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連坐式思維不是解決方法

連坐式思維不是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5-07-28 19:42:41

① 小學生上課講話不認錯全班遭罰,這種連坐懲罰合理嗎

肯定不合理啊,古話說的好,冤有頭,債有主,誰犯錯誰承擔犯錯所帶來的後果,而不能夠殃及了無辜的人。這件事情其實是發生在重慶的一所 學校內,這個老師也奇怪,居然採用了非常傳統古代的一種方法,打手掌心。事情的經過也就是當天在上課的時候,有人被老師訓斥的,居然不願意承認錯誤,也不願意站起來,因此這一名老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懲罰全班的所有人都被打的手心。

適當的體罰可以讓有的頑皮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作為老師們不能夠因為體罰而體罰,因為這樣的話會違背教育的初衷。對於該罰的就罰,對於不該罰的就不要罰,要講道理,講依據。

② 社會人眼中典型的學生思維有哪些

社會人眼中的學生思維:①被動等待、不主動出擊;②黑白分明;③謙卑退讓、以禮待人。

但是,其實很多學生思維我覺得是青澀而美好的,我們只需要學會積極進取而不是同流合污。

③ 試論《資治通鑒》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變法,雖然商鞅本人最後的結局讓人嘆息,但因為這次變法,秦國從一個地理位置偏僻的弱國,慢慢變成了能夠統一天下的第一強國。顯然,這件事情本身,值得思考的東西太多了。

1、要跳起來思考,有做事的理想。

這一點是說秦孝公,他是從父親秦獻公手裡接管的國家,並且,秦獻公在兩年關剛與三晉聯軍打了一次仗,殺了人家6萬人,可以說,敵人是隨時都有可能來報復的,而且近鄰魏國還向秦國邊境修建了魏長城,顯然,這種敵對是有目的的,我可以隨時來打你,你去打不過來。而秦孝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他站在長遠的視角跳起來反思了一下:天下這么多國家,大家各自發展各自的,大家又都不願意把秦國當成一回事,我一定要強大秦國。

我們說,這種跳起來思考的思維方式是成大事的一項重要品質。針對自己未來要做的事,一方面有使命感,一方面能跳到一定的高度,思考當下所面臨的現狀,其實簡單的思維就是,跳起來,思考一下,當前我為了達到我想的的目的,我要做什麼

2、創新精神

《資治通鑒》中記載,商鞅(其實那時候他還叫衛鞅,我們這里為了方便表達,就直接稱商鞅了)要變法了,秦國的傳統貴族是要跳出來反對的,其中最著名的貴族代表是甘龍。當時商鞅對秦孝公說:「對下層人,不能和他們商議開創的計劃,只能和他們分享成功的利益。講論至高道德的人,與凡夫俗子沒有共同語言,要建成大業也不能去與眾人商議。所以聖賢之人只要能夠強國,就不必拘泥於舊傳統。」大夫甘龍反駁說:「不對,按照舊章來治理,才能使官員熟悉規矩而百姓安定不亂。」對於這些,商鞅的態度很堅決。他接著說:

「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平常的人只知道安於舊習,而具備專業學問的學者又往往陷於所知范圍不能自拔。這兩種人,讓他們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們商討舊章之外開創大業的事。聰明的人制訂法規政策,愚笨的人只會受制於人;賢德的人因時而變,無能的人才死守成法。」平常的人與具備專業技術和學問的人,通常適用於做具體的事(就是我們說的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真正對於事物的發展有價值的人,能夠做成大事的人,是那些具備創新精神的人。現在我們再來思考中外的企業中,具備創新精神的企業往往發展的非常好(比如蘋果),創新精神的必要性,不用過多強調。

3、立信於人

上學時候背商鞅變法的內容是「「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這是具體的變法內容,變法內容很容易理解,不再強調,這些具體做法使秦國獨立自主的強大了起來,政策是富國強兵的政策,而且無疑是適合當時秦國現狀的,但是,變法開始前,商鞅做了一件非常有名的「徙木立信」的事。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崐予五十金。乃下令。

法令已經制訂好了,還沒有頒布時,商鞅怕百姓難以確信是不是要變法,於是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桿,下令說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門去就賞給十金。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動手去搬。商鞅又說:「能拿過去的賞五十金。」於是有一個人半信半疑地拿著木桿到了北門,立刻獲得了五十金的重賞。這時,商鞅才下令頒布變法法令。五十金相當於多少錢呢?就是1000兩黃金。得到這1000兩黃金,要做的事情就是搬一根三丈長的木桿從南門移到北門,最初200兩時沒有人信,而賞金達到1000兩時,有人大著膽子出來試了,真得到了獎金,商鞅用這樣的方法告訴民眾,這次變法是真的。

做完這件事,商鞅開始推行的他的新法了。

當然,變法是不易的,任何的改革都是不易的,一年多之後,民眾們對於新法的不滿積累到了爆發的臨界點時,又遇到了太子犯新法的事。太子犯新法了,全國對新法有意見的人都盯著商鞅,看他怎麼處理。處理不好,估計這次變法就會面臨失敗了。商鞅的做法也是堅決的:

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商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將他的老師公子虔判刑割了鼻子(劓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黥刑),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從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一片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這時,那些當初說新法不好的人中,有些又來說新法好,商鞅說:「這些人才真正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全部驅趕到邊疆去住(放逐)。這些動作之後,老百姓再也不敢議論法令的是非了。

商鞅做事的原則是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都堅決守信。

能有這三條品質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1、要獨立思考,要有做事的理想;2、要有創新精神;3、要誠實守信。

《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是保守派,因此書中對於新法的變法內容並沒有過分強調,甚至整個變法的過程也只是簡單地寫了一下,但對於「誠實守信」這一條卻大發議論,說了好長一段話。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葯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臣司馬光曰: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騙鄰國,欺騙百姓,甚至欺騙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一敗塗地。靠欺騙所佔的一點兒便宜救不了致命之傷,所得到的遠遠少於失去的,這豈不令人痛心!當年齊桓公不違背曹沫以脅迫手段訂立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圖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棄與山野之人打獵的約會,秦孝公不收回對移動木桿之人的重賞,這四位君主的治國之道尚稱不上完美,而商鞅可以說是過於刻薄了,但他們處於你攻我奪的戰國亂世,天下爾虞我詐、鬥智斗勇之時,尚且不敢忘記樹立信譽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況今日治理一統天下的當政者呢!

發完議論的同時,司馬光還是不忘對於改革者商鞅進行一次批判,說他過於刻薄了。

閱讀全文

與連坐式思維不是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和弦的建立方法視頻 瀏覽:862
聯軸器拆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腳內踝軟骨壞死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37
如新冰河泥使用方法 瀏覽:599
魚腥草種水裡種植方法 瀏覽:712
打磨的常用方法 瀏覽:756
高中有機化學氨基的鑒別方法 瀏覽:392
魅族怎麼定位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7
主板網線連接方法 瀏覽:742
寬玉1102玉米種植方法 瀏覽:92
鵝棚消毒劑最佳使用方法 瀏覽:303
康復治療瘢痕有哪些方法 瀏覽:553
肝左葉癌首選治療方法 瀏覽:754
plus倒車影像黑屏解決方法 瀏覽:911
現代化學治療方法 瀏覽:822
英語四級的學習方法英文怎麼寫 瀏覽:235
隱拍羽毛球訓練方法 瀏覽:636
天熱了鮮花容易爛用什麼方法 瀏覽:242
女生系鞋帶的簡單方法 瀏覽:824
德爾福空調壓縮機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