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风速的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在台风的日子里,风吹的速度看起来好像很快。这时你会听到气象报告说:“风速每小时10~15千米”。风速很容易为一般人所忽略,但是对某些人来说,知道确实的风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测量风速也有科学的方法。
第一具测量风速的仪器,是英国的胡克在在1667年发明的。这种仪器叫风力表。现在风力表有很多种,最常用的一种是在直轴上安装数个半球形的铝杯。铝杯会随风转动。风愈大,转动的速度也愈快。计算单位时间内铝杯转动的次数,就可以计算出风速是多少。
当人类开始飞行后,必须测量出高空的风速。最初的方法,是把气象探测气球升到天空中,然后用特制的望远镜观察。但是当云层把气球遮住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没有用了。到了1941年气象雷达发明了。用雷达观测气球,就是有云也丝毫不受影响,因此能方便地测出高空的风速。
人类很早以前就对风的方向很感兴趣。在公元900年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在教堂的屋顶装上风标,以显示风吹的方向。
⑵ 风力等级的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的测量风力大小,人们在野外常用轻便风速表测风。这种轻便风速表,一般由感应部分和计数器所组成(见左图)。感应部分由三个风杯(也有四个风杯)装于十字架上,风杯在轴承上可以自由转动,外用小框保护风杯。中轴下部与计数器相接,风杯转动,也使计数器随之转动。所以计数器是记录风杯转动的转数的。计数器通常有两个或三个记数盘,大指针指示个位和十位数,两个小记数盘上的指针分别指示百位数和个位数。仪器的下部有一开关(启动杆),将它推上去,可使计数器与感应部分接合,计数器开始工作。把启动杆拉下来计数器则与感应部分离开,计数器停止工作。当仪器置于高处,用手直接开动不便时,可用小绳连接开关。观测时拉动小绳即可启闭。轻便风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开阔、无高大障碍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观测前关闭开关,记下指针的示数。等一两分钟后,打开开关,同时开动秒表记录时间。此时,观测员迅速离开风速表,站在仪器的下风方向。开动仪器后将近100秒钟时,观测员迅速走近仪器,在正100秒时关闭开关,记下第二次指针示数。根据前后两次读数算出其差数,此差数表示风速表指针在观测时间内所走的刻度数,记入记录表内。将此差数除以观测时间,就得出风速表每秒钟内所走的刻度数,取一位小数。再根据每秒所走的刻度数,从该风速表的检定证上查出平均风速(单位:米/秒),取一位小数。
最好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以减少仪器本身及人为的误差。
有些轻便的测风器,除具有上面讲的风速表的构造性能外,还在轴上装有风向标,用以指示风向,称为风速风向仪。
⑶ 风力等级是怎么测定的
在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风向北转南,风力2到3级。这里的“级”是表示风速大小的。
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多少米/秒或多少千米/时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得是风力等级。
风力的级数是怎样定出来的呢?1000多年以前的我国唐代,人们除了记载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之外,也有了对风力大小的测定。唐朝初期还没有发明测定风速的精确仪器,但那时已能根据风对物体征状,计算出风的移动速度并订出风力等级。李淳风的《现象玩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这就是根据风对树产生的作用来估计风的速度,“动叶十里”就是说树叶微微飘动,风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鸣条”就是树叶沙沙作响,这时的风速是日行百里。另外,还根据树的征状定出来的一些风级,如《乙已占》中所说,“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这8级风,再加上“无风”、“和风”(风来时清凉,温和,尘埃不起,叫和风)2个级,可合10级。这些风的等级与国外传入的等级相比较,相差不大。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力等级。
200多年以前,风力大小仍没有测量的仪器,也没有统一规定,各国都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当时英国有一个叫蒲福的人,他仔细观察了陆地和海洋上各种物体在大小不同的风里的情况,积累了50年的经验,才在1805年把风划成了13个等级。后来,又经过研究补充,才把原来的说明解释得更清楚了,并且增添了每级风的速度,便成了现在预报风力的“行话”。有些地方还把风力等级的内容编成了歌谣,以便记忆:
零级无风炊烟上;一级软风烟稍斜;二级轻风树叶响;三级微风树枝晃;四级和风灰尘起;五级清风水起波;六级强风大树摇;七级疾风步难行;八级大风树枝折;九级烈风烟囱毁;十级狂风树根拔;十一级暴风陆罕见;十二级飓风浪滔天。
风速是风在每秒钟内所移动的距离,其口诀是“从一直到九,乘2各级有”。意思是:从一级到九级风,各级分别乘2,就大致可得出该风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级风的最大速度是2米/秒,2级风是4米/秒,3级风是6米/秒……依此类推。各级风之间还有过渡数字,比如一级风是1~2米/秒,2级风是2~4米/秒,3级风是4~6米/秒,诸此类推。
其实,在自然界,风力有时是会超过12级的。像强台风中心的风力,或龙卷风的风力,都可能比12级大得多,只是12级以上的大风比较少见,一般就不具体规定级数了。
轻便风速表
为了更准确的测量风力大小,人们在野外常用轻便风速表测风。
这种轻便风速表,一般由感应部分和计数器所组成。感应部分由3个风杯(也有4个风杯)装于十字架上,风杯在轴承上可以自由转动,外用小框保护风杯。中轴下部与计数器相接,风杯转动,也使计数器随之转动。所以计数器是记录风杯转动的转数的。计数器通常有2个或3个记数盘,大指针指示个位和十位数,两个小记数盘上的指针分别指示百位数和个位数。仪器的下部有一开关(启动杆),将它推上去,可使计数器与感应部分接合,计数器开始工作。把启动杆拉下来计数器则与感应部分离开,计数器停止工作。当仪器置于高处,用手直接开动不便时,可用小绳连接开关。观测时拉动小绳即可启闭。轻便风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开阔、无高大障碍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观测前关闭开关,记下指针的示数。等一两分钟后,打开开关,同时开动秒表记录时间。此时,观测员迅速离开风速表,站在仪器的下风方向。开动仪器后将近100秒钟时,观测员迅速走近仪器,在正100秒时关闭开关,记下第二次指针示数。根据前后两次读数算出其差数,此差数表示风速表指针在观测时间内所走的刻度数,记入记录表内。将此差数除以观测时间,就得出风速表每秒钟内所走的刻度数,取一位小数。再根据每秒所走的刻度数,从该风速表的检定证上查出平均风速(单位:米/秒),取一位小数。
最好连续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以消除仪器本身及人为的误差。
有些轻便的测风器,除具有上面讲的风速表的构造性能外,还在轴上装有风向标,用以指示风向,称为风速风向仪。
⑷ 气象台用什么测量风的方向和大小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定义为风向.你说的西南风是从西南方向吹来的风,指的是风来自西南方.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风向的测量单位,用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正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北、东、东东南、东南、南东南、南、南西南、西南、西西南、西、西西北、西北、北西北表示.
海上用3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其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
一般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
⑸ 用什么测量风力大小
用风速表测量风力大小
⑹ 怎样测量风量大小还有风速的大小
手段很多,有专门的仪器,可以直接测量出风速的大小,有的仪器功能全面,可以输入管道尺寸,并能测量风温、压力,直接计算输出风量;没有这个功能的就需要根据风速来手动计算风量;
比方PBS95.风速测量装置;
从测量原理上说:有差压式风速计、热扩散式风速计、转杯式风速计、微波风速计、等等很多种。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种方式来测量
⑺ 气象台用什么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摘要 亲爱滴 你好,风的观测一般包括风速和风向两个方面。
⑻ 风力怎样判断大小用图表示,,急求
在天气图上,有两种表示风向的标志,一种是短箭头,另一种即为风矢。前者只能表示风向,即箭头所指为风的去向;后者能同时表示风向及风速,形如英文字母“F”。
风矢由2部分组成,分别为风向杆与风羽(或风三角)。
风向杆:指出风的来向,表示为一根竖线。风向常用8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表示,在气象观测记录上则使用16个方位(除8个方位之外还有:北东北、东东北、东东南、南东南、南西南、西西南、西西北、北西北)表示,
风羽:分别用长划线和短划线或者与风三角组合的方式表示风速的大小,垂直于风向杆末端顺时针向一侧(北半球)。一条长划线表示4米/秒,一条短划线表示2米/秒(风三角表示20米/秒)。
⑼ 什么可以测风力
风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风的预报包括风速和风向两项。风速的大小常用几级风来表示。风的级别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的。在气象上,目前一般按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三个等级(对部分台风则分为17个等级):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北风4到5级”之类的用语,此时所指的风力是平均风力;如听到“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其阵风是指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是指大时的风力。 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方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 地表景象与风力等级对照表 风级符号 名称 风速(米)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0.0 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 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3.0 7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 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11.5 12 台风 32.7- 36.9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14.0 **注: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
⑽ 有哪些测风速的方法,具体说一下原理
风速的测定 常用的仪器有杯状风速计、翼状风速计、卡他温度计和热球式电风速计。翼状和杯状风速计使用简便,但其惰性和机械磨擦阻力较大,只适用于测定较大的风速。
热球式电风速计
1.构造原理 是一种能测低风速的仪器,其测定范围为0.05-10m/s。它是由热球式测杆探和测量仪表两部分组成。探头有一个直径0.6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加热玻璃球用的镍铬丝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磷铜质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加热圈后,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升高的程度和风速有关,风速小时升高的程度大;反之,升高的程度小。升高程度的大小通过热电偶在电表上指示出来。根据电表的读数,查校正曲线,即可查出所的风速(m/s)。
2.使用方法
① 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移,可轻轻调整电表的机械调整螺丝,使指针回到零点;
②将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
③将测杆插头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封,“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纽,使电表指针指在满度位置;
④将“校正开关”置于“零位”,慢慢调整“粗调”、“细调”两个旋纽,使电表指针指在零点的位置;
⑤经以上步骤后,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长短可根据需要选择),并使探头上的红点面对对着风向,根据电表度读数,查阅校正曲线,即可查出被测风速;
⑥在测定若干分后(10min左右),必须重复以上③、④步骤一次,使仪表内的电流得到标准化;⑦测毕,应将“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
3.注意事项
①本仪器为一较精密的仪器,严防碰撞振动,不可在含尘量过多或有腐蚀性的场所使用。
②仪器内装有4节电池,分为两组一组是三节串联的,一组是单节的。在调整“满度调节”旋纽时,如果电表不能达到满刻度,说明单节电池已耗竭;在调整“粗调”、“细调”旋纽时,如果电表电表指针不能回到零点,说明三节电池已耗竭;更换电池时将仪器底部的小门打开,按正确的方向接上。
③仪器维修后,必须重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