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工怎樣孵化雞蛋
一、把蛋放在個棉花固定很保溫的容器(合資),並在插個溫度計,然後找個溫度稍微固定點的熱源。最重要的在於要使溫度計顯示符合以下的溫度
胚齡 溫度
1-6天 38.5-38.0℃
7-12天 38.2-37.8℃
13-18天 37.8-37.6℃
19-21天 37.5-36.9℃
二、注意事項
1、每天都要翻蛋6-8次。這樣做做是為了改變胚胎方位,防止粘連,促進羊膜運動。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15度為宜。一般到18天停止轉蛋。
2、一定要保證溫度接近上面的標准溫度,適宜的濕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熱良好;出雛時適宜的濕度能使殼的質地變脆。具體操作,可以在孵蛋器附近多放幾杯水就好了。
3、雞蛋的挑選,要選擇形狀規則的,而且殼面過粗糙的,蛋殼過堅硬的,以及雙黃蛋都不可以孵化。雞蛋的重量要以55-65克為宜。
(1)傳統孵化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人工孵化注意事項
1、選擇好孵化用的種蛋。
首先要注意種蛋的來源,高產、優質無病的種蛋;其次要選擇雞蛋表面清潔、卵圓形、蛋重50-60克、蛋殼厚薄均勻、顏色正、無破損的種蛋。
畸形蛋如長形蛋、扁形蛋、原型蛋、過大蛋、腰鼓蛋、砂皮蛋、裂紋蛋和用燈照檢時蛋內部粘殼、散黃、蛋黃流動性大、蛋內有氣泡、氣室偏、氣室流動、氣室在中間或小頭的蛋等都不能選做孵化用的種蛋。
2、孵化用的種蛋在10℃—15℃溫度下
保存不要超過3天。
保存時間越長,孵化效果越差。如保存在21℃-25℃的環境下,最多不能超過7天。
3、做好種蛋的消毒。
種蛋產出後,受糞便、灰塵等污染,蛋殼上面有大量的細菌,不但影響種蛋的孵化,而且污染孵化器和用具,傳播各種疾病。種蛋入孵前,必須進行一次消毒。
4、嚴格把握孵化溫度。
種蛋入孵前12小時要進行預熱處理。方法是將種蛋大頭朝上碼在蛋盤里,放在22℃—25℃環境下預熱。
上蛋時間最好在下午4點鍾左右,這樣能使出雛高峰出現時間在白天便於工作。孵化溫度開始至18天的溫度是37.8℃,19-21(出雛)天的溫度是37.5℃—37.3℃。溫度過高,雞胚胎死亡或增加跛腿雞和畸形雞;若溫度低於24℃,經30小時胚胎就會大部或全部死亡。
5、嚴格把握孵化濕度。
種蛋孵化1—18天時需要的相對濕度為50%-60%,19—21天需要的相對濕度為60%-70%。種蛋孵化時濕度適當,可使胚胎受熱均勻;在孵化後期,有利於胚胎散熱;出雛時濕度較高,雛雞容易破殼。
6、孵化時通風。
胚胎發育時需要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氣體,尤其孵化後期,更需要氧氣。氧氣供給不足,雛雞會悶死殼內。通風就是提供新鮮空氣中的氧氣,並能保證孵化器內的溫度、濕度均勻,排除污濁氣體。
7、定時翻蛋。
長時間不翻蛋,胚胎容易與蛋殼膜粘連,影響胚胎發育。翻蛋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胚胎位置,防止胚胎與蛋殼膜粘連,並可適當增加胚胎運動,促進胚胎血液循環。
1—10天:1次/小時,11—16天:1次/2小時,孵化到18天時,停止翻蛋。翻蛋是使整個蛋架向前或向後傾斜45度,翻蛋時要輕、穩、慢。
8、按時照蛋,適時調溫。
頭照看蛋第一步—起眼期。雞蛋孵化到第5天進行頭照看蛋。看胚前,先隨機取蛋30枚平放5分鍾,讓胚胎上浮,照蛋時方可看清。發育正常的胚胎可看到明顯的黑色眼點,若70%有眼點,表明溫度適當,稍微降溫0.2℃左右或維持到10—11天後再降。
9、按時換盤。
將胚胎蛋從孵化器的孵化盤移至出雛盤俗稱換盤。種蛋孵化到18天時換盤,19天時雛雞嘴已入氣室內,開始啄殼,20天陸續出殼,21時出殼結束。
由於孵化機中的溫度不可能絕對均勻,胚胎的發育速度也有一定的差異。為調節胚胎發育速度,換盤時原在上層的胚蛋應換到下層出雛,原在下層的胚蛋應換到上層出雛,原在兩側的胚蛋應調到中間出雛,原在中間的胚蛋應調到兩側出雛。俗語稱「21天不出是壞蛋」。
10、出殼種苗。
雛雞出殼後,應在24小時內接種馬立克疫苗。
❷ 雞蛋怎樣孵出小雞
最簡單的,用一個紙箱紙箱(或木箱)就可以孵小雞,一次能孵30-60個蛋,簡單易行,家家能孵。
孵花方法:根據孵蛋數
量選擇一個紙箱(或木箱),把箱底及四壁用紙湖嚴,箱底和四周圍鋪半寸厚的棉花。將選好的雞
蛋放入箱內。一般不能超過三層,蛋上面放一支溫度計,箱上面用棉被蓋嚴。
使箱內溫度保持在38-
39度,最好每隔6-8小時把雞蛋翻動一次,以保持溫度均勻。孵化到19天時把蛋的頭向上放著,周
圍用棉花圍好,每隔3小時左右涼蛋一次,每次1-2分鍾,過1-2天即出小雞。
(2)傳統孵化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小雞孵化技術
在整個孵化期中,都要人證操作管理,但是根據胚胎發育的特點,有兩個關鍵時期,1日胚齡~7日胚齡和18日胚齡~21日胚齡。
在孵化操作中,盡可能地創造適合這兩個時期胚胎發育的孵化條件,即抓住了提高孵化率和雛禽質量的主要矛盾。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溫,後期重視通風。1日胚齡~7日胚齡為了提高孵化溫度,盡快縮短達到適宜孵化溫度的時間,採取以下措施:
種蛋入孵前預熱,既利雞胚的蘇醒,恢復活力,又可減少孵化器中溫度下降,縮短升溫時間。孵化1天~5天,孵化器進氣孔全部關閉。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消毒孵化器里種蛋時,應在蛋殼表面凝水乾燥後進行,並避開24小時~96小時胚齡的胚蛋。
4.5日胚齡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溫度劇烈下降。整批照蛋應在5日胚齡以後進行。另外,應剔除破蛋。提高孵化室的環境溫度。要避免長時間停電。萬一遇到停電,除提高孵化室溫度外,還可以在水盤中加熱水。18日胚齡~21日胚齡。
雞胚18日胚齡~19日胚齡是胚胎從06-06-30膜呼吸過渡到肺呼吸時期,需氧量劇增,胚胎自溫很高,而且隨著啄殼和出雛,殼內病原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傳播,此期的通過換氣要充分。
❸ 在家裡怎麼孵雞蛋
根據孵蛋數量選擇一個紙箱(或木箱),把箱底及四壁用紙湖嚴,箱底和四周圍鋪半寸厚的棉花,將選好的雞蛋放入箱內進行孵化。
具體方法如下:
1、受過種的雞生出來的蛋,放在燈下照能看見一個黑點,可以孵出小雞。
注意事項:
1、每天都要翻蛋6-8次。這樣做做是為了改變胚胎方位,防止粘連,促進羊膜運動。雞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後仰各15度為宜。一般到18天停止轉蛋。
2、一定要保證溫度接近上面的標准溫度,適宜的濕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熱良好;出雛時適宜的濕度能使殼的質地變脆。具體操作,可以在孵蛋器附近多放幾杯水就好了。
❹ 種蛋常用的孵化方法有哪些
種蛋的孵化方法一般分為自然孵化法和人工孵化法兩種。
自然孵化法就是利用母雞抱窩性孵出小雞,這種方法在農民自給性養雞中被廣泛採用。它所需設備簡單,管理方便,孵化效果也比較好,孵化出的小雞還可由母雞帶領,減少育雛環節;但孵化量小,易受季節性限制,不適合專業化規模養雞。
人工孵化法就是仿照母雞抱孵,人為創造適合雞胚生長發育的各種孵化條件,達到孵出小雞的目的。人工孵化不受季節和有無抱窩母雞的限制,孵化量大,適合專業化規模生產。
人工孵化法又包括機器孵化法和傳統孵化法兩種。
機器孵化法是比較先進的大型人工孵化方法,由於實現了自動控溫、控濕和機械翻蛋,因而操作簡單,管理方便,勞動生產率較高。常用的機器孵化器有平面箱式孵化器、立體孵化機和房間式孵化器。
平面箱式孵化器又有單層和多層之分,其供熱方式目前已大多採用電力式,過去曾採用熱水式、煤油燈式等。平面孵化器一般無翻蛋設備,需定時手工翻蛋。
立體箱式孵化機常根據出雛形式的不同,分為機下出雛、機旁出雛和單機出雛幾種形式。目前,為了滿足胚胎發育要求,又便於防疫消毒和管理,大多採用孵化機和出雛機分離型的單機產品。可以分批入孵,亦可整批入孵。
房間式孵化器是磚砌外殼、無底、架車式。多為整批入孵,孵化量大,佔地少,經久耐用,但需有空調及冷卻設備。
傳統孵化法包括炕孵法、缸孵法和桶孵法等,其供熱方式主要是北方的火炕、溫水及炭火。目前,在邊遠地區仍有應用,但本書不作重點介紹。
❺ 傳統孵化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傳統孵化方法主要分炕孵法、桶孵法和缸孵法三大類。共同特點是設備簡單,成本低廉,不用電力,在溫度控制上符合胚胎發育要求;但憑經驗測溫和調溫,初學者不易掌握,操作時勞動強度大,蛋的破損率高,管理不便。孵化過程一般分為前期給溫階段和後期的自溫階段,不同的孵化方法給溫方式有所不同,但自溫階段均是利用攤床孵化。現簡要介紹如下。
(1)炕孵化法 主要設備和用具有孵化間、火炕、攤床和棉被等。孵化間可用普通民房,要求保溫性能好、通風方便,炕的大小視房間和孵化量而定,炕內設火道,用磚或土坯砌成,炕高一般65~70厘米,寬約180~200厘米,長根據孵化要求和房間而定,炕面鋪谷殼、草席。攤床設置在炕的上方,大小與炕的面積相同,一般為兩層,供自溫孵化時用。棉被和單被用於蓋蛋保溫用。操作方法首先燒炕試溫,要求炕面各處溫度一致,穩定在39~40℃即可孵化。將經過選擇、消毒、預熱的種蛋平放在炕席上,圍上隔條,用棉被覆蓋在蛋的上面。溫度的調節應根據季節、室溫和胚齡情況,通過燒炕次數和時間、蓋被、翻蛋、涼蛋、移蛋等辦法來完成。溫度高時可減少被蓋、提早翻蛋和涼蛋,溫度低時增加被蓋,增加燒炕時間等,孵化至14天後轉入攤床孵化。
(2)缸孵法 孵化設備和用具主要有孵缸、蛋籮等。孵缸用稻草和泥土製成,高100厘米,厚10厘米,內徑85厘米,缸中放一鐵鍋,用泥塗抹牢,鐵鍋離地面30~40厘米,缸壁下端開一25~30厘米的灶口,作燒火加溫用。鍋內放幾塊磚,磚上放一塊木製圓盤,將蛋籮放在上面,每籮放鴨蛋800個左右,蛋籮上面用草蓋子蓋上。缸孵法分新缸期和陳缸期,新缸期1~6天,陳缸期7~13天,以後轉至攤床孵化。操作方法:用炭或木柴在缸底生火,去潮氣升溫,預燒3天,溫度達到39℃可上蛋入孵。入孵3小時後翻蛋,方法三種:①「搶心」將蛋籮內的蛋逐一翻入另一缸蛋籮中,翻蛋時上與下,邊緣和中間的蛋互換位置,翻至中心處,取出180~200個蛋放在一旁待翻空後再將取出的心蛋放在上面。②「搶心取面」翻蛋時先將面上的蛋100個左右放在一旁,翻至中心處取出100個左右,將先取出的面蛋放在中心處,繼續翻蛋,翻完後將取出的心蛋放在上面。③「平缸」翻蛋時將上下、邊緣與中間的蛋交換位置。第一天翻蛋5~6次,第三天開始每天4次,新缸期第一天第一次翻蛋「搶心」,其餘幾次均是「搶心取面」,第二天開始,每天第一次是「搶心取面」,其它幾次是「平缸」。陳缸期的頭二天每天第一次是「取面」,其餘幾次是「平缸」,第三天起,每天4次均是平缸。一般翻蛋前,將溫度略升高些,翻蛋後要加溫到所需溫度。溫度高時用炭灰掩蓋木炭火,撐起缸蓋,溫度低時,稍加大火勢,蓋嚴缸蓋。胚胎產生自溫後上攤床孵化。
(3)桶孵法 又稱炒谷孵化法。主要設備和用具有孵桶、網袋、稻穀、爐灶和鍋等。孵桶為圓柱形木桶,也可用竹篾編織而成的圓形無底竹籮,外麵糊以粗厚草紙數層保溫,內壁襯以稻草編的草墊,緊貼草墊再襯一層紙殼。桶高80~90厘米,直徑60~70厘米,每桶裝蛋800~1000個。裝蛋用的網袋用麻繩編制而成,網眼2×2厘米,網口穿一根網繩(較粗的麻繩),便於翻蛋時提出與鋪開,網長約50厘米,口徑85厘米,每網可裝鴨蛋60個,每層放兩網,一網為邊蛋,一網為心蛋,使蛋成單層均勻平放。操作步驟有炒谷、暖桶、暖蛋、入桶、翻蛋、上攤等。將稻穀放入鍋中炒熱至燙手約40℃左右,倒入桶底,再把事先經過預熱、溫度達38℃的蛋袋平鋪於孵桶的熱谷上(種蛋預熱晴天藉助於陽光曬熱,陰雨天用炒谷「焙蛋」,使蛋溫達到與眼皮相似的程度)。第一袋為邊蛋,散放在桶的四周,第二袋為心蛋,放在桶的中間,然後均勻散熱谷(2.5千克)在蛋上,照此一層蛋一層谷,最後上面放二層熱谷,一層冷谷,加蓋一層棉絮和用稻草編織的「蒲墊」。入桶幾批之後可採取老蛋帶新蛋的辦法,不再用炒谷。
(4)攤床孵化法 攤床孵化是將孵化到一定時期的胚蛋放在攤床上,利用胚胎代謝所產生的熱,並用棉絮、單被、皮紙等覆蓋物調節溫度,進行孵化的一種方法。無論是傳統孵化,還是機器孵化,在孵化後期均可利用胚胎的自溫進行攤床孵化。攤床孵化縮短了加溫期,節約能源,提高了種蛋孵化量和孵化機的利用率,由於攤床環境好,有利於胚胎的散熱和生長發育,能提高種蛋孵化率。
①攤床的製作 1~3層床式木製的長架,分上、中、下三層,也可上下兩層,層間距離80厘米,攤上放一層6~10厘米厚的碎稻草或鋸木等,攤平後上面鋪一層草席,另需一些隔條放在攤的邊緣或蛋的周圍,可防止蛋與攤邊的直接接觸,還需要白布、單被、皮紙、棉絮等覆蓋物用於調節溫度。
②上攤時間 上攤時間因不同品種、不同季節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鴨蛋14天後就可上攤,但在氣溫較低的冬季和早春,一般不宜早上攤床,適宜的上攤時間為21天後,因為此時胚胎的自溫能力較強,便於攤床的管理。
③操作及管理 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增減覆蓋物,翻蛋和改變蛋的位置調節溫度,以滿足胚胎發育的需要。上攤的第一天因為胚胎自身產熱有限,攤上沒有加溫設備,溫度不能太低。在冬季和早春上攤前一天可適當提高攤床室內的溫度,以免上攤後一時升不上去。上攤後管理方法如下。
翻蛋 翻蛋起作增加胚胎運動、調節攤上心蛋、邊蛋溫差的作用。攤上心蛋溫度高於邊蛋。翻蛋時兩人站在攤床兩邊,對立操作,兩手伸向心蛋,將心蛋圍起往邊上趕,再將手臂靠著席子,兩手呈直角將邊蛋往中心方向推,與邊蛋對調,調完後再蓋上覆蓋物。
擺蛋層數及密度 初上攤時疊放兩層,隨著胚齡的增加,自溫能力加強,上層胚蛋可降低密度,或心蛋放一層,邊蛋放兩層。17天後可平放一層,邊蛋應靠緊些,密度大些,心蛋放鬆些。
用覆蓋物調節溫度 通過覆蓋物的增減使胚胎獲得適宜的溫度,這是攤床管理的關鍵。隨著胚齡的增加,覆蓋物由多到少,由厚到薄,蓋的時間由長到短。在氣溫較低的冬季和早春,要多蓋並且蓋的時間要長些,夏季則相反;同一天中,早上及下半夜要多蓋,午後及上半夜少蓋;氣溫下降時早蓋,氣溫上升時遲蓋。根據胚胎發育情況,上一次翻蛋時覆蓋物的多少以及蛋溫等情況,決定下一次覆蓋物的厚薄。
攤床管理應隨時檢查攤床上邊蛋、心蛋的溫差和蛋溫情況,並據此決定翻蛋的次數。
❻ 孵小雞的方法
1.用電熱毯和紙箱自製的簡易孵化箱,雞蛋6枚。
孵小雞的注意事項:
1.雞蛋的選擇.選擇飽滿,勻稱.新鮮無傷痕的雞蛋作為孵化對象.
2.母雞的選擇.選擇身體好.個子大.食量大的母雞孵蛋.
3.孵化環境的選擇.應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可給雞窩放些稻草,棉絮之類.
4.將雞用籠子關起孵蛋.以免其亂跑.
5.主人要不時鼓勵雞孵蛋.適時給與一定的糧食等.
❼ 烏龜蛋怎麼孵化成小龜龜 視頻
首先看是否為受精卵,受精卵外殼上有明顯的白色線帶或者斑塊。如有,則可以孵化。人工孵化。將採回龜卵放在高25厘米的木箱中,箱底鑽若干個小孔,底鋪15—20厘米的砂或水苔,將龜排在砂中或水苔中,再向卵上撒放2厘米左右厚的細紗或水苔,砂上蓋濕毛巾,保持室內濕度25—35度。
空氣乾燥的晴天,每天向砂上灑水1—2次,空氣濕度較大,可減少灑水次數。 溫度要求22-33度之間,在27度以下時浮華的多為雄龜,31度左右時多為雌龜。濕度要求根據孵化材料又不同,空氣濕度要求80%左右,如孵化材料為沙土,則在12%左右,如用水苔則在30%左右。孵化時間根據溫濕度不同而不同。
養殖要點:
餵食小魚、小蝦、螺絲、生瘦肉等有營養的食物。小龜要把生的小魚、小蝦等切細後喂。不能喂熟的瘦肉、肥肉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消化不良,要生病的。烏龜一年有二個時期:一是生長期,溫度15℃以上,大約在5-10月份,從烏龜開始進食到停止進食這個時期叫烏龜生長的時間。
這段時間它需要曬太陽,所以前面講到塘的中央要亂石、土墩、綠地。這段時間換水要勤,一周換一次。二是冬眠期,大約在11月份-翌年4月份,溫度在15℃以下,逐漸停止進食,就開始進入冬眠期了。冬眠時也不能離開水,否則就會失水生病而死。
進入冬眠期塘溫不宜太高,0-5℃,這樣烏龜就不太活動,減少消耗體能。如果溫度太高,烏龜一直在活動,大量消耗體能。這段時間烏龜也需要曬太陽,塘溫不能太低,冰凍時水可以加深點。換水可以盡可能少些,甚至不換。
❽ 在家裡孵化小雞方法
在家孵化小雞需要孵化器,和雞的受精雞蛋,以下是具體步驟:
所需工具:雞的受精雞蛋,孵化器。
1、先從網上購買受精雞蛋,記住是受精雞蛋,不是普通雞蛋。
❾ 史上最簡單孵小雞方法是什麼
1、讓母雞來敷小雞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方法。而且也是最為省事最為有效的方法。母雞孵出來的小雞不僅體質好,不需要打一些疫苗,而且,成活率比較高,在以後的飼養中也特別的省人力。
2、母雞孵小雞,要給他准備一個干凈的窩,裡面要鋪滿柔軟的草。讓他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孵蛋。
3、母雞孵雞蛋,一次可以孵八到12枚雞蛋。在孵化過程中,母雞會自動的給雞蛋進行方面是溫度受熱均勻,而且母雞羽毛蓬鬆,柔軟透氣,能夠使孵化的雞蛋提供大量的氧氣。這些環境都是人工孵蛋所不具備的欠缺的。
4、母雞在孵蛋期間要給某雞准備足夠的糧食,水等物質條件。
5、同時注意母雞在孵蛋期間不要去驚擾它,把母雞與其它的雞群分離開來。
6、雞蛋全部孵化成小雞以後,母雞會帶著小雞們去尋找食物。帶著小雞出去活動。這群小雞會在母雞的帶領下逐漸長大,可以說是非常自然的條件,也是非常省事的。
❿ 雞蛋怎麼孵化小雞視頻
使溫度保持在38-39度,最好每隔6-8小時把雞蛋翻動一次,以保持溫度均勻.孵化到19天時把蛋的頭向上放著,周圍用棉花圍好,每隔3小時左右涼蛋一次,每次1-2分鍾,過1-2天即出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