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礦產資源計算方法

礦產資源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3 12:21:32

❶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

9.4.1 方法的選擇

岩金礦的資源/儲量估算,應根據礦床地質特徵、礦體規模和形態、勘查工程布設情況、勘查階段等因素選擇。根據岩金礦勘查實踐,比較適宜的估算方法有傳統資源/儲量計算方法(如斷面法、算術平均法、地質塊段法等)、地質統計學資源/儲量計算方法、最佳結構曲線斷面積分資源/儲量計算方法(簡稱SD法)等。對資源/儲量估算必須選擇有代表性的礦體或塊段,採用其他方法估算對比,以檢驗所選擇的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可靠性。

9.4.2 塊段劃分

利用傳統資源/儲量計算方法(如斷面法、算術平均法、地質塊段法等)時,單個塊段原則上以兩剖面線間上、下兩個工程式控制制的范圍劃分,避免因塊段過大而造成估算結果的隨機性大。

9.4.3 提倡和鼓勵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進行資源/儲量估算,對於資源/儲量估算所用的新技術、新方法及新研製的軟體,應是經過有關部門認定或是工業部門經過應用,實踐證實是可行的。

❷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參數

9.5.1 面積測定

面積測定可採用幾何圖形法、求積儀法、坐標計算等多種方法求得。面積測定時,不得少於兩次,取滿足規定誤差中要求的兩次測量值的平均值為所估算塊段的面積。幾何圖形法要求圖形盡可能簡單,採用圖件的比例尺視礦體規模而定,一般比例尺為1∶1 000。

9.5.2 平均品位計算

平均品位的計算,當樣長或影響品位的其他因素不均勻時,以加權平均法求取,當采樣長度基本相等或樣品品位均勻時,可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樣品中有特高品位時,則應先處理特高品位,再計算平均品位。

特高品位處理:通常單樣品位值高於礦床(體)平均品位六至八倍的樣品確定為特高品位樣。確定特高品位樣時,應參照礦體品位變化系數大小來確定,當礦體品位變化系數大時取上限值,變化系數小時取下限值。處理特高品位樣前,首先應對被視為特高品位樣品的副樣進行第二次內檢分析,當兩次分析結果在允許誤差范圍內確定為特高品位時,用第一次的結果作為待處理的特高品位值。處理的方法是,用特高品位樣在內的塊段或單工程(礦體厚大時)平均品位計算結果來代替該樣品品位。如果特高品位樣品呈有規律分布,且可以圈出高品位樣帶時,則可將高品位樣帶單獨圈出,計算品位、估算資源/儲量,不作為特高品位樣品處理。用SD法估算資源/儲量時,用削減值代替特高品位,置於原始數據中參與計算。

9.5.3 厚度計算

一般用算術平均法求得,但厚度的選取要視計算方法而定。用縱投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水平厚度;用水平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垂直厚度;用真面積計算時,應計算平均真厚度。對於厚度變化很大的礦床,遇到特大厚度,應先進行特大厚度處理,然後再求平均厚度。當工程分布很不均勻時,可根據影響長度或面積加權。

9.5.4 體積質量(體重)計算

參與資源/儲量估算的礦石體積質量(體重)須以實際測定值為依據。應分礦石類型或品級採集體積質量(體重)樣。緻密塊狀礦石採集小體積質量(體重)樣。小體積質量(體重)樣每種礦石類型不得少於30塊;鬆散礦石則應採集大體積質量(體重)樣,且不得少於三至四個;裂隙較發育的塊狀礦石,除按上述數量採集小體積質量(體重)樣外,還應採集二至三個大體積質量(體重)樣,對體積質量(體重)值進行校正,再參與礦石資源/儲量估算。對於濕度較大的礦石,應測定濕度,當濕度天於3%時,體積質量(體重)值應進行濕度校正。

❸ 想知道專家怎計算出地下礦產資源的總重量分毫不差的整數!沒有沒有誤差莫非是已經全部挖出來了稱過地磅

算出來的。礦產儲量計算是指確定工業上有用的地下礦產的數量。根據地質勘查工作獲得的礦床資料,通過計算,以確定有用礦產的數量。
礦產儲量計算步驟是:
①在地質勘探或礦山生產勘探過程中,通過地表露頭、探槽、淺井、坑道中和鑽孔編錄取樣,以及地球物理測井結果,求得儲量計算中需要的各種地質圖件及各種數據資料;
②將勘探工程中各項數據資料,按3維空間坐標位置,投放到相應比例尺的地質圖件上,並按地質構造規律和工業指標的要求,圈定礦體;
③根據礦體形態和礦石質量分布的特徵,考慮勘探工程分布的格局,或采礦場的布局,將礦體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幾何形礦塊,用體積公式計算每一礦塊的儲量,然後匯總而成全礦體和全礦床的儲量。

❹ 礦產資源/儲量的合理圈定

9.6.1 礦體的外部邊界圈定必須按工程從等於或大於邊界品位的樣品圈起,大於夾石剔除厚度的應從中予以圈出,當礦體的厚度小於最低可采厚度要求時,可按厚度與品位乘積的米·克/噸值圈定。

9.6.2 礦體的連接堅持先連接地質界線,再根據主要控礦地質特徵連接礦體,連接礦體一般採用直線,在充分掌握礦體地質規律的情況下,也可以用自然趨勢曲線連接,但無論哪種方法,其工程間礦體的厚度不應大於兩工程的平均見礦厚度。

9.6.3 當用地斷面法、算術平均法、地質塊段法等傳統的資源/儲量計算方法時,在平面、剖面圖和投影圖上具體圈礦的要求是:單工程一個見礦,相鄰工程無礦,以工程間距的1/2楔形外推;當礦體沿走向或傾斜方向在見礦工程外無工程式控制制時,按工程間距1/4楔形外推;以米·克/噸值圈定礦體邊界,不外推。使用沿脈坑道追索和控制礦體時,應該准確使用「無礦段剔除標准」圈礦。當樣線平均品位連續低於邊界品位,走向長度達到剔除要求時,亦應按工業指標規定上下對應或不對應要求的不同情況,單獨圈出,視為非礦地段。

❺ 礦產資源/儲量單位

礦產資源/儲量的單位,對於不同礦產往往有所不同,還有重量和體積單位之分。多數礦產以重量為計算單位,通常單位為噸 ( t) ,如黑色金屬 ( 鐵、錳、鉻) 、一般非金屬( 磷灰石、鉀鹽、石棉等) 、稀有分散元素 ( 鈮、鉭、鍺等) 、一般有色金屬 ( 銅、鉛、鋅等) ; 稀少的貴金屬 ( 金、銀等) 常以千克 ( kg) 為單位; 一般建築材料、石英砂等非金屬礦通常只計算體積,單位為立方米 ( m3) 。

一般黑色金屬礦產計算到礦石量; 有色金屬一般需計算到金屬量; 建築材料一般計算到體積,具體根據規范要求確定。

❻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參數平均值的計算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時,一般要求分礦體或分塊段估算。而勘查過程中測定的參數值數量較多,因而要計算出單個工程中整個礦塊或礦體乃至整個礦床該參數的平均值(如平均厚度、平均體重、平均品位等)。參數平均值的計算有算術平均、幾何平均和加權平均三種方法。

1.算術平均法

此法適用於礦體參數變化較小、測點分布較均,或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無任何相關關系時,其實質是把每一個測點觀測值所起的作用看做是同等的。也就是將所有觀測值求和再除以觀測點數得出的平均值。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 為平均品位; Ci為各個樣品的品位值,% ; n 為樣品數。

2.幾何平均法

在礦點檢查、評價或勘探後期,樣品數量較少,而樣品品位波動又很大時,可採用幾何平均數求礦體的平均品位。公式為: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 C0為礦體平均品位; C1,C2,…,Cn為樣品品位; n 為樣品個數。

3.加權平均法

當礦體參數變化較大,且測點分布不均或該參數與某一因素有相關關系,則應以這一因素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來確定參數平均值,即每一個測點所起的作用不等。如取樣結果發現品位與厚度間有一定相關關系,且厚度變化較大時,則應以厚度為權,加權平均計算平均品位。其計算公式為: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 為礦石平均品位,%;Ci為各個樣品的品位值,%;mi為各樣品所代表的礦體厚度,m。

同理,也可用樣品控制長度加權,甚至以樣品控制長度和厚度兩參數之乘積聯合加權。

斷面品位可以根據剖面工程見礦長度 ( 厚度) 求得斷面上品位平均值; 根據斷面參數平均值,加權平均 ( 如以斷面面積為權) 可以進一步求得礦塊品位平均值、塊斷加權求得礦體平均品位值。

礦體平均厚度計算: 視資源/儲量計算方法而定。用縱投影計算面積時,應計算平均水平厚度; 用水平投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鉛垂厚度; 用真面積計算時,應計算平均真厚度。對於厚度變化很大的礦體,遇到特大厚度,應先進行特大厚度的處理,然後再求平均厚度。當工程分布很不均勻時,可根據影響長度或面積加權或用面積比長度求得剖面礦體平均厚度。

礦體平均體重計算: 根據礦石類型或品級分別計算。一般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當體重大小受品位影響時,應檢查是否線性相關,並建立體重與品位的線性方程。

❼ 與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和報告編制有關的基本概念

周聖華

作者簡介:周聖華,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礦產儲量評估師。

1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

1.1 基本概念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是指礦產資源埋藏量估算過程中,各種參數及其資源儲量的計算方法和相應軟體的統稱。由於礦產資源賦存方式千差萬別,開發利用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要研究適合不同礦種的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根據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中的應用實踐,就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選擇的角度,可以將礦產資源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固體礦產資源,包括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煤;第二類是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第三類是地下水資源。

1.2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主要種類

關於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可以參照由國土資源部儲量司組織編著,2000年4月由地質出版社發行的《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匯編》。

油氣方面,用於資源儲量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容積法、物質平衡法、彈性二相法、概率統計法(亦稱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以及產量遞減法(計算最終可采儲量);地下水方面,目前主要採用數值法。

固體礦產方面,根據國內的應用實踐,可以分為三大類:

1.2.1 傳統方法

根據計算單元劃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斷面法和塊段法兩種。這兩種方法是我國幾十年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大基本方法。

1.2.1.1 斷面法(亦稱剖面法)

依據斷面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分為平行斷面法、不平行斷面法。

平行斷面法,依據斷面的方向,可分為:水平斷面法和垂直斷面法。水平斷面法適用於利用水平中段計算資源儲量,多用於坑道控制的礦體以及露天開采礦床的資源儲量計算。垂直斷面法,依據斷面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勘探線剖面法和線儲量計演算法。勘探線剖面法,要求用於資源儲量計算的勘查工程(包括探槽、鑽孔、坑道等)均位於勘探線剖面上,或偏離距離在允許范圍內。線儲量計演算法,是以勘探線間的平分線為資源儲量計算邊界,逐個單元計算並累加,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砂礦的資源儲量計算。

平行斷面法中,每個單元的資源儲量計算方法主要有:梯形公式法、截錐公式法、楔形公式法、錐體公式法、似柱體公式法等;

不平行斷面法:主要有普邏科菲耶夫計演算法、佐洛塔列夫計演算法。這兩種方法,由於計算較為復雜,已經很少應用。

1.2.1.2塊段法

依據塊段劃分原則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地質塊段法、開采塊段法、最近地區法、三角形法、等值線法、等高線法等。

地質塊段法,是勘探階段計算資源儲量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做法是將礦體投影到某個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礦石類型、品級、地質可靠程度的不同,並根據勘查工程分布特點,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塊段,分別計算資源儲量並累加。這類方法,通常用於勘查工程分布比較均勻、勘查手段較為單一(以鑽探為主)、勘查工程沒有嚴格按照勘探線布置的礦區的資源儲量計算。地質塊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還可分為垂直縱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傾斜投影法。垂直縱投影法,適用於陡傾斜的礦體;水平投影法,適用於產狀平緩的礦體;傾斜投影法,通常選擇礦體傾斜面為其投影方向,理論上講,適用中等傾斜礦體,但因其計算過程較為繁瑣,一般不常應用,多以垂直縱投影法或水平投影法代替。

開采塊段法,適用於以坑道為主要勘探手段的礦區資源儲量計算。基本做法是以坑道(包括部分鑽孔)為邊界劃分大小不同的塊段,分別計算資源儲量並累加。該方法多用於生產礦區、基建礦區「三級」礦量的計算。

最近地區法(亦稱多角形法),是根據礦體資源儲量計算平面圖(水平投影圖或垂直縱投影圖),以每個勘查工程為中心,取其與各相鄰工程間距的1/2(有時根據地質規律採用內插法確定距離)為邊界點,將礦體劃分為一系列緊密連接的多邊形單元,再依據每個單元中心工程的資料,分別計算其資源儲量並累加。這種方法,對於工程少、分布不均,各工程揭露的厚度、品位變化大,礦體形態復雜的情況,為了充分考慮各工程參數的影響范圍時才使用,一般不採用此方法。

等值線法,是利用礦體等厚線圖或厚度 品位等值線圖,分別計算各等值線范圍內的體積、品位和資源儲量。其優點是可以藉助上述圖件,形象地反映礦體形態、厚度、有用組分分布及變化規律;但缺點是制圖復雜,特別是對於含有多種有用組分的礦區,必須按每種組分分別制圖,所以,實際工作中也不常用。等高線法與之類似。

1.2.1.3 地質統計學方法

地質統計學方法,亦稱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質學家克里格創立的。目前,西方國家在礦業籌資、股票上市、礦業權交易過程中,基本都是採用這種方法評價礦產資源,估算礦產資源儲量;國際上一些較大的礦業公司、勘查公司以及礦業咨詢公司,都已研製或擁有以地質統計學原理為基礎的礦產資源評價軟體,並已陸續進入我國礦業領域。

地質統計學方法,是以區域化變數理論為基礎,以變異函數為主要工具,對既具有隨機性、又具有結構性的變數進行統計學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使用,不僅提高了礦產資源評價的科學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評價的效率;對於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為使礦產資源評價及時反映市場因素的變化,實現礦產資源儲量的動態管理,具有尤其突出的優越性。

地質統計學方法是一套方法系統。目前,在我國已有認識並獲得應用的主要有:二維及三維普通克立格法、二維對數正態泛克立格法、二維指示克立格法、二維及三維協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維泛克立格法。

1.2.1.4 SD法(最佳結構曲線斷面積分儲量計演算法)

SD法是在原國家科委和地礦部支持下,我國自行研製的一種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該方法以斷面構形為核心,以最佳結構地質變數為基礎,利用Spline函數和動態分維幾何學為工具,進行礦產資源儲量的計算。其最具特色的內容是根據SD精度法所確定的SD審定法基礎,從定量角度定義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式控制製程度和資源儲量精度。

1.3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管理

目前,我國對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仍然實行較為嚴格的管理,除採用傳統方法計算資源儲量外,採用其他方法或軟體,都必須要經過專家鑒定,取得國家資源儲量管理部門認可,並予以公告後,方能用於生產實踐。

到目前為止,我國經過認可的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和軟體(固體礦產方面)主要有:

(1)KPX2.1版本(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製);

(2)《中文地勘系統軟體》(CGES)(武警黃金指揮部從加拿大引進並漢化);

(3)三維普通克立格法程序系統(北京科技大學研製)

(4)GXPX互動式固體礦產勘查微機評價系統(福建省區調隊研製);

(5)地質統計學在薄脈狀金礦床品位優化估算系統(武警黃金研究所研製);

(6)SD法礦產資源儲量計算軟體(2.0版)(北京恩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7)Minesight軟體(2.5版)(美國Minetec公司研製,中國黃金總公司北京金邁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全權代理);

(8)Datemine軟體(5.0版)(英國礦物工業計算有限公司研製,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引進)。

2 礦床工業指標

2.1 基本概念

礦床工業指標,是評價礦產資源儲量質量特徵的基本准則,是衡量礦床工業價值的重要依據,是圈定礦體、計算資源儲量的基本參數。不同礦區、不同礦種,都有其特定的合理的工業指標。某一礦區礦床工業指標的確定,往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政府方面的經濟政策、資源政策、環保政策;市場方面(國內、國外)的供需情況、產品價格情況;宏觀方面的資源形勢、社會開發利用和加工技術水平;微觀方面的資源產出特點、加工技術條件、可能的開發方式以及產品方案,等等。因此,某一具體礦床的工業指標,必須在一定勘查工作程度和相應的礦石選冶試驗基礎上,經過較為詳細的技術經濟論證和綜合研究,方能合理確定。

2.2 礦床工業指標的主要內容

礦床工業指標,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礦石質量方面的要求,一是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要求。就金屬礦產而言,礦石質量方面的要求主要有:邊界品位、最低工業品位(單工程最低工業品位、塊段最低工業品位、礦床最低工業品位)、有害組分最大允許含量、有益組分最低含量(綜合評價指標)。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要求主要有:最低可采厚度、夾石剔除厚度;對於薄脈型礦體,還包括最低工業米百分值;對於露采礦床,還有剝采比、邊坡角、最低露采境界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針對某些礦產的特殊情況和要求,還可提出其他方面工業指標的要求;針對克里格方法,可以採用單項品位指標;針對同體共生的貴金屬或有色金屬礦床,可以下達綜合品位指標。

2.3 礦床工業指標的管理

按照現行管理制度,凡依據礦組(種)規范推薦的一般工業指標,無論勘查工作程度高低,只能估算資源量;需要提交基礎儲量和儲量的,必須在完成一定程度選冶試驗的基礎上,由具有資質的礦山設計單位進行技術經濟論證並出具專門材料,經業主認可批復後,方能作為估算基礎儲量和儲量的依據。

3 礦石選冶試驗程度

目前,應繼續執行1987年全國儲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發布的《礦產勘查各階段選冶試驗程度的暫行規定》(儲發[1987]27號文)。

選冶試驗程度劃分為五種:可選(冶)性試驗、實驗室流程試驗、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半工業試驗、工業試驗。

各勘查階段的選冶試驗程度要求:

(1)預查階段:類比評價即可。

(2)普查階段:一般礦產類比;組分復雜、難選及尚無成熟經驗的礦產,要求做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

(3)詳查階段:易選礦產:類比;一般礦產:做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難選礦產:要求做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

(4)勘探階段:易選礦產:做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一般礦產:做實驗室流程試驗或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難選礦產:要求做半工業試驗;建設大型礦山的,應當做工業試驗。

4 礦體的圈定

礦體的圈定是資源儲量估算較為關鍵的環節。理論上講,礦體的圈定必須遵循地質規律,決不允許「見礦連礦」;實際上,礦體圈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不僅與對目的礦區地質規律的認識、研究程度有關,而且與地質工作者的經驗和水平也有很大關系。根據我國幾十年地質勘查工作經驗總結和有關規定(原國家礦產儲量管理局1991年國儲[1991]164號文),結合現行礦種規范的有關規定,傳統方法估算礦產資源儲量過程中的礦體圈定,大致需要掌握如下原則:

4.1 單工程礦體邊界的圈定

(1)依據邊界品位和夾石剔除厚度指標初步確定礦體邊界與礦體中的夾石;

(2)依據單工程最低工業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指標,調整礦體邊界和礦石與夾石的界限;

(3)關於「穿鞋戴帽」問題。所謂「穿鞋戴帽」,是指中部品位較高的礦體,在單工程圈定邊界時,將上、下部介於邊界品位與最低工業品位的樣品帶入的現象。通常的做法是允許帶入相當於「夾石剔除厚度」以內的樣品;當連續出現多個介於邊界品位與最低工業品位的樣品,並且厚度大成片出現時,應單獨圈出;

(4)多組分礦體的圈定,可採用「混圈法」。即單工程中只要有一種組分達到邊界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要求,就可圈入礦體;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分達到最低工業品位要求,並在整個礦體或礦床中具有一定規模,即為共生礦;未能達到邊界品位要求的,但能夠回收利用的,即為伴生礦。

4.2 礦體的連接

4.2.1 相鄰見礦工程之間的礦體連接

(1)相鄰見礦工程之間的礦體,一般採用直線對應連接;在有充分的地質依據時,也可採用曲線連接;

(2)採用曲線連接時,礦體任意位置的厚度,不得大於相鄰工程實際控制的礦體最大厚度;

(3)當相鄰見礦工程之間,出現破礦斷層或岩脈時,應依據地質規律合理連接。

4.2.2 礦體的有限外推

當位於某一地質可靠程度對應網度范圍內的兩個相鄰工程,一個見礦,一個未見礦時,礦體的圈連稱為有限外推。

(1)當礦體長度與厚度存在正相關關系並經過足夠的統計資料證實時,可以根據見礦工程式控制制的實際厚度,按照比例外推;

(2)無規律可循時,一般按工程間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當邊部工程存在礦化現象(工程品位在邊界品位的1/2以上)時,則可按工程間距的2/3尖推或1/3平推;

(3)見礦工程為米百分值或米克噸值工程時,一般不得外推;但對於薄脈型礦體,則可酌情外推。

4.2.3 礦體的無限外推

當見礦工程之外沒有工程式控制制,或未見礦工程距離見礦工程較遠(距離大於相應地質可靠程度對應網度)時,礦體的圈連稱為無限外推。無限外推時,若礦體長度與厚度之間無規律可循,一般按相應地質可靠程度所對應網度的1/2尖推或1/4平推。

4.3塊段的劃分

塊段是資源儲量計算的基本單元,塊段劃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資源儲量估算的精度。一般情況下,塊段劃分應當把握如下幾項原則:

(1)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一般沿礦體走向上以兩相鄰勘探線為限,傾向方向上以兩相鄰工程連線為界;

(2)同一塊段內,礦體要連續,產狀要穩定;需要分別計算資源儲量時,礦石類型、工業品級要相同;

(3)同一塊段的地質可靠程度必須相同。

5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中主要參數的計算

5.1 礦體厚度的計算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過程中,常用到三種厚度:水平厚度、垂直厚度、真厚度。選取那種厚度,視估算方法而定。採用縱投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水平厚度;採用水平投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垂直厚度;採用真面積時,應計算平均真厚度。

平均厚度,一般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當工程分布很不均勻或厚度變化很大時,應當採用影響長度或面積加權計算。

5.2 平均品位的計算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過程中,常需要計算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位和礦體平均品位。當采樣長度變化不大,品位變化比較均勻時,可以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當采樣長度變化大,或品位很不均勻時,需要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計算單工程平均品位時,應當採用樣品長度加權;計算塊段平均品位時,應當採用礦體截面面積加權;計算礦體平均品位時,應當採用塊段投影面積加權。當礦區勘查工作程度低、樣品數量較少、品位變化又較大時,應當採用幾何平均數法求取礦體的平均品位。

5.3 特高品位的確定與處理

特高品位的存在,對礦產資源儲量的估算結果影響很大。特別是在一些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中,特高品位會經常出現,若不予處理,將會使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結果產生嚴重偏差。當有懷疑特高品位存在時,首先應對副樣進行第二次分析,如果第二次分析結果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時,再作特高品位判斷(確定特高品位下限值)。

特高品位下限值的確定方法很多。克立格法和SD法,採用統計學方法,確定過程比較復雜;也可以採用經驗法,比較簡單。根據國儲[1991]164號文的有關規定,對於有色和貴金屬礦產,特高品位的下限值,一般可確定為礦體平均品位的6~8倍,礦體品位變化系數大時,取上限值;變化系數小時,取下限制。特高品位處理時,通常不要使其影響范圍過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響的塊段平均品位代替為宜;當礦體厚大時,也可以用特高品位所在的單工程平均品位代替。

特高品位處理後,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位以及礦體平均品位均須重新計算。

5.4 體重的計算

體重是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項重要參數,必須認真對待體重樣的採集和計算。

小體重樣的採集,一方面,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包括空間分布的均勻性和礦石類型、品位區間上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要保證樣品的數量,通常主要礦石類型的小體重樣品不應少於30個,確因樣品有限無法保證數量時,應盡量採集與礦體平均品位接近,並且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等礦石特徵代表性好的小體重樣品。

在測定小體重的同時,為了評價其代表性,一般應作化學分析;濕度較大的礦石,應同時測定濕度;對於鬆散、多孔、裂隙發育的礦石,應採集少量大體重樣(規格0.5m×0.5m×0.5m),測定大體重。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過程中,一般採用礦區平均體重值統一參與計算。礦區平均體重,通常在經過樣品代表性論證和取捨後,採用全區有效小體重的算術平均法求取;對於體重與礦石類型或品級存在相關關系的情況,應根據各礦石類型或相應品級在全礦區所佔比例,合理選擇參與計算的小體重樣品後,才能計算礦區平均體重;對於鬆散、多孔、裂隙發育的礦石,應採用大體重進行校正;濕度大於3%時,應進行濕度校正。

需要分礦石類型估算資源儲量時,平均體重應按不同礦石類型分別計算。當礦區礦石類型較為單一、體重變化也不大時,可以採用全礦區所有樣品的算術平均值,參與資源儲量的估算。

6 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的基本形式

6.1 礦產勘查報告

主要用於礦產勘查工作的階段性總結或最終總結。報告編寫執行《固體礦產勘查/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范》(DZ/T 0033—2002)中附錄A「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採用地質統計學方法估算資源儲量的,報告資源儲量估算部分的編寫執行附錄B「運用地質統計學方法估算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中儲量估算部分的編寫提綱」。

6.2 礦山閉坑地質報告或礦山階段性資源儲量注銷報告

主要是指在礦山關閉或階段性關閉環節注銷資源儲量而編制的專門報告。報告編寫執行《固體礦產勘查/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范》(DZ/T 0033—2002)中附錄C「固體礦產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提綱」。

6.3 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主要是指礦山企業改制、礦權轉讓以及礦業企業上市過程中,需要對礦山佔用的礦產資源儲量進行核實而專門編制的報告;也包括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儲量而需要編制的報告。報告編寫執行2007年2月6日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固體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定》(國土資發[2007]26號)。

6.4 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地質報告

主要是為適應資源儲量登記統計、資源儲量動態監測以及礦權管理的需要,針對小礦、民采礦以及砂石粘土礦等需要專門編制的報告。報告編制目前尚無統一要求,1996年原地礦部資源局發布的《簡測計算佔用礦產儲量的若干說明》中涉及部分要求,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對簡測地質報告的編寫已作了相應規定,可參照執行。

7 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的完備程度

按照現行規定,完整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應當包括如下主要內容:

7.1 文字報告

7.2 主要附件

(1)礦業權權屬證明材料;

(2)勘查資格證書復印件;

(3)出資人與勘查單位簽訂的勘查合同或勘查協議;

(4)礦床工業指標論證材料以及相應批件;

(5)礦石選冶加工技術試驗報告;

(6)礦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相應批件;

(7)其他有關專題報告。

7.3 主要附圖

(1)礦區或礦床地質地形圖(1:1000~1:2000);

(2)取樣平面圖(包括地表取樣平面圖、中段取樣平面圖);

(3)鑽孔柱狀圖以及探槽、坑道素描圖;

(4)勘探線剖面圖或資源儲量計算剖面圖;

(5)礦體縱投影圖或水平投影圖;

(6)其他需要的圖件。

7.4 主要附表

(1)基本分析結果表以及化學全分析結果表;

(2)樣品分析內檢、外檢結果表;

(3)鑽探工程質量評定表;

(4)小體重測定結果表;

(5)單工程礦體平均品位、體重計算表(槽探、坑探、鑽探);

(6)單工程礦體厚度計算表(水平厚度或垂直厚度、真厚度,槽、坑探與鑽探分別造冊);

(7)塊段平均品位、厚度、體重計算表;

(8)塊段(或剖面)面積計算表;

(9)塊段資源儲量計算表;

(10)礦體資源儲量計算表;

(11)礦區資源儲量計算表;

(12)其他需要的表格。

❽ 礦產資源價值計算方法研究回顧

此文原載《華北地質經濟管理通訊》1994年第2期

我國關於礦產資源價值問題的討論已有十幾年的時間,逐漸形成兩種觀點,即有價觀和無價觀。有價觀認為,礦產資源是一種有用的耗竭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資源,其有用性決定它有使用價值,人類為發現它的存在而投入的勘探勞動及由稀缺性引致的供需矛盾決定了礦產資源價值的大小。無價觀認為,礦產資源是天然形成的,未經人類勞動的過濾,它的存在及用途大小隻有質量上的差異,與價值形成無關,因此它沒有價值。在此,我們首先肯定礦產資源是有價值的,而且其價值可以按一定的規則、公式計算。

關於礦產資源價值的測算,從時間上講始於1982年,1986年、1990年、1991年、1992年又從不同側面進行過深入研究。1993年8月召開的關於進行礦產探明儲量潛在價值計算工作會議,從計算范圍、方法、參數選擇上作了明確規定,並將此作為一項正常的年度工作;從研究內容上,由潛在價值擴展到潛在產值、潛在凈值,甚至與國外的對比;計算范圍由原來的45種擴大到近200種。下面我們按時間順序分別作一簡要的回顧介紹。

1 1982年地質工作現代化研究中的礦產儲量價值計算

1982年地礦部原地礦司和資料局在作地質工作現代化研究中,按照礦產資源潛在價值=探明儲量(A+B+C+D)×礦產品價格的公式測算了世界100多個國家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與現在所說的45種主要礦產出入不大,其中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0種)的儲量價值,得出世界主要國家的45種主要礦產總價值為74.7萬億美元,其中能源礦產佔72%,金屬礦產佔16%,非金屬礦產佔12%的結論,與礦產總值列前十位的國家相比的結果是:

第一,我國已探明礦產儲量價值占第三位,僅次於蘇、美(蘇、美、中分別為13萬億、12萬億、11萬億美元)。

第二,從國土單位面積礦產儲量價值豐度上看,英國、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和伊朗居先,我國次於美國居第六位(英、沙、南、伊、美、中分別為1260萬、230萬、180萬、154萬、132萬、114萬美元/平方千米)。

第三,按人口平均,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加拿大居先,我國居末位。最高的沙烏地阿拉伯為62.58萬美元/人,而我國僅1.19萬美元/人,相差50多倍。

2 1986年地礦部提出《我國四十五種主要礦產單位儲量的資源潛在價值基本參數表》

1986年,地礦部原計劃司為統一計算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考核地勘工作經濟效益,會同原資料總局、地礦司和政研室編制了《我國四十五種主要礦產單位儲量的資源潛在價值基本參數表》。參數表列出了45種主要礦產的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國內礦產品價格(1985年價格)及利用單位儲量潛在價值計算礦產儲量潛在價值的公式,即礦產儲量潛在價值=探明儲量(A+B+C)×單位儲量潛在價值;單位儲量潛在價值=礦產品價格×礦產儲量總回收率(總回收率:回採率×選礦回收率)。

按上述參數及計算公式測算得知,截至1985年,我國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的潛在價值為20萬億元人民幣。

3 1990年利用耗用儲量礦產價格計算礦產資源潛在價值

這是地礦部綜合計劃司和直管局委託部經研院和定額隊共同開展的《地質工作經濟社會效益指標的建立和實用性研究》中的一個專題報告提出的計算方法。研究者認為: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礦產探明保有儲量(A+B+C)×礦產品價格×耗用儲量礦產價格系數,其中耗用儲量礦產價格系數因礦產品加工深度不同及礦產儲量計量單位的差異有4種形式,即精礦產品金屬價、精礦產品礦石價、原礦產品金屬價和原礦產品礦石價,並用5種方法計算了耗用儲量礦產的價格系數。由於公式十分繁瑣,這里不作詳細介紹。

研究者在廣泛收集了1987年、1988年我國礦產品采、選技術參數、礦產品價格基礎上,測算出68種礦產1988年保有工業儲量的潛在價值為33萬億元人民幣。

4 1991年開展的礦產資源潛在凈值的計算

這是在「礦產資源核算及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基礎上開展的。研究者認為,礦產資源潛在凈值是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已證實的經濟可采資源扣除勘查、開發全部成本後的凈價值。計算公式為:

礦產資源潛在凈值=儲量規模(A+B+C)×資源凈價×資源綜合回收率。

這里,資源凈價是以國際礦產品市場價格為基礎扣除礦山采、選(冶)成本及利潤和勘查成本後得出的。

資源綜合利用率=采礦回收率×選礦回收率×冶煉回收率

據此公式,研究者計算出我國1988年42種主要礦產儲量的潛在凈值為3.5萬億美元。

5 1992~1993年開展的全礦種探明儲量潛在價值的計算

這次活動是按照朱訓部長的指示開展的。首先總結了前幾次方法的優缺點,而後參考有關文獻確定了礦產儲量潛在價值的涵義及計算方法。認為某種礦產探明儲量的潛在價值,是指該種礦產探明儲量按其初級礦產品價格折算的價值。這一指標不扣除礦產資源的采、選回收率及其勘查和開發的成本,是假定探明儲量可利用部分完全採取時的總產值。這種潛在價值僅是國家物質財富的源泉,是未來礦業開發總產值的基礎。在討論中一致認為,潛在價值包含三個層次:潛在總值、潛在產值和潛在凈值。潛在總值即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計算公式為:

V1=R1×P×g×k

式中:

V1——礦產儲量潛在總值;

R1——礦產探明儲量(A+B+C+D);

P——礦產品價格;

g——品位系數(礦產儲量平均品位/礦產品品位);

k——統一折算系數。

潛在產值的計算公式為:

V2=R2×P

式中:

V2——潛在產值;

R2——可采儲量(探明儲量扣除設計損失的儲量);

P——礦產品價格。

潛在凈值的計算公式為:

V3=V2-C1-C2-C3-V0

式中:

V3——潛在凈值;

V2——潛在產值;

C1——礦山投資;

C2——生產成本;

C3——各項稅費;

V0——投資收益。

在確認了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三個層次之後,計算出我國1991年探明的203種礦產資源中的198種礦產儲量的潛在總值為18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探明保有工業儲量(A+B+C)的潛在總值為60萬億元人民幣。

作為這次活動的延續,1993年9月由地礦部資源司組織召開了「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研討會」,會議期間肯定了這一計算方法的全面、適用性的同時,與會代表按統一的品位系數、礦產品價格(1990年不變價)及調整系數,計算了各省的探明礦產儲量潛在價值。地礦部要求從1993年起,每年對全國和各省(區、市)的45種主要礦產新增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的潛在價值進行一次計算;每5年對全部礦產新增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的潛在價值進行一次計算;同時根據礦產資源保證程度論證的結果,對45種主要礦產的可供規劃利用的儲量潛在價值進行一次計算。計算結果連同該年度礦產儲量表一起報部。

經過前述5次的修改、完善、深化,我國關於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方法日臻完善,使之能夠更好地綜合反映我國或某一地區的礦產資源國力,比較礦產勘查的工作業績。但我們也不能就此滿足,現在計算方法還有待實踐檢驗並完善,計算參數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操作上還有待改進。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研究、測算與應用,對促進我國礦產資源的管理由實物型向價值型轉變具有重大意義,是礦產資源核算並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技術基礎。因此,我們應在開展這方面工作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方法體系。

如何估算礦產資源儲量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
估算方法,是指礦產資源埋藏量估算過程中,各種參數及其資源儲量的計算方法和相應軟體的統稱。由於礦產資源賦存方式千差萬別,開發利用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要研究適合不同礦種的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礦產資源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固體礦產資源,包括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煤;第二類是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第三類是地下水資源。
據計算單元劃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斷面法(亦稱剖面法)和塊段法兩種。
斷面法進一步分為平行斷面法、不平行斷面法。
平行斷面法又分為:水平斷面法和垂直斷面法。
垂直斷面法,又分為勘探線剖面法和線儲量計演算法。

❿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原則

9.2.1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應按礦體(層)、礦產資源/儲量類別、地質可靠程度、工業類型(高嶺土)、礦石屬性(膨潤土)、品級分塊段分別計算。對砂質高嶺土,尚需分別計算其淘洗精礦量。

9.2.2 估算的礦產資源/儲量是勘查的實有礦產資源/儲量,應扣除采空區的礦產資源/儲量。對禁采區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單獨計算。

9.2.3 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礦產,伴生組分(包括具工業指標的尾礦)應分別進行礦產資源/儲量估算。

9.2.4 參加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各項參數應根據實測數據,且具代表性。工程質量和其他基礎資料的質量,應符合有關規范、規程和規定的要求。

9.2.5 礦石體積質量(體重),對硬質礦石一般應為自然狀態下的小體積質量(體重);對於軟質、鬆散狀的礦石應用於小體積質量(體重);當小體積質量(體重)樣難采或缺乏代表性時,可採用大體積質量(體重)代替。

9.2.6 礦石和淘洗精礦礦產資源/儲量估算以萬噸為計算單位。

閱讀全文

與礦產資源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59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2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6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7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4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0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8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4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69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6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2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5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