,如下雨的時候,在浴室裡面。長期在潮濕地方使用會使濕氣滲入手機裡面侵蝕內部的電路板導致連電短路。如果掉到水裡面的時候一定要馬上把電池扣下來,然後等手機全部弄乾以後再開機,或者是找專業維修。
注意保護屏幕。手機屏幕是最需要保護的部分,有的時候再把手機放到口袋裡面的時候,盡量的讓屏幕貼住身體,如果口袋裡面有硬物碰到屏幕就會將屏幕隔破,貼別是觸屏手機。您可以給手機屏幕貼上保護膜,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屏幕的損壞。
遠離磁場環境。在有磁場的環境,如工廠車間,電腦,電視旁邊等,磁場會損傷手機。在工廠裡面有鐵粉末的地方更不能使用,手機的喇叭本身具備的磁性會把鐵粉末吸進去,損傷喇叭和手機內部的配件,使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伍』 怎樣保養手機壽命更長
保養方法如下:
1、使用手機皮套。減少手機外殼的磨損。
2、不在雨中或浴室內使用手機。
3、切忌將手機放在冷氣的出風口,因為凝結在手機的水氣會無形地腐蝕機板。
4、手機遠離磁鐵環境。
5、避免讓手機曝曬在烈日下或在雨中使用,並應避免摔撞。
6、若手機長期閑置不用,則需特別的防潮處理。
7、適度使用手機,讓手機產生一定的溫度,蒸散平時累積的水氣。
8、不在有灰塵或不幹凈的地方使用或存放手機。
9、不將手機存放在過熱的地方。高溫會縮短電子器件的壽命,毀壞電池,使有些塑料部件變形或熔化。
10、不要試圖拆開手機。非專業人員對手機的處理會損壞手機。
11、不要扔放、敲打或震動手機。粗暴地對待手機會毀壞內部電路板。
12、不要用烈性化學製品、清洗劑或強洗滌劑清洗手機。
13、若手機或其任何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將其帶到最近的合格維修機構維修。
『陸』 如何正確保養手機
解決方法:
一,勤充電,手機一定不能等到低電量的時候充電,手機電量低於20%才充電的話對手機電池的傷害比較大,最好是隨時用隨時充,保證手機電量充足。
拓展資料:
手機,原本只是一種通訊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稱 ,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攜帶型電話終端,最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在1940年製造的戰地行動電話機發展而來。
1958年,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1973年 ,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迄今為止已發展至4G時代了。
手機分為智能手機(Smart phone)和非智能手機(Feature phone),一般智能手機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機要好,但是非智能手機比智能手機性能穩定,大多數非智能手機和智能手機使用英國ARM公司架構的CPU。智能手機的主頻較高,運行速度快,處理程序任務更快速,日常更加的方便而非智能手機的主頻則比較低,運行速度也比較慢。
智能手機(Smartphone),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大多數是大屏機,而且是觸摸電容屏,也有部分是電阻屏,功能強大實用性高。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包括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
說通俗一點就是一個簡單的「1+1=」的公式,「掌上電腦+手機=智能手機」。從廣義上說,智能手機除了具備手機的通話功能外,還具備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別是個人信息管理以及基於無線數據通信的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智能手機為用戶提供了足夠的屏幕尺寸和帶寬,既方便隨身攜帶,又為軟體運行和內容服務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很多增值業務可以就此展開,如:股票、新聞、天氣、交通、商品、應用程序下載、音樂圖片下載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手機
『柒』 如何保養手機
手機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物件,所以導致很多人的手機只使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出問題了,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沒有保養好手機的原因,那麼手機怎麼保養?下面呢,就讓小編來做個手機保養小常識盤點,看看你知道哪些?
一、使用手機皮套或者保護殼
現在的手機大多都會可以買到適合的保護套,這樣可以減少手機外殼的摩擦,在遇到硬度或者是掉在地上面的時候就不會容易掉漆。小編就是個不愛給手機帶套的人,最後手機兩邊的漆掉了不少,可屏幕還是嶄新的,說起來一把辛酸淚。
二、勿將手機置於潮濕環境中
如果你的手機不是放水的,請勿將手機長期在潮濕地方使用會使濕氣滲入手機裡面侵蝕內部的電路板導致連電短路。例如:浴缸、洗衣槽、潮濕的地下室、游泳池等。再不小心掉在水裡,你就該傻眼了。這個應該很多人遇到過吧!
三、保護好充電口
很多人用過一段時間手機後,發現數據線不好使了,不一定是人家質量不過關,也有可能是你太粗魯了。此部位如果接觸某些金屬後對手機的信號有很大影響,一定要經常保持充電口的清潔。
四、遠離磁場環境
手機通過無線信號傳播聲音,本身具有磁性,同時無論是音響還是話筒都涵蓋電磁原理,因此勿讓手機經常接觸多粉塵的地方,以免手機喇叭出聲孔吸入過多的灰塵,造成手機聽筒聲音變小,甚至聽不到。
五、盡量不要使用非原裝充電器或充電頭
一個不穩定的電流會極大的損害電子元件的壽命,尤其是某些國產山寨十分便宜的充電器,缺少有效控制電路的充電器危害十分大。很多起事故就是因為電池原因所造成。
六、SIM卡清潔
SIM卡上的金屬觸點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心保護它不被塵埃污染和清潔,能夠延緩它的氧化,防止出現找不到IM卡、使用時突然網路中斷或屏幕顯示亂等現象。一般來說,它的使用壽命可達4年或以上,除非你頻繁地更換手機,不然的話,正常的插撥次數很少會對它有傷害。
七、注意隨身攜帶方法
不少人喜歡直接放在口袋,但若不小心在坐時壓到,或者走動時手機被擠壓而掉落到地上,都會造成手機的損傷。(據某醫學專家說,經常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男性的精子數目可減少多達30%。你覺得這是真的嗎?)
還有一種人習慣把手機隨手扔在包里,包里的鑰匙硬物很容易對手機造成劃痕。小編最近換了新手機,沒用2天發現手機屏幕上出現了大大的劃痕。看到這不要幸災樂禍,機智的小編早已貼了手機膜,沒貼膜的只能祝福你了!
以上就是手機保養的七個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捌』 怎麼保養手機
如何保養你的愛機
第一怕:水和潮濕。
避免在潮濕的環境(海邊/雨中)使用手機,以免大量水氣侵入電路板形成水漬,造成短路,或使金屬介面氧化。因為如果充電孔氧化,充電時易發生燒機的危險。應適度地使用手機,使其內部產生一定的溫度,自然蒸發平常所累積的水氣。而如果手機閑置長期不使用,需加以特別的防潮處理。
泡水:很明顯,什麼玩意兒泡過水以後還能活蹦亂跳的?
硫磺:在硫磺重的的地方應避免使用手機,以免加重金屬氧化情形。
第二怕:灰塵。灰塵的累積也會訪愛電路板接點間的電流傳導。
油脂:手機面板長期貼面使用,臉部的油脂有可能滲入機身,污染內部線路,造成損害!
第三怕:熱和高溫。手機應避免受熱曝曬。尤其是夏天汽車內的高溫,容易讓電路板或電池因高溫產生變化,螢幕也容易因材質變化而扭曲變形。
溫差:手機進出空調房間時產生的溫差,冷空氣所凝成的水氣可能會腐蝕電路板,造成電子零部件短路,影響手機壽命!
第四怕:摔或碰撞。基本常識,機械碰撞容易受損。
擠壓:手機受力壓迫,傷害雖不至於像摔機般直接,但某些螢幕出現黑點的情況,大多是液晶受擠壓破裂流出所造成。因為液晶螢幕所能承受的壓力相當有限,使用者千萬要注意!
第五怕:充電與電池。若非使用原廠電池,手機與電池間的接點密合度就不如原廠電池。長期晃動下來,有可能會有接點鬆弛,容易發生瞬間斷電的情。
充電:充電時不要開機,以免手機充電時的高溫影響電路板。汽車充電器應在車子發動後再插上,以免發動時的瞬間高峰電流循電路迴流到手機,對內部零件造成破壞。常出國的朋友最好多帶一些備用電池,否則一定要使用原廠配套充電器,以免電壓不同而傷機。
靜電:人體帶有靜電,若手機的拆裝動作未在可釋放靜電的平台進行,有可能讓靜電夾帶雜質侵入機身,造成短路。
『玖』 手機長時間不用應該怎麼樣放置
能取出電池的手機,手機充好電後把電池板從手機上卸下來,分開用塑料袋封好存放。注意別受潮,受熱,最好能在袋中放一小包防潮劑。
電池一體機的話,手機充電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放入手機盒中,注意要防潮,防曬。
(9)手機防潮保養方法擴展閱讀: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每次都等到手機出事再補救,可能已經晚了!以下有5個容易用壞手機的例子,全部都是經常犯的小毛病,如果可以做到,就可以使你的手機處於安全狀態。
忌一:避免觸及SIM卡的金屬片,任何刮毀或損傷,都會引致SIM卡無法讀取。
忌二:切忌將手機放在冷氣的出風口,因為凝結在手機的水氣會無形地腐蝕機板。
忌三:充電時間要適可而止,一般8小時己足夠,若過量充電反而會減短電池壽命。
忌四:謹記,手機天線如非需要,請別隨意拉出或當玩具一樣把玩,以防影響接收。
忌五:為怕手機意外沾濕,套上防水袋及防水膠囊,可以起到保護之效。
『拾』 手機如何防潮
■避免讓行動電話曝曬於烈日下或在雨中使用,並應避免摔撞,若行動電話經泡水或雨淋 請盡快擦乾表殼,嚴重進水者切忌立即開機,以免導電燒壞內部零件,並請盡早送修。
■若行動電話長期閑置不用,則需特別的防潮處理。我國南方,如華南地區天氣多雨潮濕,行動電話內部水氣將對零件造成傷害。
■適度地使用您的行動電話,會讓行動電話內部產生一定的溫度,平時累積的水氣藉此可以蒸散。
■請避免身體觸及天線。
■為避免損害您的行動電話及影響行動電話的通話品質,請不要安裝不合格的天線或改裝零件。
■按以下幾條建議對待您的手機將會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 *將手機及其部件和配件放在小孩觸摸不到的地方。
*保持手機乾燥。雨水、濕氣和液體含有礦物質,會腐蝕電子電路板。
*在有灰塵或不幹凈的地方使用或存放手機,可能會破壞其可拆卸的部件。
*不要將手機存放在過熱的地方。高溫會縮短電子器件的壽命,毀壞電池,使有些塑料部件變形或熔化。
*不要將手機存放在過冷的地方。當手機溫度升高時,手機內會形成潮氣,毀壞電路板。
*不要試圖拆開手機。非專業人員對手機的處理會損壞手機。
*不要扔放、敲打或震動手機。粗暴地對待手機會毀壞內部電路板。
*不要用烈性化學製品、清洗劑或強洗滌劑清洗手機。
*若手機或其任何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將其帶到最近的合格維修機構維修。
手機重在保養。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每次都等到手機出事再補救,就可能已經晚了。因此如果懂得一些手機的日常保養方法,將會十分有益於您的手機。
保養篇
首先建議您使用手機皮套。皮套等於是為手機多加一件外衣,一是能夠減少手機外殼的磨損,二是發生摔倒或遇水時能夠減輕手機所受的傷害。當然這並不表示手機加了皮套後就會水火不侵,您在使用和擺放時仍須保持一定的謹慎小心,避免手機受損。
其次應小心手機的使用環境。行動電話上都有細縫或小孔,遇到水氣時很容易就被滲入,並導致電路板受侵蝕,所以不要在雨中或浴室內使用手機。同時切忌將手機放在冷氣的出風口,因為凝結在手機的水氣會無形地腐蝕機板。水氣對電路板的侵蝕,是隨時間加長而越嚴重,剛開始可能覺得沒什麼影響,但等到故障現象出現時,恐怕就已經來不及了。
第三要注意攜帶方法。每個人攜帶手機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可是有的方法容易使手機損壞幾率大增。例如時下有習慣把手機放在褲子旁邊(後面)的口袋,若不小心在坐時壓到,或者走動時手機被擠壓而掉落到地上,都會造成手機的損傷。另外像輕薄小巧的手機,有些人習慣放在胸前口袋,殊不知在彎腰時一不小心,手機就會跌落在地面上。
第四,要讓手機遠離磁鐵環境。手機喇叭本身具有磁性,因此勿讓手機經常接觸多鐵粉的地方,以免手機喇叭出聲孔吸入過多的鐵粉,並附在喇叭薄膜上,造成手機聽筒聲音變小,甚至聽不到。
急救篇
手機要天天隨身備用,使用的頻率很高,難免使用過程中遇上進水、摔落、丟失等意外的情況。如果你懂得一些基本的手機急救常識,則可以在送往維修之前先作搶救,最大可能地減輕損失和保住手機。
1.如果手機進水手機進水的情況很常見,例如被雨淋濕、灑上茶水、失落水中等。假如事情真的不幸發生,請立即關掉電源,再將電池取出,以避免水滴腐蝕機板。
進水是手機的大敵,進水後應該盡快送去維修。如果不能很快送去維修,可以用風筒吹乾手機內部的水分,減緩水分腐蝕機板的程度。不過用風筒吹乾時,切記要將溫度調至最低,以免熱力過猛使機身膠料變形。
2.自動關機的解救手機在電力充足並處於待機狀態下,卻會突然自動熄機的病況很多用戶都經歷過,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可能:鋰電內的保護電路作用過度靈敏,因此電流一大就斷電;電池本身已老化;電池接觸位的金屬片有污物,造成電源接觸不良;電池與手機之間的接合位容易松動。
如果檢查過後,發現是頭兩項問題,那麼就一定要到專業維修店修理。但如果是後兩項,問題只是出在「電池金屬片」臟污氧化所致,只要用膠棒將之擦拭清潔,情況將會得到改善。而在電池與手機之間墊上紙皮或膠片,也可以解決電池松動所引起的接觸不良的問題。
3.如果手機丟失隨著手機數量的迅猛增長,手機意外丟失的情況也日漸增多。如果丟失之後,不進行適當處理,那麼你不僅會損失手機,還可能會因為被盜打而損失高額的話費。手機丟失之後,首先應及時報警,然後盡快到行動電話營業廳辦理補卡手續。個人用戶需帶著身份證,單位用戶需開具單位正式介紹信,交補卡費 150元,並結清上月話費。如補卡及時,可以不用辦停、開機手續,節省手續費 80元,並將手機話費損失減到最低。
停機手續可以在最近的電信營業廳辦理。如果您漫遊在外,或者是在夜間、假日丟失了手機,可以通過 1860申請緊急停機業務。當撥通 1860後報停時,需要告訴值班人員您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機主姓名,經服務台值班人員核實有關客戶資料後即可受理。 24
小時之內,您的手機將被會停機。通過這種方式緊急報停,您再到營業廳辦理開機或補卡手續等業務的同時,需要補辦停機手續。
為了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其充電時間不可超過必要的充電期(5至7個小時);只用購機時廠家原配的充電器;電池的觸點不要與金屬或帶油污配件接觸;電池切勿浸在水中,注意防潮,切勿放在低溫的冰箱里或高溫的爐子旁;處理電池時,請使用特殊設施;如需換電池,請只用電話認可的電池類型;對於有記憶效應的電池,每次應把電量使用完畢,再充電,否則,電池會出現記憶效應,大大減少電池壽命;電池正常壽命是按充放周期來計算的。因此,充足電,用完電,能最大限度地延長電池壽命。
參考資料:http://wlwj.9ok8.com/html/200506/20050630215138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