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西班牙发展为绿洲有哪些方法借鉴

西班牙发展为绿洲有哪些方法借鉴

发布时间:2022-02-10 22:17:42

❶ 以色列为了在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是怎样开发利用水资源的 2.以色列为了发展绿洲农业采取哪些措施

以色列2/3的国土是戈壁和荒漠,以色列农业成就,关键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特别是在沙漠干旱地区发明的令人惊叹的滴灌技术.
沿海城市对海水资源的进行淡化处理,其他一些地区通过处理地下水,咸水来保证日常用水的正常供给

❷ 沙特阿拉伯发展绿洲农业有什么自然条件

有利:
1、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土地较平坦。
不利:
1、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
2、地表植被少,土壤发育不足,肥力差。
3、多沙尘暴与蝗灾,对作物生长不利。
肯定没有漏掉的答案。我敢打包票!!!

❸ 毛乌素沙漠不久之后将从中国地图消失,成为绿洲,这是怎么做到的

毛乌素沙漠能够消失在地图上,成为一片绿洲,是和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企业和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的。

植树造林过程中,不少人在这种过程中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很多人都是在那个年代里面通过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成为了当地的治理沙漠能手,我们国家的防护林也是在一代一代的自杀人的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也在这种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❹ 吐鲁番盆地可发展绿洲农业,其最主要的农业区位条件是

是灌溉水源.因为是绿洲农业

❺ 如果沙漠全都变成了绿洲,那对地球的生态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沙漠全都变成了绿洲,那对地球的生态有怎样的影响?

地球上有茂密的树林,同时也有干燥的沙漠。 从澳大利亚到非洲再到北美洲,到处都是沙漠地带。 沙漠阻碍了人类之间的交流,在沙漠中不太允许植被生存。 能生存下来的生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现在,人类和沙漠的对立越来越激烈,很多人开始在沙漠地带扎根。 我们希望干燥的沙漠成为人类适宜居住的绿洲。

虽然沙漠环境恶劣,但其存在也有价值,科学家分析了沙漠在地球上的地位。 很多人很好奇如果地球上的沙漠都变成绿洲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绿洲环境温和,拥有充足的资源,最重要的是风和日丽,很多人认为适合人类生存,但想想就很可怕。 沙漠不适合人类居住,主要缺乏淡水资源,要使沙漠变成绿洲需要大量淡水资源。

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如果能成为绿洲,附近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降雨量将增加,当地的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也将得到明显改善。其次促进西部大开发。 沙漠压缩着我们的生存空间。 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绿洲,就可以扩大当地人的居住面积,让更多的人居住。 同时,可以减少当地缺水的问题,它会促进当地农产业的发展,带来经济发展。 这样下去,对西部的开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存在是合理的,沙漠的存在当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例如,沙漠在维持世界生态系统平衡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沙漠灰尘是大气降水所需凝结核的重要来源,沙漠地带是一些特殊生物种群的栖息地等,既是沙漠变成绿洲带来的好处,也是未知灾害的到来虽然中国目前成功地治理了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奇沙漠,但沙漠的治理仍然是世界性的课题。

❻ 西班牙景观风格有哪些特点

1.西班牙风格的园林风格是源自于西亚的造园活动,根源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同时还影响着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以及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地区,色彩浓郁,热情奔放,神秘而热烈,景观上运用大片的地被和宿根花卉,颜色对比强烈鲜明,大量应用陶罐。陶罐、卵石和草相结合,趣味横生,多运用雕塑提升品位。
2.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块绿洲,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景观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
3.台地景观。这是西班牙的主要景观设计要素之一,项目原始地形高差变化大,这是铸造西班牙台地景观的很大。根据各个部位高差的不用,因地制宜,作出高差跌落不同的台地景观。立面景观丰富,上海绿城局部景观,上海绿城局部景观,台地景观用绿化结合地势高差,处理的巧妙。同时解决了道路无障碍路线。

❼ 如果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会对自然生态产生哪些影响

如果沙漠都变成森林,尽管是不大可能,而且对地球本身没啥影响。但不妨讨论一下。首先需要大致划个界线,即对于大部分半干性的沙漠,通过人工干预使其发生逆转。但对于特干地和干燥地的沙漠,是人工可以逆转或逆转的成本太高了。因此,如果需耍全面逆转,则必须宴若干条件。改变大气环流特别是贸易风<信风>的方向。这可以看作对地球影响之一。因为信风火,从副热带高压散发出来,向赤道低压区辐合的风。它很容易吹散云层,使更多阴光灼烤大地。

❽ 你认为新疆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影响这些优势发挥的因素有哪些

新疆有两个优势:一个是资源优势,一个是地缘优势。新疆既有资源优势,也有地缘优势。

所谓资源优势,作为内地人不了解新疆的人,在他的印象中,新疆就是茫茫戈壁一望无垠的沙漠,。新疆除了戈壁沙漠以外,还有大量的靠天山雪水灌溉的绿洲,这些绿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繁衍生息发展的很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茫茫的戈壁,和无垠的沙漠下面,还有大量的宝贵资源。这个资源优势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地面的资源,一个是地下的资源。地面的资源就是水土光热资源。因为它有特殊的水土光热资源,所以新疆可以称为瓜果之乡,新疆可以称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可以成为全国很重要的畜牧基地。内地人不了解新疆,可能现在慢慢了解了,他加入到我们的伊犁河谷去一下,感觉到,伊犁河谷是一个塞外江南,它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也调研过伊犁,有喀什河、巩乃斯河,所以水草非常丰美,空气非常好。南方人去到伊犁,感觉到非常适应。这样一个特殊资源的组合,可以使新疆的特色林果业,特色产业发展非常快。一个是棉花,现在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到全国的将近40-到50%。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这种特色的资源组合,使特色林果业发展非常快。现在光环塔里木盆地的特色林果业已经达到了1200万亩,特色林果业的产量达到了几百万吨,同时还有甜菜、粮食作物和畜牧业。新疆受天山雪水的灌溉,也形成了大量的绿洲,不但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基地。新疆是绿洲经济,是灌溉农业。

另外就要看地下资源,大家都比较清楚。新疆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恐怕有三种:石油、煤炭、有色金属和其他的。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的潜力非常大。讲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也展现了新疆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发展。我们在50年代,在克拉玛依发现了大型油田,克拉玛依当时是新中国最大的一个油田。当时的原油产量是50万吨,就可以达到新疆全国最大的一个油田了。现在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我们不但有克拉玛依油田,而且还有准东油田,还有塔里木油田,还有吐哈油田的四大油田的格局。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到2722万吨,是全国第二大油田。2008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气田。从克拉玛依到现在的塔里木、吐哈,再到准东,就反映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发展的过程。不但石油天然气开发出来了,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发展,我们新疆的石化工业也发展的非常迅速。最近报道,全国最大的石化项目就是独山子1千万吨炼油,120万吨的乙烯项目已经全线竣工,是全国整装的化工企业。它主要利用中哈的原油管道出来的原油,然后加工,再进一步发展化工。讲到能源,还有新疆逐渐形成的国际的能源大通道。大家都很清楚了,我们西气东输工程,每年给华东地区输送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现在中哈原油管道已经贯通了,每年有一千万吨原油输到了我们这里。现在大家知道西气二线工程现在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主要用国外的天然气气源,经过霍尔果斯,一直修到珠三角,每年给中国又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珠三角计划输送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大的缓解了华南地区能源短缺的现象,同时对这一地区的生态改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就反映,新疆不是像50年前,一想到新疆的石油就是克拉玛依,当然克拉玛依依然是新疆主要的油气田,还有塔里木、吐哈、准东。同时除了天然气、石油以外,我们的石化工业发展的也非常快,同时也通过我们的地缘优势,我们逐渐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能源资源的安全大通道。特别是西气东输二线,包括中哈的原油管道。最近还报道了,国务院已经批了一个大型的输油装置,在独山子,现在正在建设之中。这样看起来,新疆石油天然气、石化产业的发展确确实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化工业基地,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的国际大通道。

还有一个是煤炭。煤炭也是新疆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煤炭蕴藏量非常大。讲到中国的煤炭,大家会想到山西、内蒙、宁夏,但是实际上,新疆的煤炭储量据现在勘探的情况来看,也不比山西、内蒙和宁夏少。有一个资料已经说明,新疆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30%-40%。前两年有十名两院院士专门到新疆的煤炭、煤电、煤化工做了考察,他们明确提出要把新疆打造成亿吨级大型的煤炭基地,提升新疆煤炭工业的地位,凸现它在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中的地位。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发挥石油天然气的优势资源转换的速度,同时要加快煤炭、煤电、煤化工的优势资源转换,同时还要有特色。除了资源还有地缘优势。因为我们和八个国家接壤,现在国家批的一类口岸有17个,自治区批的二类口岸有12个。口岸比较多,接壤的国家比较多,这几年口岸发展都非常快。这是我们的地缘优势。中国的开放是东西南北两个扇面开放,以东部地区是开放的扇面,同时西部地区,新疆向西开放又成为中国开放的另外一个扇面。

❾ 国际绿洲方面研究资料

项目名称: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 课题编号:2009CB421307 课题名称:绿洲化、荒漠化的变化趋势及其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估 一、研究内容在全球变暖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了解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与水循环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耦合关系,准确预测其变化趋势,综合评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效应,可为干旱区环境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对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趋势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植被、土地利用、气候、径流等组成要素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现有研究过于侧重现象而忽视过程和机理,强调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过程而忽视未来趋势。因此,基于机理研究的绿洲化、荒漠化变化趋势,以及基于完整评价指标体系的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估亟待加强,这亦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课题将根据项目的总体安排,选择2-4个典型区(石羊河下游、阿拉善地区、和田-策勒绿洲、石河子绿洲群、阜康等),充分利用课题1-6的研究成果,通过从典型区到整个干旱区的综合集成,辨识绿洲化和荒漠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和驱动机制,构建基于过程和机理的综合分析预测模型,评估未来20-30年绿洲化、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的研究框架,辨识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效应因子,提出适于不同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综合评估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效应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1.主要研究内容1.1 绿洲化、荒漠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与预测模型构建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和1-6课题的研究成果,筛选绿洲化、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以水资源供需关系为主线,构建基于生态水文过程、水资源供需关系,综合社会经济因素的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趋势预测模型。模型主要包括以下3个模块:(a)区域水资源有效供给量模块 利用同位素和气象水文观测资料,通过同位素平衡和水量与能量平衡等基本原理,计算流域内各类水体的收支平衡状况、来源、去向和其数量关系,利用典型流域的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结合其他流域的水温气象资料,构建分析预测包括大气降水、河川径流、地下水等要素在内的区域水资源有效供给量模块;(b)区域总需水量(或单位需水量)模块 基于土地利用和干旱区径流形成和植被耗水规律,完善已有的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根据历史和现状的可供水量和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需水量和流域荒漠化、绿洲化的变化特点,模拟分析荒漠化、绿洲化和水循环的耦合关系,构建分析预测包括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需水量的区域总需水量(或单位需水量)模块;(c)情景分析模块 构建连接区域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绿洲/荒漠化变化,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发展和政策因素的情景分析模块。1.2 典型区绿洲化、荒漠化的变化趋势预测选择2-4个典型区,汇总文献、地面台站、遥感卫星影像和野外观测、考察等多种资料,提炼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历史文献、树木年轮、湖泊沉积和冰芯等多种历史环境变化代用资料,重建典型区历史气候变化、土壤蒸发和土壤干燥度,并据此评估近30年人类活动、重大自然灾害以及气候突变对典型区绿洲化、荒漠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GIS基础数据库,分析历史时期、过去30-50年典型区绿洲化、荒漠化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进而预测未来20-30年:(a)气候(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b)区域水循环(河川径流、蒸发、地下水)的变化趋势与可供水量;(c)分析土地利用现代过程与变化趋势,并从土地利用变化与绿洲化、荒漠化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解释土地利用变化对绿洲化、荒漠化的影响;(d)基于人口、城市和工业发展的生活和工业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基于上述研究,考虑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技术进步(特别是灌溉技术)和政策等因素,以区域水资源供需关系为主线,识别典型干旱区绿洲化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模型预测典型区未来20-30年绿洲化的变化趋势;根据新疆和田-策勒绿洲前缘地带已经发生的荒漠化过程和驱动因子,分析荒漠化趋势,建立预测模型,对和田-策勒绿洲北部荒漠化的严重性与趋势给出具体量值。1.3 绿洲化、荒漠化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研究框架的特点以及在区域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成果,基于课题1-6以及本课题中其它部分的研究成果,结合遥感调查、绿洲化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调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定点观测和实地调查资料,各选择绿洲化、荒漠化两个典型区,构建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估法,定量评价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效应,并建立连接绿洲化/荒漠化预测模型的环境效应的定量评估模型。其中,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绿洲化、荒漠化两个方面。(a)绿洲化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在PSR模型框架下,以石河子-阜康为主要研究区,辨识研究区环境受承受的压力、系统所处的状态以及人类的因应对策,识别干旱区绿洲化的环境效应因子,分析绿洲化过程对于地表植被种群和覆盖度、水文过程、土壤质地等方面的影响机制,从环境、生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适于不同尺度绿洲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的分类与分级标准,构建综合评估框架、方法与专家系统;(b)荒漠化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PSR模型易于寻找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之间因果关系的特点,以民勤绿洲、和田-策勒绿洲为主要研究区,辨识干旱区荒漠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分析荒漠化过程对环境和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作用机理,定量评价荒漠化过程对地表植被、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提出适于评价不同类型荒漠化的环境效益的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的分类与分级标准,构建综合评估框架、方法与专家系统。1.4 典型区绿洲化、荒漠化的环境效应评价选择2-4个典型区(北疆石河子-阜康、南疆和田-策勒绿洲前缘地带、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等),利用1.3构建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框架,分析评估历史时期以及过去30-50年荒漠化、绿洲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制约;根据IPCC气候变化预估情景和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多种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景,揭示干旱区典型流域荒漠化、绿洲化的生态水文效应。通过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水资源供需关系对典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进而分析典型区水资源供需关系对绿洲化过程的作用机制;同时,从典型区绿洲化过程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关系影响的角度,定量研究水资源供需与区域绿洲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此外,应用地学分析和农业系统分析方法,以典型区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等)为对象,根据农业系统学思想与农业生态学原理,建立基于GIS的生产要素空间变异数据库、作物模型与效益分析模型,分析区域水平上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的动态,实现区域作物系统(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的周年动态数字化模拟,探讨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对典型区土地生产能力的可能影响。1.5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总体变化趋势与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估综合典型区的研究结成,通过区域综合,分析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的变化趋势及其环境效应的区域差异;借鉴荷兰IMAGES 2.0 (Integrated Modeling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美国GCAM (Global Change Assessment Model)等国际上通用的综合评估模型,探讨整个干旱区未来20-30年绿洲化、荒漠化趋势及其环境效应,为第8课题“干旱区环境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干旱区典型流域绿洲、荒漠与水循环的耦合关系,以及三者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生态水文效应;(2)绿洲化、荒漠化未来20-30年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对关键环境因子和区域未来发展的影响;(3)绿洲化、荒漠化环境影响的评价因子筛选与定量评估问题</SPAN>

❿ 绿洲的基本分类

绿洲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绿洲的功能、历史、区域、土壤、水文条件、形成方式等多个方面来划分绿洲的类型: 就绿洲的功能而言,可大体划分为生态绿洲、牧业绿洲、农业绿洲、城市绿洲4类。生态绿洲指尚未开发或不适宜开发的绿洲,这类绿洲目前已比较少,中国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些这样的绿洲。牧业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海拔较高的阴凉地区或河流末端的湖泊洼地,这些地区缺乏光热资源或过于盐渍,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只适合维持草地或野生植被生态环境。甘肃的肃南绿洲和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塔木素就是此类绿洲。现代绿洲中主要以农业绿洲为主,这些绿洲一般具有良好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一般分布在河流中游的冲积平原,甘肃的临泽和新疆的吐鲁番等绿洲都是典型的农业绿洲。城市绿洲是近几十年出现的绿洲类型,主要是为石油和矿产资源开发为目的,大多是在荒漠上靠开采地下水和引水发展起来的,目前所占比例很低,新疆克拉玛依和甘肃的金川基本属于城市型绿洲。当然,有些绿洲已很难分清其类型,很多农业型绿洲有不断城镇化的趋势,所以有人提出了复合型绿洲的概念[3]。 也可按绿洲形成和开发利用的历史时间尺度将绿洲划分为古绿洲、老绿洲、新绿洲等类型。古绿洲主要指历史上曾存在,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消失的绿洲,中国西北有很多曾经创造过历史文明的绿洲遗迹,最着名的有孔雀河下游的楼兰、疏勒河的锁阳城、黑河中游的骆驼城及其下游的居延海等。老绿洲是指形成已有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历史、目前仍然保留的绿洲,这种绿洲比较普遍。新绿洲指近几十年内开发建设的绿洲,这类绿洲目前仍具少数,新疆的石河子就是典型的新开垦的农业绿洲。 根据气候区,可把绿洲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绿洲等类型。 按土壤还可把绿洲分为灰土绿洲、白土绿洲、潮土绿洲。 按水文环境可以所绿洲分为:外流河绿洲、内陆河绿洲、地下水绿洲、引水绿洲。内陆河绿洲还能按其地质和地貌区分为山前倾斜平原绿洲、洪冲积扇绿洲、河流冲积平原绿洲、河流干三角洲平原绿洲、湖积平原绿洲。倾斜平原绿洲有像甘肃肃南这样的牧业型绿洲,洪冲积扇绿洲有张掖、武威、酒泉、乌鲁木齐这样的大绿洲,河流冲积平原绿洲有临泽、高台这样比较小的绿洲,三角洲及湖积平原绿洲有古楼兰这样的消亡绿洲和民勤这样的正处退化的绿洲。 按形成方式可将绿洲分成天然绿洲、半人工绿洲、人工绿洲3类。天然绿洲是几乎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和成长,这类绿洲一般不适宜开发或没有开发价值,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方面。半人工绿洲指虽自然发育,但经过人工改造的绿洲,自然界的大多数绿洲属于半人工绿洲。半人工绿洲一方面其本身自然结构比较优良,另一方面通过人类的改造和加工,其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人工绿洲基本上都是新绿洲,指在纯粹荒漠上建设的绿洲或原来生态环境已彻底改变的绿洲。 人类活动对绿洲是双刃剑,它既创造了绿洲历史上的辉煌,但也有可能断送绿洲的未来。 没有人类活动以前,绿洲一直在自然界干旱与风蚀的灾害中自我挣扎和飘摇,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抗灾害能力十分低下的生态系统。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唯一能够向自然挑战的力量。正是绿洲内有了人类活动,逐步完善了绿洲的灌溉系统、改进了绿洲的植被类型、健全了绿洲的林网系统,才使绿洲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多样,生态机能更强。可以说人类活动使绿洲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高科技灌溉技术(滴灌和微灌)、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以及地膜覆盖技术等使绿洲正向更加高效化发展。 不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中也发现了人类过度活动毁灭一些绿洲的迹象;今天盲目的人类活动更使绿洲面临着空前的危险,近几十年已有一些绿洲消亡和正在退化的事件发生。人类活动的盲目性主要在于它对资源的消耗远远超过了绿洲的资源再生能力。人类活动对绿洲的影响还有更广泛的方面,譬如人类对与绿洲相关区域环境的干预(如山区涵养林破坏等)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所造成的山区冰雪异常融化等都能波及绿洲。

阅读全文

与西班牙发展为绿洲有哪些方法借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野外接触器接线方法视频 浏览:450
win10解决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浏览:48
鸟套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72
角磨机上链子的安装方法 浏览:689
war3程序错误解决方法 浏览:125
如何提高新陈代谢率的方法 浏览:276
毒理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455
怎么测出有距离的方法 浏览:1
传送带每米重量计算方法 浏览:710
天窗解决方法奔驰 浏览:432
婴儿车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165
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法 浏览:277
电脑qq视频旋转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6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决方法 浏览:378
解决商业伦理问题的方法 浏览:101
祛除臭虫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浏览:480
ug80使用方法 浏览:509
足根痛的治疗方法 浏览:911
小林退热贴使用方法贴哪里 浏览:913
小天鹅洗衣机70公斤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