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預應力鋼筋張拉力計算方法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計算
預應力鋼絞線共4束,採用Φj15.24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控制應力 σcon=0.75Ry=1395Mpa,單根張拉控制力F=1395×140=195.3KN。
100%σcon理論伸長量計算 伸長量計算公式如下:
② T梁張拉預應力鋼束計算公式
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中關於預應筋伸長值的計算按照以下公式:
ΔL= PP×L/Ay×Eg
其中:PP——預應力鋼絞線平均拉力(KN)。
L——預應力鋼絞線長度(cm)。
Ay——預應力鋼絞線截面面積(cm2)
Ep——預應力鋼材彈性模量(N/mm2)
平均張拉力按下式計算:
PP=P[1-e-(Kx+μ*θ)]/(Kx+μ*θ)
其中:P—預應力鋼材張拉端的張拉力(KN)
X—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孔道長度(m)
θ—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曲線孔道部分切線的夾角之和(red)
μ—預應力鋼絞線與孔道壁的摩擦系數(預埋波紋管取0.25)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預埋波紋管取0.0015)
還有什麼需要的可以留下油箱,我可以發一份具體的計算書給你看看,參考著計算。
③ 後張法預應力梁鋼絞線的預應力和伸長值怎麼計算
理論伸長值可以按照下式計算
△L=F/A×L/E或△L=(F×L)/(E×A)
F――錨索張拉力(KN)
A――鋼絞線截面積(mm2)
E――鋼絞線彈性模量(Mpa)
L――鋼絞線受力長度為自由段、錨墩及墊層厚度、千斤頂及錨具長之和(mm),注意直線段和圓曲線段要分開計算的。
計算特點
1、截面計算和預應力損失計算
體外預應力鋼筋與混凝土截面變形不協調,在應力計算中不能將體外預應力鋼束面積計入換算截面的特徵。
由於管道在結構體外,直線段體外預應力鋼束的摩阻損失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曲線段體外預應力鋼束的摩擦系數與採用的體外預應力鋼束類型有關。
由於截面變形造成的預應力損失需根據體外預應力體系與結構的粘結關系來計算。這部分包括混凝土彈性壓縮損失和混凝土徐變、收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若體外預應力鋼束為無粘結形式,則這部分損失計算與錨固點間相對位移差有關。故其計算方法與體內預應力鋼束不同。
2、體外預應力鋼束在轉向結構處的滑移
體外預應力鋼束在轉向結構處是否產生滑移以及由於滑移引起的應力重分布,需根據體外預應力體系與結構的粘結關系來判斷。若鋼束在轉向點固定,則體外預應力鋼束在轉向結構處無滑移發生;若在轉向處可以滑移,則需要根據轉向結構兩端的鋼束拉力差和鋼束在轉向處的摩阻來判斷是否發生滑移。
3、體外預應力鋼束的二次效應
體外預應力鋼束僅在錨固和轉向位置處,才能與結構的豎向位移相協調,豎向約束點越少,結構變形時體外預應力鋼束偏離原位置就越多,這就是體外預應力鋼束的二次效應。二次效應是體外預應力結構在彈性階段區別於體內預應力結構的特徵之一。由於二次效應考慮的是體外預應力鋼束與結構豎向變形的差異,故這種效應是非線性的,對二次效應的研究必須考慮結構的非線性影響。
預應力[prestressing force]: 預應力是為了改善結構服役表現,在施工期間給結構預先施加的壓應力,結構服役期間預加壓應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載導致的拉應力,避免結構破壞。常用於混凝土結構,是在混凝土結構承受荷載之前,預先對其施加壓力,使其在外荷載作用時的受拉區混凝土內力產生壓應力,用以抵消或減小外荷載產生的拉應力,使結構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產生裂縫或者裂得比較晚。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是在結構承受荷載之前,預先對其施加壓力,使其在外荷載作用時的受拉區混凝土內力產生壓應力,用以抵消或減小外荷載產生的拉應力,使結構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產生裂縫或者裂得比較晚。
④ 預應力怎麼計算
重量計算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kg)。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鋼的密度為:7.85g/cm3,螺紋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斷面直徑mm,如斷面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每米重量=0.00617×122=0.888kg重量表Φ6=0.222㎏ Φ8=0.395㎏ Φ10=0.617㎏ Φ12= 0.888㎏ Φ14= 1.21㎏ Φ16=1.58㎏ Φ18=2㎏ Φ20=2.47㎏ Φ22= 3㎏ Φ25=3.86㎏ (0.617為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的重量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 鋼筋的重量=鋼筋的直徑*鋼筋的直徑*0.00617 一般計算時Φ12以下和Φ28的鋼筋取小數點後3位,Φ14到Φ25的鋼筋取小數點後2位。工程計算一、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二)各類鋼筋計算長度的確定 鋼筋長度=構件圖示尺寸-保護層總厚度+兩端彎鉤長度+(圖紙註明的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 式中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長度、鋼筋搭接長度、彎起鋼筋斜長的增加值以及各種類型鋼筋設計長度的計算公式見以下: 1、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註:(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鋼筋的彎鉤長度 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有300、450、600三種,其彎起增加值是指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長度之間的差值。 4、箍筋的長度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D不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一般結構的,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箍筋的長度兩種計算方法: (1)可按構件斷面外邊周長減去8個砼保護層厚度再加2個彎鉤長度計算。 (2)可按構件斷面外邊周長加上增減值計算。 增減值P 抗震結構1350/1350-88-33-202278133增減值=25×8-27.8d 一般結構900/1800-133-100-90-66-330增減值=25×8-16.75d 一般結構900/900-140-110-103-80-50-20增減值=25×8-15d (三)鋼筋的錨固長度 鋼筋的錨固長度,是指各種構件相互交接處彼此的鋼筋應互相錨固的長度。設計圖有明確規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按圖計算;,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則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計算。 GB50010—2002規范規定:(1)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2)圈樑、構造柱鋼筋錨固長度 (四)鋼筋計算其他問題 在計算鋼筋用量時,還要注意設計圖紙未畫出以及未明確表示的鋼筋,如樓板中雙層鋼筋的上部負彎矩鋼筋的附加分布筋、滿堂基礎底板的雙層鋼筋在施工時支撐所用的馬凳及鋼筋砼牆施工時所用的拉筋等。這些都應按規范要求計算,並入其鋼筋用量中。計算實例(1)鋼筋混凝土現澆板如圖所示計算10塊板的鋼筋工程量 解:①Φ8=(2.7-0.015×2)×[(2.4-0.015×2)÷0.15+1]×0.395=2.67×13×0.395=13.71kg ②Φ8=2.37×19×0.395=17.79kg ③Φ12=(0.5+0.1×2)×[(2.67+2.3)×2÷0.2+4]×0.888=33.56kg ④Φ6.5=(2.67×6+2.37×6)×0.26=7.86kg 小計:Φ10以內:(13.71+17.79+7.86)×10=393.60kg Φ10以上:33.56×10=335.60kg 鐵馬鋼筋按經驗公式1%計算: Φ10以內:(393.60+335.60)×0.01=7.29kg
⑤ 鋼絞線伸長量怎麼計算
預應力鋼絞線伸長量計算方法
1、預應力鋼絞線張拉理論伸長量計算公式:ΔL=(PpL)/(ApEp)
式中:Pp――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
L――預應力筋的長度(mm)
Ap――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mm)
Ep――預應力筋的彈性模量(N/mm*mm)
2、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預應力筋平均張拉力(N)
P――預應力筋張拉端的張拉力(N)
x――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孔道長度(m)
θ――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曲線孔道部分切線的夾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 (0.0015)
μ――預應力筋與孔道壁的摩擦系數 (0.25)
(5)預應力鋼絲束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預應力鋼絞線是由2、3、7或19根高強度鋼絲構成的絞合鋼纜,並經消除應力處理(穩定化處理),適合預應力混凝土或類似用途。
預應力鋼絞線的主要特點是強度高和鬆弛性能好,另外展開時較挺直。常見抗拉強度等級為1860兆帕,還有1720、1770、1960、2000、2100兆帕之類的強度等級。這種鋼材的屈服強度也很高。
在多數後張預應力及先張預應力工程中,光面鋼絞線是最廣泛採用的預應力鋼材。模拔鋼絞線主要用於提升工程,也用於核電之類的工程。鍍鋅鋼絞線常用於橋梁的系桿、拉索及體外預應力工程。塗環氧樹脂的鋼絞線用途和鍍鋅預應力鋼絞線類似。
採用高碳鋼盤條,經過表面處理後冷拔成鋼絲,然後按鋼絞線結構將一定數量的鋼絲絞合成股,再經過消除應力的穩定化處理過程而成。為延長耐久性,鋼絲上可以有金屬或非金屬的鍍層或塗層,如鍍鋅、塗環氧樹脂等。
為增加與混凝土的握裹力,表面可以有刻痕等。模拔的預應力鋼絞線在絞合後經過一次模具壓縮過程,結構更加密實,表層更加適合錨具抓握。製作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unbonded steel strand)採用普通的預應力鋼絞線,塗防腐油脂或石蠟後包高密度聚乙烯(HDPE)就成。
⑥ 無粘結預應力鋼筋長度計算公式
現澆預應力混凝土水池施工中,每段無粘結預應力筋的計算長度應考慮加入一個錨固肋寬度及兩端張拉工作長度和錨具長度,而不是只考慮一個錨固肋的寬度。
下料長度L=0.8x2+0.5x2+3.14x8=27.72兩個錨固肋各計算半個寬度,因為另半個已經含在半周長里了,所以整體來說只要考慮一個錨固肋的寬度即可。水池預應力張力,是上下層相鄰的錨固肋間隔張拉。
無粘結預應力筋所用鋼材主要有消除應力鋼絲和鋼絞線。鋼絲和鋼絞線不得有死彎,有死彎時必須切斷,每根鋼絲必須通長,嚴禁有接點。
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計算,應考慮構件長度、千斤頂長度、鐓頭的預留量、彈性回彈值、張拉伸長值、鋼材品種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具體計算方法與有粘結預應力筋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預應力筋下料時,宜採用砂輪鋸或切斷機切斷,不得採用電弧切割。鋼絲束的鋼絲下料應採用等長下料。鋼絞線下料時,應在切口兩側用20號或22號鋼絲預先綁扎牢固,以免切割後鬆散。
塗料層的作用是使預應力筋與混凝土隔離,減少張拉時的摩擦損失,防止預應力筋被腐蝕等。常用的塗料主要有防腐瀝青和防腐油脂。塗料應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韌性;在-20℃~+70℃溫度內應不開裂、不變脆、不流淌,能較好地粘附在鋼筋上;塗料層應不透水、不吸濕、潤滑性好、摩阻力小。
外包層主要由塑料帶或高壓聚乙烯塑料管製作而成。外包層應在-20℃~+70℃溫度內不脆化、化學穩定性高,抗破損性強並具有足夠的韌性,防水性好且對周圍材料無侵蝕作用。塑料使用前必須烘乾或曬干,避免成型過程中由於氣泡引起塑料表面開裂。
⑦ 預應力鋼絞線理論伸長值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理論伸長值計算公式
曲線預應力筋的理論張拉伸長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計算:
△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
式中: Fj —— 預應力筋的張拉力;
Ap —— 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
Ep —— 預應力筋的彈性模量;
LT —— 從張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長度(m);
K ——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響系數;
u —— 預應力筋與孔道壁之間的摩擦系數;
θ —— 從張拉端至固定端曲線孔道部分切線的總夾角(rad)
預應力束摩擦系數表
預應力筋種類 k u
有粘結鋼絞線(預埋波紋管) 0.0015 0.25
無粘結鋼絞線 0.004 0.09
⑧ 後張法預應力鋼絲束的下料方法
要在預應力施工中准確控制張拉值並盡童減小誤差,就必須弄清鋼絲束中各根鋼掛應
力不均勻程度和各階段預應力損失情況,並盡可能應用比較精確的計算方法.
⑨ 15.2預應力鋼絞線截面面積如何計算
15.2的鋼絞線是由7根鋼絲組成。其中六根邊絲,一根中絲。邊絲直徑5.025mm,中絲直徑5.15mm。因而截面面積為139.82約等於140mm²。
動力用電線路截面計算:
P=1.05×(K1×ΣP1/cosφ+K2×ΣP2+k3ΣP3+k4ΣP4)
η─用電不均衡系數,取值1.05;
P─ 計算用電量(kW),即供電設備總需要容量;
ΣP1 ──全部電動機額定用電量之和;
ΣP2 ──電焊機額定用電量之和;
ΣP3 ──室內照明設備額定用電量之和;
(9)預應力鋼絲束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說明和清單表中經常看到,有15-7Φ5、12-7Φ5、9-7Φ5等型號規格的預應力鋼絞線。
以15-7Φ5為例,5表示單根直徑5.0mm的鋼絲,7Φ5表示7條這種鋼絲組成一根鋼絞線,而15表示每束鋼絞線由15根7Φ5的鋼絞線,總的含義就是「一束鋼絞線由7根直徑5mm鋼絲組成(每束總直徑約15.24mm,尺寸偏差+0.40 -0.20;每根鋼絲直徑約為5.0mm)鋼絞線組成的鋼筋」。
一般截面積按140mm^2計算,理論破斷值=140*1860=260.4kN,按預應力60%-65%標准,可承受拉力156.24-169.26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