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抗真菌检测方法

抗真菌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3 09:28:33

1. 曲霉菌感染检测方法哪些

GM抗原的检测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经典的一步法酶联免疫试验,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检测产品是由美国Bio-Rad公司提供的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PlateliaTMAspergillusAg),可快速、灵敏的发现血液循环中的GM抗原,帮助临床实现早期发现曲霉菌感染。

GM抗原是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的简称,是曲霉菌胞壁的组成成分,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可释放人血液,检测患者血清中GM抗原水平有助于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的早期诊断。推荐首次检测时间点一般为当临床怀疑患者发生IA时,或者需要对免疫妥协患者进行常规筛查时。1另外,对于开始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者,推荐进行每周两次的GM水平监测,以帮助判断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2
由于血清学试验为间接检测手段,除外检测试剂盒的选择,感染曲霉菌类型、宿主本身、以及使用的诊断标准和方法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影响的因素,以尽可能获得准确的结果,避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而干扰了最终的临床诊断,延误患者诊治。在不考虑检测者本身操作原因及试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前提下,我们来了解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3
生物学因素:
· 感染部位(比如鼻窦,肺部,还是播散性)
· 感染部位的微环境(比如营养,氧含量,PH值)
· 曲霉菌种类
· 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
· 释放的GM抗原分子结构
· 患者免疫抑制的程度
· 肾脏清除率,肝代谢情况
· 患者体内是否存在GM抗体
· 样本的保存条件及时间
· 患者检测前的治疗情况
流行病学因素:
· 患者所属人群
· 当地感染流行率
· 样本采集手段
· Cut-off值的设定
· 感染患者的界定标准
· 实验室检测经验
由于对结果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选择高质量的检测试剂盒就显得至关重要,即便选择了值得信赖的检测产品,操作者在分析GM抗原检测结果时,还是需要结合各种客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最为准确可性的报告。

2. 曲霉菌感染用什么检测

GM抗原的检测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经典的一步法酶联免疫试验,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检测产品是由美国Bio-Rad公司提供的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PlateliaTMAspergillusAg),可快速、灵敏的发现血液循环中的GM抗原,帮助临床实现早期发现曲霉菌感染。

GM抗原是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的简称,是曲霉菌胞壁的组成成分,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可释放人血液,检测患者血清中GM抗原水平有助于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的早期诊断。推荐首次检测时间点一般为当临床怀疑患者发生IA时,或者需要对免疫妥协患者进行常规筛查时。1另外,对于开始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者,推荐进行每周两次的GM水平监测,以帮助判断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2
由于血清学试验为间接检测手段,除外检测试剂盒的选择,感染曲霉菌类型、宿主本身、以及使用的诊断标准和方法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影响的因素,以尽可能获得准确的结果,避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而干扰了最终的临床诊断,延误患者诊治。在不考虑检测者本身操作原因及试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前提下,我们来了解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3
生物学因素:
· 感染部位(比如鼻窦,肺部,还是播散性)
· 感染部位的微环境(比如营养,氧含量,PH值)
· 曲霉菌种类
· 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物
· 释放的GM抗原分子结构
· 患者免疫抑制的程度
· 肾脏清除率,肝代谢情况
· 患者体内是否存在GM抗体
· 样本的保存条件及时间
· 患者检测前的治疗情况
流行病学因素:
· 患者所属人群
· 当地感染流行率
· 样本采集手段
· Cut-off值的设定
· 感染患者的界定标准
· 实验室检测经验
由于对结果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选择高质量的检测试剂盒就显得至关重要,即便选择了值得信赖的检测产品,操作者在分析GM抗原检测结果时,还是需要结合各种客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最为准确可性的报告。

3. PVC地板有必要做抗菌检测吗

可以做的,特别是医院或儿童等场所,常规是做抗细菌测试(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检测可以联系我们

4.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检测

a. 直接方法:是组织或渗出物中可分离培养出致病真菌。特点:耗时长,并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培养阳性率也是很低。
b. 辅助方法:临床表现,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特点:观察期不确定,费时费力,特征性不明显,并对医师的专业水平要求高。
c. 鲎试验:通过检测(1,3)βD葡聚糖的含量,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耗时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关于鲎试验检测真菌感染的优点在4.2 将详细说明)
dGM实验:曲霉属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判断是否曲霉属真菌感染。
e. 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的血清学检查和真菌核酸检测(PCR技术)。(厦门..鲎试剂)

5. 真菌感染怎样检测

菌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很多,可以引起了头癣、体癣、股癣和足癣,还可以引起了女性的妇科阴道炎等,具体需根据感染的部位分析,在局部去物质或分泌物检查。
一般明确诊断后需外用抗真菌的药物如克霉唑乳膏,口服氟康唑片等治疗,都可以逐渐好转的。

6. 什么是gm试验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主要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曲霉菌检测广泛使用Bio-Rad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

(6)抗真菌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新生儿和儿童;

(3)血液透析;

(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

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阴性:

(1)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2)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3)病情不严重;

(4)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7.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流程和标准

塑料的表面抗菌性能测试流程是比较简单的,平板培养法进行试验,流程一般按照细菌预培养-试样制备-接种液制备-试样接种-接种试样培养-试样上细菌回收的顺序,经过定期培养之后再对菌落数量进行统计,得出最后结论,飞凡检测提供活化好的菌种,因此可以缩短试验周期。

8. 抗菌剂的测试

ISO标准 (14项)
ISO 17299-1-2013 纺织品 除臭性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ISO 17299-2-2013 纺织品 除臭性的测定 第2部分:检知管法
ISO 17299-3-2013 纺织品 除臭性的测定 第3部分:气相色谱法
ISO 18184-2014 纺织品--纺织产品的抗病毒活性的测定
ISO 13629-2-2014 纺织品抗真菌性能测试标准第2部分 平板法
ISO 13629-1-2012 纺织品的抗真菌活性测定.第1部分 荧光法
ISO 20743:2013 纺织品--纺织产品的抗菌活性测定
ISO 20645-2004 纺织织品--抗菌活性度的测定 琼脂扩散盘试验
ISO 11721-2:2003 纺织品.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土埋试验.第2部分:防腐处理长期有效性的鉴定
ISO 11721-1:2001 纺织品 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土埋试验 第1部分:防腐处理的评定
ISO 846-1997 塑料 微生物作用的评价
ISO 22196-2011 塑料与其他无孔表面的抗菌性测定
ISO 16187-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ISO 27447-2009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
日本标准 (7项)
JIS R1706-2013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技术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性能的测定--使用细菌噬菌体Qβ的试验方法
JIS R1756-2013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技术陶瓷)室内光环境下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使用细菌噬菌体Qβ的试验方法
JIS R1702-2012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技术陶瓷) 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和功效的试验方法
JIS Z 2911-2010 耐霉菌活性测定方法
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及抗菌效果
JIS T9107-2005 单用途抗菌外科橡胶手头
JIS L 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
美国标准 (ASTM标准3项,AATCC标准6项)
AATCC 100-2012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定
AATCC 90-2011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定 琼脂平板法
AATCC 147-2004 织物材料抗菌活性测定:平行条纹法
AATCC 30-2004 纺织材料抗真菌性的评定:纺织材料的防霉防腐性
AATCC 194-2006 纺织品在长期测试条件抗室内尘螨性能的测定
AATCC 174-1998 地毯的抗菌性能评价
ASTM E2149-2013a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ASTM D4576-2008 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
ASTM G21-96-2002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NSF P172-2006 家用和商用洗衣机除菌性能
其他国家/地区标准
EN 14119-2003 纺织品的试验细菌影响的评估
NF G39-014-2005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
中国标准
国家强制标准 (9项)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附录B: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 附录C: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附录C5:非溶出性抗(抑)菌产品)
GB 19192-2003 隐形眼镜护理液卫生要求
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
GB 21551.2-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GB 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
GB 21551.4-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电冰箱的特殊要求
GB 21551.5-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洗衣机的特殊要求
GB 21551.6-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调器的特殊要求
国家推荐标准 (19项)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30706-2014 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
GB/T 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锈钢 第1部分:电化学法
GB/T 28116-2011 抗菌骨质瓷器
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GB/T 24253-2009 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
GB/T 24346-2009 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
GB/T 20944.1-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
GB/T 20944.2-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震荡法
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
GB/T 28023-2011 絮用纤维制品抗菌整理剂残留量的测定
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GB/T 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
GB/T 4857.21-1995 包装 运输包装件 防霉试验方法
行业标准 (48项)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HG/T 3950-2007 抗菌涂料
HG/T 4317-2012 含银抗菌溶液
HG/T 4301-2012 橡胶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HG/T 3663-2014 胶鞋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
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
SN/T 2399-2010 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
SN/T 2936-2011 进出口水性涂料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离谱法
SN/T 3124-2012 橡胶及橡胶制品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3122-2012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SN/T 2558.4-2012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方法 第4部分:抗菌性能 平板琼脂法
SN/T3655-2013 食品接触材料 纸、再生纤维材料 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SN/T 2558.9-2015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方法 第9部分:抗菌性能 阻抗法
SN/T 4307-2015 光催化抗菌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
SN/T 4488-2016 进出口纺织品 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4448-2016 皮革材料中异噻唑啉酮防霉剂的含量测定
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
QB/T 4199-2011 皮革 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QB/T 2738-2012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QB/T4371-2012 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
QB/T 2881-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菌性能技术条件
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剂
QB/T 5132-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干衣机的抗菌、除菌功能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QB/T 5133-2017 家用和类似用途洗碗机的抗菌、除菌功能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JC/T 885-2001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
JC/T 939-2004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
JC/T 2039-2010 抗菌防霉木质装饰板
JC/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FZ/T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FZ/T 01100-2008 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定
FZ/T 60030-2009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
FZ/T 62012-2009 防螨床上用品
FZ/T 52035-2014 抗菌涤纶短纤维
FZ/T 54034-2010 抗菌聚酰胺预取向丝
FZ/T 54035-2010 抗菌聚酰胺弹力丝
LY/T 1926-2010 抗菌木(竹)质地板 抗菌性能检验方法与抗菌效果
LY/T 2230-2013 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
YY/T 1477.1-2016 接触性创面敷料性能评价用标准试验模型 第1部分:评价抗菌活性的体外创面模型
CAS 157-2007 家用杀菌电冰箱
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纺织品
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
JB/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 工艺技术要求
SC 123-1984 渔船电子设备防盐雾、防霉、防湿热的技术要求
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
其他标准 (6项)
DB31/T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
DB 35/T 1058-2010 抗菌涤纶长丝
DB 35/T 1048-2010 抗菌鞋用针织间隔织物
DB 35/T 977-2010 抑菌型纸尿裤(含纸尿片/垫)
DB 44/T 1291-2014 木塑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DB44/T 1703-2015 耐久性抗菌聚酰胺纤维

9. 无菌检查法的抑细菌和抑真菌试验

在用直接接种法无菌检查前,可用如下方法测定供试品是否具有抑细菌和抑真菌作
用。用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4管及真菌培养基2管,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
菌、白色念珠菌均10~100个菌各两管,其中1管加供试品规定量,所有培养基管置规定
的温度,培养3~5天。如培养基各管24小时内微生物生长良好,则供试品无抑菌作用。
如加供试品的培养基管与未加供试品的培养基管对照比较,微生物生长微弱、缓慢或不
生长,均判为供试品有抑菌作用。该供试品需用稀释法(种入较大量培养基中)或中和
法、薄膜过滤法处理,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性后,方可接种至培养基。
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包括: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前者适用于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后
者适用于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试品。
操作时,应用适当的消毒液对供试品容器表面或外包装浸没或擦拭消毒后,以无菌
的方法取内容物。
凡无菌检查中,均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作阴性对照。
1. 直接接种法
(1) 供试品准备 供试品如为注射液、供角膜穿通伤及手术用的滴眼剂或灭菌溶
液,按表1或表2规定量取供试品,混合。
供试品如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无菌冻干品或供直接分装成注射用的无菌粉末原料,
按表1或表2规定量取供试品,加入无菌水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
溶剂用量制成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供试品如为外科敷料,取供试品4个包装,以无菌操作拆开包装,于不同部位分别剪
取约100mg或1cm×3cm的供试品11份;肠线、缝合线取最小包装5个,拆开包装,共取11
股,接种于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
供试品如为灭菌医用器具,依样品大小、形状的不同,取供试品11个,接种于足以
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或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各40ml,分别冲洗内壁(输血、
输液袋)收集各冲洗液,混合,按薄膜过滤法检查。
供试品如为青霉素类药品,按表1或表3规定量取供试品,分别加入足够使青霉素灭
活的无菌青霉素酶溶液适量,摇匀,混合。亦可按薄膜过滤法检查。
供试品如为放射性药品,取供试品1瓶(支),接种于装量为7.5ml的培养基中。每
管接种量为0.2ml。
2.操作 取上述备妥的供试品,以无菌操作将该供试品分别接种于需气菌、厌气菌
培养基6管,其中1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用菌液1ml,作阳性对照,另接种于真菌培
养基5管。轻轻摇动,使供试品与培养基混合。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真
菌培养基管置20~25℃培养7日。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阳性对照
管在24小时内应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7天后,不能从外
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
继续培养,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用
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 2. 薄膜过滤法
如供试品有抗菌作用,按表1或表3规定量取供试品,按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处理
后, 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溶剂至少100ml中, 混合后,通过装有孔径
不大于0.45μm的薄膜过滤器,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溶液冲洗滤膜
至阳性对照菌正常生长。将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用阳性对照管用培养基
分别加至薄膜过滤器内(封闭式过滤器),或取出滤膜分成3等份,分别加入上述二种培
养基中,按规定温度和时间培养。阳性对照管应根据供试品特性加入相应对照菌液1ml(
抗细菌药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抗厌氧菌药物,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
菌药物,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阳性对照管细菌应在培养24~48小时,真菌应在培养
24~72小时有菌生长。
结果判断
当阳性对照管显浑浊并确有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呈阴性时,可根据观察所得的结
果判定:如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培养基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
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如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培养基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为有
菌生长,应重新取2倍量供试品,分别依法复试,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
菌生长,否则应判为供试品不合格。

阅读全文

与抗真菌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胎盘厚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70
如何提高成长的方法 浏览:159
pvc管安装方法 浏览:961
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 浏览:742
耳机通话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55
鼻炎喷雾剂使用方法 浏览:986
工资发不全最快解决方法 浏览:518
ipad的网络壁纸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11
治疗骨刺的小方法 浏览:674
税中税的计算方法 浏览:41
公司没成立如何退股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87
杏树秋季嫁接用什么方法好 浏览:769
贷款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958
切削力的测量方法 浏览:771
声乐专科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 浏览:21
早泄用什么方法有效 浏览:901
排雨管连接方法 浏览:557
酒仙最佳修炼方法 浏览:845
如何锻炼幼儿快速跑方法 浏览:963
时间样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