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大數據分析技術
目前,大數據領域每年都會涌現出大量新的技術,成為大數據獲取、存儲、處理分析或可視化的有效手段。大數據技術能夠將大規模數據中隱藏的信息和知識挖掘出來,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依據,提高各個領域的運行效率,甚至整個社會經濟的集約化程度。
01 大數據生命周期
2. 什麼是大數據及大數據技術
別再忽視大數據了,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把握住時代發展潮流,選擇好方向也必不可少,甚至更重要。
目前企業提供的大數據崗位按照工作內容要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初級分析類,包括業務數據分析師、商務數據分析師等。②挖掘演算法類,包括數據挖掘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深度學習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AI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③開發運維類,包括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大數據架構工程師、大數據運維工程師、數據可視化工程師、數據採集工程師、資料庫管理員等。④產品運營類,包括數據運營經理、數據產品經理、數據項目經理、大數據銷售等。
大數據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一般意義上講,大數據是指無法在有限時間內用常規軟體工具對其進行獲取、存儲、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目前,業界對大數據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是大家普遍認為,大數據具備 Volume、Velocity、Variety 和 Value 四個特徵,簡稱「4V」,即數據體量巨大、數據速度快、數據類型繁多和數據價值密度低,如圖 1 所示。下面分別對每個特徵作簡要描述。
1)Volume:表示大數據的數據體量巨大。
數據集合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從 GB 級增加到 TB 級再增加到 PB 級,近年來,數據量甚至開始以 EB 和 ZB 來計數。
例如,一個中型城市的視頻監控信息一天就能達到幾十 TB 的數據量。網路首頁導航每天需要提供的數據超過 1-5PB,如果將這些數據列印出來,會超過 5000 億張 A4 紙。圖 2 展示了每分鍾互聯網產生的各類數據的量。
2)Velocity:表示大數據的數據產生、處理和分析的速度在持續加快。
加速的原因是數據創建的實時性特點,以及將流數據結合到業務流程和決策過程中的需求。數據處理速度快,處理模式已經開始從批處理轉向流處理。
業界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有一個稱謂——「 1 秒定律」,也就是說,可以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高價值的信息。大數據的快速處理能力充分體現出它與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的本質區別。
3)Variety:表示大數據的數據類型繁多。
傳統 IT 產業產生和處理的數據類型較為單一,大部分是結構化數據。隨著感測器、智能設備、社交網路、物聯網、移動計算、在線廣告等新的渠道和技術不斷涌現,產生的數據類型無以計數。
現在的數據類型不再只是格式化數據,更多的是半結構化或者非結構化數據,如 XML、郵件、博客、即時消息、視頻、照片、點擊流、 日誌文件等。企業需要整合、存儲和分析來自復雜的傳統和非傳統信息源的數據,包括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數據。
4)Value:表示大數據的數據價值密度低。
大數據由於體量不斷加大,單位數據的價值密 度在不斷降低,然而數據的整體價值在提高。以監控視頻為例,在一小時的視頻中,有用的數據可能僅僅只有一兩秒,但是卻會非常重要。現在許多專家已經將大數據等同於黃金和石油,這表示大數據當中蘊含了無限的商業價值。
通過對大數據進行處理,找出其中潛在的商業價值,將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利潤。
3. 大數據挖掘需要學習哪些技術大數據的工作
處理大數據需要一個綜合、復雜、多方位的系統,系統中的處理模塊有很多,而數據挖掘技術以一個獨立的身份存在於處理大數據的整個系統之中,與其他模塊之間相輔相成、協調發展。在大數據時代中,數據挖掘技術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
在正式講數據挖掘知識清單之前,我先和你聊聊數據挖掘的基本流程。
數據挖掘的過程可以分成以下 6 個步驟。
商業理解:數據挖掘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更好地幫助業務,所以第一步我們要從商業的角度理解項目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再對數據挖掘的目標進行定義。
數據理解:嘗試收集部分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探索,包括數據描述、數據質量驗證等。這有助於你對收集的數據有個初步的認知。
數據准備:開始收集數據,並對數據進行清洗、數據集成等操作,完成數據挖掘前的准備工作。
模型建立:選擇和應用各種數據挖掘模型,並進行優化,以便得到更好的分類結果。
模型評估:對模型進行評價,並檢查構建模型的每個步驟,確認模型是否實現了預定的商業目標。
上線發布:模型的作用是從數據中找到金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獲得的知識需要轉化成用戶可以使用的方式,呈現的形式可以是一份報告,也可以是實現一個比較復雜的、可重復的數據挖掘過程。數據挖掘結果如果是日常運營的一部分,那麼後續的監控和維護就會變得重要。
為了進行數據挖掘任務,數據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模型,在眾多的數據挖掘模型中,國際權威的學術組織 ICDM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評選出了十大經典的演算法。
按照不同的目的,我可以將這些演算法分成四類,以便你更好的理解。
分類演算法:C4.5,樸素貝葉斯(Naive Bayes),SVM,KNN,Adaboost,CART
聚類演算法:K-Means,EM
關聯分析:Apriori
連接分析:PageRank
1. C4.5
C4.5 演算法是得票最高的演算法,可以說是十大演算法之首。C4.5 是決策樹的演算法,它創造性地在決策樹構造過程中就進行了剪枝,並且可以處理連續的屬性,也能對不完整的數據進行處理。它可以說是決策樹分類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演算法。
2. 樸素貝葉斯(Naive Bayes)
樸素貝葉斯模型是基於概率論的原理,它的思想是這樣的:對於給出的未知物體想要進行分類,就需要求解在這個未知物體出現的條件下各個類別出現的概率,哪個最大,就認為這個未知物體屬於哪個分類。
3. SVM
SVM 的中文叫支持向量機,英文是 Support Vector Machine,簡稱 SVM。SVM 在訓練中建立了一個超平面的分類模型。如果你對超平面不理解,沒有關系,我在後面的演算法篇會給你進行介紹。
4. KNN
KNN 也叫 K 最近鄰演算法,英文是 K-Nearest Neighbor。所謂 K 近鄰,就是每個樣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 K 個鄰居來代表。如果一個樣本,它的 K 個最接近的鄰居都屬於分類 A,那麼這個樣本也屬於分類 A。
5. AdaBoost
Adaboost 在訓練中建立了一個聯合的分類模型。boost 在英文中代表提升的意思,所以 Adaboost 是個構建分類器的提升演算法。它可以讓我們多個弱的分類器組成一個強的分類器,所以 Adaboost 也是一個常用的分類演算法。
6. CART
CART 代表分類和回歸樹,英文是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像英文一樣,它構建了兩棵樹:一棵是分類樹,另一個是回歸樹。和 C4.5 一樣,它是一個決策樹學習方法。
7. Apriori
Apriori 是一種挖掘關聯規則(association rules)的演算法,它通過挖掘頻繁項集(frequent item sets)來揭示物品之間的關聯關系,被廣泛應用到商業挖掘和網路安全等領域中。頻繁項集是指經常出現在一起的物品的集合,關聯規則暗示著兩種物品之間可能存在很強的關系。
8. K-Means
K-Means 演算法是一個聚類演算法。你可以這么理解,最終我想把物體劃分成 K 類。假設每個類別裡面,都有個「中心點」,即意見領袖,它是這個類別的核心。現在我有一個新點要歸類,這時候就只要計算這個新點與 K 個中心點的距離,距離哪個中心點近,就變成了哪個類別。
9. EM
EM 演算法也叫最大期望演算法,是求參數的最大似然估計的一種方法。原理是這樣的:假設我們想要評估參數 A 和參數 B,在開始狀態下二者都是未知的,並且知道了 A 的信息就可以得到 B 的信息,反過來知道了 B 也就得到了 A。可以考慮首先賦予 A 某個初值,以此得到 B 的估值,然後從 B 的估值出發,重新估計 A 的取值,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收斂為止。
EM 演算法經常用於聚類和機器學習領域中。
10. PageRank
PageRank 起源於論文影響力的計算方式,如果一篇文論被引入的次數越多,就代表這篇論文的影響力越強。同樣 PageRank 被 Google 創造性地應用到了網頁權重的計算中:當一個頁面鏈出的頁面越多,說明這個頁面的「參考文獻」越多,當這個頁面被鏈入的頻率越高,說明這個頁面被引用的次數越高。基於這個原理,我們可以得到網站的權重劃分。
演算法可以說是數據挖掘的靈魂,也是最精華的部分。這 10 個經典演算法在整個數據挖掘領域中的得票最高的,後面的一些其他演算法也基本上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今天你先對十大演算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你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了。
4. 大數據與雲計算怎麼學
自己買自學就可以了。
大數據的基礎知識,自己去買本書就可以學。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有很多介紹的大數據的書。而且大數據的技術,如數據採集,數據存取,模型預測,結果呈現等都比較好學。
當然一些大數據的一些基礎知識,比如java和hadoop等等,這個基本得自學。
大學裡面離這些最接近的專業就是計算機類專業。雲計算的話,需要學習的知識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通信知識,包括互聯網基礎建設相關的所有知識;
2、虛擬化知識,了解硬體運行的基本原理和虛擬化實現技術;
3、資料庫技術;
大數據與雲計算是近幾年來比較火的就業方向,所以人才缺口比較大而且發展前景也比較好,所以學好大數據非常有用。
5. 學習雲計算和大數據要有哪些基礎知識
大數據前景是很不錯的,像大數據這樣的專業還是一線城市比較好,師資力量跟得上、就業的薪資也是可觀的,學習大數據可以按照路線圖的順序,
0基礎學習Java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靠譜的Java培訓機構,你可以深度了解機構的口碑情況,問問周圍知道這家機構的人,除了口碑再了解機構的以下幾方面:
1. 師資力量雄厚
要想有1+1>2的實際效果,很關鍵的一點是師資隊伍,你接下來無論是找個工作還是工作中出任哪些的人物角色,都越來越愛你本身的技術專業java技術性,也許的技術專業java技術性則絕大多數來自你的技術專業java教師,一個好的java培訓機構必須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
2. 就業保障完善
實現1+1>2效果的關鍵在於能夠為你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即能夠為你提供良好的就業保障,讓學員能夠學到實在實在的知識,並向java學員提供一對一的就業指導,確保學員找到自己的心理工作。
3. 學費性價比高
一個好的Java培訓機構肯定能給你帶來1+1>2的效果,如果你在一個由專業的Java教師領導並由Java培訓機構自己提供的平台上工作,你將獲得比以往更多的投資。
希望你早日學有所成。
6. 什麼是雲計算它與當前普通的計算方式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大數據它與當前使用的數據分析有什麼區別
◆ 概念的不同
從宏觀的概念上來講,雲計算改變了IT,而大數據則改變了業務。同時,大數據必須有雲作為它的基礎架構,才能得以順暢推廣並體現出強大的實用價值。
◆ 目標受眾的區別
雙方的目標受眾也是不一樣的,雲計算代表著一種IT層面的解決方案,是面向CIO的;而大數據則是一種戰略構架,是面向管理者和業務層的,它能讓我們在業務上展示出更強大的競爭力,完全提升綜合實力。
7. 大數據技術包括
1、數據收集: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中,數據採集處於第一個環節。根據MapRece產生數據的應用系統分類,大數據的採集主要有4種來源:管理信息系統、Web信息系統、物理信息系統、科學實驗系統。
2、數據存取:大數據的存去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大致可以分為3類。第1類主要面對的是大規模的結構化數據。第2類主要面對的是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第3類面對的是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混合的大數據,
3、基礎架構:雲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等。
4、數據處理:對於採集到的不同的數據集,可能存在不同的結構和模式,如文件、XML 樹、關系表等,表現為數據的異構性。對多個異構的數據集,需要做進一步集成處理或整合處理,將來自不同數據集的數據收集、整理、清洗、轉換後,生成到一個新的數據集,為後續查詢和分析處理提供統一的數據視圖。
5、統計分析: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差異分析、相關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分析、偏相關分析、距離分析、回歸分析、簡單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回歸預測與殘差分析、嶺回歸、logistic回歸分析、曲線估計、因子分析、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類法與聚類法、判別分析、對應分析、多元對應分析(最優尺度分析)、bootstrap技術等等。
6、數據挖掘:目前,還需要改進已有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數據網路挖掘、特異群組挖掘、圖挖掘等新型數據挖掘技術;突破基於對象的數據連接、相似性連接等大數據融合技術;突破用戶興趣分析、網路行為分析、情感語義分析等面向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技術。
7、模型預測:預測模型、機器學習、建模模擬。
8、結果呈現:雲計算、標簽雲、關系圖等。
8. 大數據與雲計算應該怎麼學
《阿里雲大學課程(大數據、雲計算、雲安全、中間件).zip》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6hjddCM_GcPVXGmBrr6f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