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现场心肺复苏中如何判断病人的意识
其实现场心肺复苏中非专业人员判断意识的方式很简单,基本方法如下:
轻拍患者双肩并在患者双耳边大声呼唤,如:“你还好吗?你没事吧?你能听到我吗?你怎么了?“诸如此类,同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的运动,若患者对拍打呼唤完全没有反应且不存在自主运动则可认为是没有意识。若为专业人员还可以检查是否有疼痛反射等。在检查意识之后即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若无呼吸则开始心肺复苏。
回答仅供参考…
Ⅱ 心肺复苏十大步骤,谢谢
①判断意识
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确定患者意识,注意轻拍重呼
②检查呼吸
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
③呼救
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大声呼救,并让其他人拨打急救电话
④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注:检查患者呼吸及脉搏
⑤松解衣领及裤带
⑥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 px)。
注:
胳膊要与患者身体垂直
双掌根按压
⑦打开气道
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打开气道
⑧人工呼吸
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ml,频率10~12 次/分。
注:口对口人工呼吸
⑨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
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⑩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区别于大约100 次/分)
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注:
低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过慢压力不足达不到效果
低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过快不能使患者胸壁充分回弹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美国成年人中约85%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生还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CAB进行。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Ⅲ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有哪些
不对,无意识只是心脏骤停判断的第一步,但是无意识并不足以说明无循环体征。
所以必须在非专业人员再坚持完呼吸确认无呼吸或专业人员确认无呼吸脉搏后才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很鲁莽地对任何无意识的患者都直接进行心肺复苏。
Ⅳ 意识清楚怎样判断
伤者的意识清醒与否,是施救时很重要的判断,但要如何确实知道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叫伤者观察其反应:①在伤者耳边呼叫.②切勿摇动伤者身体.测试伤者的意识清晰度:①如果耳边呼叫有反应,可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姓名、住家电话等.②如果耳边呼叫没反应,则可轻掐其大腿内侧观察其反应.③如果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回答,并且回答正确,则判定为意识清楚.④如果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回答,但回答一下子又陷入昏迷,则判定为意识模糊.⑤如果轻掐其大腿内侧有反应.再问其一些筒单的问题,如果仅能回答部分,则判定为意识模糊.⑥如果轻掐其大腿内侧没有反应,则判定为意识不清.注意事项:①判断确为意识不清后,立刻请别人呼叫救护车并开始必须的急救动作.②判断病人所处位置是否安全,是否需要搬移.原则上,能不搬移伤者最好别搬.
Ⅳ 意识状态的判断
意识状态的判定方法,
处在这个意识状态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控制力,对自己的言行采取完全放纵的方式。当他生气了时候,他就会大发脾气;他想要什么东西,他也不管不顾就一定要拿到手,他的关注点永远只在自己个人身上,完全不顾及他人及周围的环境,等等。处在这种意识状态的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没有一点自制力。
处在这个意识状态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有所控制,但往往也表现为过度的压抑,或过度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极度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
检查者可通过与患者交谈来了解其思维、反应、情感活动、计算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即对时间、人物、地点,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对较为严重者应同时做痛觉试验(如重压患者眶上缘)、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腱反射等,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对昏迷患者,重点注意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频率和节律,瞳孔大小,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出血,有无偏瘫、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等。
处在这个意识状态中的人,他们已经对自己的言行有意识,但是,他们还没有对自己的痛苦有觉知。很多的人都是处在这个意识状态中。尤其是有些人在参加了一些身心灵的成长课程或者学习了一些知识之后,都处在这个状态中。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但是,却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会有一些批判或解释。
比如,当他生气了,过后,他意识到自己生气,他要么就是落入到对自己的批判当中,觉得自己不应该生气,对自己的生气有一份生气,要么就是开始对自己的生气产生出很多合理化的解释。
觉知就是纯粹的体验,觉知本身就是一个终结,它不是用于达到某个终点的方法。在觉知里,没有什么是需要被改变的,一切都只是经验,一切都是被接纳的,无论那个经验是仇恨、嫉妒还是悲伤、痛苦等等,在觉知里,就只是纯粹的经验。Ⅵ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判断有无意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的操作流程。
1.检查呼吸和意识:当你在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之后,你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认他是否丧失意识,检查意识时轻拍患者双肩,并在分别在其双耳边大声呼喊“你还好吗?你听得到我吗?”看患者是否有反应,包括语言和任何自主的肢体运动,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则认为是无意识。若患者无意识则下一步检查呼吸,首先开放气道,最常用的手法为按额抬颌法,以一手掌侧下压患者额部,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患者下颌使患者头部后仰,自己的耳朵靠近患者口鼻部听是否有呼吸气流声,同时眼看患者胸腹部是否有呼吸所致的起伏动作。
若无呼吸音无呼吸动作则判断为无呼吸,此时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而言此类已经满足实施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2.心肺复苏: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心肺复苏的流程已由最初的ABC改为CAB,即将胸外按压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开始心肺复苏时是先做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以胸骨下段为左掌根与胸壁的接触位置,右手在按压时叠于左手之上,且右手指常交叉扣入左手指缝间进行固定以减少按压时的滑动,同时按压时尽量使指尖部位上翘只让掌根接触,手臂要垂直于胸壁。按压时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一共按压三十次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先开放气道,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按额抬颌法,然后吹气,吹气时千万别忘了捏住患者的鼻子,否则这边吹气那边全漏了…每次至少吹气一秒,吹气前你只要正常吸气就可以,用不着吹气球似的拼命吸气…吹气的时候注意观察胸廓有没有起伏,吹气时是不是阻力特别大(气是不是吹不进去),如果是的话再检查下气道是否真的开放了,会不会气道里有分泌物或者有异物需要取出。吹气后就松开捏着鼻子的手,一秒之后吹第二次,方法和前一次一样,之后再胸外按压30次,再人工呼吸两次如此反复…当然你旁边有人的话你也别叫人闲着赶紧叫人打急救电话而且说明白这有个人是心跳呼吸停了,要旁边有个也会的你要不叫他和你一起做双人的(不过没配合过其实不大现实)或者等你做不动了让他接手,CPR绝对是体力活…不过实话是我在这干讲肯定没您亲自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好…
Ⅶ 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法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应在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判别患者意识的方法是“轻拍重喊”。施救者双手轻拍患者双肩,同时在患者两耳边大声呼喊“你还好吗?你没事吧?”(或者知道名字也可以直接喊名字),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则认为是已经丧失意识。
Ⅷ 对交谈不清的患者,核实方法有哪些
【《查对制度》中对临床医护人员的要求】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临床医护人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医嘱查对:
1、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诊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信息。
2、执行医嘱时,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师确认,无误后打印各种执行卡。
3、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4、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
5、所有医嘱须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特殊医嘱须有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6、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
1、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及过敏史。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溶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须在振动后观察)。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者,一律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口服药应协助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
5、致过敏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等,给药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试结果,皮试阴性方可应用;如皮试阳性,禁止应用,并在病历牌、腕带予以标识。对于存在个体差异,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必须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例如:磺胺类药物等。使用毒麻、精神类及高危药品时,要经过双人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6、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发药、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
1、血样采集查对:
(1)采血前须确认患者信息,将专用标签贴于试管。
(2)医护人员持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等信息。
2、输血查对:
(1)输血前,检查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病人床旁确认受血者,并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核对供血者编号、血液成分、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等。
(3)输血后,再次核对医嘱及输血信息,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24小时。
(四)、门诊治疗前查对:
1、拔牙前,要仔细查对牙位,区分左右,鉴别乳牙和恒牙,避免拔错牙。
2、其他科室在治疗前应仔细核对牙位,避免治错牙。
(五)、手术查对:
1、接手术患者时,手术室人员与病区责任护士要查对科别、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其标志、术前用药、所带的术中用药、病历与资料及术前准备完成情况等,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2、手术前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三方查对。
3、查对无菌包外信息、包内灭菌指示卡的灭菌情况及手术器械是否符合要求。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进行逐一核查。使用后将包外信息卡及植入物标签粘贴于《手术清点记录单》上。
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术前与缝合前必须由器械和巡回护士双人清点纱布块、纱布垫、纱(棉)球、器械、缝针、线轴数目等;术前清点结束,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保清点物品数目的准确性。术中临时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以同样方法清点、记录。术毕,再清点复核一次,并签字。清点物品数目不符时,不得关闭体腔或交接班。
5、凡病情需要填入体内的纱布、纱条或内植物等应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单》上,手术医师确认签字,以便取出时核对。
6、手术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术者在病理标本登记表上签字后专人送检。
Ⅸ 在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 宜采用的是
大声呼叫,强烈声光电、疼痛刺激,还有正常生理反射如角膜反射,如果均不能醒则说明处于深度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