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转化”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运用事物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既意味着“转化”,因此学生学会数学“转化”策略,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转化”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教学中不应只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转化的学习基础
(一)知识基础--策略学习的基石
万丈高楼平地起,转化策略的运用同样如此。“转化”就是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其实,运用什么方法转化,转化后的问题又怎么解决,这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问题也不能得到解决。可见,一定的知识基础是“转化”策略学习的基石。
(二)能力基础--策略学习的有力杠杆
策略的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基本条件,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因此,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基础可以说是策略学习的有力杠杆。
1.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学习几何形体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迁移、推理能力:由于“转化”是把一类问题转化成另一类问题,因此无论从转化的视角,还是从推广应用的视角,学生都应具有迁移、推理的能力。所以,教学“转化”策略时,要引导学生正确推理,实现转化,切实解决问题。当然更应由例题的学习,进而能解决类似的更多实际问题。
3.求异、创新能力:人人具有求异的思想,人人具有创新的冲动。事实上,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但在真正解决问题时,还需要确定具体的转化目标和方法。
4.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学习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因而,它也是学生学习转化策略的重要能力基础。
三、转化策略
1、运用类比联想,实现转化
类比方法是通过对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类似之处,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适时运用类比方法进行转化,可使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实现转化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做一些线段图、 数形图 、长方形面积图 、集合体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3、运用替换思想,实现转化
替换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思维方法,替换的实质是改变题目的形式,但却不改变题目的本质。当我们遇到题意比较难懂的习题时,可以把题中的某些条件或问题替换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形式,从而实现解题思路的顺利转化,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4、运用假设法,实现转化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对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常常感到难以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假设方法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假设法就是把抽象性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具体的问题,使其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确,更易于把握解题的路径。
5、运用已有知识,实现转化
生疏问题向熟悉问题转化是解题中常用的思考方法。解题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关键是能否细心观察,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将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利用学过知识,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这样做常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运用合理设置问题,实现转化
教师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难度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的小问题,再分析说明这几个小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等等。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复杂问题简化是数学解题中运用最普通的思考方法。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观察和研究,转化为简单问题迅速求解。
Ⅱ 小学阶段有哪些知识是可以使用转化的方法解决
转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很多数学问题中都可以使用转化的策略。比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可以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比如研究圆柱的体积可以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比如我国古代一道数学题: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我们可以把这道题转化成图形;再比如我们在研究1+3=2的平方,1+3+5=3的平方,1+3+5+7=4的平方……就可以把它转化成图形去研究。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时钟问题时可以把它转化成路程问题去解答……
转化是一种策略,巧妙运用转化的策略往往会让我们看到另一片天空,数学的美就在于它的灵动……
Ⅲ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五种方式:①自行投资实施转化;②向他 人转让科技成果;③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④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⑤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 比例。其中,第一种方式属于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转化,即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或企业等主体将其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活动,此方 式的特点是没有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但仅适合于研发 生产链条较为完善的主体。第二、第三种方式属于转移式转化,即科技成 果持有人通过许可、转让的方式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给技 术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第五种方式属于合作转化方式,此方式有利于产、学、研单位以技术 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Ⅳ 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哪能两种,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五种方式:①自行投资实施转化;②向他 人转让科技成果;③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④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⑤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 比例。其中,第一种方式属于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转化,即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或企业等主体将其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活动,此方 式的特点是没有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但仅适合于研发 生产链条较为完善的主体。第二、第三种方式属于转移式转化,即科技成 果持有人通过许可、转让的方式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给技 术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第五种方式属于合作转化方式,此方式有利于产、学、研单位以技术 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Ⅳ 基因转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农杆菌转化法,用于单子叶植物或者裸子植物
显微注射法,用于动物,一般是注射到受精卵中
花粉管通道法,用于植物
Ⅵ 同学们,“转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试着举出两个利用“转化”进行学习的例子。如:在学习”
1.减法转化为加一个负数2.求阴影面积转化为求总面积减去非阴影部分面积
Ⅶ 转基因技术的转化方法
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通常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农杆菌介导转化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
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中国学者周光宇提出,中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核显微注射法
核显微注射法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注射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机性)造成的表达结果的不确定性、动物利用率低等,在反刍动物还存在着繁殖周期长,有较强的时间限制、需要大量的供体和受体动物等特点。
详细步骤:在显微镜下,用一根极细的玻璃针(直径1-2微米)直接将DNA注射到胚胎的细胞核内,再把注射过DNA的胚胎移植到动物体内,使之发育成正常的幼仔。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动物约有十分之一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基因枪法
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精子介导法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是把精子作适当处理后,使其具有携带外源基因的能力。然后,用携带有外源基因的精子给发情母畜授精。在母畜所生的后代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同显微注射方法相比,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有两个优点:首先是它的成本很低,只有显微注射法成本的1/10。其次,由于它不涉及对动物进行处理,因此,可以用生产牛群或羊群进行实验,以保证每次实验都能够获得成功。
核移植转基因法
体细胞核移植是一种转基因技术。该方法是先把外源基因与供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体细胞上,然后将供体细胞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去核卵母细胞,构成重建胚,再把其移植到假孕母体,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转基因的克隆动物。
体细胞核移植法
先在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中进行基因导入,筛选获得带转基因的细胞。然后,将带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生产重构胚胎。重构胚胎经移植到母体中,产生的仔畜百分之百是转基因动物。
Ⅷ “转化”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图把一个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两个图形
“转化”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图把一个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两个图形(B)
A.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C.面积不相等,周长也不相等
Ⅸ 基因工程中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该现象首先发现于细菌。
化学法(化学药物如氯化钙等)转化
氯化钙法转化细胞 细菌处于0℃及CaCl2低渗溶液中时,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酶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击处理促进细胞吸收DNA复合物。
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
具体做法: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载人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在遗传学中叫扩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DNA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DNA序列自动测序仪对提取出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且通过一种扩增DNA的新技术(也叫PCR技术),使目的基因片段在短时间内成百万倍地扩增。上述新技术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
Ⅹ 基因工程中转化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载体转化法
通过转化将载体DNA导入受体菌继而得到含有目的DNA插入的转化菌株是构建DNA文库最为关键的一步。
化学法(化学药物如氯化钙等)转化
氯化钙法转化细胞 细菌处于0℃及CaCl2低渗溶液中时,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酶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击处理促进细胞吸收DNA复合物。
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具体做法: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载人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在遗传学中叫扩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DNA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DNA序列自动测序仪对提取出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且通过一种扩增DNA的新技术(也叫PCR技术),使目的基因片段在短时间内成百万倍地扩增。上述新技术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