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塑料抗菌测试标准及方法有哪些

塑料抗菌测试标准及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11 09:17:40

❶ 抗菌剂的测试

ISO标准 (14项)
ISO 17299-1-2013 纺织品 除臭性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ISO 17299-2-2013 纺织品 除臭性的测定 第2部分:检知管法
ISO 17299-3-2013 纺织品 除臭性的测定 第3部分:气相色谱法
ISO 18184-2014 纺织品--纺织产品的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ISO 13629-2-2014 纺织品抗真菌性能测试标准第2部分 平板法
ISO 13629-1-2012 纺织品的抗真菌活性测定.第1部分 荧光法
ISO 20743:2013 纺织品--纺织产品的抗菌活性测定
ISO 20645-2004 纺织织品--抗菌活性度的测定 琼脂扩散盘试验
ISO 11721-2:2003 纺织品.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土埋试验.第2部分:防腐处理长期有效性的鉴定
ISO 11721-1:2001 纺织品 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土埋试验 第1部分:防腐处理的评定
ISO 846-1997 塑料 微生物作用的评价
ISO 22196-2011 塑料与其他无孔表面的抗菌性测定
ISO 16187-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ISO 27447-2009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
日本标准 (7项)
JIS R1706-2013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技术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性能的测定--使用细菌噬菌体Qβ的试验方法
JIS R1756-2013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技术陶瓷)室内光环境下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使用细菌噬菌体Qβ的试验方法
JIS R1702-2012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技术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和功效的试验方法
JIS Z 2911-2010 耐霉菌活性测定方法
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及抗菌效果
JIS T9107-2005 单用途抗菌外科橡胶手头
JIS L 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
美国标准 (ASTM标准3项,AATCC标准6项)
AATCC 100-2012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定
AATCC 90-2011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定 琼脂平板法
AATCC 147-2004 织物材料抗菌活性测定:平行条纹法
AATCC 30-2004 纺织材料抗真菌性的评定:纺织材料的防霉防腐性
AATCC 194-2006 纺织品在长期测试条件抗室内尘螨性能的测定
AATCC 174-1998 地毯的抗菌性能评价
ASTM E2149-2013a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ASTM D4576-2008 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
ASTM G21-96-2002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NSF P172-2006 家用和商用洗衣机除菌性能
其他国家/地区标准
EN 14119-2003 纺织品的试验细菌影响的评估
NF G39-014-2005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
中国标准
国家强制标准 (9项)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附录B: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 附录C: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附录C5:非溶出性抗(抑)菌产品)
GB 19192-2003 隐形眼镜护理液卫生要求
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
GB 21551.2-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GB 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
GB 21551.4-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电冰箱的特殊要求
GB 21551.5-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洗衣机的特殊要求
GB 21551.6-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调器的特殊要求
国家推荐标准 (19项)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30706-2014 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
GB/T 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锈钢 第1部分:电化学法
GB/T 28116-2011 抗菌骨质瓷器
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GB/T 24253-2009 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
GB/T 24346-2009 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
GB/T 20944.1-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
GB/T 20944.2-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震荡法
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
GB/T 28023-2011 絮用纤维制品抗菌整理剂残留量的测定
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GB/T 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
GB/T 4857.21-1995 包装 运输包装件 防霉试验方法
行业标准 (48项)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HG/T 3950-2007 抗菌涂料
HG/T 4317-2012 含银抗菌溶液
HG/T 4301-2012 橡胶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HG/T 3663-2014 胶鞋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
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
SN/T 2399-2010 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
SN/T 2936-2011 进出口水性涂料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离谱法
SN/T 3124-2012 橡胶及橡胶制品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3122-2012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SN/T 2558.4-2012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方法 第4部分:抗菌性能 平板琼脂法
SN/T3655-2013 食品接触材料 纸、再生纤维材料 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SN/T 2558.9-2015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方法 第9部分:抗菌性能 阻抗法
SN/T 4307-2015 光催化抗菌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
SN/T 4488-2016 进出口纺织品 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4448-2016 皮革材料中异噻唑啉酮防霉剂的含量测定
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
QB/T 4199-2011 皮革 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QB/T 2738-2012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QB/T4371-2012 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
QB/T 2881-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菌性能技术条件
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剂
QB/T 5132-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干衣机的抗菌、除菌功能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QB/T 5133-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洗碗机的抗菌、除菌功能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JC/T 885-2001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
JC/T 939-2004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
JC/T 2039-2010 抗菌防霉木质装饰板
JC/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FZ/T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FZ/T 01100-2008 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定
FZ/T 60030-2009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
FZ/T 62012-2009 防螨床上用品
FZ/T 52035-2014 抗菌涤纶短纤维
FZ/T 54034-2010 抗菌聚酰胺预取向丝
FZ/T 54035-2010 抗菌聚酰胺弹力丝
LY/T 1926-2010 抗菌木(竹)质地板 抗菌性能检验方法与抗菌效果
LY/T 2230-2013 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
YY/T 1477.1-2016 接触性创面敷料性能评价用标准试验模型 第1部分:评价抗菌活性的体外创面模型
CAS 157-2007 家用杀菌电冰箱
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纺织品
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
JB/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
SC 123-1984 渔船电子设备防盐雾、防霉、防湿热的技术要求
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
其他标准 (6项)
DB31/T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
DB 35/T 1058-2010 抗菌涤纶长丝
DB 35/T 1048-2010 抗菌鞋用针织间隔织物
DB 35/T 977-2010 抑菌型纸尿裤(含纸尿片/垫)
DB 44/T 1291-2014 木塑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DB44/T 1703-2015 耐久性抗菌聚酰胺纤维

❷ 抗菌产品检测项目和指标是什么呢哪个机构可检测备案

中科检测可对各类产品的抗菌防霉性能进行测试,涉及产品包括纤维、纱线、面料、皮革以及制成品,如抗菌袜、床上用品、口罩、毛巾等
常见菌种:
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
霉菌:黑曲霉、球毛壳等;

参考标准:
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SN/T 2399-2010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
GB/T 28116-2011抗菌骨质瓷器
GB/T 24346-2009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
GJB 150.1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0部分:霉菌试验
GB/T31402-2015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GB/T 23763-2009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QB/T 5132-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干衣机的抗菌、除菌功能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JC/T 2039-2010抗菌防霉木质装饰板


中科检测长期致力于开展抗菌防霉产业研究,为企业提供抗菌制品测试等质量监控,与企业共同研发各类高效新型的抗菌产品,提供抗菌检测、防霉检测相关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

❸ 塑料检测标准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熔指,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含水率,颗粒密度,比重等。

❹ 塑料抗菌性检测方法

塑料抗菌性检测方法

抗菌塑料是具备抗菌功能的塑料,需要同时达到作为塑料使用时的性能要求和抗菌要求。本文只关注塑料抗菌性检测。

目前国内外抗菌塑料的检测标准主要有ASTME 2149(2010)、ISO 22196(2007)、JIS Z2801(2006)、QB/T 2591(2003)、JC/T 939(2004)和GB 21551.1(2008)。

根据抗菌塑料的亲疏水性、形态结构和抗菌剂的类型,可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检测方法主要是根据微生物对样品敏感程度来进行分类。

最常用的评价抗菌性能的两个指标是抗菌率和抑菌环。

抗菌率的计算见式(1),是一种定量表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振荡法和贴膜法,其中贴膜法用于表面平整试样的性能测定,而振荡法则用于表面不规则样品或是塑料母粒的抗菌性能测定。

抗菌率/%=(空白试样上的菌数-抗菌试样菌数)/空白样菌数×100…………式(1)

抗菌环是一种半定量式表征方法,通过测量抗菌环的大小来评价抗菌能力的强和弱,该方法简便快速,但是对于不同的抗菌剂,数据的可比性较差,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❺ 工程塑料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标准是什么呢

检测项目:
硬度、密度、雾度、黄度、白度、门尼粘度、硫化曲线、表观密度、压缩强度、
灰分、挥发份、尺寸变化率、水蒸气透系数、耐久性、脆性、韧性、凝结时间试验、
安定性试验、强度试验、堆积密度、阻燃试验、空隙率试验、抗压强度试验、
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稠度试验、耐热试验等。
配方分析、成分鉴定、含量分析、成分对比、成分化验
检测标准:
GB/T 17657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 17658 阻燃木材燃烧性能试验 火传播试验方法
GB/T 11942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B/T 14402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 燃烧热值的测定
GB/T 14403 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热量试验方法
GB/T 16172 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
GB/T 16173 建筑材料燃烧或热解发烟量的测定方法(双室法)
GB/T 16259 建筑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试验方法
GB/T 17146 建筑材料水蒸气透过性能试验方法
GB/T 17370 含湿建筑材料稳态传热率的测定
GB/T 17669.2 建筑石膏 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GB/T 17669.3 建筑石膏 力学性能的测定
GB/T 17669.4 建筑石膏 净浆物理性能的测定
GB/T 17669.5 建筑石膏 粉料物理性能的测定
GB/T 18244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
GB/T 19686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
GB/T 19979.1 土木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1部分: 耐静水压的测定
GB/T 12959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GB/T 1296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GB/T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13590 钢渣硅酸盐水泥
GB 13693 道路硅酸盐水泥
GB 14569.1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固化体
GB/T 15231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

❻ 医院用的抗菌塑料怎么搞塑料还能抗菌

抗菌塑料是一类在使用环境中本身对沾污在塑料上的细菌、霉菌、醇母菌、藻类甚至病毒等起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塑料,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来保持自身清洁。目前,抗菌塑料主要通过

抗菌塑料(8张)
在普通塑料中添加少量抗菌剂的方法获得。
抗菌塑料的性质
抗菌塑料使用中首先要满足塑料作为基本材料使用时对其物理、化学、机械等性能的必要要求,同时要考虑具备抗菌这一特殊功能的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因素。因此,抗菌塑料要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外观、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可加工性。在抗菌性方面,要求抗菌塑料能够适应使用环境,并应当有高效、广谱、长效的抗菌性。由于抗菌塑料中含有少量抗菌剂,因此要求所用的抗菌剂达到规定的卫生安全性,并使终极的抗菌塑料成品达到无毒、无异味、对环境无害的要求。
编辑本段抗菌塑料性能的评价方法
常规性能的测定
抗菌塑料的常规性能,如熔体活动速率、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硬度、色度、表面光洁度等均按国家有关塑料测试标准执行。
加工性能的评价
抗菌塑料随着用途不同,其加工工艺和加工方面的特性也不同。加工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用塑料基料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室中测定熔体流变性进行评价,但更直接和重要的是进行实际加工,从而得到可加工性的评价依据。对注塑、挤出工艺及材料加工性能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
抑菌圈实验
判定一种物质是否有抗菌活性,通常可通过微生物学中抑菌圈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定性上,抑菌圈法不能得出抗菌率的定量结果,抑菌圈的大小代表被测物质抗菌力的强弱。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抗生素等药物筛选中也常使用。早期,有人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抗菌塑料的抗菌性。抑菌圈法不能得出抗菌率的定量结果。抑菌圈的大小虽在一定条件下可反映抗菌效果的好坏,但不同抗菌物质之间,此数值的可比性较差。实验表明,有的抗菌塑料不形成明显的抑菌圈。
贴膜法
目前众多抗菌测试方法中,贴膜法最接近于实际情况,是定量测定抗菌塑料抗菌性的试验方法,它反映了抗菌塑料的接触抗菌原理,并在实验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抗菌塑料的实际使用条件等外部因素,能较客观地反映抗菌塑料抗菌功能。贴膜法先用细菌接触样品表面,覆膜保存24小时后,进行活菌培养。比较空缺样的平行实验结果,得出抗菌塑料的抗菌率。试验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贴膜法由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议会(SIAA)在1995年提出,后又几经修改。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参照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在1998年制定了《抗菌塑料抗菌率测试方法(贴膜法)》的企业标准。测试结果重复性好,数据可靠,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贴膜法在日本适用于银、铜、锌等无机系抗菌剂所制成的抗菌塑料。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假如被试样品处理得当,此法同样适用于用有机抗菌剂或有机无机复合抗菌体系制成的抗菌塑料的测试。贴膜法要求被测试样表面平滑,对表面凹凸或纤维等吸水性试样不适用。
防霉性能测试法
塑料防霉性能测试可参照GB2423.16-19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格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ISO846-1978(E)《塑料在真菌和细菌作用下的行为的测试--用直观检验法或用丈量质量或物性变化的方法评价》。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菌防霉塑料防霉等级测试方法》(1999)中防霉测试用菌种有8种,包括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宛氏拟青霉(Paceilomycescarioti)、绳状青霉(Penicilliumfunicolosum)、绿色木霉(Trichodeimaviride)、绿青霉(Penicilliumochrochloron),柄帚霉(Trichodermaviride)等,防霉等级分为0、1、2、3级。最高防霉等级是0级,被试样品在结果判定时,放大50倍观察不到霉菌生长。
抗菌塑料研究开发的最新动向
抗菌塑料所用的抗菌添加剂一般分为有机系、无机系和自然抗菌剂。从本世纪中叶较多使用有机抗菌剂整理织物获得抗微生物纤维制品,到80年代后无机系抗菌剂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目前抗菌塑料的研制开发进进了无机有机复合抗菌的新时代。无机/有机复合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对于发挥此两大类材料的抗菌特点很有意义。另外,在高分子链上直接引进抗菌化合物活性基团的合成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新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进步材料的抗菌性,对环保产生积极作用。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向市场推出KHFS-Z25注塑级抗菌母料、KHFS-Z25E挤出级抗菌母料后,又推出KHDS-25TA透明抗菌母料(专用于PS透明制品)、KHAS-AF40抗菌防霉母料、KHFS-AG25F通用丙纶纤维级抗菌母料、KHFS-AG25SF超细丙纶纤维级抗菌母料,以及用于油漆、涂料、塑料、胶粘剂等的KHFS-Z50复合抗菌剂。这些最新产品是在赶超国际抗菌塑料研究开发前沿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于市场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该领域的向前发展。
抗菌塑料的应用趋势和市场情况
在家电和日用品中得到应用后,抗菌塑料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材和室内装饰材料中。高档轿车的内饰也将越来越多采用抗菌材料,如日产轿车的方向盘、内饰绒布、座位、把手等已采用抗菌塑料和抗菌材料制作
摘自http://ke..com/view/4539704.htm

❼ 运动场地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国外已有不少国家制定了运动场地地面安全性能检测的冲击测试方法及设备的标准或规范,如美国制定的ASTM F 1292-2004、加拿大制定的CAN/CSA-03、欧洲制定的EN 1177:1997和澳大利亚制定的 AS/NZS4422:1999。根据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联合成立的机构“共同的欧洲标准化组织”CEN/CENELEC国际规则,英国、德国、法国、丹麦、奥地利等成员国执行欧洲标准。如英国执行欧洲标准EN 1177:1997编号改为英国标准BS EN 1177:1998。下面简介典型的二个标准:
欧洲EN 1177:1997标准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CEN)为防止人们在运动场地上活动跌倒受伤,特别是头部受伤,制定了相关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EN 1177:1997《Impact absorbing playground surfacing – Safety Requirdivents and test methods》。
EN 1177:1997给出了测试运动场地地面材料特性时的冲击试验装置(见图1)及试验方法、典型的加速度gn与时间t的试验曲线(见图2)、典型的HIC与跌落高度H的试验曲线(见图3)及评估头部受冲击伤害程度HIC的计算公式,从而确定临界跌落高度(CFH)的最小值。即,人们在运动场地上活动时跌落高度不大于CFH的最小值,被认为满足标准的安全要求。
图1 冲击试验装置
在图1中,重4.6kg的模拟冲击头(headform)②装有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ometer)⑤,试验时需多次从不同高度跌落冲击被测样品①,每个高度对被测样品需进行多个不同位置的试验。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电荷放大器③放大后,由计算机④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最终确定该试验样品在满足EN 1177:1997规定HIC不大于1000的安全评估指标下的临界跌落高度(CFH)最小值Hc,并给出试验报告。
图2 加速度gn与时间t的试验曲线
图2是典型的加速度gn与时间t的试验曲线,EN 1177:1997规定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采样频率最小为8,000Hz。
根据上述采集到的数据,EN 1177:1997给出了头部受冲击伤害判据HIC的计算公式:
对每个试验位置,需计算出不同高度的HIC值,图3为典型的HIC与跌落高度H的试验曲线。根据曲线拟合求出HIC=1000时不同高度的临界跌落高度Hc值,并将该试验样品所有测试得到的多个Hc中取最小的一个值作为临界跌落高度(CFH)值。
图3 HIC与跌落高度H的试验曲线
美国ASTM F 1292-2004标准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制定了ASTM F 1292-2004《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mpact Attenuation of Surfacing Materials Within the Use Zone of Playground Equipment》。1991年制定的ASTM F 1292在1996年被第一次修订,再到1999年的第二次修订版,直至现在最新的2004版从标准题目和标准内容已修订三次,说明了美国对运动场地地面安全性能的重视,也说明了对在运动场上活动的人身安全的重视程度。
ASTM F 1292-2004制定了对于安装在运动设备周围的运动场地地面材料冲击衰减的最低要求;制定了运动场地地面材料冲击衰减的性能标准,明确了跌落高度临界值(CFH);确定了运动场地地面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跌落高度临界值程序;制定了已安装地面材料现场的测试规程;数据采集后的计算、记录有二个评价指标: HIC和g-max;还对试验样品尺寸、环境温度、测试时间等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其中,ASTM F 1292-2004第9.5.2条中制定了在测试运动场地地面材料特性时判定头部受冲击伤害的HIC计算公式: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ASTM F 1292-2004推荐采样频率不低于20kHz。对测量也提出了准确度要求:加速度传感器电路g-max的测量准确度5%,HIC测量准确度10%。与EN 1177:1997标准的要求相比,ASTM F 1292-2004在4.2条中除规定HIC测得值不能大于1000外,还规定g-max测得值不能大于200g。即,在试验样品所有测试得到的多个HIC所对应的跌落高度Hc值中取最小的一个,及在试验样品所有测试得到的多个g-max所对应的跌落高度Hc值中取最小的一个,最后取HIC和g-max所对应的跌落高度Hc值最小的一个作为临界跌落高度(CFH)值。因此,ASTM F 1292-2004标准比EN 1177:1997标准相对严格。

❽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流程和标准

塑料的表面抗菌性能测试流程是比较简单的,平板培养法进行试验,流程一般按照细菌预培养-试样制备-接种液制备-试样接种-接种试样培养-试样上细菌回收的顺序,经过定期培养之后再对菌落数量进行统计,得出最后结论,飞凡检测提供活化好的菌种,因此可以缩短试验周期。

❾ 关于防霉和抗菌测试具体有哪些标准

市面上有许多防霉抗菌类产品,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通过添加防霉剂、抗菌剂等方式,具有抑制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的能力,使得其产品具有妨碍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防霉抗菌检测有CMA资质单位:
中科检测
防霉抗菌检测范围:

纺织品、高分子材料、塑料及其制品、陶瓷及其制品、木料及其制品、纸品及其制品、石料及其制品、日用品、光触媒及其抗菌制品、电子电工制品、内墙涂料(乳胶漆)、外墙涂料(乳胶漆)、胶粘剂、密封胶等
防霉产品检测资质标准:
织物抗真菌性的评价 AATCC 30-2013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性的测定 ASTM G 21-2015
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GB/T 18261-201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 2423.16-2008
塑料 塑料防霉剂的防霉效果评估 GB/T 24128-2018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 GB/T 24346-2009
建筑木塑复合材料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GB/T 35469-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及净化功能 抗菌材料 GB 21551.2-2010 附录C
皮革 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QB/T 4199-2011
抗菌防霉木质装饰板 JC/T 2039-2010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 JC/T 885-2016
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 LY/T 2230-2013
抗菌木(竹)质地板 抗菌性能检验方法与抗菌效果 LY/T 1926-2010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FZ/T 60030-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0部分:霉菌试验 GJB 150.10A-2009

❿ 材料抗病毒测试怎么做

抗病毒材料的检测:绝缘材料、包装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材料

检测项目:流感病毒(H1N1)、手足口病(EV71)、柯萨奇病毒(CA16)、单纯疱疹病毒(HSV)、冠状病毒(299e)、脊髓灰质炎病毒(PV-I型疫苗株)等
检测标准:
ASTM G 21- 2015 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的测定

GB/T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SN/T 3122-2012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GB/T 30706-2014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

阅读全文

与塑料抗菌测试标准及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浏览:669
嘌呤片计算方法 浏览:271
室内隔热条的安装方法 浏览:542
紫草油宝宝使用方法 浏览:292
沙漠空气取水方法图片 浏览:384
治疗香港脚的方法 浏览:270
郑强教学方法有哪些 浏览:196
研究方法中的测验 浏览:652
党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 浏览:969
ecco护理剂使用方法 浏览:242
枣庄女人月经不调治疗方法 浏览:750
除螨最快方法图片 浏览:561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拆手机 浏览:95
检测抗红细胞抗体方法 浏览:604
打印机缓存文件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65
食用营养膏使用方法 浏览:521
经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34
苹果输入法的声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48
找到简单的方法英语 浏览:525
水的洁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