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業生產上的有效積溫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每種植物都有其生長的下限溫度。當溫度高於下限溫度時,它才能生長發育。這個對植物生長發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溫度值,稱作有效積溫。植物在整個生育期內的有效溫度總和。
K = N(T - C)
K:植物完成某階段發育所需要的總熱量,用「日度」表示
N:發育歷期,即完成某階段發育所需要的天數
T: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
C:該植物的發育閾溫度
② 積溫的計算公式
雞西的積溫2300-2500 ℃
2010年的積溫是2460 ℃
積溫(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作物生長發育階段內逐日平均氣溫的總和。衡量作物生長發育過程熱量條件的一種標尺,也是表徵地區熱量條件的一種標尺。以〔度·日〕為單位。
通常使用的有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兩種 。①活動積溫(一般簡稱積溫 )。為大於某一臨界溫度值的日平均氣溫的總和,如日平均氣溫≥0℃的活動積溫和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等。某種作物完成某一生長發育階段或完成全部生長發育過程,所需的積溫為一相對固定值。②有效積溫。扣除生物學下限溫度(有時同時扣除生物學上限溫度),對作物生長發育有效的那部分溫度的總和。即扣除對作物有熱害和冷害的部分,使熱量條件與作物生長發育更趨一致。此外,還有計算日平均氣溫 <0℃的日平均氣溫總和 ——負積溫,以研究作物越冬的抗寒能力和作物(如冬小麥)經受寒冷鍛煉的程度。
積溫作為表徵地區熱量的標尺,常作為氣候區劃和農業氣候區劃的熱量指標,以衡量該地區的熱量條件能滿足何種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
③ 有效積溫法則是什麼
有效積溫法則的主要含義是: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須從外界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
溫度與生物發育的關系比較集中地反映在溫度對植物和變溫動物(特別是昆蟲)發育速率的影響上,即反映在有效積溫法則上。
有效積溫法則最初是在研究植物發育時總結出來的,其主要含意是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
有效積溫(K)和發育起點溫度(C)決定後,可以推測一種昆蟲在不同地區可能發生的世代數,估計昆蟲在地理上可能分布的界限,預測害蟲的發生期等。
(1)推測一種昆蟲的地理分布界線和在不同地區可能發生的的世代數。確定一種昆蟲完成一個世代的有效積溫(K),根據氣象資料,計算出某地對這種昆蟲全年有效積溫的總和(K1),兩者相比,便可以推測該地區1年內可能發生的世代數(N)。
N=K1/K,如果N<1,意味著在該地全年有效積溫總和不能滿足該蟲完成一個世代的積溫,即該蟲1年內不能完成一個世代。如果這種昆蟲是1年發生多個世代的昆蟲(不是多年發生一個世代的昆蟲),也將會成為地理分布的限制。例如:如果N=2,該蟲在當地1年可能發生2代;如果N=5.5,該蟲在當地1年內可能發生五六代。
(2)預測和控制昆蟲的發育期 如已知一種昆蟲的發育起點溫度(C)和有效積溫(K),則可在預測氣溫(T)的基礎上預測下一發育期的出現。同樣,可以調控昆蟲的飼養溫度,以便適時獲得需要的蟲期。
④ 凈效積溫計算方法
凈效積溫計算方法:生育時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稱為有效積溫(簡稱A值)。其中不包含低於N值的溫度,所以更能表徵生物有機體生育所需要的熱量K,多應用於生物有機體發育速度T的計算:
1、K:植物完成某階段發育所需要的總熱量,用「日度」表示。
2、N:發育歷期,即完成某階段發育所需要的天數。
3、T: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
4、C:該植物的發育閾溫度。平均氣溫穩定降低到1O℃以下作為冬季開始,物候平均氣溫從10℃以下穩氣候學家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產來劃分季節。
數據分析
穩定上升到22℃作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氣溫從10℃以下穩定上升到10℃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下降到22℃下時,作為秋季開始。
作物在生長發育時期,不僅要求一定的溫度水平(溫度的高低),而且還需要一定的熱量總和,此熱量總和通常是用該時期逐日氣溫的累積值表示,這個累積值就叫作積溫,單位是度日,簡稱度。
⑤ 玉米的有效積溫是怎麼計算的
有效積溫,是生物生長時期每天的平均溫度的累加。注意:每天的平均溫度是拂曉前兩個小時的最低溫度與午後兩點的最高溫度的平均數。(20℃~30℃-10℃)×天數。
如:(30℃-10℃)×10=200℃,則10天的有效積溫為200℃
笑望採納,謝謝!
⑥ 什麼是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怎樣計算
農業氣象上通常把某一時間段內符合一定條件的日平均溫度直接累加或處理後累加所得的總和稱為積溫。積溫有多種,在農業生產上常用的有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活動積溫(Y)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內或某一生育時期內活動溫度的總和,其中活動溫度是指高於作物生物學下限溫度(即作物有效生長的溫度下限,水稻一般為10℃)(T>10)的日平均溫度。有效積溫(A)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內或某一生育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其中有效溫度是指活動溫度與生物學下限溫度之差。因此,對水稻而言,活動積溫Y=∑T>10,有效積溫A=∑(T>10-10)(當溫度低於10℃有效積溫計為0)。
⑦ 植物的有效積溫是什麼意思
植物有效積溫是基於植物積溫法則(植物要完成某個生長發育階段,必須從環境中攝取一定量的熱量才能實現)之下的一個概念,
首先,植物的生長,發育都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之上才能正常實現,那個溫度就是植物的發育起點溫度,也叫生物學零度而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僅需要一定的溫度范圍,而且需要一定量的積累,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積溫,其計算公式為:
K=N(T-C)
其中N即為有效積溫,N為經理某個發育階段需要的時間(一般單位為日),C即是上面說到的生物學零度.
所以總結起來有效積溫即是植物在某個發育階段經歷的日數乘上(日均溫減去生物學零度).也有有時候直接以發育經歷的時間乘以日均溫~但是最嚴謹的應該是還需要減去生物學零度.
希望我說清楚了,能對你有所幫助,
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