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腸菌群的檢驗
由於大腸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即:需氧及兼性厭氧、在37℃能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因此大腸菌群的檢測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義進行。
國內採用的進出口食品大腸菌群檢測方法主要有國家標准和原國家商檢局制訂的行業標准。兩個標准方法在檢測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國家標准:國家標准採用三步法,即:乳糖發酵試驗、分離培養和證實試驗。
乳糖發酵試驗:樣品稀釋後,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三管乳糖膽鹽發酵管。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
分離培養:將產氣發酵管培養物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36±1℃培養18-24h,觀察菌落形態。
證實試驗: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觀察。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36±1℃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
報告:根據證實為大腸桿菌陽性的管數,查MPN表,報告每1ml(g)大腸菌群的MPN值。具體操作參見
GB4789.3-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測定》
現行有效新國標:
(二)原國家商檢局制訂的行業標准,等效採用美國FDA的標准方法,用於對出口食品中的大腸桿菌進行檢測。本方法採用兩步法:
推測試驗:樣品稀釋後,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三管LST肉湯。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
證實試驗:將產氣管培養物接種煌綠乳糖膽鹽(BGLB)肉湯管中,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以BGLB產氣為陽性。查MPN表,報告每ml(g)樣品中大腸菌群的MPN值。
具體操作參見SN0169-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出口食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檢驗方法》
大腸菌群鑒定用的是BGLB,觀察產氣情況,如有產氣者,計為大腸菌群陽性。分離培養時使用主要有ss平板,EMB:伊紅美蘭培養基和雙糖鐵培養基。
大腸菌群主要包括暢桿菌科中韻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魔雷伯氏菌屬和腸桿菌屬。這些屬的細菌均來自於人和溫血動物的腸道,需氧與兼性厭氧,不形成芽孢;在35~37℃條件下,48 小時內能發酵乳糖聲酸產氣,革蘭氏陰性。
由於大腸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即:需氧及兼性厭氧、在37℃能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
㈢ 菌落總數大腸桿菌和致病菌的檢測方法
菌落總數用平皿法,單位是個/ml(每毫升或毫克裡面有多少的完整的菌落),方法是:在無菌操作的前提條件下,吸取1ml的原液加入到9cm的平皿里,在倒入3-5ml(37℃)的營養瓊脂,在37℃的溫箱里培養24小時,取出來計算它的菌落單位總數就行.
大腸桿菌用發酵法,單位是MPN/100ml(每100毫升或毫克的樣品裡面最大可能菌落形成單位)方法是15管法(適合食品)或9管法(適合非食品如游泳池水),用乳糖膽鹽發酵管
致病菌用培養法,只要符合相應的化學,生物試驗就可以判斷為某致病均陽性
㈣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分為三種:
1、細菌分離鑒定法
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先經肉湯增菌,然後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
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塗片染色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的時候檢定腸黴毒素。
2、衛生細菌學檢查法
大腸桿菌會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則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的越嚴重,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3、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TEMPO)檢測法
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儀大腸桿菌群計數檢測有TEMPOTC和TEMPOCC兩種方法。
TEMPOTC的開發是為獲得NF ISO4832標准相當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儀器上根據BAM方法專門用於24h計數食品中大腸桿菌群方法。
(4)大腸菌群檢測方法在葯典哪裡規定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這些菌株由於失去了細胞壁等重要組分,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已無法生長。甚至普通的清潔劑都可以輕易地殺滅這類菌株。即便由於操作不慎導致活菌從實驗室流出,也不易導致生化危機。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組都被優化過,使之帶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於分子克隆實驗。
真核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必須有合適的表達載體(Vector),常用載體:pBV220,pET系統。
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情況:
大腸桿菌更適合原核基因的表達,外源基因表達產量與單位體積產量是正相相關的,外源基因拷貝數和表達 產物產量之間存在動態平衡,單個細胞的產量又與外源基因拷貝數,基因表達效率,表達產物的穩定性和細胞代謝負荷等因素有關。
㈤ GB5749規定,大腸菌群檢測限為不得檢出,而GB4789里大腸菌群MPN計數法的最小結果讀數為<3.0MPN/mL,
當然不能。
飲用水標准當然是按GB5749規定。不符合還有什麼說的。
㈥ 大腸桿菌檢測國家標准
法律分析: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 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誠信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㈦ 食品中大腸桿菌的檢測
用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檢測原理:蛋白腖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鈉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瓊脂是培養基的凝固劑;十二烷基硫酸鈉抑製革蘭氏陽性菌;混合顯色底物分別與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所對應的酶發生特異性反應,水解底物,釋放出顯色基團,在淡黃色平板上大腸菌群產生橙紅色的菌落,大腸桿菌產生藍綠色的菌落。
資料出自環凱官網。
㈧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多管發酵法。
多管發酵法是一種檢測水體中大腸桿菌的傳統方法,這種方法是在44.5℃的含有熒光底物的培養基上連續培養24h,而後能產生分解熒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從而釋放出熒光產物,進而使培養基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特徵熒光。此方法可被用來對原樣品中的菌落數作統計學估計。
在單料或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內發酵,分離培養試驗,利用伊紅美藍培養皿分離,接著是在乳糖發酵管中進行二次發酵,最後通過芽孢染色、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等來完成。多管發酵法對試驗條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檢測時間較長,容易受其他條件干擾,進而影響到測定結果的精確度。
(8)大腸菌群檢測方法在葯典哪裡規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檢樣時注意無菌操作。
2、稀釋時採用的稀釋液可以用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接種時可採用九管法,設置三個梯度,分別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個稀釋度的試管應充分混勻。
3、每次實驗需要有陰性對照。
4、使用小倒管培養基配製時,為排凈氣泡,滅菌時不要把試管的蓋子蓋的太緊,滅菌後注意觀察一下倒管中的氣體是否排完全、
5、高壓滅菌後等高壓滅菌鍋的壓力表達到0,取出培養基放到冰箱冷卻,效果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