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胆囊炎怎么治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消炎利胆的药物,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等,但这些药物难以根治,仅适用于缓解症状。 中医中药:如使用玉米须、蒲公英、茵陈等中药材煎服,或采用经验方如消炎利胆茶、金钱败酱茵陈茶等,这些药方对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科治疗: 胆囊切除术:对于临床症状明显且伴有胆石的患者,或胆囊无功能、反复发作胆绞痛的患者,应考虑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可起到根治作用,并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慢性期: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大量饮水以稀释胆汁;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补充营养: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等副食,以及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和饮食建议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②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有几种
(1)西药治疗:
1.溶石治疗:口服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治疗。但有一定副作用,且效果不稳定,有复发可能性。
2.慢性间歇期可用利胆或助消化药物,如利胆醇、利胆素、酵母片等;急性发作期,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和先锋霉素等。
(2)手术治疗:可行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具体方式应视病情而定。
(3)中医验方:
1.消石散:郁金粉、甘草粉各0.3克,火硝粉1克,白矾末0.5克,滑石粉1.8克。每日1剂,分2~3次冲服,可连服15~30天。孕妇忌服,小儿量酌减。
2.胆道排石汤:生大黄、木香、枳壳各15克,金钱草30克。气滞者加川楝子、黄芩各10克;湿热者加山栀12克,元胡15克,虎杖30克。一般用药后一周开始排石,可持续数天至数十天,1个疗程为2~3个月。本方对胆囊结石无效。
3.中成药:胆舒胶囊。
③ 中医治疗胆囊炎的偏方
中医治疗胆囊炎方法是什么?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那么你知道中医治疗胆囊炎方法有哪些吗?x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1、白术白芍治慢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敛阴止痛,理气健脾。主治慢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土炒白术12克,酒白芍、陈皮各10克,防风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48例,痊愈3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
2、党参合欢皮治慢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补脾运中,疏泄肝胆。主治慢性胆囊炎。证见右胁疼痛,痛连右肩胛及右背,食荤及脂肪过多则疼痛加剧,经年累月不愈,体质偏虚,属脾虚肝郁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香橼、金铃子各12克,广除皮6克,甘草、广木香山5克,广郁金10克,参三七末2克(分冲)。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亦可以此方数倍量,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每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6例,其者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3、中医治疗胆囊炎的其他偏方
3.1、每天早上一个煮的烂烂的猪手,一瓶啤酒温热,一起吃掉。
3.2、三两江米炒黄擀成面,加上一个猪苦胆汁,再炒炒,捏成丸,早晚各吃一粒。
3.3、鲜嫩小麦秆100克(采取春天已灌浆,尚未成熟的小麦),白糖少许。麦秆加水煮半小时左右,加白糖使之微甜代茶饮,每天半小碗,一日3次。
3.4、红瓤西瓜14克,冻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滴,清水90克。西瓜瓤去掉种子,切碎,挤出瓜汁,冻粉切成寸段,在瓜汁中加白糖15克,放入冻粉煮化,搅均匀,凉透,凝结成冻,即成西瓜酪。清水加入剩余白糖烧开,凉透,加上香蕉油,把西瓜酪割成小块,在盘子四周浇上糖水即成。——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1、饮食护理
胆囊炎患者在发作的时候,在消除炎症的同时,应当采取禁食的措施。当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可以吃点流食,比如豆浆、果子汁、素菜汤、浓米汤等。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吃点瘦肉、鸡肉、鱼肉及蔬菜、水果泥等低脂肪、低胆固醇半流质食物。同时平时应当多喝白开水,促进胆汁的排出。
2、工作活动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期间卧床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病情才会平稳,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运动的时候也应当慢一点,不可以过度运动。因为大量活动是会造成疲劳的,这是临床上面诱发胆囊炎的主要病因,而且活动量比较大,消耗的热量比较多,需要补充的能量就越多,这样会大大降低胆囊的负担。
3、一般护理
术后第1天:肠蠕动恢复后,可饮水,饮水后无腹胀不适,可进流食。忌牛奶、豆浆。
术后第2天:进流食后如无不适,可进清淡半流食两天。
术后第4天:进清淡半流食后如无不适主诉,可进普食。
1、辣椒
由于辣椒素的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痉挛,造成胆汁排出困难,从而诱发胆囊炎、胆绞痛及胰腺炎。如川椒、辣椒、辣油等,应忌食。
2、高脂食物
胆囊炎患者倘若吃了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如花生、牛奶等),会引起复发,从而加重病情。因为一旦胆道系统发生炎症,胆汁的排放就受到阻碍,胆汁的主要成分胆盐的排出量也相应减少,从而削弱了消化脂肪的能力。所以,胆囊炎病人常常会因吃了油腻和高脂肪的食物无法消化,而造成右上腹剧痛,导致胆囊炎病复发,从而使病情加重。
3、蛋类
得了胆囊炎再吃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不利于炎症的恢复,严重时还会感到疼痛。为此,有这类疾病的人不要吃蛋类、辛辣食品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还有油性大的食品。
4、过冷、过热食物
④ 95岁的老人查出患有胆结石感到疼痛难受,医生觉得年纪大了不能开刀,有什么办法或者食物让她减少点痛苦
按摩能缓解胆结石的疼痛
发生急性胆绞痛时,病人有明显的右上腹痛或中上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轻者不久能减轻或缓解,严重者腹痛难忍,以下按摩可以起到解除痉挛、缓解疼痛的作用。
点按穴位法:常用穴位如阳陵泉(膝盖成直角时,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丘墟(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的凹陷处)、太冲(以手指沿足拇指、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血管搏动处)、期门(位于胸部乳头之下、左右肋骨相交处水平点),患者自己用拇指指端点按穴位,力量可稍重一些,每个穴位按揉1―2分钟,穴位处出现酸胀感即可。
腹部揉按法:病人仰卧或坐位,右手紧贴在右上腹,在前臂和腕关节的带动下,环形连续并有节奏地按摩,方向呈顺时针,用力要均匀,平均每分钟80―100次,按摩时间为15分钟左右,腹痛缓解即可停止。
耳穴按压法:用拇指和食指按捏耳部,凡是出现疼痛明显的部位,可稍加力量揉按,时间为5―10分钟,疼痛缓解则止。
在疾病间歇期,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进行保健按摩可以预防症状发作。如果是肥胖、血脂偏高等胆石症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按摩防病。
穴位按摩:常用穴位为曲池(位于曲肘时肘关节外侧凹陷处)、内关(位于手腕横纹肌向上三指前臂中央),一般用手的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30―40圈,约1分钟,每日1―2次。
腹部按摩:通常按摩的穴位有中脘(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处)、天枢(位于中腹肚脐左右各三横指处)等,具体方法是,以食指为中心,四指为辅,或以手掌为点,顺时针按揉穴位,每次30―50次,每日1次。
⑤ 中医怎么缓解疾病
1、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右上腹发生剧烈绞痛,若距医院较远,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头下寻找压痛敏感点,此点多在阳陵泉穴上。
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并持续按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2、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时可手持五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卧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连线交于脊背正中点即是此穴),每次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4次至阳穴,可有效防止心绞痛发作。
3、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系统结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于疼痛剧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处),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