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25%或20%、15%)。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例如——
某企業為居民納稅人,所得稅稅率為25%,2014年度該企業有關經營情況如下:
(1)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800萬元,取得國債利息收入120萬元
(2)全年產品銷售成本3680萬元
(3)全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29.9萬元,其中,上繳消費稅81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34.23萬元,消費稅附加14.67萬元
(4)全年產品銷售費用1300萬元(其中廣告宣傳費用1150萬元)
要求:
(1)計算該企業2014年利潤總額
(2)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計算當年企業所得稅稅額(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解答:
(1)利潤總額=6800+120-3680-129.9-1300-1280-90-36=404.1萬元
(2)計算如下:
1、國債利息收入不交納企業所得稅,所以調減120萬元;
2、廣告宣傳費的扣除限額=6800*15%=1020萬元,小於本期發生額1150,所以調增130萬元,這130萬元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3、業務招待費:84*60%=50.4萬元,6800*0.5%=34萬元,因為34<50.4,所以本期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限額為34萬元,應調增84-34=50萬元;
新產品研發費用可以加計扣除50%:150*50%=75萬元,應調減75萬元;
綜上,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404.1-120+130+50-75+5+10.8+8=412.9
當年企業所得稅稅額=412.9*25%=103.225≈103.23萬元。
(1)勞務公司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 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B. 小規模勞務派遣公司核定徵收,所得稅計算方式怎麼計算一般納稅人勞務派遣公司企業所得稅認定為核定徵收
摘要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C. 企業所得稅如何計算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25%或20%、15%)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納稅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其他組織。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屬於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企業所得稅採取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和居民管轄權相結合的雙管轄權,把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納稅義務。
1.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2.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征稅對象
1.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3.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的確定原則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企業所得稅如何計算?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D. 小規模勞務公司企業所得稅怎麼算
【法律分析】
休完產假就辭職能拿到生育津貼,領生育津貼,必須是在保狀態。如果生育津貼還沒下來,就已經離職,可能就無法里領取到了, 因為從申請生育津貼到確認發,需要2個月的時間。
還有,生育津貼是發到公司賬戶上的,並不是發給個人的。
申領生育生活津貼、生育醫療費補貼的婦女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本市城鎮戶籍;
(二)參加本市城鎮社會保險;
(三)屬於計劃內生育;(注意此條)
(四)在按規定設置產科、婦科的醫療機構生產或者流產(包括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六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津貼:(一)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二)享受計劃生育手術休假;(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第八條 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准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的標准由用人單位支付。女職工生育或者流產的醫療費用,按照生育保險規定的項目和標准,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E.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非居民企業為20%。計算公式如下:
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F. 你們好 ,我想請問勞務公司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怎麼算
一般納稅人提供勞務派遣服務,可以按照《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有關規定,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為銷售額,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也可以選擇差額納稅,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代用工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員工的工資、福利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後的余額為銷售額,按照簡易計稅方法依5%的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小規模納稅人提供勞務派遣服務,可以按照《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有關規定,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為銷售額,按照簡易計稅方法依3%的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也可以選擇差額納稅,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代用工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員工的工資、福利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後的余額為銷售額,按照簡易計稅方法依5%的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選擇差額納稅的納稅人,向用工單位收取用於支付給勞務派遣員工工資、福利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費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開具普通發票。
個人所得稅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執行
G. 勞務公司的稅是多少
一、建築勞務公司的營業稅稅率為3%。
二、建築公司涉及的稅金還有:
(一)城建稅:
1、是按營業稅計算繳納。
2、稅率:
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
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
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3、應交城建稅=營業稅*城建稅稅率
(二)教育費附加
1、是按營業稅計算的。稅率 3%。
2、應交教育費附加=營業稅*3%
(三)個人所得稅
1、按員工工資薪金計算代扣代繳。
2、計算公式: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收入-2000-「三險一金」
3、工資、薪金不含稅收入適用稅率表
級數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不超過500元的部分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四)企業所得稅
1、所得稅的徵收方式有兩種:查帳徵收和核定徵收。
2、如果屬於核定徵收的,按收入計算繳納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交所得稅=收入總額*稅務核定固定比例*所得稅稅率
3、如果屬於查帳徵收的,按利潤計算繳納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所得稅稅率
4、所得稅稅率:
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五)房產稅
依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六)土地使用稅: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如下:
(1)大城市1.5元至30元;
(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3)小城市0.9元至18元;
(4)縣城、建制鎮、工礦區0.6元至12元。」
(七)印花稅
1、比例稅率
(1)財產租賃合同、倉儲保管合同、財產保險合同,適用稅率為千分之一;
(2)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運運輸合同、產權轉移書據, 稅率為萬分之五;
(3)購銷合同、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技術合同,稅率為萬分之三;
(4)借款合同,稅率為萬分之零點五;
(5)對記錄資金的帳薄,按「實收資本」和「資金公積」總額的萬分之五貼
花;
2、定額稅率
營業帳薄、權利、許可證照,按件定額貼花五元。
H.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企業所得稅可按照如下方式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乘以具體的納稅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當年的收入總額,減去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彌補以前虧損的余額。而居民企業的稅率是25%,非居民企業的稅率是20%。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
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I. 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
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1、企業的成本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
2、費用是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3、損失是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
4、准予扣除項目包括利息支出;計稅工資;捐贈;業務招待費;職工養老基金和待業保險基金;殘疾人保障基金;財產、運輸保險費;固定資產租賃費;壞賬准備金和商品削價准備金;轉讓固定資產支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報廢凈損失;總機構管理費;國債利息收入;虧損彌補。
5、收入總額是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及債務的豁免等;非貨幣形式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及有關權益等。
(9)勞務公司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的征稅對象及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包括6類: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J.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為企業每一個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
應納稅所得額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間接法。
一、直接計演算法: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金額-彌補虧損
(一)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1、銷售貨物收入;
2、提供勞務收入;
3、轉讓財產收入;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8、接受捐贈收入;
9、其他收入。
(二)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三)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8、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二、間接計演算法: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其中:
1、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2、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3、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4、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5、投資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6、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
7、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