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種育苗:1.播種期:夏光甘藍,3月至7月上旬播種;京豐一號、秋甘藍7月上、中旬播種;越冬甘藍、雞心包、牛心包、春豐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每畝用種量50—75克。
2.育苗:選擇肥沃、爽水的菜土,播種前翻耕烤曬過白,然後整細整平,每畝施1500公斤腐熟人糞尿液、碧卡菌肥5公斤作基肥,干後耙勻,使土肥融合,再行播種,每平方米播種子10克。然後蓋上一層過篩後的發酵煤灰土,乾旱時,搭平棚進行遮陽(,長期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及時除雜除草,噴施葯劑防治病蟲。
二、大田栽培:1.苗齡:在25—30天之間。2、移栽:選擇健壯苗子帶士移栽。密度為夏光甘藍株行距35×45厘米;秋甘藍京豐L號株行距40×45厘米;雞心、牛心、春豐越冬春甘藍株行距35×40厘米。 3、大田整土:施基肥,移栽前15—20天左右,先將大田上翻挖轉來,任其烤曬10天左右,再行整土,粗整一次,移栽前2天再行細整一次,然後施入基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液2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草木灰或火土灰1 50—200公斤、巴內達碧卡復合肥5公斤。為使肥效集中,可將基肥直接施於植穴內,待干後再將穴土拌勻,以待移栽。移栽後每株苗子都澆一點壓兜水,每株0.5公斤,以後每天澆一次復水直至成活。 4、追肥、灌水抗旱:成活後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用10%的人畜糞稀液追施,畝施600-800公斤。以後於攤盤期、結球前、中期追肥3-4次,追肥濃度為30-40%,數量為每畝1500公斤左右,追肥以人糞尿、豬肥等為主,可加一點氯化肥,一般每100公斤加尿素0.5公斤即可。再就是整個生育期內,化肥只宜加2次以下,以免影響品質。在基肥一樣的情況下,春甘藍在冬季一般以澆清水進行抗旱保苗為主,但澆清水也不宜過多,只要菜苗長勢較好,沒有出現缺水,就不要澆水。開春後,春甘藍生長迅速,此時宜追肥2—3次40%左右濃度的重肥,1次在株間葉長滿田土,稱為「封行」時進行,另1—2次在結球前、中期進行。每畝施人糞尿液1500公斤左右。
5、防治病蟲:包菜蟲害有:菜青蟲、蚜蟲、菜螟、斜紋夜蛾、小菜蛾、黃條跳甲等,可用碧卡蔬果專用葉面肥1000倍液稀液、乙醯甲胺磷500—800倍液稀液、甲基異柳磷500—600倍稀液防治。包菜病害有:軟腐病、菌核病、黑腐病等等,可採用80%代森鋅5000倍稀液、百菌清600倍稀液、敵克松原粉600倍稀液噴施或灌澆病株及周圍健株根部進行防治。
『貳』 葉仙怎樣種
葉仙對土壤要求不嚴,栽培方便,管理也粗放,室內、室外均能培養。
長勢快,莖枝茂盛,應注重整形、修剪、不然會影響觀賞。每月澆施1次腐熟人畜糞尿或豬糞水、復合肥和磷鉀化肥。冬季只要搬入室內,保持2~5℃的溫度,即能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多用扦插,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冬插須在溫室內進行)。
操作時,剪取約10厘米長的莖枝、隨即插入砂質土中,插後澆水,通常兩周後成活,這一亞科三個屬的品種,都喜歡在高溫多濕季節繁殖,扦插容易,是嫁接仙人掌類,特別是球類的砧木材料,親和力相當強,簡便易行。
全草能供葯用,性涼,涼血散淤,能主治咯血、跌打損傷和腫痛等症。
『叄』 葉仙的養殖注意事項有哪些怎麼種植好
相信很多人在種植綠植的時候都會選擇種植葉仙,這種植物它對土壤的要求不僅非常的低,而且能夠滿足自己在家種植綠植的願望。所以對於葉仙的種植來說它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否則就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夜間的種植失敗,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如何在種植葉仙的過程中將它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
因為很多綠植都是需要充足的養分才能夠更好的生長,所以我們在種植葉仙的時候需要每個月施加2~3次的肥料才能夠讓他們更好的生長,吸收更多的養分才能夠促進他們的健康。但是我們不能夠將肥料施加的過濃或者是生肥料,這樣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也會讓他們的重視變得更加艱難。
『肆』 種生薑的種植方法與視頻
我沒有視頻,你可以搜一下具體的種植方法做個參考。
『伍』 蘑菇怎麼種植方法視頻
蘑菇的種植技術如下,看你是不是能夠有幫助。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陸』 荸薺怎麼種植方法視頻
加強栽培管理,除注意正常合理密植和不同階段的水、肥管理外,要特別注意氮、磷、鉀肥的配比,尤其要增施磷、鉀肥,不要偏施氮肥,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田間病株要及時拔出,病葉、病株、病桿要集中燒毀;要實行輪作
『柒』 盆栽秋葵的種植方法視頻
秋葵幼苗後要盡早移植。長時間放置的話,幼苗就會在原來的盆內生長,不易取出。從盆內取出時,注意不要傷到幼苗的根部。
1、栽培容器底部鋪好防蟲網,放入2cm厚的缽底石。
2、放入有機培養土,厚度約為栽培容器的一半。
3、一手握住幼苗根部,一手取下種植盆,拿出幼苗。要點:不要粗魯地拔出幼苗,以免傷到根部,應慢慢地從盆內取出幼苗。
4、輕輕揉搓幼苗根部的土,將幼苗一株一株地拆開。
5、將幼苗均勻地種於栽培容器內,有機培養土要加到蓋住幼苗根部。
6、使用灑水壺澆水。要澆透,直到栽培容器底部流水。剛種植完要置於陰涼處。次日開始置於向陽處。要點:每天澆一次水,炎熱的夏季里,要早晚各澆一次,水要澆透。
7、約兩周後。新葉長出來了,幼苗稍稍長高,新葉漸漸長出。置於光照良好處,要多澆水。要點:從這時候起,每10天施1次有機肥料。液體肥料可在澆水時使用,固體肥料置於表土上即可。注意事項:菜葉背面發現了一個個白色的小點!?菜葉背面和莖上附著許多鹽一般的結晶粒。請放心,這是秋葵的分泌物,不是害蟲。這些結晶顆粒有利於秋葵的生長,無需去除。
8、約1個半月後。幼苗長得好高,此時幼苗長到了40~50cm,花蕾馬上要開花了!為了多開出些花,要施有機肥料,但不要施肥過度。秋葵開出乳白色的花朵,被譽為蔬菜中最美的花,但清晨開放,中午前就凋零,極為短暫。花謝後結出豆莢。
9、約兩個月後。開花約10天後,豆莢長到6~7cm,此時就可以收獲了。採摘時用剪刀從豆莢的根部剪掉。其餘尚未成熟的豆莢還要繼續吸收營養,因此還要摘掉已收獲莖桿上的葉子。要點:秋葵生長快,不要錯過收獲期。豆莢如果長得過大,會變得很硬。
『捌』 水仙怎麼種植方法視頻
栽培
水仙栽培有旱地栽培、水田栽培與無土栽培等三種方法。
一、旱地栽培
每年挖球之後,把可以上市出售的大球挑出來,餘下的小側球可立即種植。也可留待9一10月種植。一般認為種得早,發根好,長得好。種植時,選較大的球用點播法,單行或 寬行種植。單行種植時用6x 25厘米的株行距,寬行種植的用6x15厘米株行距,連續種3-4行後,留出35-40厘米的行距,再反復連續下去。旱地栽培的,養護較粗放,除施2-3次水肥外,不常澆水。單行種植的常與農作物間作。
二、水田栽培
(一)種球選擇與分級栽培
種球選擇甚為嚴格,要求選無病蟲害、無損傷、外鱗片明亮光滑、脈紋清晰的作種球,並按球的大小、年齡分三級栽培。
1.1年生栽培:從2年生栽培後的側球(也叫鑽子頭),或從不能作二年生栽培的小鱗莖中選 出球體堅實、寬厚、直徑約3厘米的作種球。用撒播、條播或點播法栽培。每畝約栽2、3萬株。
2.2年生栽培:經過1年生栽培後,球成圓錐形,從中選出堅實、頂租、直徑約4厘米以上的作種球、栽培養護較1年生的細致。每畝約栽8000-l0000株。
3.3年生栽培:3年生栽培也叫商品球栽培。是上市出售、供觀賞前的最後一年栽培,其栽培管理極為精細,至為重要。它是從經過2年生栽培的球中,選出球形闊、矮,主芽單一,莖盤寬厚、頂端粗大、直徑在5厘米以上的球作種球,種前剝掉外側球,並用閹割法除去內側芽,使每球只留一個中心芽。每畝約栽5000株。
栽培要點
1.耕地浸田:8-9月把土地耕松,然後在田間放水沒灌,浸田l一2周後,把水排干。隨後再耕翻5-6次,深度在35厘米以上,使下層土壤熟化、松軟,以提高肥力,減少病蟲害和雜草,並增加土壤透氣性。
2.施肥作畦:水仙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料作基肥。3年生栽培,每畝需要有機肥5000-l萬公斤,適當拌一些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約20-50公斤,2年生栽培用肥量減半,1年生栽培的可以更減少些。這些肥料要分幾次隨翻地翻入土中,使土壤疏鬆,肥料均勻,然後將土壤表面整平,作成寬120厘米,高40厘米的畦,溝寬約35 -40厘米。畦面要整齊、疏鬆,溝底要平滑、堅實,略微傾斜,使流水暢通。
3.種球閹割:為了使鱗莖球經過最後一次栽培後飛躍增大,有利於多開花,需採用種球閹割手術。這項手術的原理與一般植物剝芽一樣,是使養分集中,主芽生長健壯,翌年能獲得一個碩大的鱗莖球。不同的是它的側芽是包裹在鱗片之內的,不剖開鱗片就無法去除側芽。閹割的技術難度較大,操作時要涇渭分明,既要去掉全部側芽,又不能傷及主芽及鱗莖盤。側芽居於主芽扁平葉面的兩側,閹割時,首先對准側芽著生的位置,然後用左手拇指與食指捏住鱗莖盤,再用右手操刀閹割。閹割刀寬約1.5厘米,刀口在先端為回頭形。閹割時,挖口宜小,如果誤傷了鱗莖盤與主芽時,球就無用,應拋棄之。加發現內部鱗片有黑褐色斑駁者,也應拋棄不用。
4.種球消毒:種植前用40%的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球5分鍾;或用0.1%的升汞水浸球半小時消毒。如有蟎存在,可用0.1%的三氯殺蟎醇浸種10分鍾。
5.種植:漳州10月下旬種植,上海多在9月底-10月上旬種植。由於水仙葉片是向兩側伸展的,因此採用的株距較小、行距較大,3年生栽培用15x 40厘米的株行距,2年生栽培用12x 35厘米的株行距。種植時要逐一審查葉片的著生方向,按未來葉片一致向行間伸展的要求種植,以使有充足的空間。為使鱗莖堅實,宜深植。l、2年生栽培,深約8-10厘米,3年生栽培,深約5厘米。種後覆蓋薄土,並立即在種植行上施腐熟肥水。種後清除溝中泥塊,拉平畦面,並立即灌水滿溝。次日把水排干,待泥粘而不成漿時,整修溝底與溝邊並予夯實,以減少水份滲透,使流水暢通。修溝之後,在畦面蓋稻草,3年生者覆草宜厚,約5厘米,l、2年生者,覆草可薄些。覆草時,使稻草根伸向畦兩側溝中,梢在畦中重疊相接。種植結束後放水,初期水深約8一10厘米,l周後加深到15-20厘米,水面維持在球的下方,使球在土中,根在水中。深達溝水中,根梢在畦頭的中央重疊相接。初期溝水深約8一10厘米,l周後再加深到15-20厘米,水面維持在鱗莖球下方,使根在水中,球在土中。
養護
水仙由種植到挖球,需要在田間生長6-7個月。要長成一個理想的鱗莖,除上述基礎工作外,主要靠養護。
1.灌水:溝中經常要有流水,水的深度與生長期、季節、天氣有關,花農有"北風多水,西南少水,雨天排水,晴天保水"的原則。一般天寒時,水宜深;天暖時,水宜淺;生長初期,水深維持在畦高的3/5處,使水接近鱗莖球基部。2月下旬,植株已高大,水位可略降低,晴天水深為畦高的l/3,如遇雨天,要降低水位,不使水淹沒鱗莖球。在4月下旬一5月,要徹底去除攔水壩,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