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餐前促泌正确方法

餐前促泌正确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6 12:09:57

① 空腹血糖6.95歺后半小时7.43一小时11.28两小时14.75需打胰岛吗

餐后2小时血糖是14.75mmol/L吧,非同日两次不小于11.0mmol/L就可以确诊糖尿病了。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这两类胰岛素促泌剂的选药原则如下:可以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老年人伴有血粘度升高者宜选用格列齐特。 
双胍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如下。(1)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超重或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2)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3)与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有协调作用。(4)在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促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禁忌证如下。急性并发症、应激状态(外科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损害、妊娠;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肺部疾患;胃肠道疾病;高龄;酗酒;使用静脉造影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通过提高靶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促泌剂、双胍类、阿卡波糖)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此类药物禁用于反复水肿的患者、肾功能损害3级以上者、肝功能损害者。常用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食物中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包括分子量小的低聚糖(寡糖)及分子量较大的多糖。复合糖必须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处被α-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必须经过α-糖苷酶作用分解。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同时减轻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黄酰脲类或双胍类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对于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用阿卡波糖,但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应当减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应用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肠道疾病与肠功能紊乱者慎用;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联合使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处理;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感染发热者、孕妇、哺乳者不用;18岁以下儿童、有恶性肿瘤者不宜使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莱希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因为可能会消弱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导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须了解5种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用时间,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在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仅需服药1次,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在餐前1分钟(即与第一口饭同服)服用,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应于餐前1分钟服用(即与第一口饭同服)。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胍)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在每餐饭的中间或在餐后立刻服药,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副作用。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瑞格列奈。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用于儿童。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患者,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合适、顺应性更好。

② 为什么饭前半小时吃降血糖的药

不同种类的降糖药,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具体要看你是服用什么降糖药。
比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要在饭前5~20分钟服用,茶多糖蛋白提纯素(希斯5号)就是餐前30分钟服用),其中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它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它们也是作用于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它在血糖浓度低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作用立即停止。本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服药必吃饭,服药不吃饭,起不到降糖作用。
所以服药要严格遵从医嘱哦。

③ 为什么餐后不高,空腹血糖很高

采用早、晚二次胰岛素(预混)注射调整血糖的方法(没有服用胰岛素促泌剂):依据早餐前空腹血糖值,调整昨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原则。调整方法如下:如果血糖<4.4
mmol/L,减少胰岛素2
u;如果血糖在4.4~6.0
mmol/L,剂量不变;如果血糖在6.1~7.7
mmol/L,增加2
u;血糖7.8~10.0
mmol/L时,增加4
u;血糖>10.0
mmol/L则增加6
u。其次,依据早餐后2小时血糖值,调整早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原则。方法如下:从早餐第一口进食开始计时至2小时测血糖值,如果血糖<4.4
mmol/L,减少胰岛素1-2
u;如果血糖在6.0~8.0
mmol/L,剂量不变;如果血糖在>10.0
mmol/L增加2
u-4u;以此类推反复数次。在调整注射胰岛素剂量过程中,要与饮食控制(每天主食250-300克)、运动量相配合。并注意饮食、运动量与日常相同不要刻意为之,外出时带点零食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早、晚胰岛素注射剂量调整达到稳定满意后,再进行午餐后血糖的调整,如果餐后2小时高于10mmol/L适当加服拜糖平或二甲双胍来降低餐后血糖值,每次血糖调整一般间隔3天72小时。另外,午餐后血糖调整中要注意次日空腹血糖的影响。仅供参考

④ 求教啊,到底餐前怎么加餐好啊,我加不起来

我不能吃口服药的,但是我不想打短效胰岛素。看了陈老师的加餐帖子,说如果在能饭前一个半小时左右,加吃一点食物,让刚开始吃饭时,就让血糖到6到7的样子,那么在餐后的血糖会比平常降低很多,相仿于促泌药的作用,很多人试成功了,可是我也许是由于长效胰岛素的作用,即便是吃了糖也加不到7的样子,难道要去专门的吃大量的糖,我又觉得不合理。

⑤ 请问向老师,我妈妈糖尿病两年了,四十多岁,她吃饭很清淡,不知道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我妈妈也是糖尿病10多年,我也只能提供我的方法,不一定正确.病人一直靠药物控制血糖,有时候嘴里无味就想吃点有味的东西,不让吃也确实太为难病人.而且如果一味的控制.也许会造成体内需要的一些维生素的丢失.只要总热量控制在一定的血糖范围是可以吃点甜的,但是要适量.比如你妈妈血糖正常范围下总热量为10.你吃了2颗糖热量为4.那么米饭,肉类,和其他的食物就控制在热量为6上,这只是1个比方,你妈妈1天需要的多少热量还需要你去计算.餐后半小时适当的运动半小时到1小时是最佳的降血糖的方法.其次有种方法叫分餐促泌法,就是在2餐的中间加餐,吃些水果,这样血糖也不会很高,具体的方法还需要你在网上查查.当血糖稳定的时候就不用天天测血糖了.可以1周测2-3次,餐前餐后的都要测.2-3月拿自己的机子去医院校正,顺便做个血红蛋白的分析.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健康.

⑥ 餐前促泌以什么做为加餐比较好呀!

我中午吃了3个青枣做加餐,2小时血糖7.6,晚上5点20吃了一片柚子,6点30吃饭,血糖没测,感觉很好,我血糖一高嘴会发烫,黏黏的,晚上很舒服,就是早上不知怎么加,起来就7点喝一碗水7点30左右吃早餐,我没加过,我看来坛里的,说加什么都可以,加糖也可以

⑦ 糖尿病5年用药的问题求教

我也是糖尿病患者,一直在控制饮食,加运动,这是糖尿病人必走的路,如果光靠药物成依赖性不说,时间长了,有了抗体,就是量大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了,对肝肾太不好了,我深知糖尿病人的痛苦,不敢吃这不敢吃那,但是要知道管不住这嘴是不行的。我在网上查到一些资料,复制过来会对有所帮助的,我们共同努力吧!
通过和一些糖尿病朋友的交往,我发现最困惑大家的问题是如何吃。特别是刚发现糖尿病的新糖友,他们常常在恐惧惊慌中,不知道该如何吃。应一些糖友的要求,今开一帖,邀请糖友们一起来交流探讨在饮食方面的经验,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勉励,使我们的饮食更健康、血糖更稳定,而且我们也能继续享受饮食带给我们的乐趣。

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在饮食方面的体会和认识,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糖人饮食的原则
糖尿病病人在控制饮食过程中,我认为至少需要掌握三点原则:

A 总进食量(一天摄入的总热卡)要适当
新糖人发现糖尿病后所采取的的第一个措施常常是:节食。其实这样是错误的。糖人一天的总进食量是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为什么需要这样严格呢?因为人必须每天通过摄入一定热卡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但所有提供热卡的食物又都引起血糖升高,而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障碍,进食后比一般人升血糖更快更高,因此糖人一天进食的热卡不要高过所需的量,否则无疑会增加我们胰腺的负担,使血糖升高。
既然总进食量是这样的严格,那每一个准备和血糖终身和睦相处的糖人都必须知道如何计算自己一天所需的热卡:
一天所需的总热卡(千卡) = 30(千卡) x 体重(公斤)

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加减,例如:体重偏重的人,也就是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者(标准体重 (公斤) = 身高 – 105),可以在此基础上减少5-20%;体越超重,减的越多。而体重偏轻,或者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5-20%。
衡量你进食总热卡是否合理的一个比较可靠的标准是,经过坚持一段时间的这样饮食量,你的体重能长期稳定在标准体重内。

B 饮食营养成分比例要科学合理
我们除了要掌握一天摄入总热卡的量,而且还要注意饮食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要科学合理。在三大营养中,碳水化合物升糖最快,也是引起餐后血糖高的主要因素,因而有些糖人就采取减少碳水的摄入量来控制血糖,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由碳水化合物供应的,当碳水化合物不能提供身体的需要时,身体就通过蛋白和脂肪的转化(糖原异生)来提供能量,而通过蛋白质和脂肪供应能量不仅从生物效应来说比碳水直接提供能量要低,而且还增加胰腺的负担,同时蛋白质和脂肪浓度高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所以临床发现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来控制血糖的人,尽管他们的血糖可能正常,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却并没有降低。
目前医学提倡糖人三大营养成分的比例是:
碳水占50-60%,蛋白 15-20%,脂肪 20-25%,当然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在总热卡以及营养比例合理的情况下,糖人其实什么都能吃(包括糖),而且吃的品种越杂越多越好,只是要控制量。选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作正餐的主食,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作正餐前的加餐,从而既保证了我们足够的营养,也减少了胰腺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各种丰富的饮食也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C 合理分配一天各餐的进食量
除了一天的总进食热卡和营养成分比例要合理外,还需要将这些总热卡合理地分配到各餐中,在每餐的饮食中也尽量保证营养比例的科学搭配。一般提倡热卡的分配是:
早餐占:1/5,中餐占2/5,晚餐占2/5。
这样的分配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糖人,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合理的分配。而分配的原则是:使每一餐后的血糖尽量减少差距。例如当你发现以上的比例分配时,早餐后的2小时的血糖是5左右,中餐后的血糖是7左右,晚餐后的血糖是8左右,那么你就要增加早餐的热卡,减少晚餐的热卡。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得我们的血糖尽量平稳,减少血糖的波动。

二 正餐前的加餐是II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控制血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A 什么叫正餐前的加餐
正餐前的加餐是:在早餐、中餐、晚餐前的一定时间,先进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我把这样的加餐方式叫做正餐前的加餐,以便和一般的加餐(常常是在早餐和中餐之间,中餐和晚餐之间,以及晚餐后的进食)、分餐(将一餐分两次,常常也是在早餐、中餐和晚餐后进食)相区别。

B 为什么正餐前的加餐是饮食控制血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正餐前的加餐是为了适应II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的特点,II型糖尿病病人都伴有胰岛素分泌I相减弱或消失,胰岛素II相分泌延缓,病情早期胰岛素分泌稍稍亢进,晚期不足,结果血糖表现为:进食后急剧升高,并保持一段高血糖后,缓慢下降,到3-5小时恢复正常,甚至低于正常。这样血糖波动不仅大,同时造成胰岛素的浪费,给胰腺增加负担。长期这样大的血糖波动不仅对胰腺本身造成损伤,而且也对血管、神经及全身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而正餐前的少量碳水化合物的进入,不仅将餐后升高的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且使延缓分泌的胰岛素高峰可以和正餐引起的血糖高峰吻合,这样既减少了血糖的波动,也减少了胰岛素分泌相对过度造成的浪费,对胰腺和全身组织器官都有益处。从而中断高血糖对胰腺所造成的恶性循环。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餐前的加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餐和促泌剂的作用。

C 如何正确掌握正餐前的加餐
正餐前的加餐操作非常简单,一般在正餐前的60-90分钟(我提倡90分钟为宜,如果早上时间不允许,可以60分钟),进碳水化合物约50-100热卡。这个加碳水的时间和量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去摸索调整。原则是:进食量以加餐后的血糖高峰在7-8,正餐的时间在高峰稍有下降为宜。作为加餐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是:水果、馒头、果脯、主食…….甚至糖块。因为此时的加餐是作为胰岛素的生理促泌剂,掌握好量是原则。

D 正餐前的加餐对恢复胰腺功能的作用
正餐前的加餐通过减少血糖波动、防止胰岛素分泌过多的作用是即刻发生的。而最终会使胰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恢复的程度和速度因人而宜。这就是为什么用这个方法的人会发现血糖越来越平稳,越来越容易控制。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大意,因为我们胰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细胞是永远都不能恢复功能了,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这个饮食模式,也许需要终身坚持。

三 具体操作的实例示范
老糖人可能对以上的原则和方法容易理解和操作,但对一些刚刚得病的新人来说,也许就有点困难。为了使新人尽快在饮食上知道如何操作,现以本人为例作一个示范,愿能对新人有所帮助。

A 总热卡的决定和调整
本人身高1.56米,体重50.5公斤(基本是标准体重),运动量不大,一天需要的热卡:
30 (千卡) X 50.5 = 1550 (千卡)

B 一天饮食的内容、时间和营养比例

早餐 食品 时间 千卡
碳水 200克苹果(加餐) 7:00 80
75克 杂粮 8:30 260
20克 桂圆 8:30 60

脂肪、蛋白 400ml牛奶 8:30 130
20克 干果 8:30 120
1/4牛油果 8:30 50

早餐总热卡 700千卡

中餐
碳水 20克红枣(加餐) 11:00 60
60克 杂面粉(生重,做杂面饼)12:30 210
菜 12:30 70

脂肪、蛋白 1只鸡蛋 12:30 50
6克素油 12:30 50

中餐总热卡 440千卡

晚餐
碳水 25克馒头(加餐) 17:00 60

40克杂面饼 18:30 130
菜 18:30 70

脂肪、蛋白 鱼 100克 18:30 100
6克素油 18:30 50

晚餐总热卡 410千卡

全天总热卡 1550千卡

C 几点说明
1 通过以上饮食的分配,我一天的血糖相当稳定,最高血糖不会超过8,最低血糖在5.5左右,血糖的波动值不大于3;

2 每正餐前一般喝水或汤400 – 500ml;

3 因为我的血糖现对运动依赖性不大,所以我的运动量不大,时间也不长。一般餐后1小时最多就是10-15分钟中度运动或者是按摩。有时周末散步时间就长一点。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对我来说更容易达到血糖、体重、营养、运动的平衡;

4 我每天的主食一般是固定的,菜会有所改变。正餐的主食一般是三种:
a 杂粮饭 按以下方法煮:
250克杂豆(除黄豆外的各种豆如:红豆、绿豆、鹰嘴豆、豌豆、大白豆、花皮豆、老玉米等)、350克麦仁(薏米、红麦、小麦、荞麦等),先将这些用开水泡5-6小时,再加入350克白米、50克小米、100克燕麦、100克大麦加水到4100克(包括锅的重量),用高压锅煮。煮好后的生杂粮米和熟杂粮饭的比例是:1 :2.6

b 凉拌面 按以下方法煮:
将一种很细的意大利面煮开6分钟后,用冷水冲凉,用麻油、辣油、酱油拌好后,放冰箱,随时加上各种蔬菜即可食用。一般放冰箱可吃三天。煮熟后的面条和生重比例是:1:2.6

c 杂面菜饼
1/4 荞麦面、1/4 全麦面、1/4 玉米面、1/4 白面,加水、菜(随便什么菜都行)、少许盐、有时还加鸡蛋、肉末等调成糊状,放入少许油在锅里,慢慢煎成两面黄的饼。

d 早餐的糊
将早餐的杂粮、果脯、干果、牛油果和牛奶加热后一起打成糊状,很好吃,有点甜并且香,有点像芝麻糊,几乎我天天都是这样的早餐,从没有吃厌。

5 根据体重的变化,对总热卡会有稍稍调整。只要体重轻或重1-2斤,我就会立刻对饮食作一点改变,这样很快体重就会恢复到标准体重附近了。

6 对一些糖友常常觉得算热卡太头痛,其实掌握了窍门是很方便的。我一般对碳水的量控制比较严格,每餐必秤主食。其他粗粗算一下就可以。如果记住以下食物的大概热卡就完全够你用了:
a 碳水化合物(均为生重)
米、面、豆类 30克 = 100热卡,或者1克 = 3.5热卡
红薯、薯仔 100克 = 100热卡
大部分水果 250克 = 100热卡
大部分蔬菜 600克 = 100热卡

b 蛋白质 (均为生重)
脱脂牛奶 300ml = 100千卡, 全脂牛奶 200ml = 100热卡
豆浆 300ml = 100千卡
两只鸡蛋 约100千卡
鱼 100克 = 100千卡
瘦肉(鸡、猪等动物) 60克 = 100千卡

C脂肪
油 12克(或12ml)= 100千卡
干果 6克 = 100热卡

一定要记住,学习计算热卡是每个糖人必学的基本功,但不要过于精确。其实这儿多算一点,那儿少算一点,最后的总热卡不会相差太大的。

四 对糖友常见问题的回应
根据糖友们常常问我的一些问题,现整理回答如下,其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1 加餐和正餐的血糖高峰会不会叠加,从而使得血糖值更高?
答:不会,因为加餐的碳水量是比较少,一般高峰在1小时左右,而1.5小时后的正餐血糖高峰如果也在1小时的话,那么就是加餐后的2.5小时,一般已过了加餐引起的血糖高峰。

2 加餐是否延长了高血糖的时间,从而让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升高?
答:加餐使得血糖更平稳,也就是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使血糖的波动值减少。从数学来看,血糖的面积不会变(这个如果有人不懂,就不要深究了),所以不会升高糖化指标。并且因为血糖的高峰减低,反而使结合糖的血红蛋白减少,结果糖化只会减低,不会升高。

3 加餐和正餐的量如何分配?
答:加餐的碳水要比正餐的碳水低,大概是1:2.5- 3,可以机动灵活,原则是:加餐后的血糖高峰在7-8为宜。

4 什么样的食物适合作为加餐?
答:任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可以,如果加餐不方便,甚至吃一粒糖块或者用15克红糖加上100-200ml的水(成了红糖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5 加餐的量以多少为好?
答:50-100千卡,原则是:加餐后的血糖高峰在7 - 8为宜。

6 正餐前何时加餐最好?
答:一般以60-90分钟为好,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再作调整,稍稍提前或延后,原则是:在加餐的血糖高峰过后,血糖有所降低时,吃正餐为宜。

7 睡觉前,还要加餐吗?
答:不用药的糖尿病病人,最好睡前不要加餐,以便胰腺有足够的休息,长期会对空腹有帮助。当然都是因人而异的,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8 我现在打针吃药,也需要加餐吗?
答:用胰岛素和其他药物的糖人,一般也会加餐,但具体如何加、加多少则需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而定。

9 我是1型糖尿病人,也可以加餐吗?
答:I型糖尿病病人的加餐也应根据自己的血糖而定,一般I型糖人的加餐是在打胰岛素的餐后,这和正餐前的加餐有所不同。

10 我工作很忙,没时间加餐怎么办?
答:其实加餐是非常简单易行的,吃20-30克的果脯、一粒花生糖、喝点糖水或橘子水……都可以。

11 加餐后的血糖峰值,以不高于多少为好?
答:不高过9就可以,最终最好控制在8以下。要达到这样理想程度当然需要一段时间。

12 加餐和正餐之间,可以运动吗?
答:可以,但此时的运动不是为了减血糖。

13 加餐后,因故提前或推迟了用正餐,怎么办?
答: 只要加餐和正餐的总量不要过量,一般稍提前没有大问题,当然会影响食物促泌剂的最佳效果。如果加餐后正餐推迟不久,问题不大;但如果推迟太久,加餐对降低正餐血糖高峰的作用就会减弱。对我来说一般加餐2小时的血糖常常就到了空腹水平。补救的办法是随时再稍吃点一点碳水。当然正餐时,要注意减去所加的量,保 证摄入的碳水热卡不变就行。

14 什么样的人适合正餐前加餐?
答:大概这几种人最适合:
a 糖前的病人;
b 仅仅用饮食和运动来调节血糖的II糖尿病病人;
c 经过胰岛素强化或药物治疗后,自身胰腺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的II糖尿病病人;
d 其实很多糖人都可以正餐前加餐,但不一定能仅仅用这个办法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15 如何知道能不能仅仅通过饮食运动来控制糖尿病?
答:如果通过正餐前的加餐以及餐后的运动,并且保证摄入的热卡达到标准后,空腹血糖在6以下,餐后血糖在8以下就可以。当然也许一开始达不到这个目标,但不能相差太大。同时血糖显示出有渐渐下降的趋势。

16 如果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或者用其他药物后,想停药仅仅用正餐前加餐来控制血糖可以吗?
答:经过药物治疗自身的胰腺功能有所恢复,发现继续用药常常有低血糖,可以考虑用这个办法来控制血糖。但必须注意的是:
a 慢慢减药量,在减药量的同时要密切观察血糖,而且至少血糖要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2周后,才能继续减,直到最后彻底停药。注意不是每一个糖人都能停药的;
b 停药的过程要和自己的医生商量,得到医生的同意;
c 一定要保证用这样的方法能长期使血糖维持在药物所能达到的范围,才能彻底停药

哪些降糖药在饭前30分钟服用

要看是那几种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它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类降糖药的作用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才能发挥作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要在饭前5~20分钟服用。它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它们也是作用于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它在血糖浓度低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作用立即停止。本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服药必吃饭,服药不吃饭,起不到降糖作用。

⑨ 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⑩ 请教,血糖高峰在进餐后多长时间达到

加餐促泌法掌握以下几点;1)加餐食物,水果类比较好。2)热量不超过100大卡。3)加餐后血糖控制在8mmol/L.4)加餐时间在正餐前60-90分钟。

阅读全文

与餐前促泌正确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idea如何在工具栏中显示方法 浏览:252
膝关节疼痛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21
珠宝胶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5
云仓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849
江西车牌安装方法 浏览:518
如何能变白方法 浏览:112
什么是同步方法 浏览:933
小麦打包机的使用方法 浏览:503
手机不会发烫的方法 浏览:569
盆骨韧带锻炼方法 浏览:578
仔猪免疫力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130
在数的运算中学过那些简便方法 浏览:42
炒股简单方法 浏览:391
胃粘膜增生明显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639
泵车大臂连接管子的方法 浏览:706
二期梅毒检测方法 浏览:442
红绳做项链简单方法 浏览:596
疱疹的快速消除方法 浏览:320
锻炼腰腹部力量方法 浏览:234
什么方法让核桃自动裂开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