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量身高怎麼站才正確
量身高最准確的方法:被測人赤腳站立,「立正」體位位於測高儀的底板上,腳跟、骶骨和兩肩胛間用測高儀測量。
被測人頭向左、向右站立均可,將其頭部調整到耳屏上緣和眼窩下緣最低位,然後將身高計的水平板移至被測人頭上方,使其松緊度合適,即可測得身高。
身高的影響因素
身高、體重指標,不但反映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而且與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相吻合。身高是對人體縱向各部分的長度與比例而言,原於人體的縱向生長,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男性在20~24歲、女性在19~23歲,四肢長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長了。
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營養、體育運動、環境、生活習慣、種族、內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齡18歲比11歲者平均高出5厘米)、遠近親婚配、醫學進步等等。
② 如何准確測量孩子的身高
一天內身高的變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這是因為一天的活動和體重的壓迫使椎 間盤變薄、足弓變淺、脊柱彎曲度增加的緣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 1 ~ 2 厘米。 量身高需要注意: 同一時間(固定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測量工具、同一人測量,採用精確的測量 技術和測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誤差,比如每月1號的晚上在門廳的牆上用三角尺 或書本由孩子母親測量。 三歲以下兒童一般測量卧位身長:用標準的量床或攜帶式量板,嬰幼兒脫去鞋、襪、 帽和外套,仰卧於量床底板中線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嬰幼兒頭部,使頭頂緊密接觸頭板。另一人站在嬰幼兒右側,左手握住兩膝,使兩下肢並攏緊貼量床,右手移動足板使其緊 貼雙腳足跟,讀足板處所示數字。 三歲以上兒童可根據以下步驟在 家准確測量身高:(1)貼身高尺時離地距 離參考身高尺說明。(2)將在醫院等身高管 理機構專業測量的數據,標 記在身高尺上。 (3) 測 量 前, 示 意 孩 子 松 掉 辮 子( 頭 發 的 厚度會影響身高測量准確 度),脫掉鞋子。 (4)讓孩子站到身高 測量尺前,腳後跟靠尺,腳跟 並攏,腳尖打開 45 度。 (5)家長可以用手輕輕 碰觸下頜,上下左右調整頭部 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調 5. 如何准確測量孩子的身高? 10 三歲以上兒童可根據以下步驟在 (1)貼身高尺時離地距 (2)將在醫院等身高管 理機構專業測量的數據,標 (4)讓孩子站到身高 測量尺前,腳後跟靠尺,腳跟 (5)家長可以用手輕輕 碰觸下頜,上下左右調整頭部 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調整眼角與耳朵上緣在同一水平線上。 (6)用書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牆直角滑下至頭頂(橫向放置書本 是不正確的,容易因書本彎曲造成測量誤差)。 (7)在測量尺上標記數據,確保同一測量尺,同一測量人,標記身高及測 量年月日,下個月再進行對比。 很多家長都認為量身高很簡單,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實科學測量身 高是很重要的:因為孩子生長發育過程是有規律的,家長通過准確測量孩子身高, 記錄孩子的生長速率,才能隨時監測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③ 身高體重正確測量方法
身高計應靠牆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立柱的刻度尺應面向光源。測試人員要檢查立柱是否垂直,連接處是否緊密,有無松動,若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
測試前,應對機械身高計「0」點進行檢驗。常用方法是採用「標准鋼尺」放置在身高計底板上,檢驗身高計刻度,最小刻度不得大於0.1厘米,檢驗誤差不得大於0.1厘米。
使用電子身高計時,測試人員打開電源開關,將水平壓板移至擋板處,按「按鍵」,顯示屏顯示90.0,表明身高計已進入工作狀態。
測試時,受試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計的底板上;軀干自然挺直,頭部正直,兩眼平視前方,保持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呈水平位。
上肢自然下垂,兩腿伸直,兩足跟並攏,足尖分開約60度。
足跟、骶骨部、兩肩胛間與立柱相接觸,呈「三點一線」站立姿勢。
測試人員單手將水平壓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試者頭頂。
讀數時,測試人員雙眼與水平壓板水平面等高;記錄員復述後進行記錄。
記錄時,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
使用電子身高計測量時,受試者應按要求站立在身高計底板上,測試人員單手將水平壓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試者頭頂。顯示屏顯示身高數值;測試人員記錄數值。
使用智能身高計測量時,按照語音提示進行測量,測試數值將自動寫入IC卡內。
常見錯誤
(1)受試者頭頂上的發辮、發結未放開,飾物未取下,應讓其放開發辮、發結,取下飾物後再測。
(2)受試者頭過低或過高,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未呈水平位,或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未與立柱相接觸,或穿鞋站立於身高計上,應糾正後再測。
注意事項
(1)測試前,受試者不得進行劇烈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2)測試人員讀數完畢後,要將水平壓板推回到安全高度,以防碰壞水平壓板或碰傷受試者。
(3)智能型身高計的水平壓板是自動升降的,測試人員不要強行將其停止或上下移動。測試時,嚴禁拔卡。
體重項目介紹
體重是反映學生身體重量的常用指標,與身高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評價學生身體的勻稱度與營養狀況。該指標的測試適用於小學至大學的各個年級。
測試方法
體重採用電子體重計或杠桿秤進行測量,不允許使用彈簧式體重計。
體重計應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測試前,應對體重計進行檢驗。靈敏度檢驗的方式是將備用的100克標准砝碼加到體重秤上,如果顯示屏上顯示的讀數增加了0.1千克,表示儀器靈敏度符合測試要求。准確度檢驗的方式是採用備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標准砝碼分別進行稱量,檢驗誤差不得大於0.1千克。
測試時,男性受試者身著短褲,女性受試者身著短褲、短袖衫,赤足,自然站立在體重計中央,保持身體平穩。
測試人員讀數時,以千克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記錄員復述後進行記錄。
使用電子體重計時,受試者按要求站立在體重計中央,3—5秒後,顯示屏顯示體重數值,測試人員記錄數值。
使用智能體重計時,按照語音提示進行測量,測試數據將自動寫入IC卡內。
常見錯誤
受試者沒有站立在體重計中央,穿鞋站立於體重計上或持物品站立於體重計上,應糾正後再測。
注意事項
(1)測試前,受試者不得進行劇烈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不要大量飲水;
(2)杠桿秤每天都要按照要求進行校驗,避免系統誤差。
什麼是BMI?
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
它的定義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舉例說明: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
BMI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該指標考慮了體重和身高兩個因素。BMI簡單、實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測量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時,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准確性。
④ 身高體重正確測量方法
身高需要准確的測量,才能夠監測到孩子的生長速度是不是正常。准確的測量身高的技巧如下:
1、保證測量的工具是精準的,就是測量孩子不同時期的身高所用的工具盡量是同一個工具;
2、負責測量的人盡量的是同一個人,因為不同的人測量時手法會有差異;
3、測量的對象要有一個標準的姿勢,要求孩子將頭、肩胛間、臀部盡量貼在同一條直線上面;
4、測量的時間的選擇上面,需要盡量在大概的同一時間。比如說在上午測量的盡量的都在上午測量,在下午測量的盡量都在下午測量,因為對同一個孩子而言,他一天中的身高在早晨、中午、晚上是有差異的,差異大的孩子早晨和晚上的身高甚至有1cm以上的差距。
正常體重計算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公式:身高(cm)-105來計算 ,正負10%為體重正常,正負10%-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
另一種計算方法: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BMI≥24為超重,≥28為肥胖。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代謝綜合征中的肥胖的標準定義為BMI≥25。男性腰圍≥85cm和女性腰圍≥80cm為腹型肥胖。
⑤ 應該如何正確的量身高啊
測量方法:
1.被測量者赤腳,「立正」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板上,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緊靠身高計的立柱上。
2.測量者站在被測量人的左右均可,將其頭部調整到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的最低點齊平,再移動身高計的水平板至被測量人的頭頂,使其松緊度適當,即可測量出身高。
3.量身高量前面和後面是一樣的,正面量和側面量也是一個性質的,最好還是請比自己高的朋友幫忙量,這樣比較准確。
身高、體重指標,不但反映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而且與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相吻合。
身高是對人體縱向各部分的長度與比例而言,原於人體的縱向生長,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男性在20~24歲、女性在19~23歲,四肢長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長了。
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營養、體育運動、環境、生活習慣、種族、內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齡18歲比11歲者平均高出5厘米)、遠近親婚配、醫學進步等等。
(5)標准測量身高的方法擴展閱讀:
監測生長速度,及時發現問題
現實生活中,孩子身材矮小是一種「病」,帶來的問題非常多,一定得早期干預和治療。
最佳治療時間是3~10歲,家長要定期帶孩子體檢,養成動態監測生長發育進程的習慣,每3個月定時、定點、使用相同工具給孩子測量身高。
一旦發現生長速度過慢或過快都需要查找原因。如果排除營養、慢性病、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出現青春期前身高猛增、第二性徵發育等現象,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良好生活方式有助長高
如今,孩子因吃不飽引起營養不良的情況已經非常罕見,多數是由於膳食結構不合理、進食習慣不健康、垃圾食品攝入過多所致。
家長是孩子健康的「守門員」,要保證營養均衡,適量食用含優質蛋白、鈣豐富的食物,有助長個。
科學運動可增強機體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加快骨組織生長,建議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選擇合適的運動,如跳繩、打籃球、游泳等伸展性運動更有利於長個。
另外,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過晚入睡,不要開燈睡覺。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父母的關愛是增高的一劑「良葯」。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健康網—孩子每年長個不足五厘米早就醫
⑥ 如何測算自己身高
第一種:CMH身高預測法
因為基因的問題,從父母的身高,我們可以大略推出子女的身高上限。如果是男生的話,遺傳身高=父母身高之和÷2+6.5,而女生是:父母身高之和÷2-6.5。通過這個公式可以算出大部分人從父母那繼承的遺傳身高,但並不是百分之百准確。
第二種:現時身高預測法
現時身高,也就是你用公式計算時的身高數值。這種身高預測法更具有準確性,計算公式是:最終身高=A+B×現時身高。根據以下這個表格,用你年齡對應的數字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第三種:足長身高預測法
這個計算方法是通過我們腳的長度來預測身高的,根據你13歲時腳的長度,把它乘以7就可以得到成年時身高的數值了。不過這種預測方法的誤差有點大,還是推薦大家使用第二種。
⑦ 如何正確測量身高
身高測量:無論是矮小還是性早熟患者,治療後每月測量身高是必須的,由於一個月時間內身高變化畢竟較小,需要盡量准確測量。准確測量身高需要注意「四同」:①相同的時間,由於站立或坐起後,人的脊柱的椎間隙會受到壓縮,早晚身高會不同,相同的時間測量才有可比性;②相同的測量尺;③同一測量者測者,不同的人,尺卡在頭部的松緊度會有差別;④孩子相同的站立方法(要求脫鞋、腳跟、臀部、肩部和頭部全部靠牆,挺胸、收腹、腰部盡量挺直、兩眼平視,頭部不要過仰,否則測不到頭部的最高點)。如果在家測量,可在牆上貼一張紙,每次測量後在紙上畫一條線,不需要每測量出具體高度,只需要區分出與上一月的差距即可。在家測量時一定 注意尺與地面水平 ,需要用直角三角尺,或用硬的書本,一條邊貼牆,另一條邊與地面水平。時常會有家長反應,「孩子上個月增長了2CM,這個月怎麼一點沒長?」,主要還是與測量誤差有關。治療時間長一點後,可用幾個月的增長幅度去平均(注意:平時不要過於頻繁測量身高,一般一個月測量一次即可,否則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心理壓力過大,不利於長高)。
⑧ 測量身高的方法有幾種
很多人都認為量身高很簡單,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實身高測量還是很有講究的。 比如說對測量工具就有一定的要求。測身長(卧位長)及頂~臀長可使用標準的量床、攜帶式量板,測身高或坐高可使用身高計或固定牆上的立尺或軟尺。軟尺宜用布質塗漆製成,不宜用伸縮性較大的純塑料製做。 身高的測量方法,3歲以下與3歲以上有所不同。 3歲以下小兒測量卧位長時,要脫去鞋襪,僅穿單褲(或不穿)。仰卧於量床底板中線上,助手固定幼兒頭部使其接觸頭板,孩子臉朝上,兩耳在一水平線上。測量者位於小兒右側,左手握住其雙膝,使兩下肢互相接觸並貼緊底板,右手移足板,使其接觸兩側足跟。雙側有刻度的量床要注意兩側讀數一致。如果用無圍板的量床或攜帶式量板,應注意足板底邊與量尺緊密接觸,使足板與後者垂直。 3歲以上小兒和青少年測量身高時,被測者脫去鞋襪、帽子和衣服,僅穿背心和短褲,立於木板台上,取立正姿勢,兩眼視線向前,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後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腳跟、臂部和兩肩胛角間幾個點同時接觸立柱。測量者手扶滑測板使之輕輕向下移動,直到板底與顱頂點恰好相接觸,注意測量者的眼睛要與滑測板在一個水平面上。
⑨ 怎樣量身高才標准
測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需要光著腳,立正的姿勢站在身高計的底板上,腳跟、骶骨部及兩肩胛間緊靠身高計的立柱上。測量者站在被測量人的左右均可,將其頭部調整到耳屏上緣與眼眶下緣的最低點齊平,再移動身高計的水平板至被測量人的頭頂,使其松緊度適當,即可測量出身高。
2)測量要求:每次測量身高均應赤腳,並在同一時間(一般早晨測量更准確),用同一身高計,身體姿勢前後應一致,身高計應放在地面平坦並靠牆根處。每次測量身高最好連續測兩次,間隔30秒。兩次測量的結果應大致相同。身高計的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測量上身長度的方法和要求:
1)測量方法:被測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計的坐板上,頭的枕部、兩肩胛間的脊部和骶部三點應貼在身高計的立柱上。坐時頭正直,眼平視,軀干挺直,兩腿並攏,大小腿間保持90度的夾角,兩腳踏在地面或身高計的墊板上,兩臂自然垂於體側。測量者的站位與操作同測身高。
2)測量要求:被測量人頭的枕部、兩肩胛間的脊部和骶部三點應貼在身高計的立柱上。其餘與測身高相同。
⑩ 怎樣標准測量身高
身高必須准確測量,否則就無法可靠地評價,尤其是不能正確計算兩次測量時間間隔中兒童的生長速度。 身高的測量方法,3歲以下與3歲以上有所不同。3歲以下兒童,由於站立測量困難,而採用測量卧位身長。用標準的計量床或攜帶式量板。小兒脫去鞋、襪、帽,僅穿單褲,仰卧於計量床地板中線上。助手固定幼兒頭部使其接觸頭板,孩子臉朝上,兩耳在一水平線上。測量者位於小兒右側,左手握住其雙膝,是兩腿並攏緊貼量床,右手移足板,使其接觸兩側足跟。使用雙側有刻度的量床,要注意兩側讀數要一致。如果用無圍板的量床或攜帶式量板,應注意足板底邊與量尺緊密接觸,使足板與後者垂直。讀足板處所示數字。 3歲以上小兒和青少年測量身高時,用立式身高計或固定於牆壁上的立尺。測前脫去鞋、襪、帽,僅穿背心和短褲,令兒童背靠身高計立柱或牆壁,腳後跟、臀部及兩肩同立柱或牆壁接觸,取立正姿勢,兩眼視線向前,胸部稍挺起,腹部稍微後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腳跟靠攏。角尖分開約60度,腳跟、臀部和兩肩胛骨間幾個點同時接觸立柱。測量者手扶著測量板使之輕輕向下移動,注意測量著眼睛,要與測量板在一個水平面。讓板子的底部與顱頂點恰好相接觸時讀數。 脊柱彎曲度增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