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影响物流效率和配送成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宗物资的配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接近交通运输枢纽,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结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应尽可能靠近交通要道,如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站、港口、空港等。
2、用地条件
配送中心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地必须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地价如何,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还是重新征地。是否符合政府规划要求等等,在建设配送中心时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3、货物分布和数量
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对象,如货物来源和去向的分布情况、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预测和发展等。配送中心应该尽可能地与生产地和配送区域形成短距离优化。货物数量是随配送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货物增长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从而减少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4、经营环境
配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也是配送中心选址考虑因素之一。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
如生产型配送中心的选址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等紧密结合进行考虑。物流费用是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大多数配送中心选择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业、商业区,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5、其他因素
如人力资源因素、投资额的限制、运输与服务的方便程度等等。
❷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
一、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一)货物分布和数量。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对象,如货物来源和去向的分布情况、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预测和发展等。配送中心应该尽可能地与生产地和配送区域形成短距离优化。货物数量是随配送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货物增长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从而减少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二)运输条件。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应接近交通运输枢纽,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结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应尽可能靠近铁路货运站、港口及公路。
(三)用地条件。物流配送中心的占地问题在土地日益昂贵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还是重新征地?地价如何?是否符合政府规划要求等等,在建设配送中心时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四)商品流动。企业生产的消费品随着人口的转移而变化,应据此更好地为企业的配送系统定位。同时,工业产品市场也会转移变化,为了确定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的流动变化情况,在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时,应考虑有关商品流动的具体情况。
(五)其他因素。如劳动力、运输与服务的方便程度、投资额的限制等。
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和选址原则,依靠专家或管理人员丰富的经验、知识及其综合分析能力,确定配送中心的具体选址。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定性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历史经验,简单易行。其缺点是容易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并且当可选地点较多时,不易做出理想的决策,导致决策的可靠性不高。
(二)定量分析法。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鲍莫尔-沃尔夫法、运输规划法、Cluster法、CFLP法、混合0-1整数规划法、双层规划法、遗传算法等。定量方法选址的优点是能求出比较准确可信的解。其中,重心法是研究单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将物流系统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流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分别看成是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作为物流网点的最佳设置点。
❸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案基本流程有人知道吗
1.系统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收验货、搬运、储存、装卸、分拣、送货、信息处理以及供应商、连锁商场等店铺的连接,如何使它们之间十分平衡、协调的运转是极为重要的。其关键是做好物流量的分析和预测,把握住物流的最合理流程。
2.价值原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配送的准点及时和低缺货率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服务高质量的同时,又必须考虑物流成本。特别是建造配送中心耗资巨大,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作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最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选址方案的确定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3.发展原则
在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时,应考虑到方案的选择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物流量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拓展。在规划设计第一期工程化时,应将第二期工程纳入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到扩建时业务工作的需要。
❹ 举例说明配送中心如何选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配送中心的相关概念 配送中心是一种物流节点,它不以储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作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在配送中心中为了能更好地做送货的编组准备,因此必然需要采取零星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搜集工作和对货物的分整、配备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有比较强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还必须执行货物配备后的送达到户的使命,这是和分货中心只管分货不管运达的重要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如果说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职能还是较为单一的话,那么,配送中心功能则较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与送的更高水平。二、配送中心如何选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在物流运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物流系统的运作中,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配送中心是连接工厂与客户的中间桥梁,其选址方式往往决定着物流的配送距离和配送模式,进而影响着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应用意义。 配送中心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及若干个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能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至配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一)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物流资源和需求分布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或区域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
3.经济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发展过程中的总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和经营费用两部分。配送中心选址在市区、近郊及远郊,其建设规模和费用以及经营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用成本费用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选址地点。
4.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
(2)地质条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配送中心拥有大量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这些都对地面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着淤泥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会在受压地段造成沉陷、翻浆等严重后果,为此,配送中心选址要求土壤承载力要高。
(3)水文条件。配送中心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地下水上溢的区域。要认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资料,洪泛区、内涝区、干河滩等区域绝对禁止选择。
(4)地形条件。配送中心应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之处,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型。
2.经营环境因素 (1)经营环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区的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本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行业内竞争情况等也是影响选址的重要因素。
(2)顾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务对象的分布,经营配送的商品及顾客对配送服务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选址必须考虑的。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区域,因为顾客分布状况、配送商品数量的增加和顾客对配送服务要求的提高等都对配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带来影响。
(3)物流费用。配送中心选址必须考虑物流费用,应综合考虑总费用的合理性,大多数配送中心选址接近服务服务需求地,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3.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条件。配送中心选址时必须考虑交通运输条件。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配送活动必须依靠各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最有效的运输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地将商品送交给顾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尽可能接近交通运输枢纽,如高速公路、主要干道、其他交通运输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缩短配送运输时间
(2)公共设施状况。配送中心周围的公共设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电、气、热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还应有信息网络技术条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选址地周边状况等。(三)配送中心选址的基本程序 配送中心的选址直接影响配送中心各项活动的成本,同时也关系到配送中心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因此,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布局必须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的特点、商品特性及交通状况等因素,在详细分析现状及预测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配送中心的选址可参照图9-6所示的程序进行。
1.外部条件论证 (1)交通运输条件。配送中心地址选择应靠近交通运输枢纽,以保证配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
(2)用地条件。配送中心建设须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的来源、地价、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虑并落实。
(3)顾客分布情况。准确掌握配送中心现有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因为顾客分布状况的改变、配送商品数量的改变及顾客对配送服务要求的改变都会对配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
(4)政策法规条件。掌握政府对配送中心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那些地区不允许建设配送中心、那些地区政府有优惠政策等。
(5)附属设施条件。配送中心周围的服务设施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水电及通信等辅助设施,北方地区的供暖保温设施等。
(6)其他。要考虑不同类别的配送中心对选址的需要的不同的。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温设施、冷冻设施、危险品设施等对选址都有特殊要求
三、配送中心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物流企业,已开始起步。现在建设和营运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大型商场或连锁店内部服务型的,还没有实现社会化配送。我国未来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将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也将形成区域性布局的发展趋势。这种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流通领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策制造商和各级供货商的销售体制和物流线的调整。现代化、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将在我国商业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并将推动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其特点有:
(一)采用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系统物流模式,全面优化商业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二)具有商业物流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现代特征。
(三)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开发适合国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四)采用物流管理中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同时和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术、EDI技术、POS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等。
(五)符合我国商业物流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可以说,当今中国,现代物流已经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前台,成为了社会的热点.
❺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仓储选址方法
最常用的是静态连续选址模型。选址因素包括运输费率和该点的货物运输量等,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Center-of- gravity Approach)、网格法(Grid Method)、数值分析法,另外还包括图表技术(Graphical Techniques)和近似法(Approximating Methods)等。这些方法体现现实情况的程度、计算的速度和难度、得出最优解的能力都各不相同。
重心法 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通常采用离散选址模型。常用的选址方法有优化法、模拟法和启发法。优化法包括:精确法,如微积分和数学规划模型、多重心法、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目标规划法(Goal Programming)、树型搜索法(Tree Search Approach)、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及其他方法。
鲍摩尔——瓦尔夫模型
CFLP法
❻ 仓库有几种选址方法
1 物流中心选址的原则
物流中心的选址过程应同时遵守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1.1适应性原则
物流中心的选址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1.2协调性原则
物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
1.3经济性原则
物流中心发展过程中,有关选址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及物流费用(经营费用)两部分。物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近郊区或远郊区,其未来物流活动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建设费用,以及运费等物流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物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1.4战略性原则
物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局部要服从全局,目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2 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现代物流学原理,在城市现代物流体系规划过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2.1自然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
物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如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会加速露天堆放的商品老化。
(2)地质条件
物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某些容重很大的建筑材料堆码起来会对地面造成很大压力。如果物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着淤泥层、流砂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会在受压地段造成沉陷、翻浆等严重后果,为此,土壤承载力要高。
(3)水文条件
物流中心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上溢的地下水区域。要认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资料,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洪泛区、内涝区、故河道、干河滩等区域绝对禁止。
(4)地形条件
物流中心应地势高亢、地形平坦,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若选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是最理想的;其次选择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对于山区陡坡地区则应该完全避开;在外形上可选长方形,不宜选择狭长或不规则形状。
2.2经营环境因素
(1)经营环境
物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也是物流中心选址考虑的因素之一。
(2)商品特性
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物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如生产型物流中心的选址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行考虑。
(3)物流费用
物流费用是物流中心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大多数物流中心选择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业、商业区,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4)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物流中心选址的考虑因素。由于现代物流过程中能否实现准时运送是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物流中心选址时,应保证客户可在任何时候向物流中心提出物流需求,都能获得快速满意的服务。
2.3 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条件
物流中心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最好靠近交通枢纽进行布局,如紧临港口、交通主干道枢纽、铁路编组站或机场,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接。
(2)公共设施状况
物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场区周围要有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能力。
2.4其他因素
(1)国土资源利用
物流中心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原则。物流中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周围还需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此地价的高低对布局规划有重要影响。此外,物流中心的布局还要兼顾区域与城市规划用地的其它要素。
(2)环境保护要求
物流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对于大型转运枢纽,应适当设置在远离市中心区的地方,使得大城市交通环境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态建设得以维持和增进。
(3)周边状况
由于物流中心是火灾重点防护单位,不宜设在易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业)附近,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区附近。
3 物流中心选址时的注意事项
大中城市的物流中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选址;在中小城镇中,因物流中心的数目有限且不宜过于分散,故宜选择独立地段;在河道(江)较多的城镇,商品集散大多利用水运,物流中心可选择沿河(江)地段。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城镇要防止将那些占地面积较大的综合性物流中心放在城镇中心地带,带来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
下面,分别简要分析各类物流中心在选址时的注意事项:
3.1不同类型物流中心选址时的注意事项
(1)转运型物流中心
转运型物流中心大多经营倒装、转载或短期储存的周转类商品,大都使用多式联运方式,因此一般应设置在城市边缘地区的交通便利的地段,以方便转运和减少短途运输。
(2)储备型物流中心
储备型物流中心主要经营国家或所在地区的中、长期储备物品,一般应设置在城镇边缘或城市郊区的独立地段,且具备直接而方便的水陆运输条件。
(3)综合型物流中心
这类物流中心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根据商品类别和物流量选择在不同的地段。例如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生活型物流中心,若物流量不大又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可选择接近服务对象的地段,但应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3.2经营不同商品的物流中心选址时的注意事项
经营不同商品的物流中心对选址的要求不同,应分别加以注意,以下典型分析冷藏品、蔬菜、建筑材料、危险品等物流中心的选址特殊要求。
(1)果蔬食品物流中心
果蔬食品物流中心应选择入城干道处,以免运输距离拉得过长,商品损耗过大。
(2)冷藏品物流中心
冷藏品物流中心往往选择屠宰场、加工厂、毛皮处理厂等附近。因为有些冷藏品物流中心会产生特殊气味、污水、污物,而且设备及运输噪声较大,可能对所在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故多选择城郊。
(3)建筑材料物流中心
通常建筑材料物流中心的物流量大占地多,可能产生某些环境污染问题,有严格的防火等安全要求,应选择城市边缘对外交通运输干线附近。
(4)燃料及易燃材料物流中心
石油、煤炭及其他易燃物品物流中心应满足防火要求,选择城郊的独立地段。在气候干燥、风速较大的城镇,还必须选择大风季节的下风位或侧风位。特别是油品物流中心选址应远离居住区和其他重要设施,最好选在城镇外围的地形低洼处。
4 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物流中心的选址应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考虑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粗选出若干个可选的地点,进一步借助比较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数学方法进行量化比较,最终得出较优的方案。
❼ 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有哪些
配送中心的选址直接影响配送中心各项活动的成本,
同时也关系到配送中心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因此,
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布局必须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经
营的特点、商品特性及交通状况等因素,
在详细分析现状及预测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
配送中心的选址可参照图9-6所示的程序进行。
1.外部条件论证
(1)交通运输条件。配送中心地址选择应靠近交通运输枢纽,
以保证配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
(2)用地条件。配送中心建设须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来源、地价、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虑并落实。
(3)顾客分布情况。
准确掌握配送中心现有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
展变化情况,因为顾客分布状况的改变、
配送商品数量的改变及顾客对配送服务要求的改变都会对配送中心的
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
(4)政策法规条件。掌握政府对配送中心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
那些地区不允许建设配送中心、那些地区政府有优惠政策等。
(5)附属设施条件。
配送中心周围的服务设施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外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水电及通信等辅助设施,
北方地区的供暖保温设施等。
(6)其他。要考虑不同类别的配送中心对选址的需要的不同的。
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温设施、冷冻设施、
危险品设施等对选址都有特殊要求
❽ 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方案设计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第1章 绪论 9-17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与实际意义 9-10
1.1.1 配送中心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9-10
1.1.2 它是配送中心选址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 10
1.1.3 高昂物流费用使其具有巨大研究潜力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5
1.2.1 单独研究选址问题类 10-12
1.2.2 结合物流管理其它战略研究选址问题类 12-15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7
第2章 配送中心选址基础 17-24
2.1 配送中心概念 17-18
2.2 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分类 18-20
2.3 配送中心选址现有模型借鉴 20-24
2.3.1 Vaidynathan提出的多目标物流模型 20-21
2.3.2 基于时间约束的配送系统模型 21-24
第3章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算法 24-46
3.1 问题描述 24
3.2 目标设定 24-25
3.3 顾客满意度的表示 25-27
3.3.1 模糊预约时间引入 25-26
3.3.2 顾客满意度的数量表示 26-27
3.4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 27-29
3.4.1 基本假设 27
3.4.2 符号定义 27-28
3.4.3 模型 28-29
3.5 算法 29-46
3.5.1 逐步宽容约束法原理 30
3.5.2 相关定义及定理 30-33
3.5.3 逐步宽容约束法步骤 33-46
第4章 模型应用 46-69
4.1 数据 46-49
4.2 不考虑顾客满意度模型的计算结果 49-51
4.3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计算结果 51-67
4.3.1 寻求分目标极小化问题的最优解 51-54
4.3.2 列出目标值表 54-55
4.3.3 给定初始约束集 55
4.3.4 计算权系数 55-56
4.3.5 求解辅助问题 56-58
4.3.6 比较目标值 58-67
4.4 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这个是论文大纲,全文上万字,如果感兴趣与我加好友184886722聊取全文
❾ 配送中心规划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配送中心的选址必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国家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
(3)经济性原则。配送中心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关选址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以及经营费用两个部分,配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还是郊区,其未来物流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费用、物流运输费用等是不同的,选址是应当以总的费用最低作为配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4)战略性原则。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
(5)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原则。
——长风网
❿ 配送中心选址法 用重心法 请写明详细步骤
配送中心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及若干个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能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至配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
一 配送中心的选址
(一)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物流资源和需求分布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或区域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
3.经济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发展过程中的总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和经营费用两部分。配送中心选址在市区、近郊及远郊,其建设规模和费用以及经营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用成本费用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选址地点。
4.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年平均蒸发量等指标。
(2)地质条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配送中心拥有大量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这些都对地面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着淤泥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会在受压地段造成沉陷、翻浆等严重后果,为此,配送中心选址要求土壤承载力要高。
(3)水文条件。配送中心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地下水上溢的区域。要认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资料,洪泛区、内涝区、干河滩等区域绝对禁止选择。
(4)地形条件。配送中心应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之处,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型。
2.经营环境因素
(1)经营环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区的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本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行业内竞争情况等也是影响选址的重要因素。
(2)顾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务对象的分布,经营配送的商品及顾客对配送服务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选址必须考虑的。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区域,因为顾客分布状况、配送商品数量的增加和顾客对配送服务要求的提高等都对配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带来影响。
(3)物流费用。配送中心选址必须考虑物流费用,应综合考虑总费用的合理性,大多数配送中心选址接近服务服务需求地,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3.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条件。配送中心选址时必须考虑交通运输条件。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配送活动必须依靠各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最有效的运输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地将商品送交给顾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尽可能接近交通运输枢纽,如高速公路、主要干道、其他交通运输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缩短配送运输时间
(2)公共设施状况。配送中心周围的公共设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电、气、热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还应有信息网络技术条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选址地周边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