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血脂各指标测定方法有哪些
在生化检查的时候,经常会查血脂四项,就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般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是小于1.7mmol/L,如果超过2.3mmol/L,就可能会带来身体的损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好的胆固醇,能够从外周把血管内皮上的胆固醇运回肝脏,所以称它为能清除外周胆固醇的胆固醇水平,所以它的水平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降低的,正常值一般是要在1.0mmol/L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肝脏合成的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它把胆固醇运送到周围组织来供给它们使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不同的正常范围。如果这个人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般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只要小于3.4mmol/L就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已经出现了颈动脉斑块形成,这部分患者的正常范围就可能是在2.6mmol/L以下了,需要在1.8~2.6mmol/L。如果更严重的一些患者,已经出现了血管病变,比如冠心病、下肢血管闭塞,或者颈动脉狭窄70%以上,这部分人群的正常范围就应当是在1.8mmol/L以下。因此不同人群有一个不同的正常范围,或者有不同的适宜范围,可能更合理一些。
❷ 血脂异常的检查
1.体格检查
(1)测量身高、腰围、腹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
(2)观察患者有无黄色瘤,触诊有无肝、脾肿大。检查患者关节,结合病史确诊有无游走性多关节炎。
2.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基本检测项目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血浆外观检查 可判断血浆中的乳糜微粒(主要含甘油三酯)含量。
(2)脂蛋白电泳方法 可分为乳糜微粒、前β、β和α四条脂蛋白区带。
(3)超速离心方法 可分辨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组分。
(4)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的测定 应在空腹9~12小时后进行。
3.肝肾功能、尿液分析等
目的是为了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
❸ 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如何确诊
血清学检测方法:抗体检测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病原学检测方法:病毒检测可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进行病毒分型。 疑似患病动物的病料需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联系电话0532 85621552)
❹ 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但是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血清TG测定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学法、酶法和色谱法3大类。早期测定方法是以总脂质与胆固醇和磷脂之差估算。化学法用有机溶剂抽提标本中的TG,去除抽提液中磷脂等干扰物后,用碱水解(皂化)TG,以过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后用显色反应测甲醛。比较准确的是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Van Handel-Caslson法),此法抽提完全、能去除磷脂及甘油干扰、变色酸显色灵敏度高、显色稳定,至今还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内部参考方法。但因操作步骤繁多、技术要求高而不适于常规工作应用。核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ID/GC/MS)主要用作参考系统中决定性方法的建立及参考物质的制备与定值,此法费用昂贵,样品处理复杂,难以推广应用。
所有的临床实验室都用酶法检测血清TG水平,虽然方法各异,但一般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3,5~7]:用最合适的LPL水解TG生成甘油和FFA;接着是转化,该步骤一般只用一种酶,例如甘油激酶,将甘油磷酸化以进行下一步反应,或者生成中间待测物;最后是有色染料(常为醌亚胺等)或者紫外吸收物质的形成,再通过分光光度法计算相应的TG浓度。如脂蛋白脂肪酶-甘油磷酸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 法)等。此法具有简便快速、微量、精密度高的优点,且特异性强,易于达到终点,线性范围宽。用一步法测定的是血清总甘油酯(定义为TG和FG及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之和,习惯统称为TG)。为了消除FG的干扰,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推荐GPO-PAP 法的两步酶法作为血清TG常规测定方法[7],该法不增加试剂成本和工作量,适合自动化分析,由于试剂分成两部分加入,对正确设置分析测定参数有较高要求。对此法能否去净游离甘油方面有人提出质疑。针对这一情况,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在《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文件中建议酶法如GPO-PAP 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G的常规方法。普通临床常规实验室可采用一步GPO-PAP法,有条件的实验室(如三级以上医院)应考虑开展游离甘油的测定。
血清FG对TG测定结果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外资料显示,正常人体血清FG含量为0.06~0.22mmol/L,约占总TG的6%~14%[3]。国内的研究结果与此相近,中国正常人血清FG 水平平均约为0.08mmol/L(0.02~ 0.33mmol/L),约占总TG7.19%(0.81% ~21.64%)。虽然临床标本中FG显着升高者很少见,但有些异常或病理情况下如应激反应(肾上腺素激活LPL促进体内脂肪水解),剧烈运动,服用含甘油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静脉输入含甘油的营养液,肝素治疗,某些严重的糖尿病、肝病与肾病,取血器材或试管塞上带有甘油等时,可见血清FG显着升高,并给临床决策带来误导[3]。因此,可采取测定“真”TG的方法减少其影响:一种是同时测定总甘油和FG,两个结果的差值反应了真TG浓度(外空白法),另一种是用上文所述的两步酶法直接测定TG(内空白法)。前者国内外应用较少,后者国外(如日本)使用较多,已有许多临床实验室开展。
对于FG空白的设置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⑴临床实验室应备有可以做FG空白的检测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FG空白;
⑵TG报告单中应标明是否为FG空白结果,实验室应告知临床医生FG空白的意义;
⑶临床及基础研究、参加CDC脂质标准化计划的实验室都要做FG空白;
⑷住院病人中内源性甘油过高群体的标本都应做FG空白;
⑸体检及门诊患者可以不做FG空白,但糖尿病或其他特殊门诊例外;
⑹FG>2.3mmol/L者最好做FG空白;
⑺对某些可疑情况,如TG高而血清不混浊应排除高FG的可能。
此外,一些物质如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等)、黄疸、溶血、脂血等对酶法测定TG有干扰,可采用设置血清空白予以消除。
在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常规TG测定时,还要特别注意交叉污染和基质效应。最易对TG测定产生交叉污染的是总蛋白和铁试剂,因其还原物质浓度可影响Trinder反应。如果接着TG测定直接胆红素,也会因表面活性剂的导入产生误差。铁测定对TG的影响与亚铁氰化钾的量有关。此外,还要注意常规酶法测定TG对制备物的基质效应。Halani等用24份新鲜血清为对照,对5份CAP制备的冻干血清及9份CDC冰冻混合血清进行了评价。以3种商品TG酶试剂测定,以CDC参考方法为对比方法,校正游离甘油后,2种商品试剂对CAP及CDC血清均无基质效应,另一种商品试剂对4份CAP血清有基质效应。也有资料表明,各种质控血清中FG占TG的12%~85%。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临床使用的各种TG检测试剂盒、不同的测定/校准系统、质控血清之间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因此对于不同方法/试剂的选择,如选用两步酶法试剂和质控物时要注意其反应的通用性与适用性。 TG测定的结果受取样时个体生物学变异(CVb)和分析不精密度(CVa)的影响[3]。一般情况下,CVa相对较小(约为3%),而CVb占总变异的90%多[6]。即使严格按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要求控制的个体,在2周内2次所测的TG结果差异百分比约为胆固醇的5倍,75%以上的个体在两周内的变异大于10%。李健斋等[9]研究发现,中国人群血清TG个体间变异为28%,居所有血脂项目之首。国外资料表明,空腹2.5月的人群TG变异约25%,非空腹状态的变异更大,日间约为6.3%~65%,月内为12.9%~34.8%,一年为12.9% ~39.9%,以上数据均为正常个体稳定饮食状态的结果,某些病理状态下的波动会更大。
为减少上述变异对TG测定的影响,NCEP建议受试者在两月内分次测定,两次间至少间隔一周,测定结果取均值。但当血脂水平远离医学决定水平时,则无需多次取样。标本采集要求受检者在前三周内不改变饮食习惯,采血前至少12h不进食,72h不饮酒。抽血后应尽快检测,某些含有高活性LPL的标本,如用肝素治疗的病人标本,TG常会过度水解。标本最好放在冰浴中,2h内分离血清。室温放置1天TG下降达34%。Eberly等研究发现非空腹高TG血症的发生明显多于空腹,而两种状态高TG血症所致冠心病的危险基本相同,因此测非空腹TG更有利于冠心病危险预测。
临床上常见到肉眼脂血标本,这常与一些潜在的错误有关。其中之一是LPL水解TG时产生的“清除效应”。在用血清而非试剂作空白时,大颗粒TRL散射引起假性高基线吸收。随着反应的进行,TG被水解,脂蛋白颗粒变小,浊度也减小,总的效应是在吸光度上升(产生NADH)的反应中,结果轻微偏低。这种误差所占比率较小,且只发生于高浓度TG标本中,其误差通常是可接受的。另外,肉眼脂血标本特别是CM含量过高者,由于CM漂到样品杯上层使标本成为多相。因此对于肉眼脂血标本,应充分混匀且尽快检测。TG水解产生大量脂肪酸,特别是脂血标本,由于其浊度和产物的抑制作用,对分析也有影响。在反应的缓冲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或α-环式糊精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美国的TG测定的参考系统较为完善,其推荐的决定性方法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建立的ID/GC/MS法,以13C3甘油三软脂酸酯为内标,可测总甘油酯和“净”TG,一级参考物质为NIST的SRM1595(三软脂酸甘油酯);参考方法为CDC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一直被用作美国CDC-NHLBI血脂标准化计划中的参考方法,该法用Supelco的三油酸酯和NIST的三软脂酸甘油酯标准物质SRM 1595的2:1混合物作标准,测定值不仅是TG,还包括(或部分包括)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二级参考物质有NIST的SRM1951a、CAP RM026及CDC的多种冰冻血清。此法此参考方法步骤繁琐,实验室间进行方法学转移比较困难,CDC拟对其进行改进,以期在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建立一个结合提取、水解步骤的酶法作为“指定参考方法”。
国内陈文祥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总甘油和游离甘油的方法,测定总甘油酯的相对不精密度小于2%,游离甘油小于4%,总甘油平均回收率100.0%,游离甘油99.7%,与ID/GC/MS法相对偏差不大于±2%。此法拟推荐为中国TG测定的参考方法。
血脂测定标准化并非要求统一测定方法,而是要求实验室测定结果达到所制定的技术目标。对于TG测定,国内外要求不精密度(用CV表示)应不大于5%,不准确度(用偏差表示)应不大于±5%,总误差应不大于15%。总误差=偏差%+1.96CV(与参考血清的靶值比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血脂实验室已于2002年3月被接纳CDC的CRMLN成员(全球共12家),在血脂测定的标准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TG测定的参考系统正在建立之中。
❺ 血脂检测仪原理
这个词条有http://ke..com/view/9962800.htm#4血脂包括多种指标,测定方法也因不同的指标而不同,最基本的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高密度胆固醇(HDL)l、总胆固醇(TC)酶法(COD-PAP法)原理:血清中的胆固醇约1/3为游离胆固醇,2/3为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水解酶(CEH)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后者被胆固醇氧化酶(COD)氧化成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再经过氧化物酶催化,使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三者合称PAP)反应,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Trinder反应)。醌亚胺的最大光吸收在500nm左右,吸光度与标本中TC含量成正比。正己烷抽提L-B反应显色法原理:用氢氧化钾乙醇液使血清蛋白变性,并使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加水后用正己烷分溶抽提,可从碱性乙醇中定量地提取胆固醇(达99.7%)。提取的胆固醇溶液中除少量其它固醇(人血清中约含胆固醇的1%)以外,基本上不含干扰物。故测定结果与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决定性方法)接近。2、甘油三酯酶法(COD-PAP法)原理:用脂蛋白酯酶(LPL)使血清中三酰甘油(TG)水溶解成甘油与脂肪酸,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OP)氧化3-磷酸甘油(G-3-P),然后以过氧化物酶(POD),4-氨基安替比林(4-APP)与4-氯酚(三者合称PAP)反应显色,测定所生成的H2O2,故本法简称为CPO-PAP法。变色酸显色法(CDC参考方法)原理:用二氯甲烷提取血清TG,同时加入硅酸去除磷脂、游离甘油、甘油一酯、部分甘油二酯及蛋白。TG经氢氧化钾皂化生成甘油,酸化后以过碘酸氧化甘油产生甲醛,用亚砷酸还原过剩的过碘酸后,甲醛与变色酸在硫酸溶液中加热产生紫红色反应,然后比色测定。3、血高密度胆固醇(HDL)匀相测定法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类:PEG修饰酶法(PEG法)、选择性抑制法(SPD法)、抗体法(AB法)、过氧化氢酶法(CAT法)超速离心结合选择性沉淀法美国CDC采用本法测定参考血清的靶值,并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准确性,被认为是目前测定HDL-C最准确的方法。此法分三步:超速离心—选择性沉淀—HDL-C测定。硫酸葡聚糖-Mg沉淀法原理:以硫酸葡聚糖DS50(MW50000±5000)与镁离子沉淀血清中含apoB的脂蛋白[LDL,VLDL,Lp(a)],测定上清液中的HDL-C。[2]4、血低密度胆固醇(LDL)匀相测定法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类:增溶法(Sol法)、表面活性剂法(SUR法)、保护法(PRO法)β-定量法本法为超离心结合选择性沉淀法。超离心、选择性沉淀二步骤与HDL-C参考方法相同,只是,Chol测定时除测定沉淀后上层的HDL-C外,还同时测定超离心后的下层液(含HDL和LDL)胆固醇。PVS沉淀法原理:血清中聚乙烯硫酸盐-聚乙二醇甲醚(PVS)选择性地沉淀LDL,离心后上层液中含HDL,VLDL和CM,用胆固醇测定酶试剂分别测定上层液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二者之差即LDL-C含量。Friedawald公式计算法Friedawald原公式按旧单位mg/dl计算,假设血清中VLDL-C为血清TG量的1/5量计(以重量计)则:LDL-C=TC-HDL-C-TG/5。按法定计量单位mmol/L计算,则应为LDL-C= TC-HDL-C-TG/2.2。
❻ 血糖血脂用什么仪器检测最准确
血糖血脂是中老年人常做的检测,血糖血脂过高对身体的危害极大,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等危险因素,血糖过高则会导致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一般检测血糖血脂的仪器有两种,一种是小型的便携的快速血糖血脂仪,适用于家庭;一种是专业的医疗器械生化分析仪,适用于医院。
生化分析仪主要针对肝功、肾功、血糖及血脂的检测,是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的,它的检测原理是这样: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复色光分成单色光,特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盛有样品溶液的比色池,光电转换器将透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后送入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方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分析。当光通过溶液时,被测物质分子吸收某一波长的单色光,被吸收的光强度与光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医院一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快,测试准确,测试量大,诊所多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价格低,测试项目多。康宇医疗供应全自动分立式、随机任选式生化仪和半自动生化仪,试剂完全开放,应用了终点法、两点法、速率法等的分析方法,检测速度快,具有多款类型。
❼ 血脂检查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血脂异常分类 1.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例如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2.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 血脂异常检测 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各医院可能有些不同,但许多医院都能进行血脂基本项目的检测,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也有少数医院还进行其他血脂项目的检测,如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等。但TC、TG、HDL-C和LDL-C是基本的临床实用的检测项目。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评价和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此4项血脂检测。 1.总胆固醇(TC) 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目前认为TC<5.2 mmol/L(<200 mg/dL)可视为合适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2.甘油三酯(TG) 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总和。TG<1.7mmol/L(<150mg/dL)视为正常。人群调查资料表明,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即俗称的“好胆固醇“。血浆HDL-C<1.0mmol/L (40mg/dL)可视为异常低。若HDL-C>1.55mmo/L(60mg/d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是俗称的“坏胆固醇”。随着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同TC相似。LDL-C<3.4mmol/L(130mg/dL)为合适范围。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是一组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升高、HDL-C低和LDL-C增高。这三种血脂异常共同存在,常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所伴随的血脂异常的特征,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
❽ 血脂四项检测试剂盒
南京建成 有卖的
我们试验室去年就在那里买的,你上网搜搜,感觉测定出来效果还可以
❾ 如何检测自己是否高血脂
这种病要是天生的无法预防,你上医院验血就知道了.
❿ 血脂检查有哪些指标
1.总胆固醇(TC):正常范围在5.235.69毫摩尔/升。如果超过5.72毫摩尔/升,可视为血脂增高。总胆固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饮食、体力劳动、环境、性别和年龄。女性绝经后会明显上升;新生儿期浓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随年龄增长也有增高趋势。 2.甘油三脂(TG):正常范围差异较大,在0.561.7毫摩尔/升。如果超过1.7毫摩尔/升,为甘油三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低于0.56毫摩尔/升,称为低TG血症。见于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或者继发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肿瘤晚期、恶病质及应用肝素等药物时。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范围是低于3.12毫摩尔/升。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是在2.6毫摩尔/升以下。水平增高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4.脂蛋白(a)〔Lp(a)〕:健康成人血清中浓度小于300毫克/升。浓度增高,可见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创伤和炎症、肾病综合征和尿毒症、除肝癌外的恶性肿瘤等。浓度降低,可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脂蛋白在肝脏合成。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范围是大于1.00毫摩尔/升。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种族、饮食、肥胖、饮酒与吸烟、运动、药物等。 6.游离脂肪酸(FFA):正常情况下,在血中含量极微,而且易受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因此,不能凭一次检测结果来评判,要作连续的动态观测。正常范围在0.40.9毫摩尔/升。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库欣症、肥胖、重症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胰岛素瘤、脑垂体功能减低、艾迪生病。 7.磷脂(PL):在肝脏合成最活跃,主要由胆汁和肠分泌,自粪便中排出。磷脂还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正常范围在1.33.2毫摩尔/升。增高常见于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另外,他对于未成熟儿(胎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症出现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以上的七项是血脂检查中的七项指标,和七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要想全面的了解首先要了解以上七项指标。 想直接电话咨询的客户,不收取任何费用,24小时服务。 由权威专家为你解答体检相关问题,根据你的情况给予专业的个性化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