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月都進項大於銷項,那你要提交一份有關這種情況的說明。說明你是因為材料或者產品的庫存增加而引起的,這種情況時有發生,能夠說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條件是你的各項材料、電費等成本項目都很正常。 稅負率的計算方法 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稅負即稅收負擔。實際交納的稅款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 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 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稅負就是稅收負擔率,是納稅人對應期間的應納增值稅與銷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業或免稅企業,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稅收入按應稅稅率算出銷項稅加入計算就納增值稅,如果有進料加工的話,還要考慮這部份的稅金,具體公式如下:增值稅稅負率=[銷項稅-免\退稅收入適用稅率(進項稅進項稅轉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的計稅價格×17%)]/(計征增值稅的銷售額-免抵退銷售額),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業務簡單的公司 ,上式中沒有涉及的就是0稅負了。 另外對於免稅及出口企業來說,運費稅,城建稅依然要扣,抵稅比例為6%,應計入公式中。 稅負率與稅率的區別 稅負率指納稅人實際交納稅額與其實際收益的比例;而稅率則指對課稅對象的徵收比例或徵收額度。二者之間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差別。稅率是形成稅收負擔率的基礎,稅收負擔率則是稅率的反映。但稅收負擔率往往並不直接等於稅率。只有當課稅對象與納稅人的實際收益額相等(即與稅收負坦率的分母項相等)時,稅收負擔率才等於稅率。[1]稅負高5倍 國資委首次回應央企壟斷質疑 針對一段時間以來社會輿論對央企尤其是壟斷行業薪酬過高的質疑,國務院國資委昨日發布《國務院國資委2009年回顧》(下稱回顧),重點向社會披露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同時對央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稅負、薪酬、壟斷等狀況進行了回應。 這是國資委首次對外公開發布年度回顧,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今後將定期發布。 按照國資委在《回顧》中的統計,2002年到2009年,中央企業上繳稅金從2915億元增加到11475億元,年均增長21.62%。2009年,央企實現營業收入12.6萬億元;實現利潤8151.2億元;上繳稅金1.15萬億元。 通過數據研究得出,國有企業的稅負明顯高於其他類型企業,近年來稅負均值為27.3%,是私營企業稅負綜合平均值的5倍多,是其他企業中稅負最高的股份公司的稅負平均值的2倍。 而從2006年開始,央企向國家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已累計上繳1371億元。2009年完成向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55.3億股,對應的市值為429.68億元。 按照現行規定,央企稅後利潤收取劃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煙草、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具有資源壟斷型特徵的行業企業,收取比例為10%;第二類為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一般競爭性行業企業,收取比例為5%;第三類為中國儲備糧總公司、中國儲備棉總公司等政策性公司,暫不收取。 《回顧》還對目前壟斷行業格局進行了分析。其中提到,電力行業通過改革,目前華能等7家電力央企發電總量佔全國總量的比重在一半左右,最大的華能集團僅佔全國發電量的11%,市場准入早已放開,已形成競爭格局。石油石化行業,中央企業主要有三家石油化工企業。在世界主要50個石油生產國和石油消費國中,76%的國家是一個國家只有一家石油公司,20%的國家是不超過3家石油公司。通信行業,三家央企通過調整重組,實現了全業務經營,形成了競爭格局。 薪酬分配方面,央企已於2008年在4個行業試行了工資總額預算管理,4行業人均工資增長6.9%,比央企職工平均工資增長低3.1個百分點。其中,石油石化行業2008年職工平均工資增長1.52%。
⑵ 綜合稅負怎麼算的啊
本期稅負率=本期累計應納稅額/ 本期累計應稅銷售額×100%;
稅負率變動率=(本期稅負率-上年同期稅負率) /上年同期稅負率×100%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6%或10%,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
⑶ 怎樣計算稅負率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計算方法
增值稅稅負率=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的實際銷售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銷售額(應稅銷售收入)×100%。
主營業務利潤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主營業務利潤)×100%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註:1 對實行「免抵退」的生產企業而言。應納增值稅包括了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2 通常情況下,當期應納增值稅=應納增值稅明細賬「轉出未交增值稅」累計數+「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累計數
稅負率是分類的,如增值稅稅負率為:
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為:
實際交納所得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⑷ 什麼叫稅負率,如何計算
所得稅稅收負擔率(簡稱稅負率) 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所得稅稅負率,為年度交納所得稅稅額占該企業銷售額或者營業額百分比。
如:某企業某年度產品銷售收入100萬,企業會計利潤是10萬元,該年度交納所得稅3萬,則所得稅稅負率為3/10*100%=30%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額*100%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5]43號)中所描述的稅收負擔率,舉例說明:
增值稅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務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資源稅稅收負擔率= [應納稅額÷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100%
總而言之,綜合稅收負擔率,是在宏觀層面考察一國的稅制情況,各稅種的稅收負擔率是在微觀層面考察納稅人稅收負擔是否正常,各自的衡量目標不同,故計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4)節稅君綜合稅負率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宏觀
在中國,依據稅目有: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煙草稅等等,國家的這些種類繁多的稅收收入的總和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用GDP來代表)的比值,就構成了我們全國的稅負水平。
微觀
微觀上的稅負,就是單個納稅人的實際稅負負擔,包括個人與單個企業,這兒稅負承擔的主體是實際負稅人,不是名義納稅人,負稅人即最終負擔稅收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與納稅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在微觀上,稅負的實現是流動的,其中有各種各樣的稅負轉嫁。所以,稅負的最後歸宿就是微觀稅負的實際負稅人。一個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的高低,同國家的財政政策、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本國企業的生產較率、進出口水平及國內商品價格等等經濟因素相聯系。
⑸ 稅負怎麼計算
稅負也稱為稅收負擔率。是應交稅費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個月都進項大於銷項,那你要提交一份有關這種情況的說明。說明你是因為材料或者產品的庫存增加而引起的,這種情況時有發生,能夠說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條件是你的各項材料、電費等成本項目都很正常。
稅負率的計算方法
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稅負即稅收負擔。實際交納的稅款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 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
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
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
—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稅負就是稅收負擔率,是納稅人對應期間的應納增值稅與銷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業或免稅企業,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稅收入按應稅稅率算出銷項稅加入計算就納增值稅,如果有進料加工的話,還要考慮這部份的稅金,
具體公式如下:增值稅稅負率=[銷項稅-免退稅收入—適用稅率—(進項稅—進項稅轉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的計稅價格×17%)]/(計征增值稅的銷售額-免抵退銷售額),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業務簡單的公司,上式中沒有涉及的就是0稅負了。 另外對於免稅及出口企業來說,運費稅,城建稅依然要扣,抵稅比例為6%,應計入公式中。
資料拓展:
稅負亦稱稅收負,因國家征稅而造成的一種經濟負擔。稅負是國家稅收對社會經濟發生影響的結果,是國家稅收所反映的經濟分配關系的一個表現方面。
可用兩種形式加以表示:
稅負率。即用稅額占稅基的比重來表示;(2)稅負額。即用絕對量來表示。稅負與稅法上的納稅義務並不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即其可能是由納稅人承擔,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承擔。如各種所得稅,其稅負一般是由納稅義務人承擔;而各種流轉稅,其稅負則可能是由消費者承擔。稅負的確定,各國稅法除了以國家財政收入和管理社會、經濟的需要為主要根據以外,在各種所得稅等直接稅中,通常還根據量能納稅的原則,採用各種累進稅率加以確定。
稅負通常可根據不同情況而分為以下幾種:
(1)社會總稅負和納稅人個別稅負;(2)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3)直接稅負和間接稅負。
參考鏈接:網路 稅負
⑹ 企業綜合稅負率怎麼算
既然是綜合稅負,就將企業應繳納的所有的稅款合計起來,除以營業收入,得到的按百分比計算結果就是綜合稅負。
⑺ 稅負率的計算公式
增值稅稅負率=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的實際銷售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銷售額(應稅銷售收入)×100%。
主營業務利潤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主營業務利潤)×100%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註:
1、對實行「免抵退」的生產企業而言。應納增值稅包括了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2、通常情況下,當期應納增值稅=應納增值稅明細賬「轉出未交增值稅」累計數+「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累計數
稅負率是分類的,如增值稅稅負率為:
實際交納增值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為:
實際交納所得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100%
稅負率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
⑻ 啥叫企業綜合稅負率,又是多少
企業綜合稅負率 企業綜合稅收負擔率是指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企業所交納的各項稅收總額占企業同期收入總額或實現的利潤總額的比例。用公式表示為:企業綜合稅收負擔率=企業實際繳納的各項稅收總額 / 企業同期收入總額 * 100%企業實際繳納的各項稅收總額包括各類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等,這一指標反映了企業對國家財政所作的貢獻,也反映了國家參與該企業生產成果分配的比例,因此是綜合反映企業稅收負擔狀況的重要指標,該指標也可以用來比較不同類型企業或不同地區的企業的總體稅負狀況。所以每個企業的綜合稅負率都不盡相同。
稅負是指實際計繳的稅款占相對應的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
⑼ 綜合稅負率的計算公式
增值稅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務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資源稅稅收負擔率=〔應納稅額÷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100%
稅收的分類:
稅收負擔率簡稱「負擔率」。分為納稅人負擔率、負稅人負擔率兩種:
1、納稅人負擔率指一定時期內納稅人依率交納稅額占其實際收益的比例;
2、負稅人負擔率則指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實際收益的比例。
在稅收負擔不能轉嫁的前提下,納稅人負擔率亦是負稅人負擔率。在課稅對象與實際收益相等時,稅收負擔率等於實際稅率。稅收負擔率是衡量納稅人(或負稅人)稅收負擔程度的重要指標,亦是國家確定稅率,制定稅收政策的重要依據。稅收負擔率有比例負擔率、累進負擔率和累退負擔率之分。
比例稅收負擔率指納稅人(或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例與收入額的變化無關;
累進稅收負擔率指納稅人(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累退稅收負擔率則是指納稅人(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中國沒有累退的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