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业疗法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作业治疗的评定内容包括感觉运动功能、社会心理功能、认知综合功能、环境、日常生活能力。
感觉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反射、软组织结构、肢体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越过中线运动、协调性、平衡功能、对刺激的接受和处理能力等。
认知综合功能即运用脑的高级功能能力,包括觉醒水平、定向力、注意力、认识力、顺序、定义、概念、解决问题、学习概括、时间安排等等。
社会心理功能是指融人社会能力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包括自我概念、价值、兴趣、介入社会、人际关系、自我表达、自我控制、应对能力等。
活动特点
1、针对性:作业治疗是根据病、伤、残者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和职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选择有自的的活动进行治疗和训练,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感知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来改善患者身体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因此,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2、科学性:选择的作业活动性质及其作用是以科学知识作为依据,在活动分析和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制订,能增进患者的功能和能力。不是盲目的、机械的、不合理的。
3、趣味性:活动内容与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有关,符合患者兴趣和需求,能被患者接受,活动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由患者自己选择;治疗环境的设施与气氛接近于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具有现实性与生活气息,因此,不但能提高患者的兴趣,也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4、主动性:作业治疗中所采用的作业活动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其治疗效果与患者主动参与的程度成正比。患者的主动参加调动机体的积极性,并可从作业结果中得到一定满足。医生、治疗师、护士以及家属在作业治疗中只是起着监督的作用,将帮助降低到最低限度。
5、调节性:活动量可调节,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功能情况,从活动时间、活动强度、间歇次数和时间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增减活动量。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作业疗法
② 协调的办法有哪些
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人们从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作出相应反应,这中间有一个大脑根据以往的认知,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有三个要素: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的心理认知的参与;三是个体心理的自我整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外部信息所作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总是成功的:个体的心理体验与原有的心理认知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动力,也可能导致其心理应激(如彷徨、自责、压抑、痛苦、愤懑等)以及相应的肌体反应(如内分泌失调、失眠等),引发心理问题甚至身心疾病。 个体通过对外部信息接收角度和强度的转换,或对原有心理认知在重组、迁移、升华的基础上予以整合,使外部刺激与心理认知互为进退地实现协调一致,以避免心理矛盾冲突激化所造成的心理困境,这就是心理调适的重要方法——合理变通。 合理变通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心理学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心理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如何克服心理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升华法。“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 锻炼上肢力量的方法有哪些
1、俯卧撑练习要求:两手撑的位置靠近腹部,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支撑快起、慢落,身体不要塌腰,每组10—20次。
2、立卧撑练习要求:成俯卧撑时,身体不要接触地面,撑起的同时收腹站立,其它和俯卧撑要求相同,每组10—20次。
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然后再收缩,动作的幅度要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以增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力量练习以后,肌肉常会充血,胀得很硬。
这时应作一些与力量练习动作相反的拉长动作,或者做一些按摩、抖动,肌肉充分放松。这样既可加快疲劳的消除,促进恢复,又可防止关节柔韧性因力量训练而下降,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
动力性力量锻炼又分为:
(1)最大力量练习。最大力量是用最大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如举起杠铃的最大重量。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克服大阻力(最大力量的80%以上强度),重复次数少的练习。
(2)速度力量锻炼。速度力量又称爆发力,它是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速度力量锻炼的特点是适当减少阻力(最大力量的60~70%),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如跳远、立定跳远的弹跳力。
(3)绝对力量锻炼。绝对力量的锻炼一般采用附加重量(次极限重量)或最大重量(极限重量)的重物。如在卧推杠铃、深蹲、和半蹲杠铃时经常使用。
(4)相对力量锻炼。相对力量要求锻炼者具有较大克服自身体重的能力。锻炼的主要方法有体操、短跑、武术、摔跤、拳击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力量素质
④ 简述上肢协调训练的方法
1,战绳双手交替甩动
这个动作进行时是需要我们运用绳子来配合完成的,这个动作在健身房的私教课里是常常可以见到的,这个动作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利用绳子将这个动作完成,这项训练能有效的训练我们的上肢肌肉组织。
我们在进行这项训练时,身子要保持一个蹲马步的姿势,我们的背部也是需要挺直的,双手抓住绳子进行甩动动作,将我们的绳子进行甩动,甩到绳子形成波浪形状的最为标准。
2,阿诺德哑铃推举
这个动作中我们要使用到的健身器材是哑铃,我们通过哑铃来完成此项动作,在进行训练时我们需要将双腿分开身体呈站立的姿势,背部挺直双手举起一对身体能承受相应重量的哑铃,以上要求完成后。
我们就要进行哑铃向上推举动作了,在我们进行哑铃上推动作时,尽量用我们的上肢部分来进行发力,这样能使我们的肩膀变的更加好看也让我们的身体上肢部位变的更加健壮。
⑤ 协调工作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沟通协调方法。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或失调,有不少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或受阻,或信息传递中出现某种干扰而产生的。秘书虽不具有解决问题的强制权力和支配权力,但具有新体枢纽的优势,只要通过及时传递真实全面的信息,促进彼此相互沟通,消除隔阂或误会,矛盾或失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使其恢复协调状态
2,变通协调方法。有时在非原则问题上各方各执一词,使矛盾激化,引起失调,秘书可采取变通协调方法。具体应注意:一要肯定有关各方所坚持的看法和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淡化各方的对立情绪,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二要避开差异之处,提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调方法,强化各方的认同感。三要强调变通协调方法对各方都有利,事业的整体利益更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由此促进各方接受变通协调方法。
3,融合协调方法。对于因局部的权利冲突和利益冲突而引起的各方在整体配合上的失调,可采用融合协调方法。协调此类问题应注意:一要从失调问题中的相关因素入手,将其中的共同之处、相容之处与差异之处、对立之处分开。二要强调整体目标、整体利益的重要性,使各方都充分认识到配合失调对整体是极为不利的。三要在各方相同、相近或相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调方案,对差异之处以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采取灵活的折中的方法加以处理。
4,政策法规协调方法。实践中的某些失调现象,是由于理解或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出现偏差造成的,秘书受命处理此类失调问题是应注意:一要了解失调现象是由于对哪些政策法规的理解或执行的偏差造成的。二要全面理解有关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对照失调现象,具体分析在哪些方面出现偏差。三要让有关各方一起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知识水平。四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之上,统一认识,共同研究,遵照政策法规,研究出恢复协调配合的具体办法。
⑥ 临床常用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有哪些
临床常用的平衡盐液有哪些
含糖林格氏乳酸钠液?0.9%生理盐水500毫升、10%葡萄糖200毫升、11.2%乳酸钠40-60毫升、10%氯化钾3-5毫升、10%氯化钙5毫升。本液适用于低血压倾向、或轻度低血压。对重症休克、儿童肝功不全者不宜应用。因为乳酸根须在肝内有氧代谢情况下发挥缓冲作用,严重休克时,肝脏灌流量降低,从而缺血缺氧,乳酸脱氢酶活力下降,容易产生乳酸代谢障碍,引起乳酸堆积,从而加重酸血症。???
2.含糖林格氏碳酸氢钠液?0.9%生理盐水500毫升、10%葡萄糖200毫升、10%氯化钾3-5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5%碳酸氢钠60-100毫升。本液适用于各种中毒性休克。酸中毒严时,可调正碳酸氢钠量,以增强碱酸作用。??
3.复方醋酸钠液?氯化钠5.85克、氯化钙0.333克、氯化钾0.3克、醋酸钠6.12克、葡萄糖50-100克、用水1000毫升。本液适用于各种休克。其中醋酸根在肌肉及其它组织中代谢,可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三狡循环,更符合生理要求
⑦ 有什么方法测试身体协调性
可以通过机测和自测的方式进行。
1、机测。使用体能测试仪。体能测试仪可以测定人体的平衡能力,评价位置感觉、视觉和人体感觉间的协调性。目前,部分健身房、医院和学校均有引进;
2、自测。具体测试方法是:两手扶在腰部,闭上双眼,一腿站立,另一腿抬起,抬高或放低皆可。当站立的脚发生移动或者抬起的那只落地时,测试结束。测试两次,以坚持时间较长的那次为准。
如果50岁以上的男性保持在17秒以上,女性保持在14秒以上,说明平衡力还不错。如果男女分别低于8秒和6秒,则应经常锻炼自己的平衡性。
(7)上肢协调评定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身体平衡性变差一部分是老龄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一些隐匿性疾病造成的,需要老年人特别关注。
1、内耳出了问题。内耳中有一些“传感器”管理着人体的平衡性,其中一部分负责监测旋转功能,另一部分负责跟踪上下运动。如果这些传感器得到了错误的信号或无法将信号发送给大脑,就会影响到平衡功能。
内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耳石症。当耳内的微小晶体脱落、漂浮或撞击到传感器时,会导致大脑无法正常接收到运动信号,因此产生头晕眼花的感觉。
就诊信号:不时出现头晕目眩超过一个星期就要警惕。
专家支招:一两次耳石复位就能解决问题。医生会让你做一系列小幅度和缓慢的头部运动,将松散的晶体移送到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的区域;
2、肌肉力量虚弱。老年人平衡性变差除年龄的原因外,原来的肌肉开始“流失”,被脂肪替代,“虚弱”的肌肉难以支撑体重,导致体态不良,也容易失去平衡并跌倒。
就诊信号:如果身体的不稳定性让你跌倒或影响到日常生活,那么你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专家支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力量训练)和做一些平衡性练习,如每天做20分钟的单腿站立有助增强平衡性;
3、药物副作用问题。一些会影响到身体平衡性的常用处方药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过敏药、降压药、止痛药和安眠药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这一风险更大。
就诊信号:服用一种新药后如果出现了头晕问题,就需要找医生,检查是哪种药物引起的,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用药;
4、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时(坐下或躺下后再站起来时),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量骤减引起头晕和身体不平衡。有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1%的人出现过这种情况。
就诊信号:如果站起身或转身时经常感到头晕眼花,那么说明你的大脑血液流量不够充足。体位性低血压还会造成视力模糊、身体虚弱、意识模糊、恶心和身体有旋转感。
专家支招:确保饮水充足,有些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是脱水造成的。变换体位时先轻微活动一下四肢,然后缓慢地站起身来。如果经常有这种感觉,应及时就医;
5、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感染、缺乏维生素、遗传性疾病、酗酒和其他创伤所造成的。如果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受到了影响,就会导致身体缺乏协调性,甚至是经常跌倒。
就诊信号:除了平衡问题,身体还有手脚麻木、刺痛或烧灼感、老爱出汗、头晕和肌肉无力时要及时就医。
专家支招:虽然神经损伤无法逆转,但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并控制症状,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医生会给病人开出止痛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来缓解神经疼痛,也会建议做理疗来改善运动功能。
6、脑肿瘤。如果持续出现平衡问题,也有可能是脑部出现了肿瘤。如听神经瘤生长在从耳部到大脑的主要神经上,并在内耳中发出失衡信号。
就诊信号:除了平衡问题,听神经瘤通常会造成一侧听力丧失、耳鸣和压痛。大脑中其他部位的肿瘤会造成慢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和意识混乱。
专家支招:出现以上症状要去神经内科就诊,做大脑成像扫描确诊。
⑧ 康复评定有哪些方法
康复评定是通过一系列的评定手段对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来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的过程。康复评定包括:1.运动功能评定;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3.语言与吞咽功能评定;4.社会功能评定;5、电诊断。1.运动功能评定
包括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包括智力测验、情绪评定、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痴呆评定、认知评定、人格评定等。
3.语言与吞咽功能评定
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