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要检测清洗剂的成分含量怎么测试
检测清洗剂的成分含量:
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剂外观、气味、冰点、甲醛含量、密度、PH、表面张力、高低温稳定性、对金属的腐蚀性、对橡胶塑料涂层油漆的影响(质量、硬度、外形)、与硬水相容性、 力等
发动机润滑系:清洗剂外观、密度、机械杂质、与机油相容性、铜片腐蚀、去污力等
水基金属清洗剂:外观、PH、清洗能力、防锈性能、腐蚀性、消泡性能、硬水中稳定性、水不溶物、高低温稳定性、漂洗性能等
飞机用空气清洗剂:闪点、比重、颜色、喷出雾的燃烧性能、对未涂层材料的影响、对涂层材料的影响、对金属材料腐蚀性能影响、对透明塑料影响(聚丙烯酸酯塑料、聚碳酸酯 料)、高低温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短期、长期)织物染色性、生物安全性(经口毒性、吸入毒性、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环保性能(BOD、COD、总磷、苯酚类含量、重金属含量
检测范围
洁厕剂、消毒液、玻璃水、全能水、果蔬净、防雾剂、防冻液
彩漂粉、丝毛净、洗衣片、洗衣液、洗衣粉、柔顺剂、衣领净、洗车粉
酸性脱脂剂、化学除油粉、常温脱漆剂、高温脱漆剂、洗瓶清洗剂、油墨清洗剂
墨辊清洗剂、玻璃清洗剂、高泡洗车液、免擦洗车液、地板清洁剂、轮毂清洗剂
压铸铝洗白剂、镁合金清洗剂、铜清洗光亮剂、铝合金清洗剂、助焊剂清洗剂
PCB板清洗剂、羽绒服清洗剂、三元催化清洗剂、高温车身清洗剂、低温车身清洗剂
真皮清洗护理剂、树脂镜片清洗剂、发动机清洗上光剂、油污克星(厨房油污清洗剂)
去毛刺液、洗衣凝珠、车用尿素、衣物消毒液、硅片清洗剂、空调清洗剂
检测标准
1GB/T 2423.30-2013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XA和导则:在清洗剂中浸渍
2GB/T 21241-2007卫生洁具清洗剂
3GB/T 24691-2009果蔬清洗剂
4GB/T 25097-2010绝缘体带电清洗剂
5GB/T 25098-2010绝缘体带电清洗剂使用导则
6GB/T 31027-2014机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内部清洗剂
Ⅱ 配制清洗药剂浓度对清洗效果有什么影响希望具体点,如何确定清洗浓度
抱歉,由于不知道你具体问的是什么药剂,也不知道你要用作什么用途,所以没法给出具体的解答。
一般说来,化学药剂的使用,当然是有效成分越高效果越好。但是很多化学药剂在较高浓度下腐蚀性很强,且高浓度挥发到空气中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比如草酸、丙酮等清洗剂,必须要选用适当的比例来保障人体的安全。
还有,虽然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效果越好,但也是有临界值的。比如说某溶液用1%的浓度即可以发挥良好清洁效果,你如果用5%,那么效果肯定会有提高,但未必会产生明显提高,也就是降低了使用的效率(不是效果),浪费了清洗剂。
如果想要详细的回答,建议给出详细的问题。
Ⅲ 汽车燃油清洗剂怎么辨别真假
燃油添加剂概念包含燃油系统清洗剂,燃油除水剂和辛烷值改进剂三种产品,市场上有产品将集中功能合一的,也有单独功能的。所以统称为燃油添加剂不是很准确。先说说燃油系统清洗剂的工作原理和检验方法吧。关于除水剂和辛烷值改进剂的部分,有人顶的话再分贴发。
为什么要使用燃油系统清洗剂?:office:
汽油在与空气结合后会迅速的氧化,形成胶质物。这些胶质物在保养替换下来的燃油滤清器中可以观察地很清楚。这些胶质物分布在整个汽油能达到的管路内,如果胶质物处在受热的环境下会很快焦化形成积碳。燃油系统中的胶质和积碳产生是无法避免的。
胶质物堆积在燃油滤清器里会增加汽油通过阻力,使油泵的负荷上升;在燃油分配阀,油压平衡器中容易造成控制不精准,分配不均匀,油压过高或者过低;胶质附着在输油管路中容易造成管路变窄,油压升高;胶质淤积在喷油嘴自带的过滤器中时,也会产生堵塞喷油嘴的情况;胶质物在喷油嘴附近受热,存在焦化形成积碳,卡涩喷油嘴针阀的可能。
虽然汽油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清洗剂,比如修理厂经常会使用汽油来清洗零件,但是经过试验测试,对于其自身氧化产生的胶质物,汽油不起任何清洗作用。
车辆需要定期使用燃油系统清洗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国内各地,各加油站,各批次,各时段的汽油品质差异很大,汽油的纯净度,杂质含量等都难以保证。
使用燃油系统清洗剂后对车辆有什么好处?
燃油系统中的胶质和积碳形成也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车主很难感觉出来车辆的性能有什么突然变化,定期的清洗一下燃油系统,可以在胶质和积碳变得顽固和造成后果之前就解决掉问题。尤其是针对焦化积碳卡涩喷油嘴针阀,和清除气门顶杆背部的积碳来说,预防手段胜过出了问题再解决,一旦出了问题,轻症状的需要通过清洗喷油嘴来解决,中等的需要拆下喷油嘴后清洗,最严重的需要拆开缸盖,拆下气门顶杆来清洗,耗费巨大。
定期使用优质有效的燃油系统清洗剂情况下,是不再需要进行喷油嘴清洗施工的,可以节约下这笔支出。
燃油系统清洗剂的潜在风险
燃油系统清洗剂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掉汽油氧化物-胶质,其化学组成与汽油油漆很接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避免使产品接触到车身油漆,否则会将油漆一起溶解。同理,也不要一次性往汽油箱中倒入大量的燃油系统清洗剂,因为产品会对含有石化成分的橡胶管路产生一定的溶解作用,在正常稀释的情况下,这种问题几乎不会出现,只有当清洗成分在汽油中浓度太高时才会发生。
使用甲醇或者乙醇为主要成分的燃油系统清洗剂虽然清洗能力尚可,但是甲醇和乙醇只能让胶质物成块的脱落下来,而不具备溶解胶质的能力。脱落下来的大块胶质物极其容易造成喷油嘴自带的过滤器,和喷油嘴针阀的堵塞,在国内部分地区,如江苏,广西,辽宁等地,切换乙醇汽油时不了解乙醇汽油的这一特性,切换完成的当天就有大量的车辆熄火,趴窝在半路上,其原因就是这些车辆汽油管路内的胶质物大块脱落后堵塞了喷油嘴。
因此,即使是使用乙醇汽油的地区,车辆也应该定期的进行燃油系统的清洗,虽然乙醇本身具有清洁能力,但其清除胶质的能力一般,而且总是以团块脱落的方式出现。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把清洗燃油系统的工作交给能彻底溶解胶质物的产品。
如何区分燃油系统清洗剂的质量优劣
目前市场上存在有大量使用甲醇、乙醇或者柴油作为主要成分的低端清洗剂,清洗效果一般或者存在风险。一般用户很难区分出产品的主要成分。
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甲醇和乙醇可以使用下面方法:
拿一个透明的玻璃试管,将汽油和水按照1:1比例混合后倒入,可以看到汽油和水分成两层,
互相不能融合,然后将产品滴入到油水混合液体中,如果汽油和水的分层处出现了白色的絮状物,则说明产品中含有甲醇或者乙醇,因为甲醇和乙醇都具有亲水性,它们会主动靠近水并与水结合成白色絮状物,絮状物越多,说明醇类含量越高,使用的时候越需要注意。经过试验测试,醇类对胶质的清除能力一般,但是能造成部分胶质的成块脱落,所以醇类含量高的产品只能算是低端产品。
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柴油,不能用“闻”的方法来辨别,柴油经过处理以后是可以无味的。
一般用户无法从车辆管路中取出胶质物来做清除胶质物测试的对比试验,可以考虑在修理厂按照以下的步骤检验:
1. 找一个被替换下来的旧燃油滤清器,将里面存在的黄色胶质物取出,
2. 找一个玻璃试管或者透明的、可用于观察的容器,将胶质物倒入后摇晃均匀,
3. 滴入几滴燃油系统清洗剂产品,上下颠倒试管,看粘在试管壁上的胶质物被溶解的状况,记住用了上下多少次才使试管壁变干净。
溶解胶质能力强的产品,上下颠倒次数少,溶解能力差的产品,颠倒次数多;试管壁上残留的胶质物越少,产品的清洗效果越好。试管壁上残留物越多,清洗效果越差。完全无变化的,属于无效产品。
4.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悬浮物或者是颗粒物,悬浮物越少,颗粒物体积越小,产品的溶解胶质效果越好,反之,使用这种产品造成喷油嘴堵塞的风险越大。
不要相信某种所谓还原变色测试,这种测试在产品和汽油混合液体中滴入碱性测试剂,当产品碱性不同时,颜色变化所需要的测试剂数量也不同。这种测试只能测试产品的酸碱度,它的理论依据是,产品的碱性越强,清洗胶质的效果越好。这种思维还停留在1950年代的技术水平上,属于跟车主玩化学实验变戏法。现代技术的配方与产品的碱度没有任何关系。
Ⅳ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剂与水的配比怎么样去检测浓度
浓度是检测不了的 你只能按多少比例的去加入洗剂,如果去污能力不够 适当的加浓点!
Ⅳ 清洗剂中的成分含量怎么检测呢
清洗剂检测是一个很大的范畴,种类繁多,包括无机清洗和有机清洗两大类;有机清洗剂就是含碳的化合物制成的清洗剂,无机清洗剂就是不含碳的化合物制成的清洗剂。
分类:
工业清洗剂:切削液、光亮剂、超声波清洗剂等。
民用清洗剂:洗衣粉、洗衣液、汽车空调清洗剂、不锈钢清洗剂等。
水基清洗剂:肥皂、电镀剂、除锈清洗剂、水基金属清洗剂等。
溶剂清洗剂:磷化液、脱漆剂等。
检测范围:
衣物洗涤剂检测 : 肥皂、洗衣液、洗衣粉、洗衣膏、柔顺剂、柔顺粉等
家用清洗剂检测 : 洗手液、洁厕净、家具光洁剂、玻璃清洁剂、餐具用洗涤剂、厨房清洁剂等
工业清洗剂检测 : 催干剂、氯漂粉、彩漂粉、工业清洁剂、铝材清洗剂、水泥灰浆清除剂等
医用清洗剂检测 : 全效浓缩多酶清洗剂,腔镜专用多酶清洗剂,内镜专用多酶清洗剂,超强碱性清洗剂等
感官指标:外观、气味、稳定性。
理化指标:外观、表观密度、总活性物含量、聚磷酸盐、PH、五氧化二磷、总碱度和游离碱度、去污力等。
使用性能: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全浸试验、对镉-钛镀层的腐蚀、缝隙腐蚀、氢脆)、对漆层表面影响、对有机玻璃影响、对绝缘导线影响、清洗效率、加速储存稳定性、硬水稳定性、高低温稳定性、乳化性、对非涂漆表面的影响、对涂盐表面的科漂涤性。
安全性能:氯化物、氟化物、丙烯乙二醇、聚乙烯乙二醇、二甘醇、有机氯、有机磷、乙醇、苯二胺、聚乙烯、有机酸、总酒精。
Ⅵ 板式换热器清洗方法有哪些
1.反冲洗法
一般情况下,可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不解体清洗,用水以与介质流动反方向进行冲洗,可冲出杂物,但压力不得高于工作压力。
2.闭路循环清洗法
2.1. 估算清洗剂用量:方法一、根据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结垢厚度×水垢比重算出垢的重量×4=清洗剂的用量;方法二、(换热器的外形体积+清洗管线容积)÷4=清洗剂的用量。
2.2. 根据换热器的管路容积,准备盛清洗剂的容器,需满足循环需要,容器内表面要求干净(与清洗剂不产生反应)。
2.3. 根据换热器内部循环压力要求,准备好可供循环的工业离心泵,准备好泵与换热器及容器的连接管路,必要时可制作法兰连接。
2.4. 清洗管路连接时,首先将换热器的出口连接到清洗入口,换热器进口为出口,清洗1-2小时后,进、出口调换反清洗1-2小时。
2.5. 循环清洗过程中由于清洗剂与污垢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槽内可发现有明显溶解的污垢杂质及泡沫;清洗1-2小时后,用PH试纸每30分钟检测一次,如果PH值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变时,根据经验换热器中的碳酸盐水垢应溶解完毕;如果PH值上升则再行添加少量清洗剂原液(具体添加量现场而定)。
2.6. 在确定换热器中,污垢清洗干净后,在容器内换入清水进行循环清洗置换,把残留在设备内的已经剥离的污垢和其它杂质冲洗干净,清洗过程也需要调换进、出口管路进行反复冲洗。
3.拆卸浸泡清洗法
3.1.给板式换热器排水。
3.2.检查导杆的滑动表面并揩干净。
3.3将板换拆卸后并按照顺序摆放,做好标记。
3.4.制作清洗槽,往清洗槽内注清洗剂并添加适量水稀释直至传热片被完全淹没。
3.5.开始浸泡清洗,每隔1h要检测一次清洗槽内清洗剂的浓度及PH值,使清洗剂的浓度始终保持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若有顽固污垢,可用软刷进行刷洗。
3.6.当清洗剂的浓度及PH至连续1~2h内不变化或变化量极小,同时观察到板片表面基本无污垢,可视为清洗结束。
3.7.清洗结束后用水将每片板片冲洗干净。
Ⅶ 洗洁精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标准是什么呢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等。
理化指标:铅、砷、汞等重金属,甲醇、甲醛、黄曲霉毒素、耐寒、耐热、磷酸盐、pH、水分含量等。
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酶活性检测:纤维素酶、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耐热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安全性检测:杀菌剂、防腐剂、防霉剂和抗菌剂等。
化妆品功效:抗紫外线、保湿、美白等。
分析项目:成分分析、配方分析、对比分析、含量检测等。
检测标准:GB/T 21605 化工产品急性毒性试验等。
Ⅷ 如何检测化学清洗中清洗液的浓度
配方不同则检测的方法也就不同,要看是什么配方,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检测方法,有些弱酸性的物质以及添加剂的存在会干扰直接测定。
Ⅸ 力可清作用是什么
这个是属于清热解毒之类药,按体质而定去服用,否则后果很严重。