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契稅費怎麼計算
房子契稅怎麼算的?
1、如果你是購買首套房:當進行交易的房屋面積小於或等於90平方米時,契稅稅率為1%。當進行交易的房屋面積大於90平方米時,房子契稅稅率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半,即契稅稅率為1.5%。
2、如果你買的是第二套房:當交易的房屋的面積小於或等於90平方米時,契稅稅率為1%。當所交易房屋的面積大於90平方米時,房子契稅稅率為2%。
3、如果你買的新房或者二手房是第三套房或以上套數:不管房屋面積大小是多少,房子契稅稅率都為3%,沒有減免的情況。
買房子要准備哪些費用?
1、 維修基金是指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後建立的專項用於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的大修、更新、改造的基金。住房維修基金的全稱是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專項用於屋頂、電梯等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中修以上的維修和更新。
2、 權屬登記費就是辦理房產證的費用。產權登記費是對住房收取的,從現行按房屋價值量定率計收、按房屋建築面積定率或定額計收、按套定額計收等,統一規范為按套收取。住宅類房屋按照80元/戶來繳納,非住宅類房屋按照550元/戶繳納,共有人證書費按照10元/人繳納。
3、 以購房人驗收房屋合格之日起開始計算。如開發商發出入住通知書後,購房人無正當理由不進行收樓的,物業管理費可以從發出入住通知書一個月後開始計算。一般先交三個月。產權人長期不住的房屋或開發商未售出的空置房,均應交納物業管理費。
❷ 房屋契稅如何算
法律分析:房屋契稅徵收標准:90平米以下的是一個徵收標准,90-144平米之間的是一個標准,144平米以上的是一個標准。二套房、三套房不享受契稅優惠政策。一般實行的是首套住房契稅的兩倍,即3-4%。家庭唯一住房並不一定是首套房,比如買了套房子又賣了,再購買住房就算二套房。但是名下確實只有一套房子,所以可以申請家庭唯一住房。契稅稅率實行3%~5%的調整幅度。實行幅度稅率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經濟差別較大的實際情況。因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3%~5%的幅度稅率規定范圍內,按照該地區的實際情況決定。1、房屋契稅計算方法: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2、二手房契稅計算方法:應納稅額=二手房稅率×房地產評估價。房屋契稅是指房屋所有權發生變更時,就當事人所訂契約按房價的一定比例向新業主(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次性稅收。它是對房地產產權變動徵收的一種專門稅種。按照現行契稅政策規定,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唯一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為1%;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家庭唯一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為1.5%;不是家庭唯一住房的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為3%;非普通住房契稅稅率為4%。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❸ 2021首套房契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買房產契稅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個人購買首套普通住宅契稅減半徵收。契稅稅率的規定是3%-5%,一般取3%為了支持房地產業,政府對一般商品房減半收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中的內容,契稅優惠政策如下:
1、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范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
2,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徵收契稅。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購買的家庭第二套住房。
3、具體操作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稅務、房地產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買房子注意事項
購房者應該去房產現場看房,重點關注房產樓盤有無預售資格。在檢查樓盤是否具有預售資格的流程里,重點是查商品房的預售證證明,如樓盤是否公開進行內部認購、預售證有否掛在售樓部顯眼處、預售證是否過期等。
房屋質量方面,建議到現場查看有無牆體裂縫、漏水、偷工減料、管道滲漏等問題,購房者要看認購書是否能保證公平。要看清楚其中內容是否有違反平等、公平的原則。正式簽約。標准格式的購房合同文本並非不能更改。
❹ 房屋契稅2021年新規計算公式
新房契稅2021年標准要根據房屋的面積進行計算。對於個人購買家庭的唯一住房即首套房子,其中家庭成員的范圍包含購買房子的人、配偶以以及未成年的子女,面積是九十平方米及九十平方米以下的,減按百分之一的稅率進行契稅的徵收;面積是九十平方米以上的,減按百分之一點五的稅率徵收契稅。
契稅是指不動產(土地、房屋)產權發生轉移變動時,就當事人所訂契約按產價的一定比例向新業主(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次性稅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法》
第三條
契稅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契稅的具體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稅率幅度內提出,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依照前款規定的程序對不同主體、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住房的權屬轉移確定差別稅率。
❺ 2021首套房契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契稅除與其他稅收有相同的性質和作用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徵,具體如下:
1、徵收契稅的宗旨是為了保障不動產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通過征稅,契稅徵收機關便以政府名義發給契證,作為合法的產權憑證,政府即承擔保證產權的責任。因此,契稅又帶有規費性質,這是契稅不同於其他稅收的主要特點。
2、納稅人是產權承受人。當發生房屋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行為時,按轉移變動的價值,對產權承受人可征一次性契稅。
3、契稅採用比例稅率,即在房屋產權發生轉移變動行為時,對納稅人依一定比例的稅率可征。
其宗旨是為了保障不動產所有人的合法權益,納稅人是產權承受人,採用比例稅率。
拓展資料:
二套房契稅的計算方式是:
1、個人購買首套普通住房且戶型建築面積在90平米以下的,契稅按照1%來執行;
2、戶型建築面積大於90平米且小於或等於144平米的,稅率為2%;
3、戶型建築面積在144平米以上的、購買非普通住宅、購買二套或多套住房的以及購買商業性質的房屋,契稅均按照4%來執行。
買賣契稅指房屋買賣行為發生後,由房屋產權承受人憑當事人雙方訂立的合同,辦理繳納契稅和房屋變更登記手續的行為,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理:
1、先買房後拆料,屬於房屋買賣行為,應按成交價格繳納契稅;
2、買房後未繳契稅即將房屋翻建的,應按購買房屋的成交價格繳納契稅;
3、以房抵債或以實物交換房屋,實質上也是買賣關系,應由產權承受人按房屋現值繳納買契稅;
4、以房產作投資或作股轉讓,實屬房屋產權轉移,應按有關規定辦理房屋產權交易和產權變更登記手續,視同房屋買賣,由產權承受人按買契稅率繳納契稅。
❻ 首套128平房子契稅要交多少錢公式怎麼算
正常契稅是總價乘以3%,如果你這128平房子是商鋪,契稅也是3%。如果是普通商品房,首套面積90平米以下是總價乘以1%,你是90平米以上,契稅是總價x1.5%。
首次購普通住房徵收契稅1.5%,非首次購房按3%繳納;參看規定:對首次購普通住房徵收契稅的標准:90平方內1%、90平方~144平內1.5%,非首次購房或超過144平按3%繳納,非普通住房按3%繳納。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五條 契稅應納稅額,依照本條例第三條規定的稅率和第四條規定的計稅依據計算徵收。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
應納稅額以人民幣計算。轉移土地、房屋權屬以外匯結算的,按照納稅義務發生之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匯率中間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相關法條:
第二十八條 已稅契紙,如有毀壞或遺失者,得報請區村政府召集產鄰出具證明,申請補契,不另征稅,只收契紙工本費。完納契稅,應於產權變動成立契約後三個月內辦理投稅手續。
凡進行田房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等行為而隱匿不報者,或實系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而以繼承、分析等名義立契企圖蒙騙逃稅者,除責令據實完納契稅外。
第二十九條 凡匿報產價者,除責令據實補交短納稅額外,按情節輕重予以處罰,罰金以不超過短納稅額的二倍為限。按情節輕重予以處罰,罰金以不超過應納稅額的三倍為限。
❼ 首套房契稅是怎麼算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則:契稅稅率為3%—5%(大都區域為3%)。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則的起伏內依照本區域的實踐情況斷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存案。
對自己購買一般住宅,且該住宅歸於家庭(成員規模包含購房人、愛人以及未成年後代,下同)僅有住宅的,減半徵收契稅。對自己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一般住宅,且該住宅歸於家庭僅有住宅的,減按1%稅率徵收契稅。
(7)滄州市首套房契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徵收機關應查詢交稅人契稅交稅記載;無記載或有記載但有疑義的,依據交稅人的請求或授權,由房地產主管部門經過房子掛號信息系統查詢交稅人家庭住宅掛號記載,並出具書面查詢成果。
2、如因當地暫不具有查詢條件而不能供給家庭住宅掛號查詢成果的,交稅人應向徵收機關提交家庭住宅實有套數書面誠信確保。誠信確保不實的,歸於虛偽交稅申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則處理。
❽ 2021首套房契稅計算公式
2021年首套房契稅是按房屋面積大小確定的,如果是首套房的話,建築面積小於90米的,交納總房款1%的契稅建築面積在90-144平米的,交納總房款1.5%的契稅:建築面積在144平米以上的,交納總房款3%的契稅:要是二套房的話,不管面積大小統一為總房款的3%。
一、2021年首套房契稅怎麼算?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中的內容,契稅優惠政策如下:
1、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范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
2,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徵收契稅。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購買的家庭第二套住房。
3、具體操作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稅務、房地產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二、契稅
契稅是指不動產(土地、房屋)產權發生轉移變動時,就當事人所訂契約按產價的一定比例向新業主(產權承受人)徵收的一次性稅收。
契稅除與其他稅收有相同的性質和作用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徵:(1)徵收契稅的宗旨是為了保障不動產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通過征稅,契稅徵收機關便以政府名義發給契證,作為合法的產權憑證,政府即承擔保證產權的責任。因此,契稅又帶有規費性質,這是契稅不同於其他稅收的主要特點。(2)納稅人是產權承受人。當發生房屋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行為時,按轉移變動的價值,對產權承受人可征一次性契稅。(3)契稅採用比例稅率,即在房屋產權發生轉移變動行為時,對納稅人依一定比例的稅率可征。
契稅採用比例稅率,當計稅依據確定以後,應納稅額的計算比較簡單。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計稅依據x稅率
❾ 首套房契稅新規
法律分析:一、交契稅時的首套房認定標准。(一)個人購買普通住房,且該住房為家庭唯一住房的,所購普通商品住宅戶型面積在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稅按照1%執行;(二)戶型面積在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含144平方米)的,稅率減半徵收,即實際稅率為1.5%;(三)所購住宅戶型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上的,契稅稅率按照3%徵收。二、首套房契稅的計算方法如下:(一)、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新房應納稅額 = 計稅依據 × 稅率二手房應納稅額=二手房稅率×房地產評估價(二)、衡量標准一般情況而言有下面幾個分類:90平米以下的是一個徵收標准,90-144平米之間的是一個標准,144平米以上的是一個標准。如果是二套房或是三套房這不會享有優惠政策,而且首套房的契稅稅率一般是在3%~5%的調整幅度內變動。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來具體徵收。三、房產契稅新政策2020。(一)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范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二)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徵收契稅。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購買的家庭第二套住房。(三)納稅人申請享受稅收優惠的,根據納稅人的申請或授權,由購房所在地的房地產主管部門出具納稅人家庭住房情況書面查詢結果,並將查詢結果和相關住房信息及時傳遞給稅務機關。暫不具備查詢條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查詢結果的,納稅人應向稅務機關提交家庭住房實有套數書面誠信保證,誠信保證不實的,屬於虛假納稅申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並將不誠信記錄納入個人徵信系統。按照便民、高效原則,房地產主管部門應按規定及時出具納稅人家庭住房情況書面查詢結果,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提出的稅收優惠申請限時辦結。(四)具體操作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稅務、房地產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