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茶灸方法視頻

茶灸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4-22 10:41:44

⑴ 在《茶經》中,陸羽設計了多少種適於烹茶、品飲的茶器

在《茶經》中,陸羽設計了24種適於烹茶、品飲的茶器。

1、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志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其具體設計思 想見後章茶道部分。

2、笤:以竹絲編織,方形,用以採茶。不僅要方便,而且編制美觀,這是由於古人常自采自製自食而特意設置。

3、炭撾:六棱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4、火夾:用以夾炭入爐。

5、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銀釜。

6、交床:以木製,用以置放茶釜。

7、紙囊: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8、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9、羅合,羅是篩茶的,合是貯茶的。

10、則:有如現在的湯匙形,量茶之多少。

11、水方:用以貯生水。

12、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制、木製、竹製。

13、瓢:杓水用,有用木製。

14、竹莢:煮茶時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15、鹺簋、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16、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 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育華」。

17、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壽州瓷、洪州瓷。以越瓷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18、畚:用以貯碗。

19、扎:洗刷器物用,類似現在的炊帚。

20、滌方:用以貯水洗具。

21、渣方:匯聚各種沉渣。

22、巾,用以擦拭器具。

23、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24、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此文出自唐代·陸羽《茶經》

(1)茶灸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網路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闢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經》是陸羽在各大茶區觀察了茶葉的生長規律、觀察了茶農對茶葉的加工,進一步分析了茶葉的品質的優劣,並學習了民間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規律,此外陸羽還留心於民間茶具和茶器的製作,且製作出自己獨特的一套茶具。陸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腳步遍及全國各大茶區。

作者簡介: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⑵ 茶經介紹了哪些內容

茶書開始於我國。它是我國古代專門論述茶的圖書,是茶葉科技書。

我國茶書,開始見於唐,唐朝是我國茶業和茶葉生產技術空前發展的時期。在唐以前,我國飲茶、經營茶,主要限於南方;北方初不多飲,但到開元年間,由於北方大興禪教,坐禪夜不餐食,只許飲茶,所以飲茶在北方也很快興起。唐朝時,北方飲茶的興起,有力地促進了南方茶葉生產和南北茶葉貿易的迅速發展。據記載,中唐以後,每到採茶時節,茶商雲集茶區,舟車相繼,貨如山積。唐朝茶業的繁榮景象,也引起了整個社會對茶的普遍重視。公元8世紀,唐代學者陸羽應社會的需要,親身實踐,廣泛調查,博採群書,編寫了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

《茶經》全書三卷,分十篇,論述了我國種茶的歷史,介紹了茶樹的產地、品種、適宜生長的環境、栽培方法、生產工具、茶葉採摘、製造技術、煮茶飲茶的器具、烹茶用水的品第、煮飲方法、茶葉的種類、各地飲茶的習慣、茶史資料的搜集和各地茶葉的品質等等。可以說,《茶經》實際就是祖國全部茶書的總目。此書不但對我國茶葉種植事業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而且對世界各地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茶葉於公元850年首次傳到阿拉伯,後來傳入威尼斯、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地。

陸羽《茶經》是一部綜合性的茶書,我國茶書除《茶經》、《茶譜》和《茶論》等一類綜合性的著作以外,還有許多隻是就《茶經》中一項或幾項內容加以專門輯錄,有關茶的詩文和茶馬政要,專述其一,其他概不兼及。還有一類茶葉專著,也就是地方性的茶書,如專門記述福建建安茶葉的《東溪試茶錄》、《品茶要錄》、《宣和北苑貢茶錄》,以及專門介紹芥茶的《羅芥茶記》、《洞山芥茶系》和《芥茶匯鈔》等著作。這類地方性的茶書,是專著一地或某一名茶的歷史、生產情況和茶葉特色的。

我國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撰寫茶書的國家,也是撰寫茶書最多的國家。據萬國鼎先生於1958年在《茶書總目提要》所列,從唐朝陸羽《茶經》算起,至清末程雨亭的《整飭茶皖文牘》為止,我國歷史上刊印的各類茶書共97種。最近又發現了唐朝裴汶《茶述》、宋朝桑尼茹芝的《續譜》和明末無名氏撰的《茗芨》等3種茶書。如將萬國鼎的總目加上3種茶書,正好是100種。但這並不是准確數字,可以肯定,我國歷史上所著的茶書不止這些。

⑶ 中國有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是怎樣的該如何傳播

茶是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流產下來的一種飲品,很多人在無事的時候都喜歡燒一壺熱水,沏一壺好茶,可見茶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多麼常見的一件事情。在歷史上可謂是中國說紛紜。

茶是由於神農氏嘗遍百草,再一次煮水的無意之間,幾片葉子落入鍋中,鍋中的水由此變更的微黃,喝下後感到神清氣爽,而這就成為了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在茶道文化中,飲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所謂沏茶就是為了喝的,因此飲茶又是茶道的最後一步,飲茶是,我們要注意,喝茶的左手要將茶杯端到我們的胸前,然後用右手拿起茶杯的蓋子,慢慢地抹去最上層水面上漂浮的茶葉殘渣,然後將茶水一飲而盡。

⑷ 從茶藝方面來看,喝綠茶有啥講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說一般勞動工作。茶藝是一種物質活動,更是精神藝術活動,器具則更重要講究,不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條有理,有美感。所以,早在《茶經》中,陸羽便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
1、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志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其具體設計思想見後章茶道部分。
2、笤:以竹絲編織,方形,用以採茶。不僅要方便,而且編制美觀,這是由於古人常自采自製自食而特意設置。
3.炭撾:六棱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4.火夾:用以夾炭入爐。
5.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銀釜。
6.交床:以木製,用以置放茶釜。
7.紙囊: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8.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9.羅合,羅是篩茶的,合是貯茶的。
10.則:有如現在的湯匙形,量茶之多少。
11.水方:用以貯生水。
12、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制、木製、竹製。
13.瓢:杓水用,有用木製。
14.竹莢:煮茶時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15.鹺簋、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16.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育華」。
17.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壽州瓷、洪州瓷。以越瓷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18.畚:用以貯碗。
19、扎:洗刷器物用,類似現在的炊帚。
20、滌方:用以貯水洗具。
21.渣方:匯聚各種沉渣。
22.巾,用以擦拭器具。
23.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24.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用現在人的觀點來看,飲一杯茶有這么多復雜的器具似乎難以理解。但在古代人說,則是完成一定禮儀,使飲茶至好至精的必然過程。用器的過程,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其實,現代烹飪所用器具較陸羽二十四器更為復雜,只不過廚師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艱辛而已。中國古代茶人,用這樣細膩的描述體味自煎自食的樂趣,也從中表現實踐精神。陸羽當時便說明,所謂「二十四器必備」,是指正式茶宴,至於三五友人,偶而以茶自娛,可據情簡化。

閱讀全文

與茶灸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三次復婚的最佳方法 瀏覽:141
明星怎麼增肥方法 瀏覽:465
安卓home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9
燒傷痛癢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82
碧緹福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587
國家隊排球線路專項訓練方法 瀏覽:977
矛盾與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80
排列三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332
正宗的干條燕窩食用方法 瀏覽:889
米蕎的食用方法是什麼 瀏覽:648
論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瀏覽:90
前列腺癌治療新方法上海 瀏覽:755
怎麼股癬治療方法 瀏覽:97
化學消毒劑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0
越南蒸雞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488
自動水管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74
仁和雪蓮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76
降血糖的方法圖片 瀏覽:569
色漿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245
治療失眠的好方法周教授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