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正确地食用柿子
未成熟的柿子不宜过多食用,空腹时不宜食柿,过度劳累、疲乏时不宜食柿,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柿,胃大部切除后不宜食柿,糖尿病人不宜食柿,食柿应尽量少食柿皮。
这些是吃柿子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B. 柿子有什么价值和用途
柿子,属于柿科植物浆果类水果,成熟季节在十月左右,果实扁圆,不同的品种颜色从浅桔黄色到深桔红色不等,大小从2厘米到10厘米,重量从100克到350克。
柿子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非常高,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另外,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另外,柿蒡、柿叶都是很有价值的药材。
一、柿子的食用功效:
1、补充维C
柿子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所以吃柿子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
2、润肠通便
柿子富含果胶,它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缓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另外,柿子和柿饼都可作缓和滋养品。并有止血润大便的作用,能缓和痔疮肿痛,止痔疮出血及直肠出血等。
二、柿子的药效用途:
1、止血
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柿蒂有降逆止作用;柿饼和胃止血;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有研究发现,柿子和柿叶对降压、利水、消炎、止血有着积极地疗效。
2、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3、解酒
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可以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
C. 什么水果有药用作用
某些水果的药用价值:
1.苹果
苹果药用,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如孙思邈说它,“益心气”,盂诜谓苹果有“和脾”及“治卒食饱气壅不通”等功用。此后,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又论及苹果的,“生津止渴”作用。
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更具体指出苹果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效能。
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征明,严重水肿患者在服利尿药时,多吃些苹果有利于补钾,并可减少副作用。妊娠反应期多吃苹果,一方面可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又可调节水盐及电解质平衡,防止因频繁呕吐导致的酸中毒症状出现。苹果还用作整肠止泻剂,临床用其干燥果粉效果更佳。以苹果治疗腹泻,唐代名医盂洗就已论及,《本草纲目》更载有具体方剂。
2.葡萄
葡萄中的多种活性物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同时,还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葡萄中钾含量较高,能帮助人体积累钙质,促进肾脏功能,调节心率。
3.菠萝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用于伤暑、身热烦渴、腹中痞闷、消化不良、消渴、小便不利、头昏目花等
4.梨
梨是水果中的佳品,也是治病的良药。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把梨作为生津、润燥、清热和化痰的良药。
(1)治咳嗽音哑,咽喉干痛:大梨一个,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冰糖适量,炖煮后服食。
(2)治气管炎咳嗽:雪梨一个,去核切片,川贝、桔梗、白菊花各3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饮服。
(3)治糖尿病:梨2个去核切片,萝卜250克洗净切丝,绿豆150克,山药200克,加水煮熟,分次服食。
(4)治鼻出血:雪梨2个,藕12克,瘦猪肉60克,加水煮食。每日一剂,连服七日。
(5)治小儿厌食:雪梨2个,洗净去核去皮,切碎,同大米50克,生山楂30克,共煮粥食,连服一周。
(6)醒酒解毒、生津止渴:梨5—10个放米醋中浸渍一周后,酒醉时食用,每次1—2个。
等等.
5.芒果
芒果,是少数富蛋白质的水果,多吃易饱。传统上说它能益眼、润泽皮肤,估计是含有胡萝卜素的原因。其核亦可作药用,能解毒消滞、降压。
据中医食疗性味分析,芒果属于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生食能止呕,治晕船浪,效用与酸话梅一样。不惯坐船者,饱受颠簸后胸口翳闷,不妨将芒果当“药”。孕妇作闷作呕时,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进食。唯一要注意的是,芒果性质带湿毒,若本身患有皮肤病或肿瘤,应紧记避免进食。
6.弥猴桃
关于弥猴桃的药用价值,中国历代医书均有记载,认为它能“调中下气”,具有滋补强身、清热利尿、健胃、润燥之功。民间验方,用弥猴桃60克去皮生吃,能治内热心烦,并防治坏血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癌症等。究其药理作用,乃其维生素C能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形成,其果肉又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据说?猴桃对于医治消化道癌症和肺癌别有一手。
弥猴桃的根也有药用功效,可惜此时此地药材店铺付之阙如。奇异果对某些人来说,果味似乎是浓一点,食后有苦涩之感,咳嗽时进食可能会加重病情,但这是否过敏,则不得而知。
7.柿子
色泽红艳的柿子、和柚子、杨桃、菱角堪称中秋节四大天王。不过,若论用途之广,柿子更是王中之王。无论柿肉、柿蒂、柿叶、柿饼、甚至柿饼上那层白色的柿霜,都各有疗效。这是大自然蕴藏的治疗力量,亦印证出中国医学的智慧。根据现代营养分析,柿子所含的维生素和糖分较一般水果高一、两倍。古医书认为柿子能补虚劳,道理也许在此。据《本草纲目》所载:柿子味甘性寒,能消热去烦、止渴生津、润肺化痰、治疗热咳。
柿蒂也能入药,主治呃逆和夜尿。柿叶在日本更大受推崇,以此制成的柿叶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据说能降血压、保护心血管、治失眠。实在值得再深入研究。
新鲜柿子一般较寒,所以身体虚弱、脾肾虚寒、外感风寒时忌食。更须留意的,是柿子含丰富鞣质,故入口味涩。最好去皮才吃,免得影响铁质吸收,或遇蛋白质食物时凝结,引致腹痛腹泻。
倒是柿饼性质较平和,能润肺理气,可作口果食物,或煮木瓜糖水均可,柿饼上那层薄薄糖霜,更是喉痛咽干和口腔炎的特效药,可谓中国食疗一绝。
8.香蕉
从营养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有益水果,而从中医学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凡事总有合理解释,香蕉性寒,根据“热者寒之”的原理,最适合燥热人士享用。痔疮出血者、因燥热而致胎动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
不过,正因为香蕉性寒,体质偏于虚寒者,最好避之则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胀)、虚寒(泄泻、易晕)、肾炎(也属虚寒)、怀孕期脚肿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经过蒸煮,寒性减退后才可进食。至于寒咳本不应吃香蕉,但将香蕉蒸熟再吃,则可接受。
民间验方更有用香蕉炖冰糖,医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为食疗。近代医学建议,用香蕉可治高血压,因它含钾量丰富,可平衡钠的不良作用,并促进细胞及组织生长。用香蕉可治疗便秘,因它能促进肠胃蠕动。最有趣的,莫过于德国研究人员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郁和情绪不安,因它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化学物质。
总之,身体燥热者大可一日一香蕉,但如害怕香蕉性寒,可选吃大蕉(通便力更强)、皇帝蕉等其它品种.
9.枣
枣,在不少人心目中,并不算水果。因为最为人熟悉的红枣、南枣等,多用作放汤、炖药材。但其实新鲜摘下的枣味道也不错,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枣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食品,它含丰富蛋白质、醣分等。最出人意表的是,其维生素C含量之丰,比起柠檬高10倍。鲜枣如此,干枣的营养也不弱,因为有一种特别成分,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耗,加上枣能饱肚,难怪老人家说,只要有枣树,就不怕饥荒。
可能你会问:枣有大枣、红枣、南枣几种,它们多少总有不同?论营养,几种枣差不多,但仔细区分,大枣和胃宽中之效最明显,红枣则补血力最强,但也较燥,而南枣则偏于养阴补血。有些人说,红枣燥,所以煮时要去核,但其实即使去核,红枣依然比较燥。有一条慢性肝炎方,用红枣煮鸡骨草(或溪黄草)和土茵陈,一温一凉,正好中和,但依然不宜饮用过量。
由于枣有通血管、降血压功用,如下列降压方中,不用红枣的话,也可用其它枣代替:
1.西芹四分一斤、配枣20粒煎水(一人分量)。
2.白背黑木耳4两(120克)(可通血管),配枣20粒,(一人分量)。
常用的医疗处方中,除了大枣、红枣外,还有养血的酸枣,而纯粹作为水果的,则有润肺和胃的鲜蜜枣和金丝蜜枣。
10.西红柿
西红柿健康有益的形象确实深入民心,医书也有云:“西红柿味甘性凉,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不过,遍寻医书也不见记载的,是西红柿性质湿而带毒,不适合痛风、风湿骨痛、湿疹及其它类型皮肤病患者。
西红柿含丰富维生素C,一克重的西红柿约有25毫克维生素C,这维生素C由于得有机酸保护,煮时不易被破坏,故容易被人体吸收。此外,西红柿能降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辅助食疗;西红柿能开胃,尤其是夏天,可刺激小孩子食欲。
11.水蜜桃
桃子的贡献,除了桃肉能养血美颜,当中的桃仁还有活血化瘀、平喘止咳的作用。中医有一条药方,名为五仁汤,能润肠通便、活血通,成分正是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和杏仁,对于大便燥结,肝热血瘀和闭经之人特别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桃仁能活血,经量过多或行经期间不宜。
别以为桃的用处就只有这么多。说到桃的家族,桃树流出来的树胶就已是一味糖尿妙药,既能强壮滋补,又能调节血糖水平,只可惜此药在香港药材店铺付诸阙如。大家反而可以亲身一试鲜桃护肤品。宫廷秘方有用桃花煮水洗面、沐浴、饮用。也有用桃子榨汁加淘米水洗面,以润泽肌肤之说。
太多了,不好一一回答了,就先说这些吧.
D. 柿子蒂儿是上好的中药材
柿蒂,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俗称‘柿子把儿’,是不少人吃柿子时往往扔掉的东西。其实,恰恰是扔掉了上好的中药材。其性苦、涩,平,归胃经,有降逆下气、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呃逆的要药,术语称“止呃要药”。
柿蒂的药用功效,我们的古人早有应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有关柿蒂功效主治另有记载如下:
1、柿蒂治呃逆不止:柿蒂(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
2、柿蒂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为细末,水煎,食后服。
3、柿蒂治脑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
4、柿蒂治伤寒呕哕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捣筛,只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
E. 柿子把的药用
柿子把就是柿蒂。
为柿树科植物柿子的干燥宿萼。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有降逆下气、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胃热呃逆,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同用;痰浊内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柿蒂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姜等同用,如柿蒂汤(《济生方》);柿蒂治虚寒呃逆,常与人参、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若命门火衰,元气暴脱,上逆作呃,则须配伍附子、人参、丁香等。
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分类:理气药;利尿通淋药。
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
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胃经。
功效:降逆下气
主治:呃逆;噫气;反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人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撤。
柿蒂的作用:
柿子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同时有涩肠止血的功效;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F. 柿子有哪些药用价值
柿树全身均可入药。中医学认为,柿子性寒,味甘、涩,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祛痰软坚、健脾胃、清热除烦、降血压等功效。主治肺燥久咳、肺痿虚热、虚劳咯血、热病烦渴、脾虚泄泻、高血压、尿血、痔疮出血、肠燥便秘、口疮、喉疖等症。柿子加工成的柿饼是中国传统产品,能益脾开胃、增强免疫力、止痣血,可治吐血、咯血、痔疮下血,可将1块柿饼切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柿饼上白霜为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清热、润燥、化痰的功效,是疗咽干和口腔炎的特效药。柿蒂止呃逆及疗夜尿;柿叶止血、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柿皮用于贴疗疮疡、无名肿毒、冻伤;柿根能止血,主治妇女崩漏、血痢、大便出血;柿花能解毒敛疮,主治痘疮破烂。干咳久咳:柿饼2个,川贝粉9克。柿饼去核,加入川贝粉,蒸熟,每日分2次服完,连服5~10日。
G. 柿蒂有什么用途
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 0.5%柿蒂提取物(ST)50mg/kg 腹腔注射于小鼠,能显着对抗氯仿诱发的室颤;亦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ST12.5mg/(kg.天)腹腔注射,连续5天; 能对抗哇巴因所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2、镇静作用 ST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使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延长其睡眠时间,并明显拮抗吗啡引起的小鼠竖尾反应。
3、抗生育作用 在家免抗生育筛选中,初步证实柿蒂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柿蒂柄优于柿蒂蒂,柿蒂的柄的抗生育率为79.6%。
4、柿蒂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
5、柿蒂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6、柿蒂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同时有涩肠止血的功效;
7、柿蒂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
8、柿蒂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柿蒂的功能与主治:
降逆下气。主呃逆;噫气;反胃。
①孟诜:治咳逆、哕气,煮汁服。
②《滇南本草》:治气隔反胃。
柿蒂的应用与药方:
①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洁古家珍》柿钱散)
②治呃逆不止:柿蒂(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村居救急方》)
③治伤寒呕哕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捣筛,只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柿蒂汤)
④治胞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柿蒂汤)
⑤治百日咳:柿蒂四钱(阴干),乌梅核中之白仁十个(细切),加白糖三钱。用水二杯,煎至一杯。一日数回分服,连服数日。(《江西中医药》(3):20~22,1953)
⑥治血淋: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⑦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上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方中柿蒂降逆止呕,为君药。(《洁古家珍》柿钱散)
⑧治血淋:干柿蒂(烧炭存性)。为末,每服6g,空心米饮调服。方中柿蒂清热止血,为君药。(《奇效良方》柿蒂散)
⑨治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g。上细切,每服12g,水1.5盏,姜5片,煎至7分,去渣,热服,不拘时。方中柿蒂降逆止呕,为君药。(《济生方》柿蒂汤)
H. 丫嘎子的作用与功效
柿蒂为柿树科植物柿子的干燥宿萼。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有降逆下气、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胃热呃逆,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同用;痰浊内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柿蒂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姜等同用,如柿蒂汤(《济生方》);柿蒂治虚寒呃逆,常与人参、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若命门火衰,元气暴脱,上逆作呃,则须配伍附子、人参、丁香等。
柿蒂的功效
柿蒂中药材.jpg
【性味】:
苦;涩;性平。
①《纲目》:涩,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涩,气温,无毒。
【归经】:
归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肺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
【功效主治】:
降逆下气。主呃逆;噫气;反胃。
①孟诜:治咳逆、哕气,煮汁服。
②《滇南本草》:治气隔反胃。
第1步降逆止呃
《灵柩·口问》篇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混,真邪相干,气并相逆于胃,而胃腑不受,复出于胃,故呃逆也。”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寒气蕴胃,沿手太阴,循经上犯,入膈袭肺,胃气不降,气逆而上,发为呃逆。复因膈间不利,呃声短频,深沉有力,不能自制,伴见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治当温中祛寒止呃。《本草拾遗》曰:“蒂煮服之治哕气。”孟诜曰:“哕气,煮汁服。”柿蒂苦平偏温,苦可泄降,温能祛寒,苦温通泄,又入肺胃,善降肺胃之气,为温中祛寒,降逆止呃之常用药物。又本品性平,和入养阴或清热之品,又可用于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及气机郁滞之呃逆。
第2步止咳下气
《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外感风寒,邪束肺卫,宣肃失常,或痰浊内壅,肺气壅塞,均致肺气上逆,发而为咳。症见:胸闷气急,上逆而咳,咳嗽声重,咽痒则咳,痰咯则爽,咯痰清白,食少体倦,或兼寒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象濡滑,抑或浮紧。表当疏风,里当燥湿,二者均应降气止咳。柿蒂苦平,又入肺经,善降肺气,肺气肃降,气不上逆,协宣肺止咳化痰之品,降气止咳,外感内伤,皆可应用。
第3步淋下尿血
本品烧灰存性,服之治血淋,取其苦涩之性,加之烧灰存性,能入血分,止血涩淋,则血淋自止。
柿蒂的作用
第1步抗心律失常作用
0.5%柿蒂提取物(ST)50mg/kg 腹腔注射于小鼠,能显着对抗氯仿诱发的室颤;亦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ST12.5mg/(kg.天)腹腔注射,连续5天; 能对抗哇巴因所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第2步镇静作用
ST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使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延长其睡眠时间,并明显拮抗吗啡引起的小鼠竖尾反应。
第3步抗生育作用
在家免抗生育筛选中,初步证实柿蒂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柿蒂柄优于柿蒂蒂,柿蒂的柄的抗生育率为79.6%。
柿蒂治病验方
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洁古家珍》柿钱散)
治呃逆不止:柿蒂(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村居救急方》)
治伤寒呕哕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捣筛,只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柿蒂汤)
治胞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柿蒂汤)
治百日咳:柿蒂四钱(阴干),乌梅核中之白仁十个(细切),加白糖三钱。用水二杯,煎至一杯。一日数回分服,连服数日。(《江西中医药》(3):20~22,1953)
治血淋: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上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方中柿蒂降逆止呕,为君药。(《洁古家珍》柿钱散)
治血淋:干柿蒂(烧炭存性)。为末,每服6g,空心米饮调服。方中柿蒂清热止血,为君药。(《奇效良方》柿蒂散)
治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30g。上细切,每服12g,水1.5盏,姜5片,煎至7分,去渣,热服,不拘时。方中柿蒂降逆止呕,为君药。(《济生方》柿蒂汤)
柿蒂方剂制剂
柿钱散(《洁古家珍》) :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为细末,水煎,食盾服。治呃逆属气虚者。
柿蒂汤(《圣济总录》) :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捣筛,只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用水 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治伤寒呕哕不止。
柿蒂汤(《济生方》) :本品、丁香各30克。上细切,每服12克,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水约 4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治胸满咳逆不止。
治呃逆不止(《村居救急方》) :本品(烧灰存性)为末。黄酒凋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
治百日咳(《江西中医药》) :本品12克(阴干),乌梅核中白仁十个(细切),加白糖9克。用水300 毫升,煎至150毫升。一日数回分服,连服数日。
柿蒂散(《奇效良方》):本品(烧灰存性),为末。每服6克,空心米饮调服。治血淋。
丁香散(《古今医统》) :丁香、柿蒂、高良姜、炙甘草。剂型:散剂。上药各等分,研为散。服法用量:每服6克,每日2—3次,空心白开水或米饮调服。功效主治:温中祛寒止呃。用于胃中寒冷所致之呃逆。症见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
柿蒂宜忌配伍
(一)柿蒂和合宜忌
中气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二)柿蒂配伍应用
配丁香,于二胃寒呃逆,胸满脘胀之候。
配旋复花,诸花皆升,惟旋复花独降。其体轻性降,有降逆止呃之用,可用于脾胃气虚,痰湿上逆之呕吐噫气之症。二者合用,降逆止呕之力更着,用于胃寒挟湿之呕恶、噫气、心下痞满之候。
配刀豆子,刀豆子甘温,入胃、大肠二经,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二药相伍,共用于胃寒呃逆,气不得降之候。
配枇杷叶,枇杷叶苦平,入肺胃二经,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二药合用,性味归经相近,枇杷叶助柿蒂降逆止呃,柿蒂助枇杷叶下气止咳,相须为用,用于胃热呃逆及气逆咳喘之候。
配苏子, 苏子辛温,专入肺经,有下气止咳平喘之功。三者相合,用于痰壅气逆,喘咳上气之症。
柿蒂食用方法
玉米柿蒂粥
柿蒂10克.玉竹l5克,粳米50克。柿蒂、玉竹加清水300克煎至150克.取汁。粳米加水400克煮熟.加入药汁再煮一会即可,早晚食用。本食疗方养阴清热.和胃止呕:适用于胃阴虚口干呕逆者。
丁香柿蒂汤
原料: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
做法:将柿蒂、丁香、生姜洗净,放入砂锅内。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每日早晚,空腹乘热食用。
药膳功效:此汤温中降逆,下气止呃,能预防胃癌。
柿蒂白梅汤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适用于暖气者。
组成:柿蒂15枚,盐白梅3枚。
制作:水煎,取药汁200毫升。
用法:频频饮服。
生姜柿蒂茶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呕。适用于胃寒呕吐,症见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舌苔白、小儿呕吐。
材料:生姜5克,柿蒂5枚,红糖10克。
做法:将上药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焖10分钟,代茶频饮。
柿蒂竹茹茶
功效:降气和胃止呃,主治呃逆,见呃声沉缓有力,胸宇满闷,厌食冷物,饮食减少,呕吐痰涎。
组成:柿蒂3个,竹茹3克,茶叶10克。将柿蒂、竹茹加工成粗末。
制法:上药,放入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盖闷20分钟后即可饮用。1日内服饮完,不拘次数。
宜忌:急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忌用。
来源:《药茶治百病》
柿蒂用药禁忌
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后忌饮白酒、热汤、以防患胃柿石症;
糖尿病人、脾胃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
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宜食柿子。
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饭后吃;
吃柿子的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柿子含单宁,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
柿蒂食物相克:
柿子不宜与酸菜、黑枣同食;柿子不宜与鹅肉、螃蟹、甘薯、鸡蛋共同食用,否则会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柿子前后不可食醋。
I. 柿蒂放火里烧吗
可以开视频吗。如果你是治疗的用途。可以隔着东西烧。不要直接烧。一定要存性。烧坏了就没药用了。看你要干什么用。泡水也是一种用途。烧灰存性也有。这个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