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倒翁小鐵人的原理是什麼
不倒翁小鐵人的原理是杠桿原理。
從杠桿原理來說,不倒翁倒下時,重心的作用點一直處於端部,雖然底座的力臂較短,但是力矩等於力與力臂的乘積,不倒翁還是會因為底座那端力矩大而回復到原來的位置;
底部為圓形,摩擦力小,便於不倒翁回到原來位置。
來歷
早在屬於母系社會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曾發掘到一種提水壺。這種水壺裝水時,就會往一邊傾斜,裝滿水後則會自動立起來,非常方便於打水。
到了先秦時期這種水壺演變成一種「飲器」,《荀子》中講到,孔子到魯桓公廟參觀,看見「飲器」,問是什麼東西。
守廟者回答:這是放在座位右邊喝酒的用具,這種用具巧妙的很:當它沒有裝酒的時候呈倒斜狀,酒裝的適中,就會立起來,而裝得太滿,又會傾倒。經孔子「點撥」之後,後人就將這種東西放在座位右邊,用來提醒自己辦事做人要適中,不虛不滿。
由此也就出現「座右銘」一詞。這些東西據考證,用的都是頭輕腳重的重心原理,就是不倒翁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