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计活菌数量的方法都有哪些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1. 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是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中格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按公式求出每 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计算公式 为: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 均细菌数X400X1 000X稀释倍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需设备比较简单,能迅速得到结果,而且在计数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所研究的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 间接计数法
在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首先要将待测样品配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微生物细胞分散开,再把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进行培养观察。但值得注意的是,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 的实际数目低,而且统计的结果一般用 菌落数而不用活菌数来表示。计算公式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C+V)X M,其中,C表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表示涂布平板时所 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2. 菌落计数有哪些的方法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目方法有多介绍几种
1.血细胞计数法
稀释菌液样品滴血细胞计数板上显微镜下计算4~5格细菌数并求出每小格所含细菌平均数再此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缺点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小方格界线上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用于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每活细菌适宜培养基和良好生长条件下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培养基表面生长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活菌
①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
②统计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原因当两活多细胞连起时平板上观察只菌落因此统计结般用菌落数而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材料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数量均用此法测定适于测定样品丝状体微生物例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培养成菌落通过定量菌液均匀地涂布玻片上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样又称涂片计数法染色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3.滤膜法
滤膜法当样品菌数低时定体积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灯样品通过膜过滤器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定面积上)细菌数
此法也通过培养观察形成菌落数来推算样品菌数例测定饮用水大肠杆菌数目:已知体积水过滤滤膜放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数目计算出水样大肠杆菌数目
此法也统计样品活菌数目
4.比浊法
原理定范围内菌悬液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借助与分光光度计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光密度光密度表示菌量实验测量时定要控制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线性范围内否则准确
5.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课本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22除了上述活菌计数法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方法里说显微镜直接计数我认应该稀释涂布基础上培养成菌落而通过染色方法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再滤膜法也样有两种情况
另外微生物计数法发展迅速多种多样快速、简易、自动化仪器和装置等方法用来统计微生物数目。
来源:http://..com/link?url=ZF7Dq5chhYTeO1xK
3.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血细胞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滤膜法、比浊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等等。
1.血细胞计数法
将稀释的菌液样品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算4~5个中格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可用于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①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②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活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的数量均可用此法测定。但不适于测定样品中丝状体微生物,例如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的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不培养成菌落,可通过将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这样又称涂片计数法。染色可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可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4. 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有哪两种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之一。是评价和控制室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标准值规定为小于或等于2500菌落数/立方米。检测方法为通过动力抽气使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粒子撞击到培养基表面,经37℃48小时培养,根据形成菌落单位计算空气中细菌总数含量。
5. 试述微生物活菌计数方法有哪几种
v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1)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缺点:无法区别死菌和活菌。2)比浊法。原理:由于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时,原生质的增加导致混浊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优点:比较准确。3)测含氮量,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占干重的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4)血球计数板法。优点:简便、快速、直观。缺点: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5)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其中的活菌含量。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缺点:比较繁琐。6)平板菌落计数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缺点:操作繁琐,需要培养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7.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
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7.1.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
7.1.3
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 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
7.1.4
算。
7.1.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间,
其中一部分小于 30 CFU 或大于 300
7.1.6
CFU 时,则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这里有个例子参考一下以上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中的计算方法。
7. 细菌计数方法及其应用......高分啊
细菌计数 - 各种计数
细菌计数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体为例单介绍其操作:,简
(1)取12只无菌试管,每一管装1.8ml解脲脲原体培养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测解脲脲原体菌液,充分混匀,从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类推,10倍梯度稀释,一直到最末一管
(3)于37度培养,以培养基颜色改变的最末一管作为待测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体的最大代谢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现颜色改变,他的相对浓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来说,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细菌的计数,但是对支原体这样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较合适。
8. 菌落总数怎么算
应该取均值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进行菌落计数,像你的例子就应该使用10倍稀释度的进行计算。平均值是43,那么样品如果是固体,那么结果就是430CFU/g,如果是液体就是430CFU/ml。
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SN标准要求为25~250个菌落),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8)菌落计数的常用2种方法扩展阅读: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菌落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对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9. 菌落计数方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种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方法如下: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宜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 :colony-forming
units),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