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念与特点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四、微生物检验的要求
五、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新进展
一、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二、气相色谱技术
三、放射测量法
四、电阻抗技术
五、免疫学标记技术
六、噬菌体法
七、核酸杂交技术
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思考题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及配置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基本要求
二、无菌室基本要求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室技术操作要求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常用仪器
一、培养箱
二、干燥箱
三、普通冰箱
四、低温冰箱
五、离心机
六、高压蒸汽灭菌器
七、电热恒温水浴锅
八、超净工作台
九、细菌滤器
十、冻干机
十一、显微镜
第三节 常用的玻璃器皿
一、常用玻璃器材的种类及用途
二、玻璃器皿的清洁法
三、玻璃器皿的灭菌
思考题
第三章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和腐败变质
第一节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一、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第三节 常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一、肉与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
二、蛋与蛋制品的微生物污染
三、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
四、罐头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五、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微生物污染
六、果蔬及其制品的微生物污染
第四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
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
四、食品腐败变质的现象
思考题
第四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及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一、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及标准
二、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三、水样的检验
第二节 空气的卫生标准及空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空气的卫生标准及消毒方法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三、空气样品的检验
第三节 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三、土壤样品的检验
第四节 食品生产工具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及检验
一、食品生产工具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二、食品生产工具样品的检验
第五节 常见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取样方案
二、常见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第六节 国际上常见的取样方案
一、ICMSF取样方案
二、美国FDA取样方案
三、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规定的取样方案
思考题
第五章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第一节 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一、悬滴法
二、压滴法
三、实验结果
第二节 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一、染色的一般原理
二、细菌染色用的染料及影响染色的因素
三、细菌染色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常用染液
五、细菌染色法
思考题
第六章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第一节 细菌的培养
一、培养基及种类
二、细菌培养的条件
三、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第二节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一、生化试验培养基和试剂
二、一般培养基和专用培养基
思考题
第七章 菌落总数的测定
第一节 菌落总数的概念和测定意义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
二、菌落总数测定的意义
三、菌落总数测定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菌落总数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
一、原理
二、仪器设备
三、培养基和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
六、结果
第三节 菌落总数的快速测定方法
一、旋转平皿计数方法
二、疏水性栅格滤膜法或等格法
三、ATP荧光测定法
四、纸片法
五、阻抗法
六、菌落总数的其他检验方法
思考题
第八章 大肠菌群测定
第一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一、大肠菌群的定义及范围
二、大肠菌群测定的意义
第二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一、设备和材料
二、检验方法
第三节 食品中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快速测定
一、TTC(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快速法
二、DC(去氧胆酸钠)半固体试管快速法
三、纸片快速法
思考题
第九章 常见致病菌检验
第一节 葡萄球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二节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溶血性链球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三节 沙门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四、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第四节 志贺菌检验
一、概述
二、检验方法
三、动物试验(豚鼠角膜试验)
第五节 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四、血清学试验、肠毒素试验、动物试验
第六节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七节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八节 空肠弯曲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九节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肉毒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十节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第十一节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一、病原学特性
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三、检验方法
思考题
第十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检验
第一节 食物中毒和食物传染
一、食物中毒
二、食物传染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共同特征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的采集与送检
一、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的送检
三、检样的处理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预防
一、食物中毒的调查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第五节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沙门菌食物中毒
二、志贺菌食物中毒
三、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四、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五、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六、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真菌及其毒素的检验
第一节 霉菌和酵母计数
一、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
二、霉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第二节 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
一、曲霉属
二、青霉属
三、镰刀菌属
四、木霉属
五、头孢霉属
六、单端孢霉属
七、葡萄状穗霉属
八、交链孢霉属
九、节菱孢属
第三节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一、霉菌的分类鉴定
二、霉菌毒素的测定
第四节 霉菌分类检索表
一、曲霉属分类检索表(主要根据颜色)
二、曲霉属分群检索表(主要根据形态)
三、青霉属诸系检索表
四、镰刀菌分类系统检索表(柏斯)
思考题
第十二章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及其检测
第一节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概述
一、抗生素污染食物的途径
二、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性
第二节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一、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纸片法
二、藤黄八叠球菌管碟法
三、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法(TTC法)
思考题
第十三章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检验
第一节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一、罐头食品的生物腐败类型
二、污染罐头食品的微生物的来源
第二节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及其检验
一、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
二、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
三、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专用培养基
思考题
附录 我国部分食品中细菌、霉菌、酵母限量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检测方法:
1、食品添加剂概念分析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而添加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同时食品添加剂还可以提高食品的防腐能力,在食品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中使用到的食品添加剂多为人工合成添加剂,如果过量食用会人体造成一定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成立“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
2、常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2.1分子光谱技术检测方法
在常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中分子光谱技术十分常见,其利用分子对特定电磁辐射的吸收来进行一种定性定量的分析。通过这种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面粉中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浓度,例如过氧化苯甲酰,而检测方法为利用便携式光谱仪来对面粉中的碘的浓度来进行检测,通过碘的浓度可以推算出过氧化苯甲酰的浓度。
2.2色谱技术检测方法
食品添加剂色谱技术检测法也是常规检测方法,其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利用色谱技术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含量,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出乙腈提取出的羟基苯甲酸酯。而色谱技术的另一种技术为利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为利用流动缓冲中的疏水基内核,通过溶质疏水性的不同来将中性溶质和带电组分进行分离。
2.3色质联用技术检测方法
还可以通过色质联用的方法检测食品添加剂,这种技术包含了液相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也同时包含了一种独特选择质谱的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呈现很强的分析能力,可以准确地得到分析结果,广泛应用在食品添加剂的测定中。利用色质联用技术检测方法,通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和检测等步骤,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检测出葡萄酒中十几种禁用的食品添加剂。
2.4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是较成熟的色谱方法之一,常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待测样品气化,然后通过N2载气经固定相分离,通过相应的检测器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器有:FID、NPD、TCD和ECD等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
法测定食品中的脱氢乙酸、苯甲酸和山梨酸,研究表明上述防腐剂的回收率在96%~104%。气相色谱法测定速度较快,适合日常的化学分析。
2.5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的应用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也有体现,其中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传感器来进行检测。在传感器中,由于生物识别原件和信号转换器的存在,所以其对复杂的食品添加剂试样可以进行优异的选择,并对其中不同的成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过快速和连续的检测可以对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进行精确的分析,所以其在生物过程食品工业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2.6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
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的食品添加剂检测,在检测前需要对被测溶液的pH值进行调整,在经过过滤将溶液里的杂;质去除掉,利用定容过膜的方法进行测定。如果是对果汁进行检测,则需要将被测溶液的pH值调整到6,再利用一-定数量的聚酰胺粉进行充分搅拌后,利用甲醇或甲酸溶液消除被测溶液中的天然色素,直到将被测溶液洗到中性通过除氨的方法,再进行定容过膜检测。
3、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展望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在全球都受到重视,为了使国内的检测技术可以和国外进行接轨,促进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就应该向着国际检测规定靠近。通过与国际先进检测方法的接轨,我国的食品进出口可以在国际上得到相关的认可。食品检测方法的统-可以使进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并可以促进未来我国的食品进出口贸易工作。
❸ 1、为什么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国家检测标准中,常采用生理生化方法
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是因为便宜、简单啊。例如常见食品指标菌落总数,反映的是一定量的样本中微生物的个数,如果采用生物方法,则只需要采样并涂抹培养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就能用肉眼数出菌落总数的指标,而菌落总数就能代表样品中微生物的个数。这项检测并需要太长的操作时间,也不需要太多的检测成本。而使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检测则非常困难,且目前没有可行的方法,即便是有估计也很贵。
而您所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一样的,采用生物法检测,只需要将菌落养出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肉眼就能判断。而要采用化学方法,则必须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而这些毒素通常都是极其微量的,要检测出来则需出动非常精密的仪器。这便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极大的检测不确定性(因为再高端的仪器也有误差,对痕量待测物误差会更大,而且部分反应还可能有假阳性)。
所以对于食品中的生物指标,国标常采用生化方法,主要还是因为方便和便宜。如果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可能很多检测站就没有检测的条件了,过于昂贵且效果一般。
如有用请采纳。
❹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原理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食品微生物实验涉及较多的细菌生化试验,主要目的在于区分及鉴别各类细菌。
因为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可由此区分细菌的种属,从而起到鉴别的作用。
❺ 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讨论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的生物识别功能、极高的选择性,它可与现代的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产生一些简单、结果精确、灵敏、专一、微量和快速、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因此其在食品检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的几种生物检测技术
1 免疫法
免疫法是最灵敏的生物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灵敏度可达1ppb,1ppm)、操作简便、再现性好,应用前景看好。用免疫法可进行蛋白质检测,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极小,只能通过各种免疫方法或标记探针法加以区别。
(1) 荧光抗体法
将荧光抗体溶液滴加于固定的标本上,一定时间后用缓冲液冲洗,若有相应抗原存在,即与荧光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看到发荧光的抗体复合物。荧光抗体法在微生物污染鉴定中经常使用,最常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
(2) 放射免疫法
灵敏度高,但操作相对复杂,放射免疫法同位素半衰期短,保存及操作不便。目前应用情况受到限制。
(3) 酶联免疫吸附法
是一种基本的酶免疫检测方法,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快速、易操作、结果判断客观准确、实用性强。酶免疫法和其他免疫法一样,都是以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以酶或辅酶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抗体,用酶促反应的放大作用来显示初级免疫学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除可检测食品中的毒素、残留农药及微生物外还可用于营养素的测定。
(4) 凝集反应法
当有电解质存在时,颗粒状的抗原与其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并生成可见凝集块的反应称为凝集反应,有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法。利用凝集反应可测定抗体的效价,也可用于细菌、病毒等的分类。
(5) 沉淀反应法
沉淀反应法常见的是一种琼脂扩散试验。单向扩散是利用不同抗原抗体在琼脂中不同的扩散速度而会在琼脂中出现几条相互分离的沉淀带。双向扩散则是利用抗原抗体都向中间层―――琼脂扩散而形成沉淀带,根据分离沉淀带的数量可确定抗原抗体种类。
(6) 免疫扩散法
利用蛋白质在半固体基质上的扩散作用,使抗原和抗体在浓度比例合适的部位产生沉淀带或沉淀环,从而检测蛋白质。如血清中IgG、IgA、IgM含量的测定。
(7) 免疫电泳法
免疫电泳法是将电泳和琼脂扩散沉淀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先将血清或蛋白质抗原在琼脂凝胶中进行电泳。带电的蛋白质抗原向负极移动,加入抗血清后,不同区点的抗原再与抗体进行沉淀,当相应抗原抗体接触,在适当比例下形成弧形沉淀带,根据沉淀带的位置对蛋白质的各组分进行检测。如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
2 酶检测法
酶检测法就是用酶来测定某些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于检测的食品成分的含量或测定食品中某些特殊酶的活性或含量。其最大特点就是特异性强。所以常用于分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相近的同类物质的分别鉴定。如测定食品中残存有机农药的含量、微生物污染或了解食品的制备、保存情况。
酶检测法的样品一般不需要进行很复杂的预处理,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反应条件温和,酶检测法的检测速度也比较快。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 终点测定法
在以待测物质为底物的酶反应中,如果使底物能够接近完全地转化为产物,而且底物或产物又具有某种特征性质,通过直接测定转化前后底物的减少量、产物的增加量或辅酶的变化等就可以定量待测物质。
(2) 动力学测定法
在反应体系中精确加入一定数量的酶,测定反应物或产物变化的速度。测定的参数可以是吸光度、荧光度、pH值等。
(3) 多酶偶联测定法
当被测定的底物或反应产物没有易于检测的物理化学手段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进行连续式或平行式的偶联反应,使底物通过两步或多步反应,转化为易于检测的产物,从而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例如葡萄糖的定量测定。
(4) 利用辅酶作用或抑制剂作用测定法
如果待测物质可作为某种酶专一的辅酶或抑制剂,则这种物质的浓度和将其作为辅酶或抑制剂的酶的反应速度之间有一定关联,因此通过测定该酶的反应速度就能进行这种物质的定量。嘌呤、核甙酸、维生素、辅酶及食品中农药、杀虫剂的检验可用此法。
(5)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灵敏度测定法
对于极微量的物质进行酶法检测时,由于灵敏度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应用通常的终点测定法,可设计一个酶反应循环系统来提高检测灵敏度。
(6) 酶标免疫检测法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具有选择和结合的双重功能。若要测定样品中抗原的含量,就将酶与待测定抗原的对应抗体结合在一起,制成酶标抗体。然后将酶标抗体与样品液中待测抗原,通过免疫反应结合在一起,形成酶―抗体―抗原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中酶的含量就可得出待测抗原的含量。此法可用于食品的污染检测,尤其适用于毒素的快速检测。
(7)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酶的活性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底物进行测量。经酶解后随时间所生成的放射性产物含量与酶的浓度成正比。也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得到的产物,分离测定产物的同位素含量。此法可用于需要进行极微量的分析或因新发现的酶还未找到适当的分析法时的测定。
3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又名基因探针技术或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敏感性高(可检出10-9―10-12的核酸)和特异性强等优点。两条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如果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就能够特异性的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据此,可在已知的DNA或RNA片段上加上可识别的标记(如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等),使之成为探针,用以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与其相同的序列,并进一步判定其与已知序列的同源程度。
核酸探针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用于检验食品中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及产毒素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体的检验。近年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正越来越多地用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4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极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在体外对特定的双链DNA片段进行高效扩增,故又称基因体外扩增法。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快速、特异、敏感,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如可用于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等的检测。
5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能同时将大量探针固定于支持物上,可以一次性对样品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的操作繁杂、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序列数量少、检测效率低等不足,是一种在生物技术产品检测中极有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技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完全可能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检测技术之一。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判断该植物是否含有外来的基因序列,而鉴定该植物是否为生物技术作物。
6 免疫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是根据生物体内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化学变化而设计的生物传感器,其主要由感受器、转换器和放大器组成。免疫传感器是多学科边缘交叉的产物,其研究涉及到电化学、物理、生物、免疫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免疫传感器主要有:酶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位型、电流型、电导型、电容型)、光学免疫传感器(标记型、非标记型)、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型免疫传感器和免疫芯片等。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工作原理,免役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生物性危害的检测。如可用于致病菌、生物毒素、农药、兽药等的检测。
❻ 食品检测中对牛奶的检测有哪几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检测结果:
1. 伊利伊豆 红豆/板栗 (雪条) (净体积: 48毫升)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二十一)
2. 伊利佰豆集 抹茶红豆(雪条) (净体积: 87毫升)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四点四)
3. 伊利高钙奶类饮品 (净体积: 1公升)(“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五点五)
4. 伊利佰豆集 牛奶蜜豆(雪条) (净体积: 95毫升)(“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五)
5. 伊利臻品巧乐兹-黑朱古力味(雪条) (净体积: 100毫升)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十三)
6. 伊利纯牛奶 (净体积: 250毫升) (“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二点二)
7. 伊利纯牛奶 (净体积: 1公升)(“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三点五)
8. 伊利高钙低脂奶类饮品 (净体积: 1公升)(“三聚氰胺”含量:百万分之九点九)
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结果:
公司 序号 生产企业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商标 生产日期/批次 三聚氰胺(mg/kg)
蒙牛 1 蒙牛(武汉)友芝友乳业有限公司 核桃牛奶 200ml/袋 友芝友 20080910 0.765
蒙牛 2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蒙牛高钙低脂牛奶 250ml/盒 蒙牛 2008.08.07 0.8
蒙牛 3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脂灭菌纯牛乳 250ml/盒 蒙牛 2008.09.01 1.0
蒙牛 4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钙低脂牛奶 250ml/盒 蒙牛 2008.08.01 1.5
蒙牛 5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早餐奶(麦香味) 250ml/包 蒙牛 20080814 1.9
蒙牛 6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蒙牛早餐奶 250ml/盒 蒙牛 2008.07.26/x 2.57
蒙牛 7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妙点 250ml/盒 蒙牛 20080728/w206 3.17
蒙牛 8 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木糖醇酸牛奶 2kg/瓶 蒙牛 20080806 3.52
蒙牛 9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钙低脂牛奶 243ml(250g)/袋 蒙牛 20080908/c206/gafb 4.2
蒙牛 10 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 蒙牛大粒果实酸牛奶 160克/盒 蒙牛 m20080903 6.8(a样)
蒙牛 11 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 蒙牛大粒果实酸牛奶 160克/盒 蒙牛 m20080903 7(b样)
伊利 1 济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伊 利芒果 黄桃酸牛奶 125g/盒 伊利 2008.09.07 0.69
伊利 2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酸牛奶(木瓜 甜橙) 125g/瓶 伊利 20080903 1.02
伊利 3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纯牛奶 220ml/袋 伊利 2008.09.13 2.2
伊利 4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脱脂奶 250ml/盒 伊利 20080820 2.9
伊利 5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纯牛奶 220ml/袋 伊利 20080905miac6 5.5
伊利 6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纯牛奶 242ml/袋 伊利 20080906/lia09 8
伊利 7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钙低脂奶 250ml/盒 伊利 20080819 8.4
光明 1 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 光明酸牛奶(原味) 180g/袋 光明 2008.09.12 0.6
光明 2 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 原味酸牛奶 180g/盒 光明 2008-09-13 3.41
光明 3 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 原味酸牛奶 100克/杯 光明 20080910a 3.5
光明 4 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 大颗果粒草莓酸奶 450克/盒 光明 20080902bc 4.8
光明 5 光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益生菌·优奶酪(原味) 190g/罐 光明 b20080908c 5.65
光明 6 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 优酪乳·酸牛奶(原味) 580克/瓶 光明 b20080909a 8.6
阅读
posted in 保健骗局 | 16 comments
❼ 食品成分检测
食品检测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大类:
1、感官指标
1.1 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仪器设备,只依赖人类的几种感觉器官进行简单的检验方法,主要有色泽、状态、气味、杂质、异味、质地等等。这种检测受主观影响很大,所以一般也只用来简单的鉴别产品/原料的符合度,基本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培训。
1.2 如果是评茶、评酒、评香等特别细化的分类,除了需要系统的培训外,还需要一定的天赋。
2、理化指标
2.1 物理指标。用一些仪器,不使用试剂就能检测得到结果的指标。常见的物理指标有水分、密度、粒径、pH、旋光性等。有些类别的产品还会追加测试项目,如流动性、黏度、折光型、色度、
2.2 化学指标。需要用到化学试剂或者需要发生一些反应才能进行检测并得到结果的项目。常见的化学指标有含量、灰分、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有些类别的产品还有追加测试项目,这个实在太多了,需要看相应的产品标准。
2.3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指标根据产品的不同,可能会有多个检测方法。如测定水分就有烘干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等。
需要掌握的技能:
基本的理化知识,对检测的原理有足够的理解
熟悉实验室常见的理化检测设备和工器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微生物指标
3.1 一般微生物指标。一般微生物指标主要有三大类:
3.1.1 菌落总数
用来测定产品中需氧菌和碱性厌氧菌的含量。
3.1.2 霉菌酵母
用来测定产品中霉菌/酵母的含量。
3.1.3 大肠菌群
用来测定产品中大肠菌群的含量,通常用来反应产品或食品接触面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3.2 致病微生物。
3.2.1 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3.2.2 不同类别的产品还会受到额外的致病微生物的威胁,如冷冻冷藏的食品容易受到李斯特菌威胁,因为李斯特菌可以在低温下繁殖;水产产品容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
需要掌握的技能:
无菌取样方法
微生物实验无菌操作方法
熟悉不同的培养基的配比及适用范围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特性
4、污染物
食品的原料大多来自于动物和植物及其制品,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环境影响
4.1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包括农药、兽药、动物激素
4.2 重金属:主要的重金属有铅砷镉汞四种,不同类别的产品,最高限量不同;有些产品,比如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可能还会需要测试铁、镍、铝、锶等。
4.3 其他污染物:苯并芘、二恶英、丙烯酰胺、氯丙二醇、塑化剂等等。其他类污染物种类非常多,需要视产品受威胁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4.4 辐照残留
需要掌握的技能:
1.这类检测一般要用到HPLC、GC等设备,需要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是没有能力做这些测试的,一般都是送第三方机构完成。上面提到的一些检测项目我也不太熟悉,没办法进一步解答。
5、其他类检测
5.1 植物种属鉴别,国外叫做ID TEST,用薄层色谱来检测原料中的成分和已知的植物组份是否接近,可以用来鉴定原料的种属,以及产品是否掺假。
5.2 过敏原测试,常用的检测方法是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配套酶标仪使用,熟悉相关操作即可,就是样品处理时间是真的长。
❽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农药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
生化检测法是利用生物体内提取出的某种生化物质进行的生化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是否存在以及农药污染情况,在测定时样本无需经过净化,或净化比较简单,检测速度快。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最为广泛。
普通家庭还是别想了,需要专业知识和仪器,可以用用我账号名字的护食安智能家用食品检测仪,轻松几下就能看到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吃起来也放心安心,欢迎wx/wb 我账号名字护食安。
❾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有哪些
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三大类方法。
感官主要是,看、闻、品尝,如评茶员、品酒师等,
理化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进行分析检测,如用化学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微生物检验则是通过培养法,镜检法或快速筛选分析仪分析评估食品中可能的微生物含量。
❿ 食品质量检验方法有哪些
食品检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分析,食品辅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感官鉴定等。狭义的食品检验通常是指食品检验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体外观的特性、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验。检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分析化学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检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检验技术已能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的准确度。
食品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等。根据被检验项目的特性,每一项指标的检验对应相应的检验方法。
除传统的常规分析方法外,仪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食品卫生检验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以上检验方法按照检验项目,大致可以分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
无机成分的分析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铜、铅、锌、锰、镉、钙、铁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
原子光谱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赖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设备费用较低、操作比较简单以及检验结果受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小等优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根据统计,在分析化学面临的任务中,将近50%的检验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完成。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食品中无机成分的检验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测定,一直是一个被政府和民众特别关注的检验项目。因为汞容易在生物体中传递,可以被水体蓄积。汞进入人体内,特别是进入人脑后几乎不能够被排出,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中毒,损害中枢神经。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光谱法完成。有机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子光谱法完成。相关检验中,特别是农药残留,如有机氯、苯并(a)芘、拟除虫菊制脂、有机磷等的测定得到普遍的关注。
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鉴定化合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鉴定化合物又能准确测定含量,操作也相对方便。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和易于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在有机成分的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分子光谱法中红外光谱法应用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可作为鉴定化合物、测定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