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各地時間怎樣計算
國際標準是英國倫敦格林尼治時間,每隔15度經度相差1小時。
地球的東半球是正時區,北京處在東8區,也就是格林尼治時間加8就是北京時;
地球的西半球是負時區,紐約處在西5區,也就是格林尼治時間減去5就是北美東部時。
經度180度的地方是日期變更線。
『貳』 如何算出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在物理學中,時間=距離/速度
只要知道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再知道光速,就能很容易地計算出太陽光到達地球所需要的時間了。
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光速是30萬千米/秒。除一下,得數為500秒。
1分鍾=60秒。500秒合8分20秒。
即: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20秒的時間。
『叄』 一天24小時的時間計算方法是從何時,哪個國家開始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地球是橢圓形的,自己不會發光,所在同一個時間里,地球只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太陽的光照不到地球上,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循環。
通常把太陽要升起來的時候叫白天,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在白天轉為黑夜的時候,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就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並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一天,是歷法上的第一種單位。
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冬季地球離太陽遠一些,所以公轉就慢一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歷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一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但是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位,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
用日來計算短的時間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計算長的時間就很困難,所在在計算時間上還有月、年和世紀等。
『肆』 計算時間的方式有哪幾種
計算時間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小時。一般是截止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例如1點到10點,中間是10-1=9個小時。
2、天數。一般是截止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加1。例如。1號到10號是10天時間,如果10-1=9,只有9天,實際有10天,所以加1。
3、月數和年數的計算方法應該和天數一樣。
相關內容解釋
時間的自然單位有3種:日、月和年。它們都是天體運行的周期。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同時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地球上由此產生了晝夜交替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隨著太陽在地面上的直射點不斷由東向西移動,晝半球和夜半球在相互交替中,白天變成黑夜,黑夜又變成了白天。
地球自轉的結果,產生了天然的時間單位——日。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比它更小的單位就是時、分和秒,都是日的等分。
『伍』 在計算地球每個區的時間時,怎樣計算區時
一、區時
趨勢實際指的就是全球統一的一個時區系統的。盡量的時間。人為規定的,那麼現在我們預計在今年的冬十二期,在任何的時刻主要比日均線中期的十二區早24個小時,這樣東西12區雖然是一個城市終點相同,但是日期可以相差一天的,也就是說東12區任何時候都要比十二區要早一天。
以上就是總結的怎樣計算知識,那麼其實已經講解的非常的清楚,不明白的就可以看一下上邊是怎樣寫的,這個也是可以了解一下的。
『陸』 地球上的日期是怎樣計算的
人們用180°經線(並不是全部)作為日變更線的目的是為了區分地球不同地區的時間不同,同時也規定了新的一天開始與結束。從而衍生出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進入昨天,也即日期上減去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進入明天,也即日期上加上一天,但實際上時間的長短並沒有變化!日期和時間的長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解他們的區別你就能解決你的問題了。
明確上面的要點再來考慮你的問題就知道你的誤區在哪了。
a)在名著八十日環游世界中,作者賺多了的一天時間是如何賺的?
他從東往西 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但實際上還是八十天!
b)我聽過別人說向地球自轉的反方向行走一圈時間會多一天,對嗎?(日期上是加一天,只是日期而已)
c)假如對的話,我不停地向地球反方向走,在一年(365日)內我到達起點四次(不計起步的第一次),一年內我到底是活了365天還是369天? 365天
d)承c,方向轉為順自轉方向走,我是不是只活了361天?(不可能的,時間長短還是365天)
向地球自轉的順或反方向行走,時間應如何計算呢?
1,如果你在24小時之內,能完成環繞地球一圈,不論你向東或向西越過日界線,都不能加一天或減一天。如衛星和飛船,他們能三到四小時環繞地球一圈,他們的時間是與指揮中心一致的。
2,如果環繞地球一圈大於24小時呢?不論你經過多少次日界線,也只能加一次一天或減一次一天!
其實這些問題意義不大,是你想復雜了。由於日界線是人規定的,它的作用我也講了,是更好地讓生活在不同地區人們在時間上的使用統一與方便,日期和時間的長短是兩個概念!現實中它並不存在!你的假設也就不成立!
你怎麼還不理解時間長短與日期的概念?
日界線以東一厘米的時間是2008年4月12日23:00,那麼日界線以西一厘米的時間是多少? 是2008年4月13日 22時,幾分鍾就不知道了,因為沒有一厘米的說法,一個經度還差不多!看來你對地理不夠專業!
上面日期上差23個小時左右,實際上他們只差幾分鍾(地方時上的差異,地方時知道的話就懂了)!就是因為規定了日界線,才造成日期的不一致。如果沒有日界線,就不會有你的問題。看來日界線對你造成了不少困擾!不過在制定之初就有爭議了,但是它的作用比他的弊端大,而且你完全不必要鑽牛角尖,學地理還有好多東西學。
日期加一天,即日期計算上是366天,但隨身的手錶只走了365天,就是說,如果今天是周一,你來到這里後,就是周二了(與當地日期相同),但是你度過的時間長短是不變的!
好了,說的很明白了,你不懂的話,不是我的錯了。
『柒』 如何根據地球中的經緯度,或者時區計算時差
時區計算時差方法:兩個地方的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
地球表面按經線從東到西,劃成一個個區域,並且規定相鄰區域的時間相差1小時。在同一區域內的東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陽升起的時間最多相差不過1小時。當人們跨過一個區域,就將自己的時鍾校正1小時(向西減1小時,向東加1小時),跨過幾個區域就加或減幾小時。
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又稱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東、西各12個時區)。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為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正好是1小時。
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
(7)地球發光時間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經度與時區的換算方法:
時區范圍是中央經線的度數向左右分別減加7.5度,即東西方向跨越15度,以東八區為例,其時區范圍是東經112.5度至東經127.5度。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度E,用145/15,商數為9,余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5度W,用65/15,商數為4,余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捌』 已知光的速度為300000000米,每秒,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大約是500秒,試計算太陽與地球的距
300000000*500=150000000000=1.5*10」
『玖』 地球上某一點的晝夜長度怎麼計算
計算晝夜長短必須具備的知識是:
①熟悉經緯線的基本性質.在同一緯線上,各地的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時相同;在同一條經線上,各地的地方時相同,經度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即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鍾.
②能正確識別晨線和昏線.晨昏線由晨線和昏線兩部分組成,順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的,稱為昏線;相反,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的,稱為晨線.位於晨線上的點正值日出,位於昏線上的點正值日落.
③理解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太陽直射點直射哪一半球,該半球的晝就均長於夜,並且晝長由低緯向高緯遞增,另一半球則晝均短於夜,晝長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④牢記幾種特殊情況.二分日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極圈內極晝期晝長為24小時,極夜期夜長為24小時.
計算晝夜長短的方法、技巧是:
①利用相鄰的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計算.在光照圖上,一般只均勻地給出幾條經線,用360°除以圖中經線間隔數,即可得到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再根據晝弧所跨越的經線間隔,計算出晝弧所跨越的經度數,用該經度數乘以1/15就是該地的晝長.
②利用晝弧與夜弧的比值計算.晝弧與夜弧的比值可由晝弧與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若求出:晝弧/放弧=a,則晝長=24/(1+1/a).
③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時計算.計算地方時,一般不考慮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橢圓形狀以及大氣散射作用對晝長的影響,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時間間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時為A,則該地的晝長=2×|12-A|.
④利用對稱緯度計算.不同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兩條緯線,晝夜長短恰好互補.即某緯度的晝長(夜長)等於與之緯度數相同的另一條緯線的夜長(晝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