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音程解决的口诀是怎样的比如减五解决到什么音程、增二解决到什么音程。谢谢
我没听过音程解决有什么口诀,
音程解决你记住这几点,
1)增音程向外解决,减音程向内解决,而且是必须是放在调式里才能谈“解决”。
2)音程及和弦的解决,实质就是把每个音解决到稳定音上,音的解决方法按倾向法解决,大调135稳定,2467不稳定,2倾向于1,4倾向于3,6倾向于5,7倾向于1,小调以此类推。
QQ1048245006
‘贰’ 如何快速记乐理中的音程
原位音程和转位音程的读书加起来等于9 两个要素,一是两音的度数,比如12是二度的,13是三度的,而是音程中的音数,说白了就是两个音度数的大小,比如13由两个全音构成,就是大三度,24由一个全音和一个半音构成,就是小三度。
音数其实不用记,当你熟练了以后,即引述反而会成为累赘。
你只要把常见的音程记住就好了,我给你做个表:
以下提到的每组音都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比如31中1是3上方的高音1)
纯一度:11,22,33,....
小二度:34,71
大二度:12,23,45,56,67(除了小二度关系的自然音组成的音程都是大二度的)
小三度:24,35,61,72
大三度:13,46,57,
纯四度:14,25,36,51,62,73(除了47外的四度)
增四度:47
减五度:74
纯五度:15,26,37,41,52,63(除了74外的五度)
括号中为你提供了更便于记忆的方式
其他音程都有推算方法:
比如你遇到31,你可以把转位(把低音移为高音,或把高音以为低音)转位后就成了13,13是大三度,用九减去三度,等于六,再把把大变成小,就是小六度。
公式:
大音程=9-转位后音程的度数,大变小,增变减,纯仍为纯。
在做个练习:43是什么关系?
34是小二度,9-2=7,小变大,大七度!
还有可以同过已知音程的关系推断变化音的音程关系:
3#4,:34是小二度,上方音升高半音,3#4就是大二度。
#46,:46是大三度,下方音升高眼半音,#46就是小三度。
b36,:36是纯四度,下方音降低半音,b36就是增四度。
结论:
低音降低,或高音升高,音程增大。
低音升高,或高音降低,音程减小。
音程大小官须的排列(由小到大,半音递增):
纯一,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纯四,增四=减五,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纯八。
特别注意:#3=4,但是2#3和24不是同一个音程,因为23是二度,24是三度,度数不能改!是可以伸缩大小。
关于增减
比纯音程小音程小半音的音程就是减音程,如:3b4,34是小二度,3b4就是减二度。
比纯音程大音程大半音的音程就是增音程,如:1#2,12是大二度,1#2就是增二度。
特别注意:
没有减一度,但遇到要挟建议的的时候,就写成减八度
‘叁’ 关于音程的知识
文字的看起来都很纠结,建议你网络搜“宋大叔教乐理”
是视频教程,我看过一部分,觉得不错,推荐给你
下面是文字版的音程知识
----------------------------------------------------------------------
音乐中的-度
首先说,度 是一种单位,用来衡量音与音之间的听觉上的距离。它是一种量度,其大小是人为规定的。
再解释什么叫八度。这其实是个不太好说的问题,因为其它宽度的音程关系都是在八度的基础上,相对八度而言的。彻底地说清需要从定律开始说起,虽然有点麻烦……
举例说明,每个听来有确定音高的音,它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是可以保持在某个频率上的,比如440Hz,这就是现在的标准音a,在前人的尝试和实践中,他们发现频率为二倍关系的两个音听来有相似性。比如1与低音1与高音1,听起来类似,虽然比较起来高度差很多。这种类似性在现实中的例子呢,就比如我们有时唱某些歌的某些高的部分,会吃力,唱不上去;此时我们可能会低下来唱,经常听到说“低八度唱”这种说法,虽然与原唱相比低得多了,但是感觉和原唱并不冲突,也还在调上,与伴奏也仍然和谐,只是低了而已。之所以低了很多却仍然和谐,就缘于这种相似性。
那么倍频关系的音听来有相似性,就是说像220,440,880,这样关系的音,听起来类似,这就成为人们确定音律的重要基础。因为相似,也就是说音阶可以以这个距离为单位循环往复,本来无规律的无数个音,因此可以变得有规律起来。于是以倍频关系的两音在听觉上的距离为基础,人们相继定出了这两个音之间的各个音,组成一个音阶,由于倍频音有相似性,于是这个音阶就可以向上下循环扩展,组成一组一组相连接的音阶了。
后来,由于在通行的十二平均律中,互为倍频关系的两个音(含)之间,一共有八个自然音级(如12345671),于是听来有相似性的这种音程关系,被称作八度。
简单地说,度,就是音与音之间距离的衡量单位。音与音之间音高的距离,就叫做音程。
讲到音程之前,先要说些更基本的概念:音级和全音半音。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就叫做音级。像1234567就是基本音级。全音和半音在宽度上是二倍关系,一个全音是两半音的宽度。上面提到八度和十二平均律,把一个八度的距离等分十二份,每一份,就是一个半音,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在平均律中,半音是构成音乐的最小单位。各基本音级之间相隔的距离并不平均,所以十二个半音构成了有八个基本音级的音列,大调音阶各音之音的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下面说音程,音程的大小以 度 为单位来衡量。最基本的音程是纯一度和纯八度。纯一度就是相同的两音,没有距离称为纯一度。纯八度为什么基本,上面说过了,就不再叙述了,在许多时候,纯八度的属性和纯一度是类似甚至一样的。在这两个音程的基础上,再加上纯四度和纯五度两种音程,这就是四个基本的纯音程。
各个音程属性的确定,要通过两个条件来判断。第一,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第二,音程所包含的半音的个数。举例说明,13两个音,它包含了123三个音级,因此可以确定为三度,但此时定性并不完全,再看12和23之间都有两个半音,因此13这个三度包含三个音级四个半音,这样的叫做大三度。再例,35包含345三个音级,但是34之间只有一个半音,包含三个音级三个半音的,叫做小三度。
像14这样,包含四个音级五个半音的,是纯四度。15这样包含五个音级七个半音的,是纯五度。如果是1到升4,包含四个音级,但有六个半音的,叫做增四度;1到降5这样,包含五个音级,六个半音的,叫减五度。我们可以注意到,其实增四与减五这两个音程是一样宽的,都是有六个半音,但是名称却不同,这就是音级数决定的,虽然一样宽,但是一个从属于四度,一个从属于五度,名字就不一样。所以说一个音程的定性,一定要注意音级和半音数目两个方面。
从前面可以看出,音程有大小增减纯之分,这些名字的用法也有相应的规定:
在大和纯的基础上再加半音的,叫做增;在小和纯的基础上再减半音的,叫做减。
在大的基础上减半音叫小,在小的基础上加半音叫大。
举例说明,46是大三度(为什么?看上面),那么4到升6,则是增三度,4到降7是纯四度,两者一样宽,但名称不同。(为什么?看上面)
35是小三度,3到升5就是大三度。同理4到降6是小三度。
35是小三度,3到降5就是减三度。3到升4是大二度,两者一样宽,名字不同。
1到升1叫增一度,1到降2是小二度,12是大二度,1到升2是增二度,1到降3是小三度……
综上,只要注意音级和半音数目,并且依据上面的大小增减纯的命名原则,音程的判断不成问题。能够熟练判断所以音程了,音程这一块就过关了:)
下面用半音来计算各种常见音程——
距离0个半音:纯一度(DO-DO、MI-MI)
距离1个半音:小二度(MI-FA)、增一度(DO-#DO)
距离2个半音:大二度(DO-RE)、减三度(#RE-FA)
距离3个半音:小三度、增二度
距离4个半音:大三度、减四度
距离5个半音:纯四度
距离6个半音:增四度、减五度
距离7个半音:纯五度
距离8个半音:小六度
距离9个半音:大六度
距离10个半音:小七度
距离11个半音:大七度
距离12个半音:纯八度
记住最基本的自然音程,其他的就依照原则去推论:若这个音程是大、小、完全音程,那就没什么关系了。但若不是,则比大音程或完全音程还要多半音的音程称为增音程;反之,比小音程或完全音程还要少半音的音程称为减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称为复音程(八度以内称为单音程),要判别复音程很简单,只要算出这个音程是八度+??度数,再减去一度即可得到答案,如c和c2虽然都是唱DO,但差了二个八度,所以他们的音程就是八度+八度再减去一度,答案15度。
2:音程的分类之一:
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旋律音程书写时要错开,和声音程书写时要上下对齐。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旋律音程依照它进行的方向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3:转位音程
(1)定义: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动。
(2)音程转位时的规律:
A、所有音程分为两组,它们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B、可以颠倒的音程总和是9。因此我们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转位后成几度音程,便可以从9中减去原来音程的级数,例如:七度(7)转位后(9-7=2)成二度,其他依此类推。除了纯音程外,其他音程转为后都成为相反的音程:纯音程转位后成为纯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相互转化,增音程和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可以相互转化,但增八度转位后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倍增音程和倍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可以相互转化。
4:音程的分类之二
极完全协和音程协和音程完全协和音程音程(按和声音程在视觉上的印象)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不协和音程所有增减音程倍增、倍减音程
(1)按照和声音程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可分为协和的及不协和的两类。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叫协和音程。协和音程又可分为三种:
A.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和几乎完全合一的八度是极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B.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和纯四度是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C.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则较为丰满
(2)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
两音间的高度距离。两音同时发出,称和声音程;两音先后发出,称旋律音程。在现有音体系中,相邻两音的距离称半音,两个半音为一全音,但习惯上音程以“度”来计算。度说明音程所含的音级数,但不能确切地说明音程性质,因此音程的名称必须同时加上“纯、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等词。在自然七声音阶中 ,do与do本身和从do到上方的fa、sol、do这一、四、五、八度都是纯音程。从do到上方的re、mi、la、si这二、三、六、七度都是大音程。比大音程小半音、级数相同者为小音程。比纯音程、大音程增大半音、级数相同者为增音程。比增音程再增大半音、级数相同者为倍增音程。比纯音程、小音程减少半音、级数相同者为减音程。比减音程再减少半音、级数相同者为倍减音程。
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超过八度的为复音程。把音程中的底音移高八度或将冠音移低八度,称为音程的转位。两个音数相同,音高也相同,但由于同音异名而名称不同的音程称为等音程。
音程的协和程度一般分为3等:①完全协和音程,包括所有的纯音程。②不完全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③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的增减音程。
自然音阶上所可能构成的音程为自然音程,纯一、纯四、纯五、纯八、大二、小二、大三、小三、大六、小六、大七、小七、增四、减五均为自然音程,其余的增减音程为变化音程。
单音程和复音程
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叫做单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复音程。
复音程就只在单音程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或几个八度而成。
不超过两个八度的复音程,它们还各自有独立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根据它们所包含的度数而来的。关于表示音数的大、小、增、减、倍增、倍减、纯等,则按单音程的名称不变。
‘肆’ 给个非常详细的等音程的知识
定义就如楼上所说:“所包含的半音数相同,音响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两个音程互称为等音程”
但在举出实例的时候,也许依附在和弦或是不同的调式调性上你能更好的理解。
比如C和弦和bFm和弦,在两个和弦均为原位并处于同一音组的时候,C和弦的三音和五音(E-G)与bFm和弦的根音和三音(bF-bbA)就构成了等音程。这两个音程单独听起来音响是一样的,但处在各自的和弦环境下,它们的记法和意义也就不同了。
再比如C自然大调和bC自然大调,在C大调中的三级和七级(E-B)与bC自然大调的四级和一级(bF-bC)构成了等音程,但各自在不同的调性环境下它们的记法和意义不同。
‘伍’ 音程怎么算 我们老师说提高八度,再用9减,然后大变小,什么意思
在音乐当中,音程的计算最开始很简单,音程计算度数的简便方法是,每个音都算一度。例如:中音1~7是七度,因为有1、2、3、4、5、6、7这几个音。 度数的大小很简单,全音之间是大度数(1~2)大2度,半音之间是小(3~4)为小2度。
‘陆’ 学乐谱的最简方法
如果弹钢琴的话,一般都是五线谱 五线谱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目录 1Musical Notati… 目录 1Musical Notati… 收起 编辑本段Musical Notation 【五线谱简介】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每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第1线、第2线、第3线、第4线、第5线和第1间、第2间、第3间、第4间。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各代表1个音级。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号有 3种:高音谱号,亦称G谱号;低音谱号,亦称F谱号;中音谱号,亦称C谱号。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5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3种用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②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五线谱历史】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五线谱图示】一、以下图示五条线,就是五线谱.分一、二、三、四、五条线。
二、五条线中间的空白处为间,共有四间。
三、放在五线谱开头 、 分别为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五、简谱唱法与五线谱的音名唱法对照表
六、简谱与钢琴(电子琴)键盘位置对照图
【五线谱知识】【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又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也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又名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又名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变音记号 调号 临时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一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一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预先记写清楚,并将最后一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
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只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便可以了。
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
升号变降号或降号变升号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原来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直接放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一个声部有效。为了提醒废除前面所用的临时记号,有时在小节线后面加上另外的临时记号。
【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因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等音。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上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而bA和#G只 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连谱号】
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号)两个组成部分。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
【花括线】
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
【直括线】
为合奏、合唱、乐队记谱用。在总谱中用直括线来连接同为乐器,把它们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乐器组。有时在直括线之外还加上辅助括线(花的或直的)来连接同种乐器。
在总谱中,独唱独奏声部如果只包括一两行五线谱的话,左边只画一条起线,而不加括线。
【加线】
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做加线,在五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
【加间】
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
【音符休止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与音乐的构思、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了、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
关于记谱问题,情况异常复杂。这里只能将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的基本规则叙述如下: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头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用音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而又分布在第三线的上下时,则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许多音符组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这时符干的方向仍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两条以上的符杠要平行。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单符干记谱。节奏不同时,则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用双符干记二声部乐曲时,高声部符干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其原则不变。符干的长度一般应保持八度音程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四线。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二线。音符如果带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许多音符用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符干长度多半长短不一,这时要使符杠与最近符头的距离至少距离八度。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
由于谱面狭窄至少距离八度。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由于谱面狭窄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规则时,适当缩短或伸长符干长度是完全可以的。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在线上。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中,永远记在第三线上,或靠近第三线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在双符干记谱中,各声部共同休止时,休止符的记法与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五线谱之外。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
【省略记号】
为了读谱和写谱的方便简化,可以应用各种省略记号,下面的都是省略号。
移动八度记号 用8--∣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范围以内的音移高八度;用8--∣记在五线谱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复八度记号 用数字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该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假如在较长的时间内重复八度时,则用Con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记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虚线以内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
长休止记号 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记以长休止符,并写出所要休止的小节数。
震音记号 表示一个音或一个和弦,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用斜线标记。斜线的数目和符尾的数目相同。
一个音或一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时,斜线的记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线以上,斜线记在三线以下,反之则在三线以上。
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线横穿符干,如果符干还有符尾,斜线则和符尾平行,这时计算斜线的数目应包括符尾的数目。震音的总时值与音符的时值相等。
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时,斜线记在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之间靠近记写符尾的地方。震音的总时值等于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中的一个。
反复记号 乐曲部分或全部重复时,可使用反复记号。
【连音连奏记号】
它是用连线来标记的,表示连线内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连贯,连音奏法的连线大都记在五线谱的上面,很少记在下面。
【断音断奏记号】
有三种,分别以圆点(·)、三角(▼)及圆点加弧线来标记,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断续地弹奏。在单声部音乐中,断音记号通常记在符头那边。在一行五线谱上记有两个声部并不用相同的符干时,则分别记在相反的方向。
【持续音记号】
有两种:一种是用短横线来表示,一种是用短横线加圆点来表示,前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并充分保持该音的时值,后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同时各音稍分离。持续音记号和断音记号一样,在单声部音乐中,通常记在符头那边,在多声部音乐中也可以记在相反的方向。
【滑奏记号】
在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记号一般用曲线或箭头来标明。曲线或箭头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线或箭头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琶音奏法记号】
将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弹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线放在和弦之前来标记,有时也用小音符来标记。
【附点】
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增长音符时值的符号。带有一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符点也同样适用于休止符。附点音符的符头若在五线谱的间内,附点写在符头的旁边,若在线上,附点则写在线的上面或下面。
【延音线】
用在音高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上时,表示它们要唱成一个音,它的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总和。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线谱上记有两个声部时,则高声部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要是多于两个声部时,连线则分写在两边。
【延长号】
它的记号是在半圆形中间加一圆点,在单声部乐曲中它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自由地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声部音乐中延长号也可以记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长号也可以记在小节线上,表示小节之间的片刻休止。记在双纵线上的延长号则表示乐曲的结束或告一段落。 参考资料:书籍 网络
‘柒’ 刚学,这个音程怎么做在线等挺急的
小七度,纯五度,小二度,小六度,大七度,小七度,小二度
希望帮到你。
‘捌’ 乐理音程的速记口诀
音程的速记口诀如下:
1、音高距离叫音程,分为旋律与和声。
2、一四五八无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
3、大纯增减即增减,小大相隔半音间。
4、增减半音倍加前,一度要减不可能。
5、二到八度C根记,大大纯纯大大纯。
6、计时结合平均律,掌握规律记得深。
音程虽然是音乐学习很小的知识点,但是也要快速的记忆,牢靠的掌握,可以通过上面的口诀快速的记忆,很好的掌握音程。
表现特性:
各种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是非常丰富和明显的,但不能独立地说某种音程表现什么感情,因为音程只有当它与其他的音乐要素结合起来时,才能显现出其表现能力.如音程各音在调式中的倾向关系以及节奏特点等条件都是密切相关的。
旋律音程是曲调进行和发展的基础,曲调也就是旋律音程在某种节奏关系上的连续进行,它的进行方向及运动状态对其表现力有极大影响。
‘玖’ 音程解决的方法
不稳定音程的解决:
在调式中,无论大小调式都是Ⅰ级、Ⅲ级、Ⅴ级为稳定音级,其余的Ⅱ级、Ⅳ级、Ⅵ级、Ⅶ级为不稳定音级,不稳定音级有向稳定音级倾向的要求,这种由不稳定音级向稳定音级倾向的要求就叫“解决”。
那么,音程的稳定与不稳定只能在调式的基础上来判断。
全部由调式稳定音级构成的音程就是稳定音程;以C大自然调式为例。
它的稳定音级是,以这三个音所构成的音程(单音程)。
音程内有调式中不稳定音级构成的音程就是不稳定音程。以C大自然调式为例:
一种是完全由不稳定音级构成,另一种是包含有不稳定音级(另一个是稳定音级)。
不稳定音程有向稳定音程解决的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就近解决到邻近的稳定音程。如果不稳定音程中含有稳定音级,那么该音级既可以解决到邻近的稳定音级,也可以保持不动。
在音程的解决中,要注意避免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的出现。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简称平五、平八,是一种不良的声部进行:即由一个纯五度(或纯八度)进行到另一个纯五度(或纯八度)。
‘拾’ 音程的速记口诀是什么
音程的速记口诀如下:
1、音高距离叫音程,分为旋律与和声。
2、一四五八无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
3、大纯增减即增减,小大相隔半音间。
4、增减半音倍加前,一度要减不可能。
5、二到八度C根记,大大纯纯大大纯。
6、记时结合平均律,掌握规律记得深。
(10)学习音程的简便方法扩展阅读
技巧:
1、音程虽然是音乐学习很小的知识点,但是也要快速的记忆,牢靠的掌握,可以通过上面的口诀快速的记忆,很好的掌握音程。
2、上行的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同音进行的旋律音程读时由低到高由前到后,不加任何说明。下行的旋律音程和上行旋律音程的八度读时一定要说明方向。如CE是大3度而不是小6度,如果小六度应读作C到下方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