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测定等电点的方法有哪些
交错分配法。
对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在不同盐系统中,pH和其分配系数之间的关系应不同,而在等电点时,得到的均为不带电时分子的分配系数。对不同的盐系统,其等电点时的分配系数应相等,两条pH和分配系数关系的曲线必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的pH值即为该特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根据这一原则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称为交错分配法
㈡ 蛋白质等电点的测算方法
等电点:如果调节溶液的PH值使得其中的氨基酸呈电中性,我们把这个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PI是氨基酸的重要常数之一,它的意义在于,物质在PI处的溶解度最小,是分离纯化物质的重要手段。等电点的计算:对于所有的R基团不解离的氨基酸而言(即解离只发生在α-羧基和α-氨基上),计算起来非常简单:PI=(PK1’+PK2’)/2若是碰到R基团也解离的,氨基酸就有了多级解离,这个公式就不好用了,比如Lys、Glu、Cys等。aa Cys Asp Glu Lys His ArgPK’α-羧基 1.71 2.69 2.19 2.18 1.82 2.19PK’α-氨基 8.33 9.82 9.67 8.95 9.17 9.04PK’-R-基团 10.78(-SH) 3.86(β-COOH) 4.25(γ- COOH) 10.53(ε-NH2) 6(咪唑基) 12.48(胍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计算:<1> 由PK’值判断解离顺序,总是PK1’< PK2’< PK3’< …,即谁的PK’值小,谁就先解离。<2> 按照解离顺序正确写出解离方程式:简式,注意解离基团的正确写法。<3> 找出呈电中性的物质,其左右PK’值的平均值就是氨基酸的等电点:PI=(PK左’+PK右’)/2以Lys为例:在黑板上用简式演示<3>
等电点的测定:等电聚焦法:这是一种特殊的电泳,其载体上铺有连续的PH梯度的缓冲液,然后将氨基酸点样,只要该处的PH与氨基酸的PI不同,则氨基酸就会带电,PH值>PI时,aa带-电;PH值<PI时,aa带+电。通电后,氨基酸就会移动,直到某处的PH=PI,氨基酸才呈电中性,不再移动,因此,可以测出PI。
等电点沉淀
所有的氨基酸均为两性物质,亦即它们至少含有一个酸性基(carboxyl)及一个碱性基(α-amino)。这些可游离的团基在pH变化时,因释出或接受质子而可充当弱酸或弱碱,其离子化特性与其它物质一样遵守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pH = pKa + log10 [未质子化的形式(碱)] / [已质子化的形式(酸)]
即
pH = pKa + log [A-] / [HA]
氨基酸可以三种形式存在,即正电荷(cation)、两性离子(zwitterion)或双极性离子(dipolar ion)及负电荷(anion)等三种,若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则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若氨基酸在某一pH值下其净电荷为0,且在电场中不移动时,称此pH值为它的pI值(等电点)。因为净电荷为零,净电斥力不存在的缘故,大部份蛋白质于等电点的pH值下,其溶解度最小。相反的,当溶液的pH值低于或高于pI,所有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必为同号,彼此之间有相斥力,不会凝结。所以,将pH调到等电点的大小,则大部份的蛋白质将会沉淀,这种现象可以应用于估算某蛋白质的等电点.
㈢ 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成阴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成阳离子;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而且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这时可以使蛋白质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均减到最低,且溶液变混浊。若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竭力减低蛋白质水化层的厚度而使混浊更加明显。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都不相同,但偏酸性的较多,如牛乳中的酪蛋白的等电点是4.7~4.8,血红蛋白等电点为6.7~6.8,胰岛素是5.3~5.4,鱼精蛋白是一个典型的碱性蛋白,其等电点在ph12.0~12.4。近年来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采用等电聚焦技术加以准确测定,但需一定的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在不同ph溶液中形成的混浊度来确定,即混浊度最大时的ph值即为该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值,这个方法虽然不很准确,但在一般实验条件下都能进行,操作也简便。
㈣ 解释如何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一、目的:
了解等电点的意义及其与蛋白质分子聚沉能力的关系。
二、原理:
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它能形成稳定均一的溶液,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都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同时蛋白质分子周围有一层溶剂化的水膜,避免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降。
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关系,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成阴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成阳离子:
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而且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这时可以使蛋白质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均减到最低,且溶液变混浊。若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竭力减低蛋白质水化层的厚度而使混浊更加明显。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都不相同,但偏酸性的较多,如牛乳中的酪蛋白的等电点是4.7~4.8,血红蛋白等电点为6.7~6.8,胰岛素是5.3~5.4,鱼精蛋白是一个典型的碱性蛋白,其等电点在pH12.0~12.4。近年来蛋白质的等电点可以采用等电聚焦技术加以准确测定,但需一定的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在不同pH溶液中形成的混浊度来确定,即混浊度最大时的pH值即为该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值,这个方法虽然不很准确,但在一般实验条件下都能进行,操作也简便。
四、操作步骤:
1.制备蛋白质胶液
(1)称取酪蛋白3克,放在烧杯中,加入40℃的蒸馏水。
(2)加入50毫升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搅拌直到蛋白质完全溶解为止。将溶解好的蛋白溶液转移到500毫升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净烧杯,一并倒入容量瓶。
(3)在容量瓶中再加入1 mol·L-1醋酸溶液50毫升,摇匀。
(4)加入蒸馏水定容至500毫升,得到略现浑浊的,在0.1mol·L-1 NaAC溶液中的酪蛋白胶体。
2.等电点测定
按下表顺序在各管中加入蛋白质胶液,并准确地加入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加入后立即摇匀。
观察各管产生的混浊并根据混浊度来判断酪蛋白的等电点。观察时可用+,++,+++,表示浑浊度。
㈤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蛋白质的等电点
●方法:平板等电聚焦
●原理:蛋白质分子在含有载体两性电介质形成的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中进行电泳。但不自是按照等电点不同被分离。
●仪器:Bio-Rad Model 111Mini IEF Cell
●样品要求:
●液体:浓度>3mg/ml;体积>200ul;固体:质量>200ug
●样品纯度>90%;含盐量<3 0mM;分子量:一般要求大于1000Da
●常见影响测试情况:
1、蛋白质纯度不足
2、含盐量过高
3、蛋白质分子量太小,导致无法固定染色
㈥ 等电点的测定方法
你配置水溶液,PH调到10,滴加稀盐酸,同时测PH和电导率,作图能求出来
㈦ 哪些试剂和现象判断蛋白质的等电点
掌握通过聚沉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可利用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常用方法观察蛋白溶液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
㈧ 采用电泳技术如何测蛋白质等电点
等电点聚焦的方法可以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前提是你要对pH梯度做的足够精细。
等电点聚焦就是从正极到负极的电泳液配制成pH连续变化的液体,然后进行电泳,我们知道等电点的时候蛋白质静电荷为零,所以他就不动了。也就是说蛋白质最终都会停在等电点的pH的区域里。
㈨ 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应注意哪些
等电点是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性质,测定等电点的方法是在不同pH条件下测量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然后用迁移率对pH作图,对应于迁移率为零的pH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按照蛋白质等电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称为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由于其分辨率可达到0.01pH单位,故特别适用于分离分子量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