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中國古代計算方法有什麼

中國古代計算方法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3-06 21:13:28

1. 古代人計算的方法叫什麼

中國古代人計算的方法叫籌算,因為它在處理大數時用籌來替代所以叫籌算。

2.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計算方法一記算方法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中國曾經在早期計算工具的發明創造方面寫過光輝的一頁。遠在商代,中國就創造了十進制記數方法,領先於世界千餘年。

到了周代,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這是一種用竹、木或骨製成的顏色不同的小棍。計算每一個數學問題時,通常編出一套歌訣形式的演算法,一邊計算,一邊不斷地重新布棍。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是用算籌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結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盤是中國的又一獨創,也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計算工具,最初大約出現於漢朝,到元朝時漸趨成熟。珠算盤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過有益的作用,而且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發明創造指南車、水運渾象儀、記里鼓車、提花機等,不僅對自動控制機械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對計算工具的演進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張衡製作的水運渾象儀,可以自動地與地球運轉同步,後經唐、宋兩代的改進,遂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

記里鼓車則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數裝置。提花機原理對計算機程序控制的發展有過間接的影響。中國古代用陽、陰兩爻構成八卦,也對計算技術的發展有過直接的影響。萊布尼茲寫過研究八卦的論文,系統地提出了二進制算術運演算法則。他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二進製表示法就是中國的八卦。

3. 中國古代計量事物多少的方法有那些

數量觀念是原始思維活動中的基本邏輯觀念之一,人類原始計量、記錄思想萌生於當時的客觀實踐,並隨即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會計行為——原始計量、記錄行為,也萌生了人類最早的會計記賬方法。
人類最為古老的記賬方法並不像我們今天所運用的會計記賬方法這樣具有自己鮮明的專業特性,它具有史前文化的基本特點,即會計記賬方法在其產生之初,兼具人類原始的語言、文字、繪畫、數學及統計各方面的內容。
一、舊石器時代的計量、記錄方法
在距今約十至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剩餘物品的出現,人類自身的生產發展得到了相對充足的物質保障,原始部落里的經濟關系隨之復雜起來。這時單憑頭腦記數、記事及其默算已無法組織生產活動與合理地分配、儲備物品。客觀現實迫使人們不得不在頭腦之外的自然界去尋找幫助進行記事的載體,以及進行計量、記錄的方法。
人類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所採用的計量、記錄方式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簡單刻記方式或方法,二是直觀繪圖記數、記事方式或方法。
簡單刻記是原始人最初採用的一種計量、記錄方法。他們通常以堅硬的石器作為刻劃的工具,
在石片、骨片等載體之上刻劃出一排排單線條的淺紋道,或者是在樹木或木板上刻出若乾重復的缺口,形成通常只有刻劃者自己可以體會出來的代表一定數量的標記,或是記載某種事物的標記。
在中國山西峙峪人(距今約28000多年)遺址,發現幾百件有刻紋的骨片,有的刻著直道,
數目多寡不一,歷史學家認為那可能是用來表示數目的。而在同一時期的甘肅劉家岔遺址、
北京山頂洞人遺址都發現有「刻紋的鹿角」。
大量的考古發現已經證實,大多數刻劃線條與所刻缺口都含有一種具體數的概念。而直觀繪圖記數、記事方式則是與簡單刻記並存的一種計量、記錄方法。

4. 古代人的計算方法有(3個)

1、結繩計數

結繩計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

如藏族、彝族等,雖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識字的人中間都還長期使用這種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就收藏著一副高山族的結繩,由兩條繩組成:每條上有兩個結,再把兩條繩結在一起。

有趣的是,不但我們東方有過結繩,西方也結過繩。看樣子,咱們這個星球早就像個地球村了,只不過那時還沒有電報電話。傳說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馬守一座橋,要守60天。

為了讓將士們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長長的皮條,把上面系了60個扣。他對守橋的官兵們說:「我走後你們一天解一個扣,什麼時候解完了,你們就可以回家了。」

2、書契記數

書契記數是指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書契記數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保存,不易損壞。

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岳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3、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而它們的發明,同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4、珠算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申報的珠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中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5、割圓術

3世紀中期,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首創割圓術,為計算圓周率建立了嚴密的理論和完善的演算法,所謂割圓術,就是不斷倍增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求出圓周率的方法。

5. 古時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不清楚,你要問計算時間還計算什麼?

上元積年的計算和一次同餘式組解法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鍾表傳入中

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鍾表的普及,人們將

「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的一種計算方法,相當於今二次內插公式。它的發展與古代天文學的發展緊密相關。歷法的編制需要預告五星的方位,尤其是日、月食的預告更需要計算日(視運動)、月的准確位置。最初,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天體的運動都是勻速的。東漢賈逵發現了月行不勻。南北朝時張子信發現日行亦不勻。這種不勻是由於天體軌道是橢圓而引起的。介於兩次觀測之間某一時刻的日月位置,可由招差法計算。

6.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1、時

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

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歷法漸密, 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 這些計時名稱常常出現。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旦暮」就是指平旦與黃昏的時 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2、刻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如《西遊記》第九 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 凌晨04:12。

(6)中國古代計算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7. 古代有多少種計算方法

中國古代
,可以利用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記錄時間,是古人的計時器。

8. 古代計算工具有哪些

有算籌、算盤。

1、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

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8)中國古代計算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1、算籌的計算規則

按照中國古代的籌算規則,算籌記數的表示方法為: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再用縱式,千位再用橫式,萬位再用縱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這樣從右到左,縱橫相間,以此類推,就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數了。

由於它位與位之間的縱橫變換,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擺法,所以既不會混淆,也不會錯位。毫無疑問,這樣一種算籌記數法和現代通行的十進位制記數法是完全一致的。

2、算盤的計算規則

從右往左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以此類推。最右邊第一豎排,下面五個珠子代表一二三四五。當到五時,就撥動上面一個珠子。下面一個珠子代表一。上面一個珠子代表五。當第一豎排滿十了就進到十位。同理。後面也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算籌

9. 中國古代有什麼計數方法

一、」正」字的記數方法

在中國古代,就有畫「正」字的記數方法,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

在清末民初,戲園(茶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場所,每天戲園里要迎來很多觀眾。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門票這種東西,戲園就安排案目在戲院門口招徠看客,領滿五位入座。

司事便在大水牌上寫出一個「正」字,並標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設有八仙桌,看客可邊品茶邊看戲。稍後由案目負責計數、收費。到散場結賬時准確無誤。

這個方法隨著戲院實行門票制而被廢棄了,但是作為一種簡明、易懂、方便的記數法,一直流行於民間。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二、算籌計數法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

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

(9)中國古代計算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生活中我們常用的是十進制計數法,所謂「十進制」,就是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單位等於十個小單位,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十」。

計數單位應包含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兩大塊,並按以下順序排列:……千億、百億、十億、億、千萬、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個(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整數部分沒有最大的計數單位,小數部分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寫數時如果有小數部分要用小數點(.)把整數和小數分開。

參考資料:網路——算籌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計算方法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頸腰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218
一筆畫月季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8
雨井與管道連接方法 瀏覽:682
a2圖紙折疊方法視頻 瀏覽:714
用手機鍛煉的方法 瀏覽:512
貼牆倒立的正確方法 瀏覽:282
電磁治療儀器使用方法 瀏覽:251
科學研究方法通常有哪些 瀏覽:813
折紙最簡單的方法小星星的折法 瀏覽:644
游泳中暑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839
防靜電表測量方法 瀏覽:271
完善高中教學方法 瀏覽:830
鼠年茅台鑒別方法 瀏覽:385
手機殼包漿方法 瀏覽:431
羽毛球空手訓練方法 瀏覽:386
在雲南種菜有哪些方法 瀏覽: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554
十種頸椎病治療方法 瀏覽:454
單人訓練模式開啟方法 瀏覽:122
種植百合土壤消毒方法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