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戒手機網癮的地方嗎
一般沒有具體的地方,所採用的都是使用認知行為療法; 1、認知療法。家長和網癮的孩子要像朋友一樣協商,不要說教,雙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確網癮的不良影響,比如荒廢學業,損傷身心健康等,使網癮患者內心對於成癮行為有較為本質的認識
㈡ 怎麼能戒掉手機網癮
其實玩手機游戲不一定要一直玩,你可以休息的時候玩一下,然後這樣還可以打發時間,你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個應用寶軟體,這裡面的手機游戲很多,各種類型的手機游戲都可以在這裡面找到,所以你也可以暢玩手機游戲嘍。
㈢ 怎麼戒掉手機網癮
首先宜提高網癮對自身成長及家庭壞處的認識,同時提高自己克制網癮的意志力。
具體措施方面
你若沒有其他有效辦法的話,或許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堅持長期用鋼筆楷書反復抄寫有助於戒除網癮,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積極主動學習工作,生活等的名言警句(例如下述筆者整理的部份論述網癮危害,及激勵人們提高意志力,奮發進取等內容)。
因為雖然網癮的病因很多,但相當部分網癮的病因,一方面在於網癮病人缺乏網癮對自身成長及家庭危害的認識,或及缺少奮發進取的精神思想,從而缺乏克制網癮的自覺性;另一方面也缺乏克制網癮的意志力。
而從科學記憶規律等來看,長期堅持反復抄寫,有助於病人牢記這些名言警句,時時提醒自己抵制網癮誘惑等等。 當然前提是網癮患者應該盡量理解網癮對其自身成長及家庭危害的認識,以及理解這些名言警句的意義,提高意志力等對其未來成長的好處等。若患者自己不能理解,則需要家長等為其解釋清楚這些名言警句的意義等等,盡量爭取讓病人理解;若家長自已學識不夠,難以解說清楚的話,也是可以請求較有學識的老師,鄰居等等的幫忙。
另一方面,楷書書法要寫好的的話,一般需要剋制急躁心理,慢慢書寫;而且長期堅持反復抄寫,本身也是一種鍛練意志力,離開網路的過程,這就可能有助於提高耐心,意志力等等。況且傳統上也認為書法有助於修心養性。因此或許還可抄寫一些古典詩詞等等,這樣既可讓人有事可做,不再過多地因為無聊而去上網等,又能進一步陶冶情操,以求提高病人的心性修養,有助於病人克制網癮,積極主動學習,工作,生活等等。
當然,上述方法不太可能對所有網癮病人都有效果,前期或許也需要家長,朋友們來監督鼓勵堅持實行此方案。不過就筆者自已初步的實踐驗證看,確是克制住了一些惰性,不再過多沉迷網路小說,影視等,而能抽出更多時間去查看資料,多寫了幾篇文章。只在辛苦之餘才休息玩樂一下,以便勞逸結合。同時此方案在網上也被很多位網癮患者採納試行了;而試行結果據一些網癮患者反應:效果還是不錯的。
因此或許還是值得大家一試的低成本網癮戒除方法,尤其是其他方法成本過高或沒有效果時,更可試試此方法。而有興趣試行一下此方法的朋友,則也還請到下述方案詳文下面,回復評論一下實踐效果,以便筆者根據更多人的實踐效果視機改進方案或另想他法。 至於方法全文及更具體的細節內容則請到http://cjmrq.blog.sohu.com/103114670.html查看。
有助於戒除網癮的名言警句:
網癮害已又害人。
勞逸結合是正理,只逸不勞沒前途,只勞不逸傷身體。
將生命的每一刻都花在對自己最有意義,好處的事情上,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建立自信,自尊,帶來自我實現,滿足和快樂。
要想自由,必須先有自我,要有自我,必先自主,要有自主,必先自製。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雖然克制網癮誘惑等等,開始可能很難;但只要不斷努力,不管看上去多難,總會變得容易。真正的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不再努力。因而必須努力堅持提高自己「自製」和「鞭策」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天生的「惰性」和「玩性」,堅持做好應做之事:如學習,工作,勞動等等。只有能剋制自己,抵制誘惑,追求更遠大目標的人,將來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
不論一個人積累了多豐富的名言警句,也不論他的見解有多高,假使不能利用每一個確定的機會去行動,他的性格終不能受到更好的影響,空有美好意圖,也只造成苦境罷了。
㈣ 戒掉玩手機的10個方法
1、陪伴與溝通
過度依賴手機的現象主要見於個性孤僻、不善交際、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對於擁有這類特質的孩子,應該經常與他耐心地溝通,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幫助孩子與陽光開朗的人交朋友,家長自己也要變得陽光開朗,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2、分散注意力
對於有手機依賴現象的人,首先應該分散注意力,不要讓孩子一個人長時間待在封閉的房間里,以免促進他玩手機的慾望。可以與孩子經常一起出去旅遊,一起去娛樂休閑場所,一起參加親子活動等。發掘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培養他的興趣愛好,比如彈鋼琴、繪畫、體育活動等。從而分散孩子電子產品的注意力。
3、巧妙度過休息時間
孩子在玩手機的現象主要發生在放學後以及周末等休息時間。家長平時在孩子放學後,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業,然後帶孩子出去散步和娛樂。周末也盡量與孩子一起參與各種戶外活動,以孩子感興趣的活動為主。不要用批評、打罵、沒收手機等方法,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結語:以上就是戒掉玩手機的10個方法。除開工作和學習的需要,合理玩手機是一種休閑,過度玩手機,甚至極度依賴手機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提高警惕。
㈤ 有誰告訴我戒掉網癮的辦法
其實我以前也有類似你的經歷,那個時候的我天天迷戀游戲,學業都荒廢掉了,幸運的事現在我已經對游戲失去興趣了,慢慢的找回來自己,但是所失去的永遠也找不回來了。給你的建議是慢慢的找些你感興趣的事情去做,看看書,聽聽音樂,散散步,去公園溜達溜達,爬爬山,欣賞一下風景,再有則是多多的考慮一下未來,給未來做個打算,做個規劃。多交些朋友,當你不上網的時候可以找朋友出去打打球,聊聊天。不要把自己困在房間里,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其實生活是很美好,很精彩的,上天恩賜了我們好多好多別人不曾擁有的東西。看看比你不幸的人,就會發現我們真幸運。做回真正的自己吧。
㈥ 如何狠心戒掉網癮
我個人覺得戒掉網癮堪比戒煙,但是還是有方法的,要讓自己無法接觸網路,換一種生活方式,去做不同的事情,保持心裡的平靜,醉醉有效的就是一定要走出室內,好好地去做不同的事情,逐漸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享受不同的生活樂趣。不要覺得戒網癮很難,其實,只要你願意,從下一秒開始你就可以不玩游戲了。
㈦ 網癮少年如何戒除網癮最佳方法
戒除網癮從限制上網時間開始,上網之前先訂目標限制上網內容,科學合理安排上網時間。
1、限制上網內容
每次上網前,一定先明確上網的任務和目標,把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和內容列在紙上,不迷戀網上游戲。
2、科學合理安排上網時間
每周最多3~5次,每次上網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且連續操作1小時後應休息15分鍾。尤其是夜晚上網時間不能過長。
3、上網之前先訂目標
每次用兩分鍾時間想一想你要上網干什麼,把具體要完成的任務列在紙上。不要認為這個兩分鍾是多餘的,它可以為你節省的可能不止60分鍾。
(7)安卓手機戒掉網癮的方法擴展閱讀:
網癮的危害:
1、強烈的依戀性
網路成癮者的心理和行為為上網這一活動所支配,上網也演變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網時間和精力所佔比例逐漸加大,進而導致了個體生物鍾的紊亂。
當無法上網時,會體驗強烈的渴求,甚至產生煩躁和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上網後情況好轉。上網在其生活中佔主導地位,注意和興趣單一指向網路,工作、學習動機減弱,生活質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癮者對網友如膠似漆,相比之下對有血肉聯系的親人則顯得更為冷漠。網路成癮者情緒低落時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緒隱藏起來,轉而在網上傾吐和宣洩。另外網路成癮者由於家人對其上網的限制而與家人時常發生沖突。
㈧ 如何戒掉網癮
想要戒掉網癮那麼首先你得明確你僅僅只是喜歡玩上網玩游戲還是已級到了沉迷的地步了。那麼怎麼判斷是否已經沉迷於網路游戲中了那,很簡單如果你只是在沒事的時候突然想要來一把游戲,還是急著忙完手中的工作或者學習去玩一把游戲,如果不是沉迷於其中,那麼玩游戲就無可厚非,畢竟玩游戲會讓人感到輕松,誰都需要放鬆的嘛。但是如果你因為玩游戲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的話,那麼你就是已經深深的沉迷網路游戲了,已經有很深的網癮了。
想要一下子就把網癮全部戒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是你把游戲卸載掉,過一段時間你又會安裝上,就算你把家裡的電腦賣了,你又會去網吧玩游戲,這就像是吸毒,你已經深深的陷入其中。所以你就要選擇逐步的來放棄游戲,優先戒掉那些可以升級打裝備的游戲,因為那些游戲容易上癮也容易戒掉,就假如你沉迷於《英雄聯盟》這款游戲的話,你就慢慢的從打排位模式變成打匹配模式,再次匹配模式變成人機模式,慢慢的你再限制住一天玩的時間,今天三個小時明天就只玩兩個小時,隨著你上網時間的不斷減少你的網癮也會慢慢的被抹去,之後你就會感覺游戲沒有那麼重要了,就像是跟朋友打牌一樣,只是一個消遣品,有它和沒有它不差什麼,到這時你就離戒掉網癮不遠了。
㈨ 如何戒網癮最好的方法手機癮
然後手機癮代替了電腦癮
㈩ 如何戒除玩手機,拿手機上網的網癮請幫幫忙
中國重生教育:揭密孩子網癮六大真相!
真相1:家庭決定是否成癮
孩子對網路的過度沉迷其實僅僅是一個表象,背後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問題由主要來自家庭的傷害。通過對接受治療的孩子的分析發現:排名第一的傷害是父愛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兼有溺愛和控制。
可以說,如果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比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這樣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現網癮問題的。夫妻關系不和睦,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良好的相處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癮性人格的形成。
真相2:網癮孩子是痛苦的
成因是解決痛苦的一種方式。所有的成癮都是人感到痛苦後,想要找個東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選擇煙酒,有的孩子選擇早戀,還有的孩子就選擇了網路。
戒網癮學校認為,有網癮的孩子是主動上網去找快樂,實際上卻是被動的在逃避,逃避學習上的、生活上的壓力和痛苦,通過這種依附來麻醉自己。
其實整天什麼都不做就上網,孩子也知道是不正常的,是落後於同齡人的,所以迷戀網路對孩子來說也有一定的壓力和痛苦。
真相3:父母患有拖累症
一個家庭有一個成癮的人,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受到影響,患上拖累症。最為明顯的是,孩子的母親都很焦慮。
正因為孩子的網癮和父母的拖累症相對應,所以如果只矯治孩子的網癮,而不一並治療父母的拖累症,即使把孩子治療好,讓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邊,也會很容易復發網癮。因為孩子在試圖擺脫網癮時,已經病態的父母無法積極地幫助孩子,反而會繼續採取不當的管教方法。
也就是說,先是父母影響了孩子,孩子成癮後又拖累了父母,換上拖累症的父母又會給孩子擺脫網癮造成障礙。所以,治療網癮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
真相4:透支快樂後行為極端
興奮時,大腦會大量分泌一種讓人快樂的物質,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獎賞系統:你興奮,就給你快樂做獎賞。但這種讓人快樂的物質不能源源不斷的分泌,上網時長時間的興奮會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網後,就更不容易感覺到快樂,總是心煩意亂,就還是想上網去得到快樂。也就是說,正向強化和負向強化是同時存在的,上網讓快樂更快樂,讓痛苦更痛苦。
網路成癮後,每天的上網時間都很長,這種讓人快樂的物質就會透支,感覺也從興奮漸漸變得麻木。透支到最後,無論上網與否都不快樂。孩子的生活態度會漸漸變得悲觀、黑暗,甚至出現暴力傾向,心理變態。這就是為什麼網癮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真相5:網癮體現了孩子的需求
沉溺於網癮的孩子,不是喜歡上網聊天,就是喜歡玩網路游戲。
網癮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慾望,童年時沒有得到什麼,大了就會下意識地去彌補。比如小的時候沒有夥伴,就傾向於在網上聊天交友;小時候有許多沒有實現的幻想,就傾向於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在游戲里成為魔術師、戰士。
網上聊天能滿足孩子並未得到滿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游戲里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成就感、滿足感、歸屬感、操縱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不能給予孩子這種感覺,他才會特別依賴網路。
真相6:初一、高一和大一使網癮高危期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這三個階段,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容易出現不適應,容易以逃避現實的方式去面對。家長往往不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開始網路成癮,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績下降了,家長才意識到孩子的網路成癮問題。
當然,網路成癮不是某個年齡階段的問題。即使安然度過這三個階段,網路成癮的可能性也不會自然下降。只要逃避和尋求依附形成一種習慣,就會出現成癮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