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始食用油加工方法
把原料加熱蒸炒 壓成餅裝 放入容器中 並用木頭擠壓 把原料中的食用油擠壓出來
B. 食用油的化學提煉法
食用油的化學提煉法,即浸出法,是一種基於萃取原理的制油工藝,具體說明如下:
1. 原理: 利用油脂和有機溶劑相互溶解的性質,將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來。
2. 過程: 將油料破碎壓成胚片或膨化後,用有機溶劑和油料胚片在浸出器內接觸。 通過加熱汽提的方法,脫除油脂中的溶劑,得到食用油。
3. 優點: 出油率高:相比壓榨法,浸出法能顯著提高出油率。 加工成本低:由於出油率高,相應的加工成本降低。 粕餅質量高:浸出法製得的粕餅殘油少,質量高,適用於飼料行業。
4. 分類: 按操作方式:可分為間歇式浸出和連續式浸出。 按接觸方式:可分為浸泡式浸出、噴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按生產方法:可分為直接浸出和預榨浸出。
5. 安全性: 浸出油廠使用的正己烷必須是食品級的,且經過重金屬脫除處理,確保殘留量不會對生產的油造成危害。 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於前段製取工藝,而是主要由後續的精煉工藝決定。
6. 標識要求: 我國國標規定食用油外包裝上必須標明製取工藝,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C. 大豆油如何壓榨
食用油的生產過程都需要經過壓榨和提煉這兩個程序。
(1)壓榨過程
食用油壓榨方法分為機械壓榨(分為高溫物理壓榨和低溫物理壓榨)和溶劑壓榨(也稱浸出法)。
高溫物理壓榨法,先用螺旋式的壓榨器將油籽壓碎,然後經過120℃高溫、高壓將油壓榨出來。
浸出法一般採用的溶劑是乙烷(六號輕汽油),乙烷能將油籽中百分之九十八的油榨出。之後,再議150℃高溫將溶劑蒸發。一部分乙烷會留在油內,乙烷對人體有害,而且對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大。
因為生產效率問題,一般大型食用油製造廠都會採用溶劑和高溫高壓來提取油籽的油分。但高溫對油的質量破壞影響也很大。
當然還有一些生產商為保持食用油的質量,會以低溫物理壓榨法,將油壓出。這種方式的壓榨器將油籽壓碎,用高壓將油榨出。這種方法的效率比高溫、溶劑法低很多,出油率大約只有60%,但是可以完全保證食用油的質量。
(2)提煉過程
壓榨的過程中,經過高溫高壓、溶劑等程序後,油會變得惡臭、顏色灰暗,所以大型食用油生產商通常都會將食用油提煉,去除雜質。提煉過程包括漂白、除臭、去膠、添加色素、香味等。
以低溫物理壓榨的食用油,通常不需要這些步驟,主要以過濾為主,保留了油籽的風味,包括天然香味、天然色素、微量元素等等。
可見,油的壓榨方法對食用油的成品質量影響非常大,不容忽視。
(3)食用油提煉機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種類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為壓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種類可分為大豆原油,轉基因大豆油。
從營養價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微溶於乙醇,能以一定比例溶解與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