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鉴别野生何首乌
何首乌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瘰疬疮疡、风疹瘙痒、肠燥便秘等病症。
鉴别要点:
何首乌鉴别特点:亘个呈纺锤形或团块状,红棕色,有明显突陷及纵皱,两端可见纤维状维管束;首乌片横切面赤红色,可见凹凸不平异型维管束“云彩”样花纹,微苦而甘涩。
快速鉴别:
块根呈纺锤形或块状,长6.5~15cm,直径4~12cm。靓面红褐色至红棕色,凹凸不平,具皱纹,两端具明显根痕,露出粗硬的纤维状维管束。质坚硬,不易折断。首乌片横切面赤褐色或棕红色,凹凸不平,有异型维管束形成的云彩状花纹。气微,味微苦涩而甘。
B. 何首乌如何炮制
何首乌可以和瘦肉一起炖汤。下面介绍具体做法供参考,首先准备材料:何首乌8克、瘦肉20克、食盐5克、水100毫升。
1、何首乌放到容器里,用清水浸泡20分钟,瘦肉清洗干净,然后切块备用。
C. 何首乌怎样泡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制首乌 1.黑豆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吸尽或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何首乌片(块)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敖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药典85》)。 (2)取生首乌片,蒸约6-8小时,焖1夜,取出;晒或烘至8成干,用黑豆汁拌匀,待汁吸尽后,再蒸约24小时,至内黑为度,烘干即得。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25kg(《湖南》)。 (3)取何首乌块。置非铁质的锅内,加黑豆及适量水同煮3-4小时,焖1夜,至外表黑色内部褐色,取出,去豆渣,晒半干,将余液拌入,润透,切厚片,干燥。每何首乌块100kg,用黑豆10kg(《安徽》)。 2.黑豆、黄酒制 (1)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即得。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5kg。 黑豆汁的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冉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两次共熬汁约25kg(《药典63》)。 (2)取首乌片或块,先用黑豆汁拌匀,隔水加热,蒸8小时,焖8小时,至表面黑褐色时,取出,晾干。再用黄酒拌匀,蒸8小时,取出,晒干。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点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豆汁25kg(《内蒙》)。 3.蒸制 (1)将原只生于何首乌,除去杂质分档,浸12-24小时,洗净,捞起,大只劈开,中途淋水,润透,置蒸笼内,每天蒸足8小时(以上汽后算起),焖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制4天,焖4夜,至内外都呈滋润黑色。取出。晒至半干,切薄片,将蒸时所得之原汁拌入,使之吸尽,干燥,筛去灰屑(《上海》)。 (2)取原药材,洗净,煮沸4-6小时,至中心至粘性,晒半干,切去茎基及尾梢,反复晒至发硬,再浸4小时后,加水盖过药面,煮沸8小时,焖1夜,晒半干,再蒸8小时,焖15小时。再如前法操作1次,趁热切9-12mm方块,晒干(《浙江》)。 4.黑豆、生姜制 取何首乌,加水浸泡48小时,切3cm方块,再泡48小时,煮沸20分钟,去水,加生姜(切片贴于锅底),黑豆煮4小时,去生姜、黑豆,晒干。每何首乌10kg,用黑豆、生姜各1kg(《集成》)。 5.黑豆、甘草制 先将黑豆放在锅底,加甘草、何首乌及水,用大火煮12小时,至发黑红色为度,润1-2天,晾干,切3mm厚的片,晒干。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2.5kg,甘草2kg(《集成》)。 6.酒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黄酒拌匀,润4-6小时,放笼屉内蒸6小时,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候汁吸尽,捞起再蒸,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或烘干。每何首500g,用黄酒60g(《黑龙江》)。 (2)取何首乌加酒与水润透,切片,晾干。每何首乌10kg,用白酒2kg(《辽宁》)。 7.熟地制 取熟地汁,加水稀释后,加入何首乌润透,蒸3-5小时,晾干;如此反复蒸、凉3-5次,晒干。每何首乌500g,用制熟地汁60g(《集成》)。
D. 如何分辨何首乌和制何首乌
何首乌即是首乌,生的首乌是有毒的,颜色偏咖啡色,制首乌就是经过炮制之后才作药用的,颜色是黑色的,作为药用一般是用制首乌,特殊情况下才用生首乌,而且不能乱用,使用不当就会中毒。
【制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制首乌
1.黑豆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吸尽或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何首乌片(块)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敖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药典85》)。
(2)取生首乌片,蒸约6-8小时,焖1夜,取出;晒或烘至8成干,用黑豆汁拌匀,待汁吸尽后,再蒸约24小时,至内黑为度,烘干即得。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25kg(《湖南》)。
(3)取何首乌块。置非铁质的锅内,加黑豆及适量水同煮3-4小时,焖1夜,至外表黑色内部褐色,取出,去豆渣,晒半干,将余液拌入,润透,切厚片,干燥。每何首乌块100kg,用黑豆10kg(《安徽》)。
2.黑豆、黄酒制
(1)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即得。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5kg。
黑豆汁的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冉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两次共熬汁约25kg(《药典63》)。
(2)取首乌片或块,先用黑豆汁拌匀,隔水加热,蒸8小时,焖8小时,至表面黑褐色时,取出,晾干。再用黄酒拌匀,蒸8小时,取出,晒干。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点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豆汁25kg(《内蒙》)。
3.蒸制
(1)将原只生于何首乌,除去杂质分档,浸12-24小时,洗净,捞起,大只劈开,中途淋水,润透,置蒸笼内,每天蒸足8小时(以上汽后算起),焖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制4天,焖4夜,至内外都呈滋润黑色。取出。晒至半干,切薄片,将蒸时所得之原汁拌入,使之吸尽,干燥,筛去灰屑(《上海》)。
(2)取原药材,洗净,煮沸4-6小时,至中心至粘性,晒半干,切去茎基及尾梢,反复晒至发硬,再浸4小时后,加水盖过药面,煮沸8小时,焖1夜,晒半干,再蒸8小时,焖15小时。再如前法操作1次,趁热切9-12mm方块,晒干(《浙江》)。
4.黑豆、生姜制 取何首乌,加水浸泡48小时,切3cm方块,再泡48小时,煮沸20分钟,去水,加生姜(切片贴于锅底),黑豆煮4小时,去生姜、黑豆,晒干。每何首乌10kg,用黑豆、生姜各1kg(《集成》)。
5.黑豆、甘草制 先将黑豆放在锅底,加甘草、何首乌及水,用大火煮12小时,至发黑红色为度,润1-2天,晾干,切3mm厚的片,晒干。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2.5kg,甘草2kg(《集成》)。
6.酒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黄酒拌匀,润4-6小时,放笼屉内蒸6小时,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候汁吸尽,捞起再蒸,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或烘干。每何首500g,用黄酒60g(《黑龙江》)。
(2)取何首乌加酒与水润透,切片,晾干。每何首乌10kg,用白酒2kg(《辽宁》)。
7.熟地制 取熟地汁,加水稀释后,加入何首乌润透,蒸3-5小时,晾干;如此反复蒸、凉3-5次,晒干。每何首乌500g,用制熟地汁60g(《集成》)。
E. 何首乌怎么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制首乌
1.黑豆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吸尽或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何首乌片(块)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敖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药典85》)。
(2)取生首乌片,蒸约6-8小时,焖1夜,取出;晒或烘至8成干,用黑豆汁拌匀,待汁吸尽后,再蒸约24小时,至内黑为度,烘干即得。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25kg(《湖南》)。
(3)取何首乌块。置非铁质的锅内,加黑豆及适量水同煮3-4小时,焖1夜,至外表黑色内部褐色,取出,去豆渣,晒半干,将余液拌入,润透,切厚片,干燥。每何首乌块100kg,用黑豆10kg(《安徽》)。
2.黑豆、黄酒制
(1)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即得。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5kg。
黑豆汁的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冉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两次共熬汁约25kg(《药典63》)。
F.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何首乌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小块片,干燥。
2、制何首乌
(1)黑豆制:取净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被吸尽;或用黑豆汁拌匀,闷透后,置蒸笼或木甑内,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每何首乌片或块100kg,用黑豆10kg。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4h,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3h,熬汁约10kg,合并得豆汁约25kg。黑豆拌制后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2)酒制: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黄酒拌匀,润4-6h,置蒸笼屉内蒸6h,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候汁吸尽,捞起再蒸,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或烘干。每何首乌100kg,用黄酒12kg。
(3)黑豆黄酒制: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5kg。或取何首乌片或块,先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隔水加热,蒸8h,闷8h,取出,晒干。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0kg。
3、蒸何首乌
将干何首乌,除去杂质,分档,浸透,洗净,捞起,大只劈开,中途淋水,润透,置蒸笼内蒸足8h,闷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至内外滋润都呈黑色,取出,晒至半干,切厚片,将蒸时所得原汁拌入,使之吸尽,干燥,筛去灰屑。蒸何首乌能乌须发,益阴固补。
(6)何首乌的药材鉴别与泡制方法扩展阅读
何首乌鉴别方法
1、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或团块状,一般略弯曲。长5-15cm,直径4-10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纵沟和致密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粉性,皮部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2、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红棕色物质,皮孔可察见。韧皮部较宽,散有异型维管束即复合维管束,另一种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块根的中心为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G. 何首乌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何首乌
又名:首乌
性味归经:制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滋补佳品
补血药多滋腻,但有一味药例外,何首乌性质温和,不寒不一燥,又无腻滞之弊,故为补肝肾、乌须发之佳品。《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飞温苦涩,苦则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并“延年不老,久服令人有子。”在中国古典故事“八仙过海”中有张果老吃首乌精而身轻体健的传说。虽是传说,但何首乌确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首乌小档案】
广东德庆、重庆缙云山、四川峨眉山、河南登封嵩山、湖北恩施七里坪、江西井冈山等地出产野生品较多。入药部位是植物何首乌的块根,立秋之后采挖,切厚片,干燥;或用黑豆煮汁拌何首乌,再蒸至内外均呈棕黄色,晒干。前者称为生首乌,后者称为制首乌,二者功效不同。现代研究发现,首乌的主要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卵磷脂、没食子酸等。
【功效主治】
功效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首乌益精血,补肝肾,乌须发。
注治1.用于血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健忘失眠、疲倦乏力以及便秘等。2.用于肝肾精血亏虚引起的耳鸣、须发早白、腰酸遗精等。3.用于皮肤瘙痒、痈疽(皮肤浅表脓肿)等。
【真伪鉴别】
何首乌与伪品红药子的鉴别主要是通过观察药材的性状。何首乌表面凹凸不平,呈红棕色或红褐色,有不规则的浅沟或皱纹,横切面黄棕色或浅红棕色,外周皮部有4~11个近圆形异型维管束(即维管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形成层环状。红药子表面也是凹凸不平,颜色呈棕黄色或棕色,横切面红棕色或浅红棕色,异型维管束密集形成层但不呈环状。
【注意事项】
1.如出现过敏现象,应停药并立即就医。2.在服用何首乌的同时,应注意忌食猪羊肉血、铁剂、萝卜、葱、蒜等。3.大便稀薄或腹泻者不宜服用。4.煎煮何首乌不宜用铁器。
H. 何首乌泡水喝的方法 何首乌怎么泡水喝
1、方法:取何首乌粉80g,放入暖水瓶内,用开水浸泡6小时,泡至颜色成棕红色即可饮用,随添加开水浸泡,待茶色浅淡,更换新品。
2、中医中药理论认为,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疮,红斑狼疮等病症。
3、据现代医学研究,何首乌含有卵磷脂,以及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恩昆物质,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重吸收,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人型结核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何首乌所含大黄酚还能促进肠道运动,防止便秘。中年人经常食用何首乌,可防止早衰的发生和发展,黑芝麻有补钙作用,对生发很有用。
4、现代研究还证明,肾虚与衰老有密切关系,作为补肝肾药物的何首乌,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而且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损害机体的致衰作用,并通过降脂、抗动脉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造血功能、强心、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周围血管流量、营养毛发等广泛的药理效用,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目的。
I. 怎么辨别真假何首乌
1、 颜色、质地:真的何首乌表面为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切面为浅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俗称“筋”,假的何首乌表面颜色灰暗,光滑,切面颜色偏白,中间无筋,质地松脆。
2、 藤茎:假的何首乌藤一般都是后来种植时,在假的何首乌中插入真的何首乌藤人工假造而成,用力拉会拉出来。
3、 味:真的何首乌味苦而涩,假的何首乌味淡。
何首乌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真的何首乌:
因炮制方法的不同,何首乌分为生首乌和制首乌。1985年版药典就把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明确区分为两种药物:平时生活中所说的何首乌实际上是指“制何首乌”,处方上的何首乌指的是“生何首乌”。
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功效各不相同。生何首乌即只经净制切制的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作用,用量一般是6~12g;
制何首乌则是经过加辅料蒸煮晒加工炮制后的何首乌,起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的作用,药典上用量一般为6~12g。
J. 何首乌的特征`药性及辨别方法.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茎基部略呈木质,中空。叶互生;具长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狭卵形或心形,长4-8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缘或微带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小花梗具节,基都具膜质苞片;花小,花被绿白色,5裂,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不等长,短于花被;雌蕊1,柱头3裂,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光亮,外包宿存花被,花被具明显的3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块根纺锤形或团块状,一般略弯曲。长5-15cm,直径4-10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纵沟和致密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质坚
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粉性,皮部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红棕色物质,皮孔可察见。韧皮部较宽,散有异型维管束即复合维管束,另一种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块根的中心为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棕色。①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盔帽形或三角状锥形,直径4-50μm,脐点呈人字状、星状、弧线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直径6-51μm,由2-9分粒组成。②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约80μm,偶见簇晶与较大的类方形结晶合生。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178μm;另有细小的网纹导管。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氢氧化钠溶液(1→10)10ml,煮沸3min,冷后滤过。取滤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再加等量乙醚,振摇,醚层应显黄色。分取醚层4ml,加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层显红色。(检查蒽醌化合物)
(2)取本品粉末约0.2g,加乙醇5ml,置水浴中煮沸3min,不断振摇,趁热过滤,放冷。取滤液2滴,置蒸发皿中蒸干,趁热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液1滴,即显紫红色。(检查甾醇类)
(3)薄层色谱取生何首乌粉末5g(40目),用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制成1.5:1的浸膏供点样用。另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对照品。分别点在硅胶G-CMC(硅胶G300目以上)板上,以氯仿-甲醇(80:20)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在可见光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于紫外光下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考证~~
《开宝本草》:何首乌,蔓紫,花黄白,叶如署预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春、夏采。
《本草图经》:何首乌,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3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一云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暴,乃可服。
《本草汇言》:陈月坡云,何首乌,初十年如弹、如栗,五十年如拳,百年如碗,力足矣。百年外不复发苗,根渐腐败。如山间偶得如栲栳大、斗大者,苗叶藤茎酷似何首乌,实非何首乌也,数年渐长大如斗,随腐烂,不可服食,名为宕芋。何首鸟之于宕芋,如黄精之子钩吻,石龙芮之于天灸,青葙子之于鸡冠子等类。良毒异殊,苗叶形实,初难别也。
味苦;甘;涩;性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
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