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导游员应该掌握哪些观景赏美方法

导游员应该掌握哪些观景赏美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8 07:01:51

1. 导游人员如何帮助游客保持最佳审美状态

审美意识是一种个人意识,依赖于人的审美知识和能力,也取决于人的情绪。情感是审美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即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审美心境。导游员要向旅游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采用种种有效方法,强化他们肯定态度,弱化否定态度,使他们的情绪愉快而稳定并随时激发旅游者新的游兴,努力保持他们的最佳审美心境。旅游期间,旅游者往往处于即兴奋又紧张的状态之中。紧张感容易使人疲劳、影响游兴,而兴奋感却促使他们随导游员去探新、去求奇、去寻觅美、欣赏美。旅游者的情绪高、游兴浓、精力充沛,旅游活动一般就会顺利进行,就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调节旅游者的情绪,保持、提高他们的游兴并激发新的游兴是导游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旅游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导游员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1)要善于调节游客情绪
导游员要善于从言谈、举止、表情的变化去了解和观察游客的情绪变化。在一般情况下
导游员应面向游客讲解,这样一方面使人感到亲切,另一方面容易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是心不在焉或因听不懂而皱眉,还是兴奋、愉快。游客的积极情绪是导游工作的有利条件,也是导游工作成功功的标志之一。而游客的消极情绪则会影响他们的游览兴趣,也不利于导游员讲解。因此,在发现游客有焦急、不安、烦燥、不满等否定情绪后,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来消除或调整情绪。
消除游客消极情绪,必须了解产生消极情绪的主、客观原因。对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了
解得越详细、越透彻,就越容易解决问题,导游员的工作就越主动。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很多,导游员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例如:
a.补偿法
从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补偿,从而消除或弱化游客不满情绪的方法称为补偿法。
物质补偿法:在住宿、饮食、游览项目等方面若不符合协议书上注明的标准,应给予补偿,而且替代物一般高于原标准。
b.精神补偿法:在某种原因无法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导致他们不满时,导游员应实事求是地说明困难,诚恳地道歉,以求获得旅游者的谅解,从而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可让旅游者将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待气消后,再设法向他们解释,
c.转移注意法
导游员要有意识去调节游客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的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当旅游团出现消极现时,导游员应设法用新的、有趣的活动、新的事物或者幽默有趣的语言、诱人的故事吸引他们,从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忘掉或暂时忘掉不愉快的事,恢复愉快的心情。
d.分析法
对游客讲清楚造成其消极情绪的原委,并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及其与游客的得失关系,这种方法有时能消除游客的不满情绪,但如果表达方法和语气不当,又会带来不利后果。因此,采用口头分析法往往是不得已之举,不能滥用。
(2)懂得保持、提高游客的游兴
旅游者精神饱满,游兴很高并不时产生新的游兴是旅游活动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导游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的兴趣具有能动的特点,存在转移性和变化性。即兴趣会随时转移,从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转移到另一种事物的兴趣;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会产生、会消失,其兴趣程度也可增可减。兴趣的这种能动性特点要求导游员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a.如何使游客从无兴趣、兴趣低转变有兴趣或增加兴趣强度。
b.如何保持游客的游兴稳定和持久,并不断产生新的游兴。
c.如何防止游客的游兴突然消失。

2. 导游员怎样调节游客的审美行为

导游员正确调节游客审美行为,包括如下内容:

① 向游客传递正确的审美信息;

② 不断激发游客丰富的想象思维;

③ 帮助游客保持良好情绪,维持最佳审美状态;

④ 灵活掌握与运用观景赏美的技巧方法(动静、距离角度、时机、节奏)。

3. 导游人员在进行人文景观讲解时,应注意把握哪些内容

导游员在进行景观讲解时,尤其是历史古迹类讲解,要注意把握“六要素”。
(1)历史背景,即景点建于何时,当时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社会状况如何。我国大量
的旅游资源有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而这些背景有助于人们了解景区景点。
(2)景点用途,即为何而建,是为纪念名人,还是为欣赏风光?是当时的宫殿,还是
大人物的府宅?是为保护文物,还是为教育后人?如何等等。在实际导游服务项目中,导游员可用历史史实点出景点、景物之真,引导游客近中华古老文化之博、深,寻历史之谜,发思古之幽情。
(3)景点特色,即景点的独到之处,建筑结构、布局有何特点,风光山水有何奇趣。如北京颐和园中的“园中园”——谐趣园内便有水趣、桥趣等“八趣”。了解这些,便于探索其中美的内涵。
(4)景点地位,即景点在世界上是否属于“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在国际、国内、省内、市内处于何地位,是哪一类的文物保护单位单位和景区等级等。
(5)景点价值,即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旅游价值、欣赏价值,如果再了解一下景点接待人数情况,就更好了。
(6)名人评论,即要了解历史名人、世界名人、国家领导人、着名文人、社会名流参观后有何评论,从这些评论中,我们能受到什么启迪,以此来加深对景点的了解。

4. 导游人员激发游客兴趣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传递正确的审美信息 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由于对其旅游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的社会、艺术背景不了解,审美情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往往不知其美在何处、从何着手欣赏。作为游客观景赏美的向导,导游人员应把正确的审美信息传递给游客,帮其感觉、理解、领悟景观的奥妙和内在的美。 当然,向游客传递正确的审美信息,导游人员首先应注意所传递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二)分析游客的审美感受 游客在欣赏不同的景观时会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但有时游客在观照同一审美对象时,其审美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表现出不同的美感层次。 我国着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就将人的审美感受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三个层次。 1、悦耳悦目 是指审美主体以耳、目为主的全部 审美感官所体验的愉快感受。 这种美感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仿佛 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直接交融中,不加 任何思索便可于瞬间感受到审美对象的 美,同时唤起感官的满足和愉悦。如漫 步森林公园…… 2、悦心悦意 是指审美主体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直观地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升华。 这种美感是一种意会,有时很难用语言加以充分而准确地表述。如欣赏齐白石的画或听壮族姑娘对歌。 3、悦志悦神 是指审美主体在观照审美对象时, 经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 功能交互作用,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 志上的昂奋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感。 它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体现 了审美主体大彻大悟,从小我进入大 我的超越感。如游览黄河、长江或登 临泰山。 (三)激发游客的想象思维 观景赏美离不开想象。一些旅游景观,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导游讲解,需要导游人员制造意境、进行美的再创造,才能激起游客的游兴。 联想的类型 (1)接近联想 (2)类比联想 (3)对比联想 (4)知觉联想 (5)创造性联想 (四)帮助游客保持最佳的审美状态 1、调整游客的情绪 补偿法 分析法 转移注意法 1)补偿法 是指导游人员从物质或精神上给游客以补偿,从而消除或弱化游客不满情绪的一种方法。 2)分析法 是指导游人员将造成游客消极情绪的原委向游客讲清楚,并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的两面性及其与游客得失关系的一种方法。 3)转移注意法 是指在游客产生烦闷或不快情绪时,导游人员有意识地调节游客的注意力。

5. 导游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1、与游客打交道的技能。作为一名导游,应该善于交际、善于观察、会照顾人、会分析游客的消费心理,游客出门在外,你作为他们的导游,还应该多给游客一些情感上的关怀,让游客的旅程更加轻松、愉快,让游客获得身心的满足。这些就是导游带团的关键。
2、导游要学会组织游客和说服游客。在旅游中,导游应该力争与游客建立伙伴关系,因为只有在游客的合作下,旅游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并达到良好的效果。你要学会善于引导、说服游客,比如碰到因客观原因变更旅游日程时,你就要实事求是、合乎逻辑、明白无误地说服游客,告诉他们变更的原因,只有被说服的客人才是被赢得的客人。采用的说服方法有:a、说服前你应该做出决定。b、说服的形式应该使旅游感兴趣。c、说服的论据应该令游客信服。d、而你的建议应该放在最后。
3、导游要学业会运用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语言。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景色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在讲解景点时,言辞不应该过于AI板,绘声绘色的说词,当然会大受欢迎。在与游客沟通时,导游一时的不小心,甚至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伤害游客的自尊心。因此,导游和游客说话,昼要用柔性的语言,措辞委婉、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还有,绝不能忘了微笑,这样,往往能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4、学会观察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游客的心理也会随之花生变化。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开始的心理是求新、求异、求安全。这时候导游应该多组织些轻松愉快的参观游览活动,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随着旅游的进展、接触的增多、相互间熟悉程度的增加,这时候游客的性格会一点点暴露出来。这时的主要心理是懒散,比如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丢三落四、成员间矛盾开始显现等。另外一点心理是求全:游客常常会认为自己是花了钱来旅游的,因而从生活上、心理上产生过高的要求。在这一阶段,游客经常会提一些不友好的、挑畔性的问题,导游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最为艰巨,最容易出差错,就看你到时的应变能力啦。当然,这个阶段也是对导游技能、心理素质的最好考验。
5、学会激发游客的游兴。旅游、旅游,一定要有游兴才会觉得有所收获,导游在导游服务中一定要学会怎样来激发游客的游兴,让游客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具体方法:a、就此旅游陶冶游客的性情、发展个性;b、激发游客投身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c让壮丽的河山、优美的景色激发游客振奋向上的心态;d、让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感召旅客;e帮助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时,感觉、理解、领悟其中的奥妙和美。

6. 导游人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旅游者欣赏美景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是陕西导游 ,基本上讲历史多一些,这个基本上比较难,对于历史文物解析和对 秦 唐文化了解,烘托出形象,当然需要下一些功夫,好的讲解一定是在聊天,基本上就是自己对文化的美讲出来。所以说导游是文化使者。但是现在很多导游以文化为引子,加上各种自费。还有很多司兼导,更是过分,旅游从业者对文化要求很高。文化意义,也希望未来旅游业有更好的发展憧憬。

7.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有哪些

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导游人员良好素质的标准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导游人员。 导游人员的工作繁杂、责任重大,因而对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不过基本上可以将其归纳为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 1、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导游人员的首要美德。 2.很强的服务意识 导游人员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游客至上”、“服务至上”旅游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真心实意地为游客服务。 (二)道德素质 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时,道德素质永远居于首位。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 1、健康的政治素质 导游人员应具有健康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判断是非、识别善恶、分清荣辱的能力,抵制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 2、良好的品德素质 导游人员要做好导游服务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尊重他人,要诚信待人,要将个人的功利追求和国家利益融合起来。 导游人员要自尊、自爱,时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绝不为蝇头小利而做有损人格、国格之事。 导游人员要自信、自强,不管面对什么人、什么事,导游人员都不应妄自菲薄,而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一个自信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争取成功。不过,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实力,所以导游人员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导游人员。 (三)知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知识、增加阅历、获取教益,这就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 丰富的知识是搞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前提。导游讲解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讲解内容要丰富,要言之有物,内容要健康,要有情有趣;讲解内容要有根有据,而不是胡编乱造。这就表明,导游服务工作本身要求导游人员具有真才实学,知识要丰富、涵盖面要广。事实也证明,导游人员的知识越丰富、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可能把导游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知识需求。 导游知识包罗万象,本节只简单介绍导游人员应知应会的几方面知识。 1、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导游服务的工具。古人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导游人员若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文化交流,也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导游服务工作。 外语导游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外语,又要不断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 导游讲解是一项综合性的口语艺术,要求导游人员具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导游人员的口语艺术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基础之上。 2、史地文化知识 史地文化知识是导游讲解的素材,掌握史地文化知识是做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必备条件。 史地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民情、风物特产、文学艺术、古建园林等诸方面的知识。导游人员应综合理解史地文化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对做好导游服务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导游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素养不仅能使导游人员的人格更加完美,还可使导游讲解的层次大大提高,从而在文化交流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3、政策法规知识 政策法规知识也是导游人员的必备知识。这是因为: (1)政策法规是导游人员工作的指针,指导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回答游客问题及与游客讨论有关问题。 (2)政策法规是处理问题的原则,导游人员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 (3)导游人员必须遵纪守法,还要让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导游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正确地处理问题,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导游人员自己也可防范错误的发生。 4、心理学和美学知识 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形形色色的旅游者,而且都是短暂相处,因而掌握心理学知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导游人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旅游者,有的放矢地做好导游讲解和旅行生活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服务,从而使旅游者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获得享受。同时导游人员也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搞好与各种各样的旅游接待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导游人员还要运用心理学知识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始终精神饱满、热情周到地为旅游者服务。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要求导游人员懂得什么是美、知道美在何处,并且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不同审美情趣的旅游者传递审美信息,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美的享受。导游人员还要运用美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因为导游人员本身就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 此外,导游人员还应该掌握旅游业务知识、熟悉交通知识、海关知识、货币保险知识、邮电通讯知识、社会知识、国际知识以及卫生、生活等旅行常识。 (四)技能素质 通常,一个旅游团是因为旅游而临时组织起来的,旅游者之间可能本来素不相识,他们的层次往往参差不齐,他们的文化修养不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也有较大差异。此外,在不少旅游者的心中,导游人员是花钱雇来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下人”。这给导游人员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怎样将旅游者聚集在自己周围?怎样使全团成员,至少使大部分成员旅游生活愉快,获得美的享受并对导游服务工作满意? 为了圆满做好导游服务工作,导游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实力,也要掌握必不可少的服务技能,还要注意工作时的方式、方法。 语言、知识、服务技能构成了导游服务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和谐结合才能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导游人员的服务技能范围很广,但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独立工作能力 导游服务工作的独立性很强。带团外出旅游,导游人员一般是独当一面:独立地组织旅游活动,独立地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等。所以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对导游人员成功完成导游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2、组织协调能力 导游人员接团后,要根据旅游接待计划合理安排旅游活动,带领全团游览好、生活好。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导游人员在安排活动时有较强的针对性并留有余地;在组织各项活动时讲究方式、方法并及时掌握变化着的客观情况,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 导游人员的工作对象面广、复杂,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是导游人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与层次不同、品质各异、性格不同的中外人士交往,要求导游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且具有灵活多变、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氛围的能力,随机应变处理问题,搞好各方面的关系。 导游人员具有相当的公关能力,在待人接物时会更自然、得体;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的水平必然会提高,有利于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由于导游工作的性质特殊,决定了导游人员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应是一个活泼型、外向型的人,是一个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的人,是一个具有爱心、热情地与人交往、待人诚恳、富于幽默感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可以让人信赖依靠的人。 4、导游讲解能力 导游人员要学会对相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讲解,使其达到不同的意境,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审美情趣旅游者的审美要求。 5、特殊问题的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旅游活动中出现问题和事故在所难免,能否妥善处理问题和事故是对导游人员的考验。临危不惧、处惊不乱、头脑清醒、处事果断、办事利索、随机应变是导游人员处理问题和事故时应有的素质。 旅游活动中出现问题和事故的时空条件、问题和事故的性质各不相同,不允许导游人员墨守成规,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合情、合理、合法地予以处理。 (五)心理素质 导游服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导游人员不能只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而是要全面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冷静的思维能力、较强的自控能力等,这些都属于人的心理素质范围。导游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导游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1、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导游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而灵活变化的依据是通过导游人员的观察得到的信息。 有位优秀导游员把成功的导游服务总结为16个字:注意观察、鉴貌辨色、随机应变、灵活导游。就是说,导游人员要善于通过不同方式自觉观察并发现旅游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导游讲解的详略、深浅和快慢,使其更具针对性。这样,才能将大部分旅游者吸引在导游人员身边,导游活动才有可能成功。 在参观游览现场,导游人员不仅要注意观察旅游者,还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若发现异常变化,就得当机立断,或改变游览线路,或干脆把旅游团(者)带离现场,以免发生意外,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2、冷静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正确予以处理。当遇到险情时,更要求导游人员沉着冷静、果断处理,这样往往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的发生;出现问题后,如果措施果断,处理合情、合理、合法,会减少损失和不利影响。 事实证明,导游人员处事沉着果断会提高威信,明智地、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让游客信服,就能使客、导双方同心协力,共同争取旅游活动的成功。 3、较强的自控能力 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十分自尊的人,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放纵自己、感情用事的人。 (1)理性的心理品质 导游人员必须具有理性的心理品质,时刻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服务员”,自己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服务。一上团,导游人员应该很快进入角色并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要始终精神饱满、热情友好、笑口常开。 (2)不卑不亢 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入境旅游团领队及其他人员交往时,应既不骄气又不胆怯,始终沉着自然、不卑不亢。 (3)双赢原则 旅游活动时,导游人员与旅游者及其他人员之间出现矛盾、发生纠纷是常有的事,旅游者有时会对导游服务工作挑剔、指责,甚至无理取闹。对此,导游人员不能感情用事,与之争高低,做“嘴上胜利者”,而要以理服人,并且理明则让,力争双赢,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4)克服厌烦情绪 在较短的时间内,人们多次、几十次去同一景点,一般都会产生厌烦情绪。但对导游人员而言,这种情绪却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巨大障碍。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去一个曾经到过上百次、上千次的旅游景点,都应该像第一次游览那样兴奋,并因此感染旅游者一起游览、一起欣赏美景,加上导游人员的精彩讲解,游览活动就有可能成功。可以这么说,克服厌烦情绪是导游人员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六)身体素质 导游服务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工作,为了适应这项工作,导游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导游服务工作要求导游人员能走路、会爬山,能适应各地的气候、水土和饮食;能为旅游者四处奔波,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解决他们的困难;能适应长期在外、连轴转带团、体力消耗大、无法正常休息的工作特点。

8. 导游如何引导游客欣赏风景

游客不懂风景的欣赏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抵达景点后往往只知道一些历史知识,只知道风景美。但是,风景的特色是什么,又怎样去欣赏它,怎么去理解其文化内涵,这些都要靠导游员去帮助,引导游客获得真正的美感。可是,有些导游员本身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欣赏水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肚中无货,又从何谈起呢? 帮助、引导游客欣赏风景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门学问,三言两语恐怕说不清楚。但是,导游员可以从一般的方法上着手,在讲解过程中让游客去理解,去欣赏,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之处。比如,“动观流水,静观山”。导游员可用这两句话向游客介绍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之间的关系,既可单独欣赏风景,又可静动结合欣赏风景。既可介绍步移景换,又可讲解步步是景,通过指点迷津,从而使游客产生联想,体验美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另外,导游员还可以用距离和角度的方法去帮助,引导游客欣赏美,这是因为许多奇峰异石,优美风景只能从一定的距离和角度才能得到美感,因此,导游员只有用最佳的方法,时间,地点,距离以及角度等,使游客欣赏到最佳最美的风景。

9. ·导游员怎样调节游客的审美行为

调节游客的审美行为:一传递正确的审美信息。只有被人们感知了的和认知了的事物才能引起美感,帮助游客在观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时,感觉、领悟、理解其中的奥妙、内在的美是导游人员的职责。二激发游客的想象思维。游客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和审美意识的差异性,从而也决定了导游讲解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三调节游客的情绪。有多种方法:1补偿法有精神物质补偿2转移注意法3分析法。四掌握多种观景赏美法。1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2观赏距离和位置3观赏时机4观赏节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有急有缓、快慢相宜,导、游结合。

10. 导游人员应该从哪几方面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1、在仪容方面,导游服务礼仪有哪些具体的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不仅是导游员个人文明的表现,也是导游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上岗时,导游员更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修饰。

(1)头发应保持清洁和整齐。注意经常梳洗,不存有头屑,长短适宜,不梳怪异发型。头发被吹乱后,应及时梳理,但不可当众梳头,以免失礼。

(2)牙齿应保持洁净。导游员要经常开口说话,洁白的牙齿给人以美感。故此,导游员应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带团前忌吃葱、蒜、韭菜等易留异味的食物,必要时可用口香糖或茶叶来减少口腔异味。

(3)为保持面容光泽,女士可施淡妆,但不要浓妆,不当众化妆或补妆。男士应修短鼻毛,不蓄须。

(4)注意手部清洁。指甲应及时修剪,不留长指甲,指甲内不藏污纳垢,不涂抹有色指甲油。

2、导游服务礼仪在服饰穿戴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服饰穿戴方面,导游员除了遵循职业工作者的基本服饰礼仪规范要求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按照旅行社或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统一着装。无明确规定者,则以选择朴素、整洁、大方且便于行动的服装为宜。带团时,导游员的服装穿着不可过于时尚、怪异或花俏,以免喧宾夺主,使游客产生不必要的反感。

(2)无论男女,导游员的衣裤都应平整、挺括。特别要注意衣领、衣袖的干净;袜子应常换洗,不得带有异味。

(3)男士不得穿无领汗衫、短裤和赤脚穿凉鞋参加外事接待活动。女士可赤脚穿凉鞋,但趾甲应修剪整齐。穿裙装时,注意袜口不可露在裙边之外。

(4)进入室内,男士应摘下帽子,脱掉手套;女士的帽子、手套则可作为礼服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无论男女,在室内都不可戴墨镜,如有眼疾非戴不可,则应向他人说明原因。

(5)带团时,一般除了代表本人婚姻状况的指环外,导游员的饰物佩带不宜过多。

3、带团过程中,导游员在站、坐、走的基本仪态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合乎规范、优雅大方的工作仪态是导游员带团的基本礼仪要求。

(1)站姿。导游员的站姿应稳重、自然。站立时,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肩后展,两臂自然下垂(除手持话筒外),两脚或同肩等宽,或呈"V"字型,身体重心可轮流置于左右两脚之上。手的位置有三种摆法:一为侧放式,即双手分别放置腿的两侧;二为前腹式,即双手相交于小腹前;三为后背式,即双手相握放置腰际处。无特殊情况,双手忌叉两腰,或插在衣裤袋中,或将双臂相绕置于胸前。

(2)坐姿。端稳是导游员坐姿的基本要求。即便是在行进的汽车上,导游员也应注意保持规范的坐姿,双手可搭放在座位的扶手上,或交叉于腹部前,或左右手分放于左右腿之上。双腿自然弯曲,两膝相距,男士以一拳为宜;女士双膝应并拢,切忌分腿而坐。此外,无论男女,坐姿均不可前倾后仰,东倒西歪,不高翘二郎腿,脚底示众,不随意抖动腿脚。

(3)步态。步态是导游员最主要是一种工作姿态,如前行引导,登山涉水,导游员无不靠行走来完成其导游工作。带团时,导游员的步态应从容、轻快,即上体挺直,抬头含颔,收腹挺胸,身体重心略向前倾;双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步幅适中、均匀,步位平直。行进中,避免弓背、哈腰、斜肩,左右晃动,双手插袋,步伐滞重,更不得随意慌张奔跑。

4、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导游员应如何体现自身良好的礼仪素养?

语言是导游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导游员的服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导游员驾驭语言的能力越强,信息传递的障碍就越小,旅游者满意的程度也就越高。可见,导游语言的表达事关导游员自身价值的实现。

就一般而言,导游员语言的表达应力求做到:达意、流畅、得体、生动和灵活。这是导游讲解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1)达意。语言的达意是要求导游员所传递的信息不仅应准确,而且还要易被游客理解。达意的导游语言,一是发音正确、清楚;二是遣词造句准确、简洁;三是表达有序,条理清晰。切忌空洞无物、言过其实,更不该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2)流畅。流畅即要求导游员的语言力求表达连贯,无特殊情况,一般言语中间不作较长时间的停顿,语速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滞。口语表达中过多的重复和停顿以及不良的习惯无疑都会影响游客的倾听效果。

(3)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言语运用要妥当,有分寸。得体的导游语言必须符合导游员的角色身份,以做到真正体现对游客的尊重为前提。在带团过程中,应多用敬语和服从语和委婉、征询的句式与游客交流。此外,还应避免游客的言谈忌讳。

(4)生动。生动是导游语言最为突出的特点。导游员在讲解内容准确的前提下,应以生动、有趣且具感染力的语言活跃气氛,增添游客的游兴,以趣逗人。照本宣科、死板老套不可取,"黄色幽默"和低级趣味的笑话更应杜绝。

(5)灵活。灵活强调的是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应做到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导游员在讲解时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职业特点等异同,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决定内容的取舍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提高游客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5、导游员在日常的导游活动中应注意的礼仪有哪些?

(1)在带团时,导游员应于出发前10分钟到达集会地点;游客上车时,导游员应主动、恭敬地站立于车门口,欢迎每一位游客,并协助其上下车,待客人上齐后方可上车。

(2)游客落座后及时清点人数。清点人数时,有条件者可使用计数器清点,亦可用默数或标准点人数法清点,即右手自然垂直向下,以弯曲手指来记数。忌用社旗来回比划,也不能用手拍打客人的肩背部位,更不得用单手手指对游客头部或脸部指指点点。

(3)在车上作沿途讲解时,导游员站姿要到位,表情自然,与游客保持良好的"视觉交流",目光应关照全体在场者,以示一视同仁。手持话筒,音量适当,规范讲解。手势力求到位,动作不宜过多,幅度不宜过大。

(4)到达目的地前,应提前将即将进行的活动安排、集会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信息明白无误地向全体游客通告,并再次告知旅游车的车牌号码及司机姓名,以方便掉队者的寻找。

(5)带团期间,导游员应随时提醒客人注意行路安全, 凡遇难以行走或拐弯之处,应及早提醒客人多加注意,对年老体弱者更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导游员的行走速度不宜过急过快,以免游客掉队或走失。

(6)带客游览过程中,导游员应认真组织好客人的活动,做到服务热情、主动、周到。导游员讲解应内容准确、表达流畅、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手法灵活。此外,还应注意给客人留有摄影时间。

6、在带团过程中,导游员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导游员应将表明自己工作身份的胸牌或胸卡,如导游证或领队证,按有关规定佩戴在上衣胸前指定的位置。

(2)带团时,导游员应自觉携带旅行社社旗,行进中,左手持旗,举过头顶,保持正直,以便队尾的团友及时跟进。将社旗拖于地面或扛于肩头都是不合乎规范的做法。

(3)手持话筒讲解时,话筒不应离嘴过近,也不要遮住口部。

(4)团队离开活动场所之前,应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随身携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5)带团购物必须到旅游定点商店,客人下车前,要向客人讲清停留时间和有关购物的注意事项。

(6)讲解时不得吸烟,进入室内公共场所,应将烟掐灭。

(7)带团行走时,不应与人勾肩搭背;候车、等人时不宜蹲歇。

阅读全文

与导游员应该掌握哪些观景赏美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定性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浏览:407
青芒果的食用方法 浏览:831
塑料瓶微生物检测方法国标法 浏览:483
ahc眼膜使用方法 浏览:330
最简单的补肾治早泄方法 浏览:520
静电手环的使用方法 浏览:996
开账的步骤与方法 浏览:280
养金鱼简单方法 浏览:827
手机遥控长虹电视方法 浏览:36
蒸芋头粉中间夹生有什么补救方法 浏览:503
非瘟治疗土方法 浏览:663
打印位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85
乘法带零的简便方法 浏览:385
咖啡机的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976
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浏览:428
怕丢人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908
怎么判断浮漂的准确方法 浏览:602
阶段性鼻炎治疗方法 浏览:133
具体研究方法及研究计划 浏览:260
什么方法可以最快消肿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