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資產更新率如何計算
期初原值就是固定資產科目期初金額.(公司建廠以來,所有未廢棄的固定資產)
新購的就是本月固定資產科目借方發生額.(本月1號至月末新購入及在建工程轉入的金額)
更新率就是:看一個企業購入固定資產占總固定資產的比例及新舊程度,通過這個指標可以看出,企業是否存在擴大投資,擴大生產,提高設備的生產能力.有沒有潛力.是不是成長型的企業,是投資者原意看的指標
2. 固定資產周轉率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周轉率(周轉次數)=營業收入/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其中,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凈值年初數+固定資產凈值年末數)÷2。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判斷固定資產利用率的一項重要數據,而固定資產即為非貨幣性的可產生價值的長期持有的資產。
(2)固定資產更新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固定資產目錄,包括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等並編製成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等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固定資產目錄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如果一項綜合性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特點,或不同使用壽命,或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而不應作為一項固定資產確認。
3. 資產的成新率怎麼算
成新率計算公式:
成新率=[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100%
或 成新率=[(設備總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設備總使用年限]*100%
成新率是反映評估對象的現行價值與其全新狀態重置價值的比率。
設備的成新率不僅是由其使用時間長短所決定,還應通過現場對設備的觀察和檢測,判定其現時的技術狀態,綜合考慮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多種因素科學合理地測定。由於影響成新率的因素較多,涉及設備的設計製造、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等。
(3)固定資產更新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 100%
固定資產成新率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體現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的快慢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該指標高, 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比較新, 對擴大再生產的准備比較充足, 發展的可能性比較大。運用該指標分析固定資產新舊程度時, 應剔除企業應提未提折舊對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真實狀況的影響。
4. 固定資產成新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成新率,是指企業當期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同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體現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的快慢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固定資產成新率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體現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的快慢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該指標高, 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比較新, 對擴大再生產的准備比較充足, 發展的可能性比較大。運用該指標分析固定資產新舊程度時, 應剔除企業應提未提折舊對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真實狀況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當有大批類同的資產需要評估時,不必都計算成新率,而採取以已提折舊年限為分組標准,以每組資產的賬面價值為權重,分組抽取評估樣本,計算出該批資產的平均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最後求得並確定同類資產的成新率。
5. 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核算
1、要停用原通風設備
首先計算原通風設備凈值:1000-190=810
借:在建工程-通風設備 810
累計折舊-停用 190
貸:固定資產-其他設備-通風設備 1000
2、出售原通風設備
借:銀行存款 1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00
3、改良工程的支出
借:在建工程 4075
貸:銀行存款 4075
4、結轉在建工程
借:固定資產-其他設備-通風設備 4885
貸:在建工程-通風設備 4885
5、結轉後第一個月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 28.53
累計折舊-停用 190
貸:累計折舊-其他設備-通風設備 218.53
6、清理完畢 結轉收入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0
貸:營業外收入 100
改良後的收入就不知道了,可能是
借:銀行存款 5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0
6. 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成新率又稱「固定資產凈值率」或「有用系數」,是企業當期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同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體現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的快慢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該指標高, 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比較新, 對擴大再生產的准備比較充足, 發展的可能性比較大。運用該指標分析固定資產新舊程度時, 應剔除企業應提未提折舊對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真實狀況的影響。 公式為: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額/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平均固定資產凈值是指企業固定資產凈值的年初數同年末數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是指企業固定資產原值的年初數與年末數的平均值。 固定資產成新率分析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應消除企業固定資產上沒有提到的折舊的真實情況; 2.比較企業時,要注意不同折舊方法是否對指標有何影響; 3.這個指標受周期影響很大。評估時應注意企業的周期階段。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 固定資產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了企業利潤的規模和波動程度。固定資產率直接決定了企業現金流的流動性和穩定性。因此,在分析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預測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時,以固定資產率為基準,密切關注固定資產質量。
7. 固定資產折舊率怎麼計算
這里有很詳細的說明折舊率、折舊年限、折舊方法,請參考。
http://ke..com/link?url=-_JW6BzW7-Oz0CD6tqWR-Q2SiyTWmPJ6qaz5zngnB4Wh5fv_iShYGhixuEmjNoMw0w57Wdq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即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相差很大.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設備入賬帳面價值為X,預計使用N(N足夠大)年,殘值為Y。
則第一年折舊C<1>=X*2/N;
第二年折舊 C<2>=(X-C<1>)*2/N
第三年折舊 C<3>=(X-C<1>-C<2>)*2/N
··· ···
最後兩年需改為直線法折舊。
折舊年限編輯
內容界限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般應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最低年限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釋義」本條是對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
雖然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長短,只是涉及繳納稅款的時序問題,但是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要求、通貨膨脹或者緊縮等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決定了,若不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一個基本要求,仍然會影響到國家的稅收利益。所以,國家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的共有特性,對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一個最基本的強制規定,以避免國家稅收利益受到大的沖擊。原內資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並未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直接的規定,而是籠統的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參照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執行。原外資稅法實施細則則對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作了規定: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短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二)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三)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本條基本沿用了外資稅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但也作了小幅度的調整:首先,增加授予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除外規定的權力;其次,將飛機的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10年;再其次,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4年;最後,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
本條的規定,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一)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
房屋和建築物作為最主要的固定資產,其構造、屬性等方面相對較為特殊,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價值相對較高,其使用價值的體現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根據收入與支出配比原則等要求,其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這基本能反映房屋、建築物的現實使用情況。本條所說的房屋、建築物,是指供生產、經營使用和為職工生活、福利服務的房屋、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其中房屋,包括廠房、營業用房、辦公用房、庫房、住宿用房、食堂及其他房屋等;建築物,包括塔、池、槽、井、架、棚(不包括臨時工棚、車棚等簡易設施)、場、路、橋、平台、碼頭、船塢、涵洞、加油站以及獨立於房屋和機器設備之外的管道、煙囪、圍牆等;房屋、建築物的附屬設施,是指同房屋、建築物不可分割的、不單獨計算價值的配套設施,包括房屋、建築物內的通氣、通水、通油管道,通信、輸電線路,電梯,衛生設備等。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飛機、火車、輪船作為交通工具,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其性能較強,價值較高,使用期限相對較長,折舊年限也相應較長;機器、機械及其他生產設備等,也具有使用年限較長等特性,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其中火車,包括各種機車、客車、貨車以及不單獨計算價值的車上配套設施;輪船,包括各種機動船舶以及不單獨計算價值的船上配套設施;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包括各種機器、機械、機組、生產線及其配套設備,各種動力、輸送、傳導設備等。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此類固定資產,是除機械、機器和其他生產設備之外,但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即不是直接的生產工具,而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的器具、工具、傢具等,它們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其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除了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其他運輸工具,相對而言價值較低、使用年限較短,其折舊年限也就應相應較短,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此類固定資產包括汽車(小型汽車,越野汽車)、電車、拖拉機、摩托車(艇)、機帆船、帆船以及其他運輸工具。
(五)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原外資稅法實施細則規定,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考慮到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相對縮短等各種現實因素,本條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使企業的折舊扣除額向前提前。本條所稱的電子設備,是指由集成電路、晶體管、電子管等電子元器件組成,應用電子技術(包括軟體)發揮作用的設備,包括電子計算機以及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數控或者程式控制系統等。
(六)企業在確定折舊年限上的自主權。
前述所規定的折舊年限,只是各項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只是一個基本要求,它並不排除企業自己規定對資產採用比最低折舊年限更長的折舊時限。也就是說,企業可以根據固定資產的屬性和使用情況,在比本條規定的相關資產最低折舊年限更長的時限內計提折舊。
(七)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折舊年限的權力。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出不同於本條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因為考慮到現實情況非常復雜,各種固定資產的屬性、使用情況等也會發生變化,若不授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而適時調整的權力,容易造成僵化、機械,難以適應實踐的需要。所以,根據本條的授權,可以在不修改條例的情況下,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出不同於本條所原則確定的各種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
8. 如何計算固定資產報廢率
又稱「固定資產退廢率」。在計算期內企業報廢清理的固定資產占原有固定資產的比重。
固定資產的報廢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已到,其資產陳舊、磨損嚴重,無法繼續使用而被報廢。另一種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新型的,生產效率更高的固定資產的出現將技術落後的固定資產淘汰造成的舊固定資產的停止使用。專用固定資產所生產出的產品被新型產品所替代,而使其淘汰也存在專用固定資產報廢的可能。
無論是哪一種固定資產的報廢,其結果都是退出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這一報廢的發生對於某一項固定資產是在其使用過程中的某一個時點,而對整個企業的固定資產的規模來講,其整體固定資產的報廢程序是以一個階段去考核的。因此,固定資產報廢率是考核固定資產退廢程序的動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報廢率=(本期報廢固定資產總值(原值)/期初固定資產總值(原值))×100%
為了便於分析企業固定資產的報廢狀況,通常把當期固定資產報廢率的計算期確定在年度,即反映的是年固定資產報廢率。
固定資產報廢率反映的是期初固定資產總額中報廢和清理的固定資產的部分,這就意味著這一部分固定資產退出使用過程。其報廢率愈高,意味著退出使用的固定資產數額愈多。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這就意味著企業生產能力的萎縮,生產率的下降。但其固定資產報廢率並非人為控制指標,其指標是固定資產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的客觀反映,報廢率的提高說明企業固定資產趨於陳舊,企業如果要維持固定資產的再生產,必須要有相應的固定資產予以更新。因此,對於固定資產報廢率的考核要與固定資產的更新率相比較,當同期固定資產的報廢率低於固定資產的更新率,說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率規模的增加,這一增加如適度,有利於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率的提高。如果固定資產報廢率高於同期固定資產更新率,一般來講,反映的是企業生產能力的萎縮和生產率的降低。
宏觀經濟分析上,固定資產報廢率在考慮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和項目的安排時,也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其固定資產報廢率較大的行業和部門即為未來固定資產項目貸款的新投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生產的順利進行。
9. 如何計算固定資產更新率
固定資產更新率是指一定時期內新增加的固定資產原值與期初全部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固定資產更新率是考核固定資產動態狀況的指標,反映固定資產在計算期內更新的規模和速度。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更新率=(本期新增的固定資產總額(原值)/期初固定資產總額(原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