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小兒術中補鈣計算方法

小兒術中補鈣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07 14:35:15

1. 小兒補液怎麼計算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liao393
兒科補液?一、先記住幾個重要的公式:⑴5%NaHCO3(ml)=(22–測得的HCO3ˉ)*0.5*1.7*體重(kg)(有寫0.6)=(22–測得的HCO3ˉ)*體重(kg)(5%SB1ml=0.6mmol)補鹼的mmol數=(-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給1/2量估演算法:暫按提高血漿HCO3ˉ5mmol/L,計算給5%SB5ml/kg*次OR.11.2%乳酸鈉3ml/kg。⑵25%鹽酸精氨酸(ml)=[(測得HCO3ˉ-27)mmol/L]*0.5*0.84*W(kg)⑶需補鉀量(mmol)=(4-測得血鉀)*體重(kg)*0.6(1mmolK=0.8mlInj.10%KCl)⑷需補鈉量(mmol)=(140-測得血鈉)*體重(kg)*0.6(女性為0.5)⑸需補水量(ml)=(測得血鈉值-140)*體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記住的問題1、計算補液總量:輕度脫水:90-120ml/kg;中度脫水:120-150ml/kg;重度脫水:150-180ml/kg.2、補充低滲性脫水累積損失量:用2/3張的4:3:2液(4份鹽:3份糖:2份鹼)3、補充等滲性脫水累積損失量、補充各種脫水繼續損失量與生理需要量:用1/2張的3:2:1液(3份糖:2份鹽:1份鹼)4、記住——鹽:鹼始終為2:1(這里「鹼」指的是1.4%SB)這樣一來才與血漿中的鈉氯之比相近,以免輸注過多使血氯過高。糖為5%-10%的GS,鹽為NS(0.9%NaCl),鹼為5%NaHCO3(稀釋為1.4%NaHCO3方法:5%鹼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補足。例如:100ml5%鹼稀釋為1.4%鹼:100/4=25,100-25=75,即為25ml5%鹼+75ml糖)5、補鉀:每100ml液體量中10%KCl總

2. 兒童怎樣正確補鈣

3. 小兒如何補鈣

0-3歲寶貝補鈣提案 補鈣理由: 嬰幼兒正是身體長得最快的時候,骨骼和肌肉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因而對鈣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時補充,2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身體很容易發生缺鈣。除此原因外,早產兒、雙胞胎及經常腹瀉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身體更容易缺鈣。 補鈣策略: 1、嬰兒是特殊人群,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混合或人工喂養,奶類應是飲食的主體。0-5個月的嬰兒每天對鈣的攝取量為300毫克,只要每天飲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 2、到了4-6月時,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而5-11個月的嬰兒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 3、1-3歲時,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們的飲食是從以奶類為主,逐漸過度到以谷類為主的。調查顯示,我國1-3歲嬰幼兒飲食中的鈣仍達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還應為寶貝補鈣150-300毫克,奶及奶製品也仍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飲奶400毫升左右,同時注意安排奶製品、骨頭湯、小蝦皮、魚類等富鈣食物。 4、早產兒及雙胞胎應在出生後1-2周開始補充VD,正常足月兒應在出生後2-4周開始補充。6個月以下嬰兒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6個月以上嬰兒每天補充400-600國際單位。 5、補充VD和鈣劑應持續到2歲至2歲半。幼兒在2歲半後戶外活動增加,飲食種類逐漸多樣化,這時就不需要補充VD和鈣劑了。 6、多曬太陽是嬰幼兒補鈣的重要途徑。因為,引起他們缺鈣的主要原因是VD攝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嬰幼兒食譜單調,所以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到很少的VD。曬太陽可促使皮膚中的一種物質轉化為VD,這種補充途徑最安全,不會發生VD中毒. 給寶寶補鈣的八大原則: 補鈣對於現在的寶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爸爸媽媽們也很重視。在我的博客里老是有媽媽會問各種補鈣的問題,他們告訴我:只要覺得寶寶缺鈣,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為寶寶補鈣。 好在補鈣的途徑不少,可以通過各種食物、奶製品和補鈣產品來補。前幾天,我專門講了秋天如何給寶寶食物補鈣,但是還有些特殊的寶寶沒有辦法短時間里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尤其是當寶寶出現缺鈣症狀、或者是早產兒、雙胞胎等易缺鈣寶寶,我們就要專門補充的補鈣產品了。 補鈣產品有鈣片、鈣劑,甚至還有液態鈣,在服用它們的時候,也有一些講究 一、不要讓鈣遇見草酸。 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而影響吸收。所以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後3—4個小時服用鈣製品。 二、鈣不要與主餐混吃。 即使沒有太多草酸,如果在吃飯時服用鈣製品,也還是會影響鈣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鈣只能吸收20%。只要胃裡面塞滿太多東西,效果就不太好。補鈣要與早、中、晚餐間隔半小時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三、讓寶寶睡前服用鈣片。 睡眠期間最是長身體的時候,也是骨骼對鈣吸收力最強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過缺鈣抽筋的體驗,一般是在睡夢中,可見睡覺時最應補鈣。可以在睡前給寶寶服用鈣製品,讓鈣能充分吸收。 四、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 有些鈣製品需要補充維生素D,而有些不需要補充就能吸收。不論給寶寶吃的是哪種,維生素D都要適量補充,而且最好用食補和曬太陽或服用魚肝油的方式,不要讓寶寶直接服用純維生素D,防止維生素D過量中毒。陽光是維生素D的天然原料,如果讓寶寶接受陽光照射,比如上午一小時,下午一小時,就不用再口服維生素D了,陽光會直接促使體內生成維生素D。 五、補鈣產品的選擇有講究。 選擇一些鈣源好、吸收好、口感好、不刺激腸胃的嬰幼兒專用鈣產品;最好選擇單一元素的鈣產品;選知名度高的鈣產品,但是不要盲目地跟著廣告走,要看清鈣元素的含量以及吸收率和溶解度。最好是咨詢醫生後再選擇補鈣產品。 六、不要選擇碳酸鈣。 碳酸鈣偏鹼性,而寶寶的胃酸還很少,所以碳酸鈣類補鈣產品會影響新生寶寶的消化。四個月的寶寶最適合吃葡萄糖酸鈣,另外,乳酸鈣也是不錯的選擇。葡萄糖酸鈣和乳酸鈣都比碳酸鈣好。 七、用少量多次的方法。 人體每次攝入鈣低於或等於50毫克時,鈣的吸收率最高。所以每次給寶寶服用鈣製品可以量少一點,分成多次服用,這樣可以保證一天當中很多時間都有鈣的補充。如果一次就服用很多,大量沒吸收的鈣就浪費了。 八、千萬不要補鈣過量。 很多鈣過量的寶寶會厭食、便秘,嚴重了還會患「鬼臉綜合症」,寶寶會有扁扁的朝天鼻、大嘴而且表情怪異,疾病也很多。鈣過量還會導致骨頭過早成熟,也會影響寶寶將來身高的。 補鈣應該是給寶寶微調的過程,媽媽們千萬不可以簡單粗暴地對待,鈣過少過多都不行。如果爸爸媽媽們實在拿不準寶寶到底是缺鈣還是補鈣過量,最好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這樣才好控制補鈣的度和量。

4. 小兒補鈣類用葯注意事項

1、補鈣劑量是否足夠。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補鈣的時候只知道孩子吃了鈣,而不知道吃了多少鈣。補鈣劑量不足不僅不利於孩子骨骼和牙齒的健康成長,還會讓孩子錯過補鈣的最佳時間,無法為骨骼「儲存」更多的鈣。
2、維生素D攝入是否足夠。
缺少維生素D,吃再多的鈣也吸收不了多少,骨骼內也不會沉積更多的鈣。所以在春夏季節應讓孩子多曬太陽,孩子的皮膚經日光照射後可以生成維生素D。而秋冬季節日光照射不充足,孩子戶外活動少,應注意額外補充一些維生素D,但每天補充的總劑量不宜超過800國際單位。
3、膳食是否有影響。
膳食中食鹽含量較高或大量吃高蛋白食物,會使鈣從尿中的丟失增多;高脂肪飲食,大量的含磷酸、鎂、咖啡因的食品會影響鈣的吸收與排泄;食物中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鈣吸收。菠菜、茭白、竹筍等含草酸過多的食物,用熱水燙過後再吃比較好。
4、補鈣、補鐵、補鋅的產品應分開服用。同時服用會相互影響吸收。
5、何時補鈣?
補鈣最好隨餐服用、餐後服用或晚上臨睡前服用,這樣補鈣效果最佳。
6、不宜將鈣片溶入奶中服用。
這是因為過多的鈣離子會使牛奶出現凝固現象。
另外,鈣還會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結合產生沉澱,特別是加熱時,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而且奶製品含鈣量較高,孩子一次服用大量的鈣吸收不了,反而會影響補鈣的效果。

5. 1歲小兒如何食物補鈣求答案

輔食補鈣:牛奶、蛋黃、魚泥、蝦泥、紫菜、海帶湯、豆漿等, 其次,各種營養素吸收有其特異性.給寶寶補充營養,要抓住不同營養素的吸收規律才能見效.鈣的吸收主要在近端小腸,是一個需要能量的主動吸收過程,而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當飲食中含鈣較低或機體對鈣的需求增加時,腸道會立即活躍起來,主動吸收鈣.鈣的吸收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小,鈣的吸收率越高. 再者,設法排除營養素吸收的干擾因素.不同營養素進入體內,機體吸收時,可能會互相干擾,所以要提高營養素的吸收效率,應該設法排除營養素在吸收時受其他因素的干擾.過去認為高磷食物會影響鈣的吸收和丟失,所以先進的配方奶粉大都調整了鈣磷比例,使之有利於鈣的貯留.無機鐵和無機鋅之間有較強的競爭作用,互有干擾吸收作用.鈣、鐵、鋅都是以2價離子狀態被吸收的,腸道吸收時它們之間會互相競爭,最好不要同時服用.另外,在補充鈣、鐵營養素時,還要注意避免有些飲食和葯物因素的影響.如含草酸和植酸多的蔬菜會影響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膳食纖維,乙醇(酒類),4環素、肝素等葯物干擾鈣吸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時,甲狀腺素和 腎上腺皮質激素 的合成也不利於鈣的吸收.蛋黃中的卵黃高磷蛋白乾擾鐵吸收; 寶寶對鈣的需求是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2001年修訂的推薦每日膳食中鈣的供給量是: .1~6個月: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需要約300毫克,人工喂養的寶寶約400毫克. .7~12個月:每天需要約500~600毫克. 建議你給寶寶做一段時間的飲食日記,計算他每天鈣的攝入量,時間久了,你的心裡就有數了.對於袋裝食品,你可以看包裝上的成分表,如果含鈣是40%,那此袋食品鈣的攝入量就以400毫克計.但如果是散裝食品,計算鈣的含量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也可以上網或查詢有關的教科書,一般都會有標注.將查詢的鈣攝入量相加,如果低於寶寶每天鈣的所需量,就證明寶寶每天補充的鈣是不足的.如何發現寶寶缺鈣了 寶寶缺鈣時,最先出現的症狀是顱骨軟、囟門大,壓顱骨有觸乒乓球的感覺.嚴重缺鈣時,可出現胸骨突起如雞胸,下肢因長時間站立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的變化外,還可出現夜汗多、睡眠不安穩、乳牙萌出延遲、枕部形成枕禿等表現. 董醫師的建議:寶寶是否缺鈣,不能僅根據上述表現來判定,但如果寶寶出現這些表現應引起家長注意.最准確的方法是到醫院監測鈣的含量,如膳食鈣的測定、血清鈣的測定、尿鈣的測定及骨礦密度的測定等.預防寶寶缺鈣的加減乘除法 加——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 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鈣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應給寶寶補充足夠的鈣.母乳是天然補鈣劑,其中鈣和磷的比例最適於寶寶吸收,所以我們提倡母乳喂養寶寶.處於哺乳期的媽媽應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這樣可以提高母乳的含鈣量,間接給寶寶補鈣.對於已添加輔食的寶寶,牛奶和奶製品是補鈣的最佳選擇,因為奶製品是目前被公認的含鈣質最豐富的食品,而且吸收率也很高.另外,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也含有少量的鈣,堅果和海產品也是鈣源豐富的食物,同時還含有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減——維生素D不可過量補充維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因此在給寶寶補鈣的同時,應適量補充維生素D.但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並不是營養品,不可過量補充,如果寶寶過量服用維生素D,會使體內維生素D蓄積過多,出現中毒的症狀,如食慾下降、惡心和消瘦等.董醫師建議父母: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給寶寶科學地補充維生素D.乘——曬太陽能夠幫助補鈣 寶寶皮膚內儲存的7-脫氫膽固醇經過光化學作用可轉化為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利用.而且經過陽光照射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是最安全的,不會導致維生素D過量.但父母們應注意,在炎熱的夏季不要曬傷寶寶.除——科學食用抑制鈣吸收的食物 有些蔬菜如菠菜、竹筍、莧菜、毛豆、茭白、洋蔥、草頭等,含有草酸鹽,它可以和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影響鈣質的吸收.所以在烹調這些蔬菜前,應先在沸水中燙一下,除去其中的草酸. 鈣劑不應與油脂類食物同食,因為脂肪進食過多時,消化後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容易與鈣結合,使鈣的吸收減少,所以應避免寶寶攝入過多的脂肪. 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寶寶吃較多的粗雜糧.

6. 手術時補血為什麼要補鈣

現已證明,患者在手術後血清鈣會大幅度下降,是傷元氣的主要原因。
1、手術的創傷可以大時消耗鈣;2、手術時的麻醉抑制了甲狀旁腺素(破骨素),使溶骨鈣補血鈣受到抑制,使血鈣得不到及時補充;3、手術前沒有充分補鈣。
原因找到了,於是術前充足補鈣,術中適當補鈣,盡量減少全身麻醉,術後及時補鈣,使患者術後康復大大提速。康復進程明顯加快。也就不會出現傷元氣的現象了。所以手術時補血手術時補血也會相應地補充鈣元素,以避免血鈣因稀釋而降低,那會有一系列的麻煩。
補鈣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對病人更是如此。補鈣是最經濟最有效的保健和延年益壽的措施。

7. 八九歲兒童最科學的補鈣方法是怎樣的

您好,孩子補鈣最好是食補,含鈣高的食有牛奶,蝦皮,干海帶,花生米,乳酪,薺菜,紫菜,苜蓿,木耳,豆製品,莧菜等,平時也要注意多帶孩子氣曬太陽,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孩子鈣的吸收。

8. 誰能告訴我小兒補液應該怎麼計算謝謝

小兒腹瀉補液計算方法

低滲性脫水以缺Na>缺水 血清Na<130mmol/L 補2/3張液體
等滲性脫水 血清Na 130-150mmol/L之間 補1/2張液體
高滲性脫水 血清Na>150mmol/L 補1/3張液體

以250ml,1/2張,3:2:1液舉例
為糖:等滲0.9%Nacl :等滲1.4%NaHCO3,(鉀為細胞內離子,不算張力,糖也不算張力)
1.用等滲液配法為:
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麼配製?
2.臨床上我們都用10%Nacl和5%NaHCO3 來配製,10%Nacl為11張,5%NaHCO3為3.5張,為了應用方便,10%Nacl簡記為10張,5%NaHCO3簡記為4張。
250ml,3:2:1的粗略配製:
先定總量:5%或10%糖250ml
內加10%Nacl:250×1/3×1/10=8.3ml
內加5%NaHCO3 :250×1/6×1/4=11ml
混合就是粗略的3:2:1液了。
註:按此簡易演算法,實際溶液總量為250+8.3+11=260ml,而且與精確的配製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實際應用中,這種差異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確的話,可適當減少10%Nacl或增加5%NaHCO3的量,但實際上都在1ml的范圍內。用得多了,根本不必去死記書本上配製比例

小兒腹瀉病靜脈補液的原則及方法

常見的靜脈溶液

①等張液:2:I液=0.9%氯化鈉液:1.4%NaHC03(或1/6M乳酸鈉);②2/3張液:4:3:2液=0.9%氯化鈉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鈉);l:1加鹼液=0.9%氯化鈉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張液:2:3:1液二0.9%氯化鈉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鈉);④1/3張液:2份0.9%氯化鈉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維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補液的用羹及成分

補液應包括3個組成部分:累積損失、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量。補液的關鍵在於第1天24小時,重度脫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嚴重酸中毒,首先要擴容糾酸,繼而繼續補充累積損失、異常及繼續生理丟失量。

待血循環和腎功能恢復後,機體自身就能調節。糾正脫水過程中,注意補鉀。

第1天補液 三定:定量、定性、定時。三見:見酸補鹼、見尿補鉀、見驚補鈣、鎂。

定量:總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繼續損失和生理需要量。嬰幼兒重度脫水約150—180ral/(kg·日),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日),輕度脫水約90—120ml/(kg·日),學齡前兒童各度補液量應少補1/4,學齡兒童則少補1/3。

定性:溶液種類有等滲性脫水用1/2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2/3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1/3張含鈉液。若根據臨床表現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首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低滲性脫水若血鈉濃度<120mmol/L,可補高張液,常用高張液為3%氯化鈉溶液。

定時:輸液速度主要取決於脫水程度和大便量。補液速度主要分為3個階段:①擴容階段:恢復有效循環量。對重度或中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衰竭者,用2:1等張含鈉液20ml/ks,於30~60分鍾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糾正脫水階段:補充累積損失量。在擴容後根據脫水性質選用不同溶液(扣除擴容量)繼續靜滴。對中度脫水無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不需要擴容,可直接從本階段開始補液。本階段(8一12小時)滴速宜稍快,一般為每小時8~10ml/kg。⑧維持補液階段:脫水已基本糾正,只需補充生理需要量和繼續損失量。12~16小時把餘量滴完,一般每小時5ml/kg。若吐瀉緩解,可酌情減少補液量或改為口服補液。各度的輸液時間大約分別為24、20、16小時。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簡稱代酸):①輕度代酸患兒不另加鹼性葯;②重症代酸可靜脈緩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時可重復1次;③已知C02結合力,可按下式計算;(40-CO2V01%)X 0.5X體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數:④已知血酸鹼度,可按下式計算:(BE絕對值一3)X 0.3X體重(kg)所需鹼性液數(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鉀和其他電解質的補充;①補鉀:低鉀病人一般採用10%氯化鉀溶液,口服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時1次,或配成0.15%~0.3%濃度的液體(一般在尚未輸入的液體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靜脈均勻輸入,速度切忌過快,患兒有尿則開始補鉀(有低鉀血症的確切依據時,無尿亦可補鉀)。又有報道,補鉀必須待有尿後進行,否則易引起高血鉀。短時快速由靜脈給鉀可致心跳驟停,必須絕對禁忌。體內缺鉀完全糾正常需數日,待患兒能恢復原來飲食的半量時,即可停止補鉀。②補鈣:佝僂病患兒在輸液同時即給口服鈣片或鈣粉,每次0.5g,每日3次。補液過程中出現手足抽搐時,立即給10%葡萄糖酸鈣5~lOml,稀釋後則靜脈緩慢推入,如多次用鈣抽搐並不緩解,則考慮低鎂血症。⑧補鎂:測定血清鎂,如低鎂,可深部肌注25%硫酸鎂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後的補液 經第1天補液後,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已基本糾正,主要是補充生理需要量和異常的繼續損失量,繼續補鉀,供給熱量。一般可改為口服補液。如果第2天還必須靜脈補液時,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張含鈉液補充。異常繼續損失量是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用1/2~1/3張含鈉液補充.

9. 補鈣方法

二、含鈣的食物有哪些?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製品如酸奶、乳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健康提示:夏季牛奶飲用也要需有選擇

2、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呢。並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海帶與肉類同煮或是煮熟後涼拌,都是不錯的美食。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所以,用蝦皮做湯或做餡都是日常補鈣的不錯選擇。

友情提醒:容易對海製品過敏的人們要小心食用喲。

3、豆製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的良品。

友情提醒:豆漿需要反復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而豆腐則不可與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製品均不宜與菠菜一起烹制。但,豆製品若與肉類同烹,則會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4、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里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因此在製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友情提醒:魚骨也能補鈣,但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做法。干炸魚、燜酥魚都能使魚骨酥軟,更方便鈣質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這些綠葉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6、補鈣葯物

如今市場上的補鈣葯物適合於依靠食物攝入不能滿足鈣需求的兒童、青少年、孕/哺乳期婦女、老人,甚至於工作緊張、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的白領女性。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單,並且容易控制補充量。

友情提醒:在服用時需要嚴格遵守醫囑,以免服用過量,反而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一些復合維生素和鈣質補充劑,因維生素本身可以和鈣質產生協同作用,相對於單純補鈣來說,服用後益處更大。

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
給寶寶補鈣非常重要,這是很多父母都關心的話題。市場上有許多品種的鈣劑,雖然有些廣告中稱其吸收率很高,但實際效果與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一些醫生主張——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

食物的科學烹調能夠增加鈣的攝入。這里介紹幾種多鈣食品的烹調方法:

1、可以把小黃魚製成酥魚。做法是:把鍋燒熱,在鍋內放入蔥、姜鋪底,把10公分左右長的小黃魚排放在上面,加適量醋用慢火燉爛,甚至可以連魚頭、魚刺都變酥了。這樣,整條魚都變成了可以食用的鈣劑。

2、高壓鍋飩雞。可以把雞肉、雞骨盡量飩爛、飩酥,鼓勵寶寶把軟骨嚼碎咽下,也能夠補充鈣質。

當然,以上這兩種食品不太適合於2歲以前的寶寶,2歲半以後,多數寶寶已長出了20顆乳牙,有了咀嚼能力,才可以給寶寶吃這類食物,否則寶寶也不易消化吸收。

還可以做大骨頭湯。將買來的大棒骨洗凈,敲裂或敲斷,涼水下鍋,放入骨頭,燒開後,撇去浮沫,加蔥、姜、料酒,用小火燉煮,時間可長一些。讓寶寶喝湯,吃骨髓。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補鈣食品,適合各年齡的寶寶。該湯還可以加在寶寶的其它食品中,混合喂養。比如用骨頭湯下面條,蒸雞蛋羹等。蝦皮和豆腐中含鈣量較高,也應該經常給寶寶食用。

另外,斷奶以後的寶寶每天也應該保證至少攝入牛奶250毫升,增加鈣的攝入量。

很多人以為,通過飲食可以補鈣,但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很多不經意、不正確的膳食行為會讓你丟失大量的鈣。
磷多丟失鈣: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人們缺鈣的元兇。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臟、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鈣∶磷比例高達1∶10~20,這樣,飲食 中過多的磷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補鈣不補鎂,吃完就後悔: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要補充鎂。鈣與鎂似一對雙胞胎兄弟,總是要成雙成對地出現,而且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是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補鈣的時候,切記不要忘了補充鎂。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穀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海產品(金槍魚、鯖魚、小蝦、龍蝦)。
大魚大肉"吃"掉鈣: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所在。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A:每天攝入80克的蛋白質,將導致37毫克的鈣流失;B:每天攝入240克的蛋白質,額外另補充1400毫克的鈣,將導致137毫克鈣的流失。額外補充鈣並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過量攝入大魚大肉而不注意酸鹼平衡,將導致鈣的大量流失。那麼,怎樣飲食才能促進鈣吸收?維生素C促進吸收鈣:把含鈣高的食物與維生素C和泡菜汁一起服用,或者每天自己製作臍橙、柚子、橘子、蘆柑、檸檬飲用,其生物利用度要增強12%。顯然是這些水果中大量的維生素C的參與,使得鈣能更好地被小腸吸收。
葷素平衡提高鈣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燉魚,魚肉中含維生素D,豆腐含鈣豐富。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使豆腐中鈣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講究谷豆類混食,不僅能使氨基酸互補達到最理想化,還能促進鈣的吸收。

1.您需要補鈣么?

世界許多專家的調查研究認為:鈣缺乏症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一種嚴重疾患,使全球億萬人口遭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直接影響著人類素質的提高。專家們呼籲社會各界應予以高度重視!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有99%用來製造骨骼,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鈣"。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後,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兒童和老年人更為嚴重。科學家發現,自20歲開始,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50歲以後,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於"鈣飢餓",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就是說,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平。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必須長期保持著平衡,否則,就會產生"鈣搬家",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飢餓暫不影響血清鈣,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為毛發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酸痛,並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症、高血壓、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顯然,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吃著含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水產品、殼類、骨類等,身體還會缺鈣呢。原來,食物中含的鈣,多屬於溶解的鈣鹽,不容易被吸收。更因為與谷類、菜餚同進餐時,穀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按現代營養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不得少於800毫克,小兒不得少於1000毫克。可惜長期以來, 醫葯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以致過去許多葯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幸好近年來已發現這種謬誤,並加以糾正。一個分子鈣,一個離子鈣,僅一字之差,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問題是,補什麼樣的鈣,該怎樣補?盡管長期以來,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即①既含有高數量、又含有高質量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後易被吸收、利用。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製品為最好,不僅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已查明,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達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製品)、核桃、芝麻、發菜、海帶等。

不過,請記住:補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2.補鈣捷徑——少吃鹽

記得古代兵書上有這樣的話:戰而勝之,非上策;不戰而勝,上上策。把這話用在補鈣問題上就是:如果採用不補鈣的方法,而能達到補鈣的目的,恐懼算是最理想的補鈣方法了。那麼,有這樣不補鈣而達到補鈣的方法嗎?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補鈣捷徑——少吃鹽。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鈣的吸收越差。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適當減少鹽的攝入對骨質的益處,與增加900毫克的鈣質的作用相當!這就是說,少吃鹽等於補鈣, 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按照我國居民普遍缺鈣的說法,正常人每日應補鈣800-1200 毫克,最保守的說法,每日應補鈣300-500毫克。但不管哪種說法,少吃鹽等於每日補充900毫克的鈣, 這數量已可滿足人體對鈣的基本需求。即使還有些不足,也因少吃鹽可以增加鈣的吸收。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適用的。比如:快速生長的少女,吃鹽多,鈣的排出量增多、吸收量減少,可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發育不良。又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數本來就很高,如果吃鹽多,不僅尿鈣量增加,骨鈣的流失也增加,會加快其骨質疏鬆的發生。在一項研究中,把絕經後婦女的每日鹽攝入量由10.6克減至4.4克,鈣的排出量和血漿鈣的濃度都大大降低。 再是高血壓病人如果繼續高鹽飲食,其尿鈣的排出量要比正常血壓的人高得多,導致骨質脫鈣的潛在危險也比正常血壓者大。反之,少吃鹽,卻可使他們尿鈣減少,骨密度增加。

按照WHO推薦的標准,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我們知道,人24小時的排鹽量為3-5克,那麼在食物中每日補充5克鹽,正是失去和補充相當的數字,可以滿足正常需要。而要把每日的吃鹽量限制在5克以內,也不容易。這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才行。因為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居民,吃鹽量普遍偏多,多在每日12克以上,個別地方,有高達20-30克的。要把人們傳統吃鹹的習慣,一下子改變過來,也是相當困難的。但當人們知道了少吃鹽可補鈣,不花錢也可補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適當減少鹽的用量,我想還是可以辦到的。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含鉀、鎂低鈉的鹽上市,這種鹽的含鈉量只有普通鹽的65%。如果常吃這種鹽,本身已減少鹽量的1/3了。中葯秋石,主要成分是氯化鉀,把它買來研細,與鹽對半混用,也可以起到減鹽1/2的作用。

當然減鹽還能幫助你預防、治療高血壓病,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危險,同時使你體重有所下降,達到減肥健美的目的。

3、補鈣多年為何仍缺鈣?

在補鈣治療中,經常會遇到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有些人連服鈣劑幾年還是缺鈣,在檢查骨密度時醫生還是說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對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補鈣劑量偏小 多數學者推薦,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鈣元素攝入量要達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國生產的鈣制劑,大多數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鈣含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只含鈣量1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常用的蓋天力和活力鈣片,鈣含量均為25毫克,也就是說如飲食補鈣達每天600毫克的話, 至少還需每天服蓋天力和活力鈣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滿足老年人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需要。補充其他鈣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根據廠家標明的鈣含量,而不是鈣鹽量,一般每天為600毫克。 如果劑量偏小,當然就收不到補鈣的效果。

鈣磷比例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磷與鈣在骨中的比率為0.6, 即每3毫當量/升鈣就有2毫當量/升磷。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由於攝入減少,加之對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攝入不足,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無明顯增加。鮮牛奶之所以對骨質疏鬆症有利,就是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能達到鈣、磷雙補的作用。

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豬油和肥肉),就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品、瘦豬肉等),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並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可減少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減少鈣的丟失。

激素的影響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腸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D3。老年人的活性維生素D3水平偏低,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補鈣的同時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3。 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婦女絕經後,雌激素減少,腸鈣吸收減少,補充雌激素後可使腸鈣吸收增加,骨量增加。補充雌激素,宜在絕經後盡早開始,至少堅持至75歲。其他激素也可適量補充,以增加補鈣效果。當然,補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戶外運動減少 活動過少可以導致骨質疏鬆或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如果堅持戶外運動,每天接受陽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維生素D3 。在我國,南方人較北方人骨含量高,這是由於南方較北方接受的陽光照射充足的緣故。

4、哪些人群應補鈣?

補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認為只有小孩和佝僂病患者才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臨床上有很多病患者,他們都需要補鈣。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由於滲透性利尿作用,使體內鈣排出增多,由此導致糖尿病性骨病的發生,出現骨質變薄,骨質疏鬆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老年性骨質疏鬆 人過中年,由於內分泌功能減退,活動過少,鈣攝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謝發生障礙,成骨減少,鈣丟失過多,出現骨質疏鬆,骨退行性變,表現腰腿疼痛,彎腰駝背乃至發生病理性骨折現象。

孕婦 有的孕婦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而導致孕婦缺鈣。此外,低體重兒、早產兒、營養不良兒、慢性腹瀉兒,應注意補鈣。因小兒缺鈣不但會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還會因缺鈣繼發多種疾病的發生。

癲癇病人 近年來,科學研究證明,長期應用抗癲癇葯時,體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謝異常。一旦缺鈣往往癲癇又不易控制,故需長期服用。

"三飲"者 長期大量飲酒或經常喝茶、喝咖啡者應注意補鈣。因飲酒使骨代謝發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鬆症,長期飲茶喝咖啡,由於利尿作用,使鈣排出增加,容易導致體內缺鈣。

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引起血鈣降低。病人出現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痙攣等一系列症狀。

補鈣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盡量從飲食上攝取鈣,多食含鈣豐富食物。②糖尿病骨病者,除積極治療糖尿病外,可選用降鈣素和鈣劑聯合應用,增進骨細胞生成。③老年人,小兒缺鈣應注意增加戶外活動,曬太陽。④補鈣同時注意蛋白質、維生素D的補充,以促進鈣吸收,但補鈣劑量不宜過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統結石。

5、膳食補鈣要經常化

補鈣是保健的重要課題。老年人腰腿疼痛麻木、抽筋、肥胖、水腫、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及骨質疏鬆等多種疾病都與缺鈣有關。老年人每日攝取鈣理應在1000毫克以上,而日常飲食攝入鈣量只有300—500毫克。服用一些高鈣營養品固然重要,而通過日常膳食補鈣則更為經濟實用。

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 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應作為補鈣的主要來源。

大豆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良品。

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還能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蝦皮含鈣量更高,25 克就有500毫克。

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可以榨碎,加醋文火慢煮,還可加黃豆、姜鹽等。

疏菜 疏菜中也有許多高鈣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這些綠葉疏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芝麻 芝麻是老年保健良品,也是補鈣的來源,可適量服用。芝麻醬含鈣量也很高,稀飯、面湯及涼拌菜都可加點芝麻醬,進行補鈣。

鈣攝入人體後,在體內的吸收利用是一個復雜的難題。就是最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鈣的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的含鈣食物吸收率更低。維生素D能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利用。維生素D的來源,一是靠人體接受室外陽光紫外線的照射在體內合成;二是靠食物。除魚肝油外,其他食物含量極低。唯有香菇富含維生素D,每克就含維生素D40國際單位。但是,必須經室外陽光照曬,但因照曬的效果會逐日減退,所以存放一個月後應重復照曬。每天只需服3—5克即可,切碎水煎或沖服,也可加入稀飯、菜湯中食用。多吃點醋和發醇麵食也有助鈣的吸收。

我們現行的膳食結構,含鈣量都很低,必須注意加用一些補鈣食品。由於鈣吸收困難,補鈣效果較慢,要改善症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二年的時間,應當貫徹"多品種、常變換、多攝入、經常化"的思想,堅持不懈,才能獲得補鈣保健的理想效果。

6、結石患者也需補鈣

人體內不論是膽結石、腎結石或其它部位結石,主要成分都是不溶性鈣鹽。過去一種理論認為,發病原因是由於機體攝入了過多的鈣,引起了鈣在體內的沉積。在此理論指導下,提出結石症病人要少吃含鈣多的食品,以利於預防和治療結石。但近年的研究發現,結石症並非是由攝入過多的鈣所致,而是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結果。

我國的營養學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從飲食中攝取的鈣目前尚處在機體需要量的下限以至低於下降,這其中包括那些患有結石症的患者。大多數現代人由於攝入過於精製的飲食,所以導致鈣攝入不足,機體經常處於一種缺鈣的狀態。鈣在體內的代謝平衡是由一個被稱之為鈣代謝穩定系統控制的。這一系統包括甲狀旁腺及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維生素D等,根據攝入及排出的量,調整著鈣在體內各部分的平衡。主要是血漿與骨骼中鈣的平衡。人體缺鈣首先表現在血漿中,由於血漿低鈣,為維持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機體不得不動用骨骼貯存的鈣。當體內經常處於一種缺鈣的環境時,鈣平衡系統既要維持血漿中鈣的正常濃度,又要維持骨骼中的正常含量,往往是顧此失彼,嚴重時就發生了代謝紊亂,醫學上也稱之為"血鈣自穩定系統失調"。這種失調的結果就是異常的"鈣遷徙",即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的反常現象。

鈣的異常遷徙,可引起一些表面看似乎很矛盾的疾病,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結石、動脈硬化等。而且這些疾病往往在一個患者身上就有幾種並存。日本內分泌專家藤田拓指出:"這種鈣質從骨骼向軟組織和血液中遷徙的現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徵"。其根治方法只有通過補鈣,刺激血鈣自穩定系統恢復平衡,最終達到降低血鈣與軟組織鈣的的含量,增加骨鈣的目的。因此,結石與骨質增生的患者同樣需要補鈣。

結石病人補鈣,首選活性離子鈣如珍珠鈣、巨能鈣等。同時注意大量飲水,避免攝入含有草酸和磷酸鹽的食品,如荸薺、莧菜、菠菜、茭白及竹筍、筍乾等,如吃上述疏菜也應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草酸和磷酸鹽。適當限制攝入高磷食品,如乳品和肉類。另外注意多食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品,前者如海藻、葵花子、黃豆、杏仁等;後者如酒釀、 糙米、蜂王漿、黃豆、黑豆及發酵類麵食等。

7、小兒佝僂病補鈣還是補"維D"

隨著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和嬰兒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數母親對小兒佝僂病有一定的了解。由於各種宣傳媒介的影響,一般人誤認為在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時往往以補鈣為主,而實際上,小兒佝僂病的本質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只有補充維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說,缺鈣是小兒佝僂病的表現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卻是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小兒稱嬰兒,其喂養以乳類為主,嬰兒期常見的佝僂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的發病原因是:1、 維生素D攝入不足防礙鈣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維生素D均不能滿足嬰兒營養的需要,特別是牛乳中鈣磷含量比例不適當更妨礙其吸收。2、 日光照射不足,體內生成維生素D缺乏。3、生長發育速度快, 骨骼生長迅速,相對地缺乏維生素D。4、肝膽、 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

維生素D對嬰兒體內鈣磷代謝的功能包括:1、 促進腸道粘膜細胞對鈣磷的吸收。2、促進腎對鈣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鈣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鈣濃度。3、促進成骨代謝,利於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維素D時,服用再多的鈣,身體也難以吸收和利用。正確的認識是,小兒佝僂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絕對性和相對性地缺乏維生素D,繼而導致鈣磷吸收障礙,其表現為常見的佝僂病。

預防小兒佝僂病的原則應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飲食應富含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2、小兒出生滿月後應常抱出戶外活動。3、小兒生後1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單位。 早產兒出生後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單位,3個月後減至每日400單位。4、 由於嬰兒期以乳類喂養為主,每日攝入的鈣量已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不須特殊補鈣。5、二歲後小兒生長相對減慢,戶外活動增多, 故一般無須補充維生素D。6、當確定嬰兒患佝僂病, 應當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總之,補充維生素D來防治小兒佝僂病,才是根本。

8、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麼?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後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後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

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麼,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製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製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葯,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製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9、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佝僂病,成人則可發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鬆症。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

閱讀全文

與小兒術中補鈣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6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3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8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9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9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4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0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6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1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7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2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4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7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2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